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光照日月,气吞山河,成为许多爱国者的人生座右铭。与文天祥同时代的陈文龙,在被元军押送临安途中,也留下“须信累臣堪衅鼓,未闻烈士树降旗。一门百指沦胥尽,惟有丹心无地知”的诗句,同样光彩照人,气节崇高。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在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旨奉重修”福州台江万寿“尚书《陈文龙)庙”时题刻的石柱对联中赞颂陈文龙:“节镇守乡邦,纵景炎残局难支,一代忠贞垂史传;英灵昭海。与信国隆名并峙,十洲清晏仗神庥。”把陈文龙与文天祥“隆名并峙”,同为“一代忠贞”,作为…  相似文献   

2.
大约是五、六年前,省里领导要郭风同志和我,顺带去福州、闽中一带了解一下文物保护的情况。过了春节,我们先在福州市(包括长乐等地)看了许多文物点。我们来到了阳岐“尚书祖庙”和台江“万寿尚书庙”,瞻仰了纪念南宋民族英雄陈文龙的庙宇。陈文龙是南宋的名臣、儒将和抗元爱国民族英雄,他应与文天祥“隆名并峙”。文天祥(公元1236—1283年),江西吉安人;陈文龙(公元1232一1277年),福建莆田人,他一生居官廉正,刚正不阿,关心民瘼,一家殉国,满门忠烈,可歌可泣。陈文龙不仅是我们莆仙人的骄傲,是福建的骄傲,也是民族的骄傲…  相似文献   

3.
文天祥(公元1236-1283年),江西吉安人;陈文龙门232—1277).福建莆田人。他们都是南宋末年的名臣、儒将、抗元爱国民族英雄。丈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谁使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光照日月,气吞山河,成为许多爱国者的人生座右铭;与文天祥同时代的陈文龙,在保卫福建兴化城悲壮的战斗中.战败被俘后.被元军押送临安途中.也留下了“项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士坚降旗。一门百指沦青尽,谁有丹衷天地知”的诗句,同样光彩照人,气节崇高。为纪念这位‘“如水行地.如日在空”.忠贞正气,宁死不屈的乡贤.自明洪武直至清光绪年间…  相似文献   

4.
陈文龙是南来一位可以与丈夫样并驾齐驱而毫不逊色的著名爱国主义者、民族英雄。他尽忠报国的高风亮节.宁死不屈的拥锌铁骨.诚如宋末丈人郑思肖所评价的那样“如水行地,如日在空”①.万古长存。陈文龙(公元1232—1277).初名子龙,亨德刚.别号如心。兴化军(今福建莆田市东门外阔口乡)人。席宗咸淳四年(公无1268)状元及第.度宗御笔赐名“文龙”.因字“君责”。历仕度宗、恭宗、瑞宗,累官至参知政事兼枢密院事、闽广宣抚使、知兴化军等职。陈文龙出身于“一门两丞相,九代八太师”的名宦世家。他的前辈如南宋宰相陈俊卿等,都是…  相似文献   

5.
原万寿尚书庙自然景观秀丽。前;临坞尾街为商业闹市,后被河道环绕双向流入闽江。树荫蔽日,环境优美。故福州人有“玉带坏腰尚书庙”的描述。民国初年,填河建路后遂定名为“玉环路”。万寿尚书庙始建于明代天启年间,由阳歧祖庙分炉。虽经清道光和民国初两次重修,但仍保持明代的建筑程式和艺术风格。庙内奉把着南宋末与文天祥齐名的抗元民族英雄陈文龙的造像。福州人民十分景仰这位先贤的崇高气节,先后在阳歧、新亭、万寿、龙潭、竹林等处建有庙宇。因陈文龙被敕封为“水部尚书”,所以后人通称这些庙宇为“尚书庙”,他也被群众称为“…  相似文献   

6.
福州人十分景仰莆田籍南宋民族英雄陈文龙的高风亮节,从明洪武至清光绪,先后建有阳歧、万寿、新亭、龙潭、竹林等五座尚书庙,纪念这位乡贤。这些庙宇都集中在南台沿江地区,对城内影响甚微。这是一个十分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究其原因,它与明清以来,陈文龙被“敕封”为“水部尚书”有关。陈文龙既作为水上航行安全的庇护神,必然受到从事水上商品运输贸易的商贾和长期久住闽江下游两岸的水上居民的崇拜和景仰。数百年来,香火旺盛,经久不衰。为了进一步弘扬陈文龙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后代进行民族气节的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在福州新建…  相似文献   

7.
孙卫国 《学术研究》2024,(2):110-120+178
元官修《宋史·文天祥传》将邓光荐《文丞相传》的叙述,删节编改,生造出文天祥“黄冠归故乡”之说,弄清其史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朝鲜正祖御撰《宋史筌》,因惩处洪启禧,而摒弃其《文山先生详传》中的说法,沿袭《宋史》之说,致使朝鲜儒士多不质疑“黄冠故乡”说,而是给予各种解读,诸如为宋复仇说、效仿微子与箕子之“教化说”“时义说”等,丰富了对“黄冠故乡”之理解,也有助于深入探讨文天祥之生死观。文天祥的忠诚节义精神,契合朝鲜王朝后期“尊周思明”的政治文化,因而他成为朝鲜儒林关注的中国历史上重要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津推翻元朝统一中国后,曾命中书省派员到地方访求应把的神抵。“凡有功国家及惠爱在民者,著于把典,令有司岁时致祭”。在这次调查上报的神抵中,朱元津特别重视江西庐陵的文天祥和福建兴化的陈文龙。这就是阳歧“尚书祖庙”庙门额上1方青石直书“历代旨奉把典”题刻的来由。明天启七年(1627),当地村民。水上居民和莆仙一带在省城经营的商贾,出自对乡贤忠贞气节的景仰,开始将原建在阳歧江边“兴化道”旁的庙宇,移至阳歧村“凤鸣山”下新建陈文龙庙。这是阳歧“尚书祖庙”的最早起源。庙建成后…  相似文献   

9.
陈文龙出身“世代移缨”之家.曾有过‘“一门两丞相.几代J\太师”的显赫。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左海朴素民风的影响.自幼“苦学不厌”.‘“浦染先训”.‘“励志殖学”.立志“居官清廉”、‘”忠君报国”。在南宋末年的动荡的时代里,造就了这位“永垂青史”的左海名臣。在陈文龙46年的生涯中一不仅有可歌可泣的悲壮抗无事迹,也有他始终不改初衷的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关心民模的高来品质。兹略举数例如下:其一.当时的越州(今浙5厂绍兴一带)乃i科长“,二室的聚居之地。陈文龙在任宣义郎镇东节度判官驻节越州期间.对为官…  相似文献   

10.
陈文龙在抗元斗争中壮烈殉国后,宋、元两朝皇帝并未对他敕封“水部尚书”和加封“镇海王”;至于“册封琉球”更是清代的事。第一个问题:究竟于何时陈文龙才有上述的封号?对这厂.问题,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这是“天帝”所封。“天帝”为何方人物?看不见,摸不着,纯属子虚乌有。笔者以为这与明洪武五年(1372年)之后,直至清光绪十年(且879年)日本吞并琉球为止,琉球与中国建立藩属关系有关。明清两朝政府遇上琉球新国王登基,必定派遣册封使团前往参加“册封礼”庆典,并宣布中国政府对琉球新国王登位的认可。这是疏球举国上下极隆…  相似文献   

11.
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五月,御集英殿试进士,赐陈文龙等六百六十四人及第、出身。子龙改名文龙。朱希召:《宋历科状元录·陈文龙》咸淳四年,龙飞榜省试第一人胡跃龙,殿试第一人陈文龙。 上从容语宰执曰;“有一联,咙飞取士,省元龙,状元龙”’。参政马廷鸳奏曰:“臣有一对,唬帐总戎,殿帅虎,步帅虎”’。是时,范文虎为殿前指挥使,孙虎臣为步军指挥使,上大悦。《宋史全文》公以龙飞射策加一官,授宣义郎镇东军节度判官。越帅刘良贵雅敬重公,政无大小,悉以咨之。皇属邵第寓越者众,素闻公刚直不挠,不敢干以私。张日起:《陈…  相似文献   

12.
民族英雄文天祥壮烈殉国距今已七百余年。他那“富贵不能淫,贪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民族气节,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为民族的壮丽事业前仆后继,英勇奋斗,成为我国历史宝库中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因此,认真探求文天祥民族气节的本源,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是必要的。社会风暴的洗礼文天祥生活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南宋后期。他出生的前一年(公元1235年),蒙古统治者窝阔台就已分兵三路南侵,拉开了宋蒙战争的序幕,文天祥就在这场民族战争中成长,接受着血与火的洗礼。战争中,文天祥亲眼看到了“山河千里…  相似文献   

13.
笔者最近见到一本刻于清宣统年间的吉水王氏九修族谱。谱上刊有一篇文天祥于南宋咸淳壬申年,即咸淳八年,应王氏后人所请,撰写的王氏吉安一世祖王德的传记———《吉水竹塘莆阳王先生传》。经查阅有关史料,笔者发现,这是一篇史籍失载的文天祥自撰珍贵资料。文天祥《吉水竹塘莆阳王先生传》这篇千字传记的最珍贵之处,在于它弥补了文天祥史料的空白,修订了有关史料的偏颇失误。咸淳七年,文天祥受权奸贾似道排挤,被迫致仕回乡,在故乡文山之阳修建住宅,后因“江上有变”,民族战争风云突起,只建成了厅堂。咸淳九年三月,文天祥被朝廷…  相似文献   

14.
陈文龙的别子诗表达了陈文龙视死如归,尽忠报国的强烈心声。其诗录自《宋诗记事》卷七十五,云:斗垒孤危力不支,书生守志誓难移。自经沟读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须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土竖降旗。一门百指沦前尽,惟有丹衷天地知。诗一开头,作者以“斗垒”来形容自己力量微小,敌强我弱,自己独木难支,终于城破被俘。第二句表白自己是一介书生,从小读圣贤书,深知自古忠臣不事二主。今日不幸身陷敌手,谁有效死报国,决不臣服。第三句中的“自经”,是自杀的意思。全句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决心要死得英勇壮烈,投水自杀,不是我辈…  相似文献   

15.
文天祥之所以能成为南宋末年伟大的民族英雄,“自强不息”的发展观便是他的精神支柱.他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元气在“道”的作用下产生的,而“道”即“不息”,也就是不断运动.文天祥从其“自强不息”的发展观出发,要求革新南宋腐败的政治,希望人们为人处世要坚守真理和奋发有为.文天祥的这种思想已接近当代的科学发展观,它是我国优...  相似文献   

16.
商王朝的“婦”,是商王朝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姑且称之为“商婦”。“商婦”包括王婦、子婦、诸侯婦、大臣婦,有一些是商王的亲属。她们可作为主帅,统帅将士,参与战争,参加祭祀与占卜,参加农业活动,深得商王的关心,在商王朝起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略论宋王朝对瑶族的政策李默岭南瑶族的来源是复杂的。而一些学者认为是“宋至元代,湖南瑶族大量向两广边境迁徙”①而来。造成大量迁徙的原因是“宋王朝对瑶民的压迫和经济剥削的加深②”。张介文同志作了具体的阐述,一是“封建统治阶级不断地对瑶族的征剿,如‘宋庆历...  相似文献   

18.
陈文龙《廷试状元赐宴诗》骏先献在急贤,广庭亲册今年。精微历历参前圣,忠蝥谠洋洋著大篇。天圣得人占上瑞,太平宴士秩初筵。缅怀丰艺无穷泽,久远功名尚勉旃。陈文龙《寄仲子诀别诗》斗垒孤危力不支,书生守志誓难移,自经沟读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须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士竖降旗,一门百指沦胥尽,惟有丹衷天地知。《宋诗纪事》卷75陈文龙》陈文龙复姻家侍郎许自书文龙为理宗太学生,度宗状元。大都九个月,越州穷签判;八个月,抚州衰太守。享朝廷禄食仅八年,尚能自决。他人受用大来几年富贵,各要保家计、养子孙,略不思大主人…  相似文献   

19.
周国平 《河北学刊》2003,23(1):166-169
文章探讨了南宋末年文天祥勤王幕府为解决“无兵无将,无官无吏,无钱无米”的问题,在“聚兵积粮”的同时,惟才是举,广辟人才,由此塑造了文氏幕府的种种特征,并对文天祥勤王幕府的失败原因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20.
在光明日报社主办的《文摘报》1986年11月13日第364期第7版上看到《新发现的一首文天祥佚诗》一文。该文系从《福建论坛》第5期转摘的。作者林如求同志向读者明确指出:“查北京市中国书店据1936年世界书局影印的《文天祥全集》(1985年3月第1版),不见收录此诗,可见其为文天祥佚诗。”不知林如求同志是否仔细认真地通检了《文天祥全集》,就如此言之凿凿地下结论说:“不见收录此诗”,从而武断地判定为“文天祥佚诗”? 其实,只要稍微严肃认真一点,在林如求同志所指的这本《文天祥全集》中是不难找到此诗的。请翻至该书影印本的第382页,诗题作《赠许柏溪惟》,即林如求同志所谓的“佚诗”。此诗连同另一首题为《早起》的五言诗均作为“拾遗”附在《文山先生全集》卷之十四《指南后录》卷之三的末尾。载于《许氏家谱》的所谓佚诗与全集中的《赠许柏溪惟》诗的基本内容相同。均为五言十二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