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慧 《社会福利》2013,(9):43-43
前不久,河南省郑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在郑州市儿童福利院设立特殊教育学校,从而使该项工作获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在福利机构中设立特殊教育学校的举措在全国尚属少数。  相似文献   

2.
《社会福利》2014,(9):F0002-F0002
正沈阳市儿童福利院是一所集医疗救治、康复训练、特殊教育、生活抚育、技能培训和社会安置于一体的全国十佳儿童福利机构。在各级领导的殷切关怀和鼎力支持下,2013年3月28日,沈阳市儿童福利院创办了沈阳孤残儿童特殊教育学校,以儿童福利院为主体,并面向社会招收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儿童福利院是武汉市人民政府开办的唯一的儿童福利事业单位,由武汉市民政局直属管理,1986年和1987年先后成立的武汉市中山特殊教育学校和武汉市伤残儿童康复中心,与武汉市儿童福利院属一套班子三块牌子。武汉市儿童福利院始终坚持以儿童为本,着眼于生命、生活、生存三个层面,逐步完善"养、治、康、教、置"五位一体的孤残儿童服务体系,并以其优异的工作成绩被评为"全国十佳儿童福利机构"、"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单位"和"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  相似文献   

4.
图片报道     
《社会福利》2015,(2):25-26
2015年1月29日至30日,民政部副部长邹铭在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俞建良等领导的陪同下,冒着风雪严寒,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特殊教育学校,实地走访慰问了"三无"人员、孤儿等民政对象,为他们送去了慰问品和真诚的祝福,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政对象的关爱。在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邹铭副部长一行与自治区民政厅领导、呼和浩特市政府领导、儿童福利院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邹铭副部长在听取福利院院长汇报之后,对儿  相似文献   

5.
《社会福利》2009,(12):F0003-F0003
秉承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建院理念,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充分利用福利机构的公益性,积极整合社会慈善资源,先后与美国半边天基金会、美国国际中华儿童开展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6.
《社会福利》2013,(6):F0003-F0003
武汉市儿童福利院始终坚持以儿童为本,着眼于生命、生活、生存三个层面,突出政府与社会联动,完善救治体系;突出永久性安置,促进孩子回归家庭;突出疗育结合,完善特殊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王宾 《社会福利》2014,(12):56-56
正河南省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目前养育930余名遗弃儿童,其中98%为重度残疾,伴有脑瘫、智障、先心、癫痫、肢体残疾等各种疾病,急需手术救治、康复训练、特殊教育、家庭寄养等各类服务。但因院内职工不足,为众多孩子制定实施配套服务较为困难,而这一问题也是全国福利机构的普遍难题。近日该院率先研发的孤残儿童网络管理系统正式使用,每个孩子  相似文献   

8.
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机构的特殊教育既不同于普通中小学,也不同于盲、聋、培智等一般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它具有独立的体系、课程、教材、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这一背景及优势决定了它在教育教学上的"特殊性"。一、机构内设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的"特殊性"(一)医学康复和特殊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2013年3月28日,沈阳孤残儿童特殊教育学校成立,由李艳萍院长兼首任校长,沈阳儿童福利院全体教职工全部纳入特教学校中,院内工作重心由养育为主向医疗康复、特殊教育、生活照料平衡发展转变。因材施教,独具匠心学校专设了一所一级乙等医院,设有小儿内科、检验科、精神卫生科等科室,可以为患病儿童提供较为全面的医疗保障。学校还建立了儿童康复中心,配合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了感统训练、水疗训练、聋儿语训、唇腭  相似文献   

10.
为给孤残儿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郑州市儿童福利院不断巩固硬件、提升软件,狠抓管理服务“三化”(专业化、制度化、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从传统的经验型管理向科学规范化管理的转变,大大提升了该院在养、治、康、教、置等方面的管理服务水平. 打造“三个亮点”提升管理服务专业化 以加强“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开创康复工作新局面.2011年,郑州市儿童福利院被确定为民政部脑瘫康复训练示范基地.以此为契机,该院不断巩固硬件、提升软件,不断探索创新,逐渐形成了以生活照料为基础、专业康复为主导、医疗手术和特殊教育为辅助的养、治、康、教相结合的康复模式.  相似文献   

11.
孤残儿童由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自然人只有经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实践等多种环节才能逐渐成为一个社会人。可是,对于从小生长在福利院的孤残儿童,由于他们处于特殊的生长环境,因此心理发展存在诸多缺陷,如:性格孤僻、自私、戒备心理强、自卑等,这些心理障碍有可能成为他们将来融入社会的绊脚石。为此,北京市第二儿童福利院利用多种资源,不断寻求孤残儿童融入社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昆明市儿童福利院利用在长期为孤残儿童服务中形成的设施、设备、人才、技术和经验等资源优势,本着为社会上的残疾儿童及其家庭谋福祉,在全国率先创建了"儿童家庭资源中心"。目的在于为残疾儿童的家庭养育、康复训练、残疾矫治、特殊教育、技能培训、生活照料等提供服务;为残疾儿童家庭提供技术支持、心理咨询、康复评估等服务,实现残疾儿童最大限度的康复,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最终回归社会,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3.
《社会福利》2013,(9):F0003-F0003
宁夏儿童福利院收养的孤残儿童以小儿脑瘫、精神发育迟滞、发育落后等病残儿童居多。多年来,宁夏儿童福利院努力培养医学康复团队、特殊教育团队、职业技能训练团队、心理康复团队,在对儿童进行康复时,把这些团队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孩子的需求和能力,为他们设置不同的康复课程,使他们能全面发展。同时,作为"明天计划"脑瘫儿童术后康复示范基地,宁夏儿童福利院主要承担院内收养儿童的康复训练工作、地级市儿童福利机构的培训指导工作、地级市儿童福利机构残障儿童康复训练外,还把康复技术向社区及宁夏周边省区残障儿童家庭辐射,开展各类残疾及特殊需求儿童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社会福利》2009,(12):F0004-F0004
在各级党委政府肢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集民政部第一批“蓝天计划”项目和郑州市2006年“十大实事”之一等多项光环于一身的郑州市儿童福利院,  相似文献   

15.
正智力测验就是利用测量工具对智力进行量化的科学测试,它主要测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针对郑州市儿童福利院(以下简称郑州院)0~18岁接受特殊教育的儿童,使用的智力测量工具有:中国比内智力量表,适用于2-18岁儿童;韦克斯勒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WPPSI),适用于4到6.5岁儿童;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WISC-R),适用于6~16岁儿童。郑州院院内特殊儿童智力测量表应用  相似文献   

16.
昆明市儿童福利院以"帮助幼小孤儿回归家庭,重温母爱;辅助大龄儿童成人成才,立足社会"为工作目标,将儿童养育分为院合养育、家庭寄养和类家庭照料三种形式。福利院未来发展定位是在5至10年内基本建成集医疗、康复、特殊教育、心理疏导、交流培训和社区支持等多功能综合示范型儿童福利机构,建立面向全省儿童,并不断完善功能模块和服务供给的儿童福利体系,逐步实现由补缺型福利向适度普惠型福利转型。  相似文献   

17.
《社会福利》2013,(5):58-59
2013年4月19~20日,应武汉市儿童福利院邀请,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特教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肖非教授,天津体育学院硕士生导师、博士戚克敏副教授来院指导孤残儿童特殊教育工作,为福利院特教老师开展讲座活动。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学从对西方社会理论的引进、消化、吸收逐渐走向自主创新。中国作为拥有独特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以及庞大人口的东方大国,其所发生的巨大变迁给中国社会学界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营养与资源。近年来学界所热议的关于中国发展模式与道路的"中国经验"问题便是在这个基础上生发出来的。然而,相对于"中国经验"讨论的热闹状况而言,"中国体验"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其所蕴涵的独特内涵、分析路径以及方法论意义还不为学界所知。有鉴于此,本刊组织了四篇笔谈文章,分别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中国体验"的社会学意义,以飨读者。其中,周晓虹教授提出,我们可以将"中国经验"和"中国体验"视为理解中国社会变迁或转型的双重视角,单单研究或重视宏观的"中国经验"是不完整的,"中国体验"起码在精神层面赋予了中国经验以完整的意义和价值。王浩斌博士指出,将"中国体验"界定为"中国人民在宏观变迁的背景下发生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方面的微观变化",是欲求为时代精神找到一种社会学的表述。使用价值观而不使用哲学、意识形态等概念,使用社会心态而不使用传统的社会心理概念,是社会学对中国人文化与心理嬗变的独特把握,是时代精神的社会学表达。王小章教授以中国社会在制度(体制)层面、结构层面和社会心理层面的巨大变化为分析背景,对中国社会科学必须关注"中国体验"的深层根据进行了剖析。成伯清教授提出,关注"中国体验"就是要确立中国人的时代精神的内在价值,走进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世界、心态世界和情感世界,即关注中国人自身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学从对西方社会理论的引进、消化、吸收逐渐走向自主创新。中国作为拥有独特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以及庞大人口的东方大国,其所发生的巨大变迁给中国社会学界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营养与资源。近年来学界所热议的关于中国发展模式与道路的"中国经验"问题便是在这个基础上生发出来的。然而,相对于"中国经验"讨论的热闹状况而言,"中国体验"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其所蕴涵的独特内涵、分析路径以及方法论意义还不为学界所知。有鉴于此,本刊组织了四篇笔谈文章,分别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中国体验"的社会学意义,以飨读者。其中,周晓虹教授提出,我们可以将"中国经验"和"中国体验"视为理解中国社会变迁或转型的双重视角,单单研究或重视宏观的"中国经验"是不完整的,"中国体验"起码在精神层面赋予了中国经验以完整的意义和价值。王浩斌博士指出,将"中国体验"界定为"中国人民在宏观变迁的背景下发生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方面的微观变化",是欲求为时代精神找到一种社会学的表述。使用价值观而不使用哲学、意识形态等概念,使用社会心态而不使用传统的社会心理概念,是社会学对中国人文化与心理嬗变的独特把握,是时代精神的社会学表达。王小章教授以中国社会在制度(体制)层面、结构层面和社会心理层面的巨大变化为分析背景,对中国社会科学必须关注"中国体验"的深层根据进行了剖析。成伯清教授提出,关注"中国体验"就是要确立中国人的时代精神的内在价值,走进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世界、心态世界和情感世界,即关注中国人自身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学从对西方社会理论的引进、消化、吸收逐渐走向自主创新。中国作为拥有独特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以及庞大人口的东方大国,其所发生的巨大变迁给中国社会学界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营养与资源。近年来学界所热议的关于中国发展模式与道路的"中国经验"问题便是在这个基础上生发出来的。然而,相对于"中国经验"讨论的热闹状况而言,"中国体验"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其所蕴涵的独特内涵、分析路径以及方法论意义还不为学界所知。有鉴于此,本刊组织了四篇笔谈文章,分别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中国体验"的社会学意义,以飨读者。其中,周晓虹教授提出,我们可以将"中国经验"和"中国体验"视为理解中国社会变迁或转型的双重视角,单单研究或重视宏观的"中国经验"是不完整的,"中国体验"起码在精神层面赋予了中国经验以完整的意义和价值。王浩斌博士指出,将"中国体验"界定为"中国人民在宏观变迁的背景下发生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方面的微观变化",是欲求为时代精神找到一种社会学的表述。使用价值观而不使用哲学、意识形态等概念,使用社会心态而不使用传统的社会心理概念,是社会学对中国人文化与心理嬗变的独特把握,是时代精神的社会学表达。王小章教授以中国社会在制度(体制)层面、结构层面和社会心理层面的巨大变化为分析背景,对中国社会科学必须关注"中国体验"的深层根据进行了剖析。成伯清教授提出,关注"中国体验"就是要确立中国人的时代精神的内在价值,走进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世界、心态世界和情感世界,即关注中国人自身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