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文学史的"新"与"旧",大致以文学观念作为区分.中国"旧"文学史以叙述经、史、子、集为主要内容,持雅文学观念,贬抑小说、戏曲等俗文学.中国"新"文学史则以纯文学为主要内容,同时重视小说、戏曲等俗文学的价值与地位.三十年代中国"新"文学史的产生与西方现代文学思潮的输入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与新的文学文献的发现紧密相关."新"文学史的写作在三十年代形成一个高潮,并产生了诸多代表著作,这些中国"新"文学史著作对文学史走向现代化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这些"新"文学史著作的写作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大哲学家罗素在1922年说过:“中国与其说是一个政治实体,不如说是一个文明实体———一个唯一幸存至今的文明。孔子以来,埃及、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包括罗马帝国,都消亡了,但中国以持续的进化生存了下来。它受到外国的影响———最先是佛教,现在是西方的科学...  相似文献   

3.
文学史观是文学史的核心内容,它决定文学史著述的著史态度和体系建构,决定对文学史目标的任务的阐述,决定对文学史发展原因、规律的探寻。本文以20世纪上半叶出现的《中国文学史》著述作为考察对象,根据中国文学史学科发展的实际,将建国前五十年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时期,并依次对各个时期中中国文学史观的发展变迁进行描述,力图清晰地勾勒出这一流变过程的运行轨迹,探讨文学史家们在中国文学史观方面的优长和不足,着眼于21世纪文学史观的发展与建构,力求做出客观的总结和公正的评判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一种新建构(上)赵俊贤中国当代文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龄者。当代文学这一命名不尽科学,但已沿用成习,我们姑且相从。事实上,今日人们所研习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就其主体而言,亦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史。但这并非是说,中国当代文学是在天安门的礼...  相似文献   

5.
据不完全统计,自1966年以来的十余年内,日本新出的中国文学史著作有十种左右,仅1970年至1975年,就有下列五种问世:一、佐藤一郎《中国文学史》(1971);二、狩野直喜《中国文学史》(1971);三、吉川幸次郎、黑川洋一《中国文学史》(1974);四、荻尾长一郎《中国文学史》(1963-1975);  相似文献   

6.
刘茉琳 《探求》2009,(5):79-80
中国当代文学是一个永远年轻且充满魅力的学科方向,它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地成长,其开放性的学科姿态为学者们带来了永不枯竭的研究动力。1962年,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编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稿》,此后,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书写就一次次迎来丰硕的收获;  相似文献   

7.
一金学主教授的《中国文学史》即将面世,作者撰写本书过程中,常与笔者晤谈切磋。学将十余年来讲授中国文学史时对原有体系不足之深刻感受告之,并嘱其在书中补充完善。讲授中国文学史,即使是老资格者,亦非都能撰写中国文学史专著。只有学识蕴积丰富,研究成果卓著,才能写出好作品。就此标准,金学主无疑是撰写中国文学史的最合适的中国文学研究家。金教授很早就发表过多部中国文学史著作,但那全部作品似乎都是为这卷《中国文学史》奠基。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文学史"以不言自明的时间逻辑,获取了文学史长河中1917-1949这一个时段的管辖权,却以经意识形态过滤的"现代"标尺清除异己,把许多重要的文学现象排除在文学史体系之外.现行的文学史通过贬低晚清白话文运动,省略同时代非"新文学圈"作家的贡献,漠视北洋政府的作为,来建构新文学的发生地图,达到纯化、神化新文学发生史的效果.把现代文学史笼罩在新文学的霸权话语下,以新文学的"独家逻辑"来阐述1917-1949的文学发展,文学史多元共生的格局被肢解、简化,最终使得文学史的叙述仅仅成为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9.
论莎士比亚创作方法的多样性杨智慧张德厚张雅安在文学史上,史家惯于把主义的标签贴在各式各样的作品上和各式各样作家的脸上。诸如《诗经》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屈原是浪漫主义作家的第一,贴的都是主义的标签。不仅研究中国文学史给作家、作品贴标签,而且研...  相似文献   

10.
日本文学史研究的新视角──读叶渭渠新著《日本古代文学思潮史》洪蓝在日本,研究日本文学史的专著很多,研究日本文学思潮史的专著则屈指可数。在我国日本文学研究界,发表过日本文学史专著有若干部,但日本文学思潮史研究专著,惟叶著《日本古代文学思潮史》(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1.
气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之一,气论贯穿着中国哲学发展的始终,是决定中国哲学基本发展方向的两大因素之一。本文从气字的来源入手,指出西周末年伯阳父以气论三川地震,标志着中国古代气论哲学的产生.这一哲学形态产生后,在先秦时期主要经历了春秋和战国两个主要发展阶段,前一阶段主要表现为“六气”说,而后一阶段则产生了气一元论的宇宙观。此后,气一元论被广泛用以说明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金锁记》与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两部小说的核心意象都是“枷锁”,两位小说家在正统文学史家眼中都属“鸳鸯蝴蝶派”通俗文学系统,很长时间不能进入以现代性相标榜的现代文学史,其后竟然拥有完全不同的文本命运。探讨两部小说的核心意象“枷锁”的生成及其表现于文本中的意义,可以考察文学史家的择汰标准和取舍依据,评判既有现当代文学史书写立场的得失与是非。书写现当代文学史,必须摆脱种种或显或隐的观念枷锁,回归文学的审美本质,鼓励和提倡个人修撰的多角度的现当代文学史,以便还原、构建出真实生动、丰姿多彩的文学史景观,进而产生一批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3.
鲁迅文学史思想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潘亚 《学术交流》2004,1(1):148-151
鲁迅的文学史思想深刻而独特,以1927年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以天才主义为核心,具有强烈的功利色彩;后期努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对立统一的规律研究文学史,注重对文学史自身发展规律的探寻,敢于冲破儒家正统观念,在文学史研究中贯穿强烈而深刻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现代意识,重视作品的艺术审美研究。在文学史研究方法上将中国传统学术方法与西方现代研究方法相结合。这一切均对我国新世纪的文学史理论与学科建设具有深刻的启迪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象”既为中国古代文化基本符号的构成,又为中国古典艺术美学的基元范畴。中国文化和美学尚象重象,其哲学起点在《易经》的卦象符号,而先秦诸子哲学美学对易象符号意义重新阐释和精神超越,则形成有关中国美学的重要思路和线索,这就是由老庄“道”的哲学对“象”的阐释和重象外虚空、非言味象的思想所引发的意境说;以《易传》阴阳二元结构思想和“立象以尽意”、“现物取象”、“现象制器”等命题为基础的意象说;以孔荀、《乐记》为代表的象通礼乐、重政治教化但又不违艺术审美特征的“比德”和“言志”说。文章本着上述基本看法,还描述了“意境”、“意象”、“言志”说在后世美学中演进的大致过程。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初重构中国文学史思潮之后,萌生于80年代中叶的建构中国文学学术史的呼声亦见兴起。两股思潮的相互激荡,给传统的中国文学史研究带来了勃勃生机。前者已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一批专著的问世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注意,如罗宗强先生的《唐诗小史》、葛晓音先生的《八代诗史》和王钟陵先生的《中古诗歌史》、程干帆先生的《两宋文学史》等等,均是富于拓展性、新意迭出的力作。而后者,也许笔者孤陋,还仅限于专题论文的探索。显然,学术史的建构大大地落后于文学史的重构。但传统学术史资料的遗存与文学资料的遗存一样丰厚,一样浩如烟海。而且有这样一个无法否认的结论:文学学术史研究的深入,将大大地推进文学史自身的研究。它不仅会从古人学术研究中汲取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以资借鉴,以促进  相似文献   

16.
徐杰令 《求是学刊》2000,(2):113-118
乡官虽职低位卑,但作为国家政权最基层的官吏,其作用却是任何人都不能忽视的。本文拟通过对先秦乡官制度的研究,对作为中国乡官制度源头的这一制度的产生和演进以及乡官的选任、职责和监督考核的情况,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李松 《学术交流》2013,(2):151-155
近五年来,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新疆大学、西藏民族学院、内蒙古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一批中青年学者共同编撰12卷25册《中国宗教文学史》。这是国内第一部叙述中国佛教徒、道教徒、基督教徒、伊斯兰教徒创作的文学的通史性著作,也是国内第一部兼顾汉语、蒙语、藏语、维吾尔语、傣语等多个语种的大中华宗教文学通史性著作。课题组就《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达成了如下共识:宗教文学史就是宗教徒创作的文学的历史,就是宗教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文学的历史。《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在文学史观上倡导三种理念:一是提倡文笔并举,二是倡导信行兼顾,三是倡导辨体研究。《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应该包含四个观照维度:一是教派史的体认,一是创作史的梳理,一是精神史的把握,一是诗学史的建构。围绕着《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课题组先后发表了系列笔谈,就《中国宗教文学史》的总体构思和具体构想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李舜臣 《学术交流》2013,(2):147-149
近五年来,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新疆大学、西藏民族学院、内蒙古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一批中青年学者共同编撰12卷25册《中国宗教文学史》。这是国内第一部叙述中国佛教徒、道教徒、基督教徒、伊斯兰教徒创作的文学的通史性著作,也是国内第一部兼顾汉语、蒙语、藏语、维吾尔语、傣语等多个语种的大中华宗教文学通史性著作。课题组就《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达成了如下共识:宗教文学史就是宗教徒创作的文学的历史,就是宗教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文学的历史。《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在文学史观上倡导三种理念:一是提倡文笔并举,二是倡导信行兼顾,三是倡导辨体研究。《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应该包含四个观照维度:一是教派史的体认,一是创作史的梳理,一是精神史的把握,一是诗学史的建构。围绕着《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课题组先后发表了系列笔谈,就《中国宗教文学史》的总体构思和具体构想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9.
鲁小俊 《学术交流》2013,(2):149-151
近五年来,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新疆大学、西藏民族学院、内蒙古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一批中青年学者共同编撰12卷25册《中国宗教文学史》。这是国内第一部叙述中国佛教徒、道教徒、基督教徒、伊斯兰教徒创作的文学的通史性著作,也是国内第一部兼顾汉语、蒙语、藏语、维吾尔语、傣语等多个语种的大中华宗教文学通史性著作。课题组就《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达成了如下共识:宗教文学史就是宗教徒创作的文学的历史,就是宗教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文学的历史。《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在文学史观上倡导三种理念:一是提倡文笔并举,二是倡导信行兼顾,三是倡导辨体研究。《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应该包含四个观照维度:一是教派史的体认,一是创作史的梳理,一是精神史的把握,一是诗学史的建构。围绕着《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课题组先后发表了系列笔谈,就《中国宗教文学史》的总体构思和具体构想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0.
吴光正 《学术交流》2013,(2):144-146
近五年来,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新疆大学、西藏民族学院、内蒙古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一批中青年学者共同编撰12卷25册《中国宗教文学史》。这是国内第一部叙述中国佛教徒、道教徒、基督教徒、伊斯兰教徒创作的文学的通史性著作,也是国内第一部兼顾汉语、蒙语、藏语、维吾尔语、傣语等多个语种的大中华宗教文学通史性著作。课题组就《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达成了如下共识:宗教文学史就是宗教徒创作的文学的历史,就是宗教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文学的历史。《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在文学史观上倡导三种理念:一是提倡文笔并举,二是倡导信行兼顾,三是倡导辨体研究。《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应该包含四个观照维度:一是教派史的体认,一是创作史的梳理,一是精神史的把握,一是诗学史的建构。围绕着《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课题组先后发表了系列笔谈,就《中国宗教文学史》的总体构思和具体构想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