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汉语大词典>"戴目"条下注:"犹侧目. '戴',通'载'."并引杨树达<汉书窥管>:"戴'、'载'通用;'载'、'则'亦通用,'戴目'即侧目也."杨树达在<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瞷戴目释义>中又云:"愚谓戴目当求之于声,不当求之于形,盖戴目即侧目也."  相似文献   

2.
恨不能"在路上" 又有一个学生在网上给我留言,希望我在课堂上讲一讲<在路上><杰克·凯鲁亚克著,王永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出版)和"垮掉的一代",虽然他也承认并没有看过这本书或是任何其他"垮掉的一代"作家的作品.多年以来,数不清的中国大学生把<在路上>和<麦田守望者>放在自己的必读书单上,但却迟迟提不起精神去读它们,直到大学毕业,直到不再年轻.<在路上>和<麦田守望者>好像是他们  相似文献   

3.
陈鸿儒 《学术研究》2008,(5):156-157
<从<唐五代语言词典>)看附加式构词法在中近古汉语中的地位>(作者王云路,载<古汉语研究>2001年第2期)一文中说:"'自'作为词缀的例证在六朝时期已经十分普遍,其特点是多与单音节副词结合,构成双音节副词.  相似文献   

4.
卷五<齐本纪下> "(永元二年)三月乙卯,命平西将军崔慧景攻寿春."(中华书局19r75年版校点本,下同,第148页) 按:中华书局校点本<校勘记>云:"下文出‘丙午'.按 三月辛丑朔,初六日丙午,十五日乙卯.‘丙午'不得在‘乙卯'前(福林按:‘前'当为‘后'之误).又下出‘乙卯',与此重复,则此之‘乙卯'必误."福林按:"乙卯",<南齐书·东昏侯纪>同,其上文又出此月"癸卯"事,为月之初三日,癸卯与丙午之间有乙巳,为月之初五日.疑此"乙卯"乃"乙巳"之讹.  相似文献   

5.
我担任主编的<云梦学刊>从1990年起开办了一个栏目叫做"当代学者研究"."当代学者研究"展开对当代著名学者的个案研究,类似于"学案体"(张岂之在发表于<云梦学刊>2003年第4期的<学术史与"学案"体>中说:"所谓'学案'实际就是学术史"),这就是当代学术史研究中的重要组织部分.  相似文献   

6.
南炳文 《东岳论丛》2008,29(3):139-141
一 中华点校本<明史>(以下简称<明史>)卷88<河渠志>6第2154页载:"(宣德十年)主事沈中言:'山阴西小江,上通金(华)、严(州),下接三江海口,引诸暨、浦江、义乌诸湖水以通舟.江口近淤,宜筑临浦戚堰障诸湖水,俾仍出小江.'  相似文献   

7.
一 <梁书>卷四三<韦粲传>:"右卫朱异尝于酒席厉色谓粲日:'卿何得已作领军面向人!'中大同十一年,迁通直散骑常侍,未拜,出为持节、督衡州诸军事、安远将军、衡州刺史."(中华1973年点校本,下同,第605页)  相似文献   

8.
1952年1月5日,流亡美国的胡适在日记中写道:"胡家健从香港寄来剪报<大公报>,有十二月二日<大公报>在上海开的'胡适思想批判座谈会'的记载与资料……沈尹默的一篇则是全篇扯谎!这人是一个小人,但这样下流的扯谎倒是罕见的!"①  相似文献   

9.
十三 1947年,历史学家顾颉刚说过这样一番话:"我回顾几十年国内报纸,总有一家最受知识界和广大读者欢迎,成为舆论重镇.它的销数不必是最大的,但代表公众意见,开创一代风气,成为权威.辛亥前后的<民立报>--包括<民呼>、<民吁>,民国初年狄平子主持的<时报>,‘五四'前后的北京<晨报>,二十年代中期以后的<大公报>,当前的<文汇报>,都起了这个作用."(徐铸成<报人张季鸾先生传·引言>).其中以<大公报>执舆论牛耳的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10.
周兴陆 《河北学刊》2004,24(6):109-112
一 1919年,傅斯年在<新潮>第一卷第三号<译书感言>里说道:中国的学问和西洋人相比,差不多有四百年上下的距离,但是我们只需几十年的光阴"就可同在一个文化的海里洗浴了".所需的方法是,"他们发明,我们摹仿.他们‘众里寻他千百度',我们‘俯拾即是'.所以我们虽然处处落人后却反而得了个省事的路程,可以免去些可怕的试验".  相似文献   

11.
张建军(南京大学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所长、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1月12日,我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了<真正重视"逻先生"--简论逻辑学的三重学科性质>一文,呼吁"在‘德先生'与‘赛先生'的旗帜在我国飘扬了近一个世纪之后,我们应该真正重视‘逻先生',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加大健全的逻辑意识与逻辑思维素养的培育,使之成为营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良性文化环境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赵文 《兰州学刊》2005,(4):281-284
1925年10月创刊于上海的<生活>周刊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享有盛誉的著名综合性进步刊物,就其宗旨和读者群而言,它是一份主要面向青年大众的杂志.作为一份面向青年的进步刊物,<生活>在其自始迄终的八年里,承继"五四"民主、科学精神,秉持爱国、进步立场,在促进青年进步理想观的塑造和确立,推动社会前进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早期<生活>周刊面向青年倡导的人生社会理想主要为个人主义、改良主义,后期尤其"九·一八"事变后,逐渐转向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卷三十一·荀伯玉传> "初,太祖在淮南,伯玉假还广陵,梦上广陵城南楼上,有二青衣小儿语伯玉云:'草中肃,九五相追逐.'"(中华书局1972年1月版点校本,第572页,下同)  相似文献   

14.
点校本<明史>(以下简称<明史>)卷88<河渠志>6第2156页载:正统九年,"广济民言:‘县与邻邑黄梅,岁运粮三万石于望牛墩.小车盘剥,不堪其劳.连城湖港廖家口有沟抵墩前,淤浅不能行船.请与黄梅合力浚通,以便水运.'并从之.  相似文献   

15.
施密特的<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诸多著作中唯一一部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特别是以<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为依据的哲学著作.他明确指出,这本书"与一般哲学对马克思进行的解释相比,更多地参照了中期与成熟时期的马克思的经济学著作,特别是参照了<资本论>的'草稿'"③.在对马克思这两部政治经济学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施密特提出了他对马克思哲学的独特理解,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理论观点.但由于施密特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解存在种种偏差,从而导致 "他本人所反对的旧唯物主义哲学逻辑,最终却静静地平躺在文本表层逻辑拼杀的理论无意识的最底层"④.本文将就这个方面展开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做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16.
黄宗羲在康熙二年作<明夷待访录>,提出二十年后交入"大壮"盛世的理想,并设计了这一盛世的蓝图.此后他毕生为之奋斗,其言论或明或隐见之于康熙八年的<孟子师说>,又见之于康熙十五年海昌讲学之时.及至康熙三十三年临卒前一年所作的"破邪论",他仍在遗恨"大壮"盛世之未能实现.全祖望"犹闻老眼盼‘大壮',岂料余生终‘明夷'"的诗句,恰当地表达了黄宗羲一生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7.
青年马克思经历了两次"走进一走出黑格尔"的思想摇摆,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正处于马克思第二次"走进一走出黑格尔"的过程之中,体现了历史目的论的隐性唯心主义.相对于<德意志意识形态>而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思想上更接近于<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的笔记本Ⅲ.  相似文献   

18.
高放 《天府新论》2009,(3):21-24
最近读到有论文中提到"陈望道将<共产党宣言>的首句译为:‘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并采取‘幽灵'加上注解的办法来解释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的说法.据考证,误认为"幽灵"一词起源于陈望道译本的源头在罗章龙回忆录<椿园载记>,后经别人反复引用,甚至还另加上个人想象的夸张铺叙,迄今已经误传了25年.但愿在这个问题上今后不要再出现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19.
制度创新     
崔之元在<二十一世纪>1994年8月号上发表"制度创新与第二次思想解放"(并在同一刊物的1995年2月号和1996年4月号上发表"再论"和"三论"),提出中国的改革已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旧的概念范畴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时代呼唤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中国需要新‘思想解放'运动.""在这一新的‘思想解放'运动中,我们可以从‘新进化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和‘批判法学'中汲取一些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朱镕基曾说:"我们现在最缺少的人才是能博古通今,既懂外国企业经营,又懂中国<孙子兵法>和<共产党宣言>的企业家.这就是要按‘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去工作,形成中国企业自己的管理道路."由陶虎、程美秀教授所著的<企业谋经--基于<孙子兵法>的管理思想>(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版)正是体现了这种博古通今的管理思想的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