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佳 《日本学刊》2004,(6):48-53
20 0 4年 9月 7— 8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甘肃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日本未来工学研究所和韩国世宗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二次中日韩新世纪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古丝绸之路的中心地兰州市和敦煌市隆重举行。甘肃省省长陆浩、日本前首相森喜朗、韩国前国务总理高建出席了会议。中方出席会议的还有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蒋立峰、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陆忠伟等十多名学者、专家 ;日方出席会议的还有前文部科学大臣、物理学家有马朗人、文部科学副大臣小野晋也等五名国会议员和渥美和彦等十…  相似文献   

2.
20 0 0年 7月 2 0日下午 ,由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和浙江省中日关系史学会共同举办的“深见东州中日文化研究出版基金”捐赠仪式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隆重举行。文化部副部长潘震宙、中华日本学会会长刘德有、浙江大学副校长倪明江、日本驻中国大使馆公使吉泽裕及来自国内各单位的专家、学者代表近 50人出席了捐赠仪式。深见东州是许多中国人士所熟悉的老朋友。他既是日本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人士 ,也是一位实业家。深见先生热中于中日友好事业 ,长期致力于促进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 ,并对推动发展中国的社会公益事业非常热心 ,曾捐资为…  相似文献   

3.
1987年5月22日。星星点点的细雨飘向大地,给人带来一股清新凉爽的气息。在北京一幢旧式建筑中,喜庆,友好的热烈气氛扑面而来。日本当代著名经济学家有泽广巳先生将他多年收藏的约两万册图书捐赠给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设立“有泽广巳文库”。文库的揭幕仪式在这里举行。  相似文献   

4.
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应日本国神奈川县藤泽西扶轮国际的邀请,派遣了以所长任鸿章为团长的五人友好访问团,于本年五月十六日至六月十四日赴日本考察,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今年五月十八日是藤泽西扶轮国际成立二十周年,代表团所以在十六日抵达,也是为了参加这项纪念活动。我们到达的第二天,即五月十七日,便受到神奈川县知事长洲一二先生和藤泽市市长叶山峻先生热情友好的接见。代表团在日本滞留期间,应邀向藤泽地区各扶轮国际组织以及横浜、川崎北等扶轮国际,枥木县足利市“你好会”、日本孔子基金会、《北京周报》之友会等  相似文献   

5.
人物介绍     
1971年8月21日,日本自由民主党顾问松村谦三先生与世长辞时,周恩来总理在唁电中称赞松村先生是“日本卓有远见的政治家,他把晚年献给了中日友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深为中国人民所敬佩。”  相似文献   

6.
宇都宫德马     
日本参议院议员、日中友好协会会长、日美中友好文化协会会长宇都宫德马先生多次谈到“和平与正义”是他长期以来为之奋斗的信念,他为此作出的努力得到了日本国民的赞誉,人们称它为“和平与正  相似文献   

7.
根本安雄基金于1988年9月8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举行的仪式上正式成立。 根本安雄先生是日本日中技术留学交流会会长、日本东银座地所株式会社社长,他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长期致力于中日友好工作。设立以个人名义命名的基金,在日本研究所尚属首次。设立这一基金老设想,是根本先生首先提出的,根本先生决定从1988年起至1992年,每年捐款100万日元作为基金。基金主要用于资助日本研究所购买科研资料和设备、培养日本研究人才、资助日本研究和奖励优秀研究成果、开展日  相似文献   

8.
1986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请日本基督教大学教授源了园先生和弘前大学邀教授田中重好先生来所举行学术报告会。源了园先生是研究日本思想史的著名学者,在日本学术界享有很高声望。他以“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的形成”为题,阐述了日本文化的特点、变迁,并对  相似文献   

9.
李爽 《日本研究》2022,(4):26-36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进程中,日本民间友好力量扮演了重要的历史角色。日本民间友好力量重点包含经济界、在野党、自民党以及精英舆论界中主张对华友好、支持中日复交的非政府力量。日本各界民间友好力量对应的核心驱动因素有所不同:主要受利益驱动(经济、政治)的民间力量是经济界、在野党;主要受到战争责任意识驱动的以“归还者”群体、归国日侨等为代表;主要受良好对华观驱动的包含自民党亲华派、精英舆论界等;主要受到官方驱动的多是政府背景的特定组织或个人。中国方面对于日本民间友好力量的壮大也起到了一定的能动作用,这是日本民间力量能够对中日复交做出贡献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三月,作为日中社会学会第二次访华团顾问,福武直先生再度来到中国,先后访问了北京、上海、苏州等地,带着中日社会学界日益增进的友好交往与合作的欣喜与展望,于四月初离华回国。万万没有想到,三个月后,他竟因心肌梗塞而与世长辞,终年72岁。噩耗传来,我们不禁为失去一位对中日社会学界的友好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的先驱者而痛惜不已。福武直先生是日本战后著名的社会学家,也是日中社会学会首任会长。他早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四十年代初曾经五次来中国苏  相似文献   

11.
文章集中论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在对日关系中,为中国革命所进行的不懈努力与追求。作者认为:孙中山先生的主要贡献在于: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而广交日本朝野人士以求得外援;为实现国民经济近代化而提倡中日提携;为中国的统一而力主中日亲善。同时作者也指出,孙中山正是在与日本的长期交往中,逐步加深了对日本军国主义的认识,在力主中日友好的同时,对日本强加于我国不平等条约的种种侵略行径给以批判。  相似文献   

12.
由日本著名的社会学家、现任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的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福武直先生率领的日本社会学会友好访华团由京来沪,于四月二日分别与复旦大学分校社会学系部分教师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有关研究人员进行了学术座谈会。四月二日上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座谈会上,日本社会学家介绍了日本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日中友好活动家、日本藤泽市村上齿科医院院长村上仁信先生,因病于1993年2月12日夜逝世,终年86岁。村上先生热心于日中友好事业,在任藤泽西扶轮国际会长、国际交流委员长期间,率先在扶轮国际组织内发展与中国的学术交游。在他和程岛定七先生的力主下,先后两次邀请、接待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代表团访日,照顾辽大去日研修  相似文献   

14.
冈崎嘉平太     
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王震同志在给冈崎嘉平太先生90寿辰的贺辞中说,在几十年的岁月里,冈崎先生热心于中日友好的伟大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特别是为促进中日建交和发展中日经济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先生是一位发展中日友好关系的明智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决定授予有泽广巳先生以名誉博士称号,他是获得此种荣誉的第一位日本学者。这位88岁高龄的日本学士院院长、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是日本著名的经济学家,在经济学和统计学方面造诣颇深,是日本现今仅存的3位较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者之一,对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作出过卓越的贡献。同时,他还不遗余力地推动中日文化交流,加强中日友好,”是中国学术界的老朋友。最近笔者有幸拜会有泽先生,并阅读了他的部分论著和各方的评介,谨整理成文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松村先生生于1883年,早年做过新闻记者。1928年当选为众议院议员并从此步入政界。战后,曾先后在东久迩、币原和鸠山内阁担任农林、厚生和文部大臣。1955年11月起任自由民主党顾问。就是这位松村先生,在其古稀之年把中日友好事业视作其毕生的事业,并为此奋斗到生命最后一息。1971年12月,当时任中日友协副会长的王国权在欢迎日本备忘录贸易代表团时,曾称赞松村先生说:“不顾八十多岁高龄,力排各方面的妨害,参加到中日友好事业的松村精神,永不消失。”那么,究竟什么是松村精神呢?以下依据具体事实,对此略加阐述。  相似文献   

17.
镰田茂雄先生是日本望众学者、著名佛学家。以研究中国华严宗和中国佛教通史著称。毕生致力于“探究中国社会所接受的佛教和化为中国人血肉的佛教是怎样的”问题。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为了表彰镰田茂雄先生对促进中日两国学术交流的卓越贡献,我中心特授予镰田茂雄先生荣誉教授称号。现将在1995年10月19日的授予仪式上我院世界宗教所研究员杨曾文先生对镰田先生业绩的介绍以及镰田先生的演讲刊发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1987年8月20日至22日,日本文化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主办,有来自全国十几个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及在京有关部委、友好团体、学会和新闻出版单位的60余位专家、学者和青年研究人员出席。日本研究所所长何方致开幕词,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复三、对外友协林林等出席了会议,并作了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研究员、日本史学会会长万峰、外国文学所研究员、日本文学研究会会长李芒、中  相似文献   

19.
“海峡两岸溥心先生艺术研讨会”在京召开1997年9月1日,北京满学会与台湾历史文学学会在北京恭王府共同举办了“海峡两岸溥心先生艺术研讨会”,到会的专家、教授及溥心先生的亲族、弟子共三十余人。溥心先生姓爱新觉罗,名溥儒,字心。清光绪二十二年(...  相似文献   

20.
值此纪念谭云山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我谨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南亚研究室全体同仁讲几句话。 今天上午,各位老师、各位长者回顾了谭云山先生在半个多世纪里为中印友好和中印文化交流所做的不朽贡献。的确,谭云山先生为中印友好和中印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其业绩和成就是辉煌的。如果说,唐朝玄奘大师是古代站在中印友好和中印文化交流高峰上的巨人,那么,谭云山先生则是近代以来站在中印友好和中印文化交流高峰上的巨人。谭云山先生和他的业绩,对我们每个从事印度问题研究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榜样,都是一种鞭策。今天,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