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意识层次和需要层次的角度来谈阿Q的人格构成,以文本为依据进行充分例证,分析说明阿Q意识活动的表现方式、所处状态、运行方向、终极结局和警示意义,这对我们深层次地探索造成阿Q悲剧性的人生结局和我们今天如何调整自己实现自我,将有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阿Q,是鲁迅先生在他的闻名中外的《阿Q正传》中所塑造的一个不朽的文学典型。鲁迅先生所描写的阿Q的典型性格中的最重要的特征——精神胜利法,已成为全国人民照看自己遭受封建思想毒害的镜子,启发自己同剥削阶级传统观念实行彻底决裂的一个重要武器。但是,阿Q精神胜利法的实质是什么呢?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这个问题作了大量研究,得出不少看法。这些看法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阿Q精神胜利法的部分实质,但总未能作较全面的概括。本文想试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肤浅体会。  相似文献   

3.
再论阿Q     
肖文 《宿州学院学报》2004,19(3):22-22,59
对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阿Q形象的认识,至今依然众说纷纭,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一、阿Q是一个受了精神奴役创伤的革命农民;二、阿Q是一个愚昧落后的不自觉的农民典型;三、阿Q是一种思想的典型,是阿Q精神的寄植者,是一个集合体形象。笔者坚持认为阿Q是一种精神典型,本文试加论证。  相似文献   

4.
阿Q形象的美学形态到底是什么?是悲剧,还是喜剧?恐怕不能轻易作出判定。根据鲁迅对悲剧和喜剧所下的定义,透视阿Q形象,我们分明看到阿Q身上既有可贵的东西也有可耻的东西,也即是明显存在着有价值和无价值这样两种东西。据此我们有理由说,阿Q具有悲喜剧交融的美学形态,阿Q是一个典型的悲喜剧的结合体。  相似文献   

5.
一在《阿Q正传》里,鲁迅一下笔就说自己要给阿Q作传“已经不至一两年了”。后来又在《<阿Q正传>的成因》中说:“阿Q的影像,在我心目中似乎确已有好几年,“但我一向毫无写他出来的意思”。《阿Q正传》发表后,鲁迅又几次对小说的写作意图及人们的评价发表过看法。考察一下作者对自己作品的意见,对于正确理解和把握作品是十分有益的。特别是对鲁迅这样的思想家型的作家,更应该注意他对自己作品的评价。一般悦来,当作家把作品创造出来后,作品就有了自己独特的生命,它就成了离开作家这个母体的独特的存在物。就不完全受作家理性的支配了。作家的评价也就代替不了读者的美感体验和理性判断。作家创作的主观意图就可能与读者的体验和理解发生不一致现象,这种现象在文学史上是不乏其例的。作家与读者间的不一致,其原因一方  相似文献   

6.
阿Q的命名与"元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在给阿Q命名时,百般犹豫,他向读者敞开心扉,将自己命名的困难与尴尬抖露给了读者.但这种困难并非真正的困难,而是鲁迅耍的叙事圈套,意在颠覆古典文学的贵族化倾向和讽刺胡适的考据癖.同时,阿Q的能指与所指不确定的情况,放大了阿Q"精神胜利法"的覆盖范围,使阿Q身上的劣根性成为民族劣根性的具体体现,批判的矛头由个体上升为大众.  相似文献   

7.
《阿Q正传》是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个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反讽文本”。“阿Q”作为鲁迅独创的一个“小说化”的“反讽”文学符号,既是笑的对象,也是笑的主体,而且毫不犹豫地将讽喻笔触直接指向作者和读者自己;“阿Q文本”其基本的美学特征首先表现为———“清醒的疯狂”,并借以消解传统的价值与意义体系,由此为民族与文化“开出反省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解读《阿Q正传》,宏观把握阿Q的整体形象,系统归纳阿Q复杂的性格特征,是准确评判阿Q这个人物的基本准则。阿Q是否"革命"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笔者认为林兴宅专家对阿Q"向往革命"之推论,有些牵强。本文想通过对阿Q的整体形象、鲁迅的创作思想及革命者形象等方面探讨阿Q的"革命"本质,与林前辈及同行共同商榷,以正阿Q之面目。  相似文献   

9.
阿Q典型新探     
一何其芳同志在一九五六年《论阿Q》一文中说过:分析阿Q“这一个”典型的“困难和矛盾主要在这里:阿Q是一个农民,但阿Q精神却是一种消极的可耻的现象。”这个看法是有道理的。历来对阿Q典型的不同观点的讨论,正是围绕着怎样看待这一矛盾而展开的。一种观点把二者根本对立起来。认为作为农民阶级的阿Q,其精神就不应当如此消极和落后。按照这一“逻辑”,于是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阿Q不是一个农民,而从阿Q说过的“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这句话里,断言阿Q是从地主破落下来的,所以在精神上与一般农民不同。又一种认为,“阿Q这典  相似文献   

10.
《阿Q正传》从第七章起,用三章写阿Q的“革命”问题。于是,怎样看阿Q的革命,他的思想性格前后是否一致,便成了众说纷纭的问题。一九二六年,郑振铎就提出疑问:“象阿Q那样一个人,终于要做起革命党来,终于受到那样大团圆的结局,似乎连作者他自己在最初写作时也是料不到的。至少在人格上似乎是两个(见《文学周报》二五一期)。”郑振铎将阿Q的“革命”完全理解成了正面意义上的革命,这完全误解了鲁迅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1.
对比英语、汉语、朝鲜语、日语四种语言的宾语,人们会发现它们存在很多异同。而这些异同点会为外语教学、翻译及第二语言习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学意义的消解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品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大潮冲击下 ,文学面临着意义的流失与消解。文学的这种现状是与整个人类文化的困境紧密相关的 ,是人类发展特殊阶段上的必然产物。中国当代文学应致力于意义的探寻与重建 ,这表现为在对现实的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对理想的重新肯定 ,对现实中的物欲的批判性把握 ,以及对人类生存意义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理论有四个重要方面:人格面具(persona)、阴影(shadow)、阿妮玛(anima)和阿妮姆斯(animus)、自性(self)。从以上四个方面来挖掘和分析《远大前程》中的郝维仙这一悲剧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她的悲剧有着其自身的人格面具、阴影、阿妮玛和阿妮姆斯、自性等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从美语、英语差异看美语固有的活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论述了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在语法运用、单词拼写和遣词造句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些差异充分体现了当代美语既保持英语传统又从传统中革新的特点。并从这些差异的分析上进一步论述美国英语由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语言由繁趋简、活泼生动、富有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
OnthePrinciplewithListeningandSpeakingintheLead¥LuDongAbstract:Thisarticledealswithwhattheprinciplewithlisteningandspeakingin...  相似文献   

16.
圣西门的实业思想与法国近代的工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圣西门的思想以实业理论而著称,这一理论认为近代社会是实业社会,以实业活动为基础,以创造财富、造福人类为目的;为此必须努力发展近代工商业,实现工业化;圣西门还就发展法国新型的金融业和改进农业经营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圣西门的实业思想和工业化主张成了第二帝国时代工业化的主导思想,对法国近代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然的和谐     
科学创造文明 ,也使世界受到损害。当代人的生存被合法地虚无掉了 ,这种合法化的生存危机只有通过艺术的“解合法化”才能克服。艺术是人类感情的全音阶 ,能够使人意识到生命的真实存在。人与世界的和谐 ,是自然而然地拥有的。只是由于人的不断超越 ,这种本然的和谐被遗忘掉了。艺术能够引导人们回归人与自然本原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对城市景观小品需求增大。速生的景观小品设计质量参差不齐,即使是设计质量较高的景观小品也因奢华而与绿色环保的时代要求相去甚远。景观设计将野草文化、就地取材纳入设计理念中,可以实现在绿色城市背景下景观的人本表达。  相似文献   

19.
美国后现代小说家多克特罗的小说《拉格泰姆时代》,以历史事实与虚构故事相互交织,构筑了一个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的共同世界;使文学政治化,政治历史化。它表现了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都被无法控制的经济和政治力量所异化的命运,也讲述了一段作为拉格泰姆音乐撰写的历史,从而构成了一部节奏明快的新历史主义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20.
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从怀疑论所揭示的自然认识的超越之谜入思,遵循直观明见性的原则,以向原初的经验视域回溯的最终奠基观念为引导,论证了先验还原的必然性。借此,通过先验还原的具体实行,开启了先验经验的研究领域。最终,在经验的视域结构的揭示中,凸显出现象学的世界问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