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社会主义必须有充分的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回顾二十年来的风雨历程,我们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这是确定无疑的。”①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之际,让我们总结回顾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展望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②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恢复党内民主的伟大…  相似文献   

2.
以真理标准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邓小平同志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进行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科学社会主义历史课题的全面探索。实践的展开和深化为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理论的形成和深化指导着实践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二十年举世瞩目的成就,使中国社会走上了振兴发展之路,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二十年来,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形成,在探索中深化发展,成为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指导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向全党发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传大号召,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新时期。二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逐步健全和发展,并取得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4.
(一)为什么在苏东痛失社会主义成果并使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谷之时,在世界东方的社会主义中国却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为什么中国在历经二十年曲折坎坷的道路之后,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找到了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归结到一点,就是我们有邓小平的理论指导。这种...  相似文献   

5.
二十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使中国冲出了“阶级斗争”的怪圈,实现了以经济建设为重心的大转折。二十年来,我国金融体制已从计划经济下的“大一统”的金融体系,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金融体系转变,初步形成了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体制。伴随这一艰难历程,银行服务业也得到长足发展,为支持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的日子里,回顾银行服务业的改革开放之路,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顺利跨入二十一世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大庆社会科学》伴随新世纪的钟声,迈入了200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大庆社会科学》沐浴着思想解放的春风,萌生在大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二十年岁月沧桑,二十年风云变幻,《大庆社会科学》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市委和市政府决策眼务的办刊方向,努力研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大庆二次创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00年,是新旧世纪的交替之年,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相似文献   

7.
十一届三中全会最伟大的功绩就是使人们恢复了理性,再次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启动了改革开放、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程。时经二十年,改革开放及探索实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丁良好的体制条件,开辟了广阔的市场需求和资金来源,亿万人民新的创造活力进一步发挥出来,形成了可观  相似文献   

8.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全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实行了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所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9.
苏联模式曾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产生过重大影响。而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却实现了从“以苏为师”到“以苏为鉴”的重大转变。在党的八大前夕,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第二次结合”的历史任务,并在此后带领全国人民对走出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遗憾的是,由于1957年以后党的指导思想不断向“左”的方向发展,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的目的并未根本达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跳出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桎梏,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以认为,中国共产党“以苏为鉴”对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践,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我们开启了解放思想的闸门,开辟了社会主义新道路,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新理论即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二十年的发展实践证明,解放思想是推动改革开放发展的强大动力;新时期,我们只有增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距今已经整整二十年了。二十年来,中国大地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在农村这块土地上,1978年,中国农民率先迈出改革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2.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起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的伟大开端。这次会议摈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确定全党全国工作着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向全国人民发出了进军的号角。二十年来,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如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新体制。尽管遇到一些困难,从总体上看,对社会主义经济中市场机制的认识仍是不断进步和不断深化的。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实践发展历史的必然。到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邓小平理论诞生的条件完全成熟;十一届三中全会一系列重大决策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邓小平理论在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略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功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回顾这二十年来我们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和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更感到这次大会功盖天地,意义巨大。全会结束了一九七六年十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5.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会。二十年的实践足以证明,这是一次决定中国社会全面性历史大转折的大会,是一次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大解放的大会,是十次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重大突破的大会。它揭开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序幕,从此,结束了多年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不利局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和重大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它将作为一座历史丰碑,永远屹立在党的发展历史征程上。但是,我们不应忘记,十一届三中…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国家在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上的曲折与失误李士文江泽民同志最近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  相似文献   

17.
以确立党的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全党工作重心转移而载入史册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今年的11月18日已整整召开20周年了。20年的实践更加证明了它是社会主义的万里长征中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所以,从...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导向建构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导向建构的深层思考张瑞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以邓小平同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指导,经过十几年大规模的探索与实践,尤其是通过改革开放和党的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强力助推,而今已进入全面运作、重点突进...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央会议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起来向前看》的主题报告,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政治组织基础,吹响了改造中国与富强中国的进军号角。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进程中,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研究广度与深度亦应有更大拓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开启意义。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集聚了新时期快速发展、与时俱进的历史因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启动提供了动力基础;全会初步勾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主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演进提供了组织与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