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被称为“中国小麦加”的临夏.其回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研究临夏回族的文化,可以较深入地了解回族的生活状况、思想状况和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2.
提起回族的商业经济,总会使人想起解放前在回族人民中流传的一些谚语:“回回两把刀,一把卖牛肉,一把卖切糕”;“回回三大行,羊肉、馒头、贩粜粮”;“拾街头、皮毛行、卖零食、宰牛羊、当经纪、闯五行”。这些谚语,正是对当时回族人民商业经济状况的生动缩写。极不稳定的商业经济,使广大回民长期处于极其贫困的状态之  相似文献   

3.
王正儒 《回族研究》2011,(4):132-139
民国时期是我国从传统向近现代演进的转型期。在近代中国社会整体变革的背景下,西北回族商业不断进行自我调整,顺应中国经济从传统向近代变迁的历史趋势,呈现出新的特点,即回族传统经营行业新变化;回族皮毛贸易外向型发展;回族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回族商业新组织和商业新模式出现;回族官僚资本形成。民国时期西北回族商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处于封建社会与新中国社会的转换阶段,女学运动带动了回族女子教育的开展,打破了多年来女子被拒于校门之外的习俗。然而,回族教育的发展并没有像全国女子教育一样,颠覆社会对女性的象征观念及女子的地位,而是巩固了原来回族女性的民族传统。本文通过比较民国时期全国女子教育与回族女子教育的发展轨迹及其所反映的女性文化思潮,探讨回族女性教育的文化特点及其对当代回族女性发展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5.
费孝通先生于1985年和1986年先后两次前往临夏调研,将介于青藏牧区和内地农区之间的地界称为"陇西走廊",临夏正是处于走廊的中间地段和古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上,商业贸易的发展使临夏成为陇右商品集散地和汉藏贸易的重要枢纽区。笔者进入临夏回族自治州做调研已有多年,每次阅读费孝通先生对民族问题的见解和调研实践都能为笔者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从费孝通先生20世纪80年代的临夏行调研出发,结合笔者的调研实践,对当今的临夏回族社会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回族的社会地位始终与经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通过经济生活的变迁为载体充分展现出来。唐宋时期,以外向型经济为特点的社会生活,决定了回族先民在中国得到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元代回回人经济的多元化和特殊重要性,使其社会地位得以空前提高,并促进了回族共同体的逐步形成。到了明清以后,随着回族经济的变迁和衰退,造成回族社会地位的不断下降和民族危机感的日益增长。历史证明,回族商业经济始终伴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迁,并同回族的荣辱成败密切相连。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是我国回族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全州7县市都有回族人口分布。据1989年全州人口统计资料显示,全州回族人口共有541714人,占全州人口总数的35%,其中广河县回族人口最为集中,占全县总人口数的75.2%。本文根据1988年初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临夏州州委和州党校在全州范围内进行的社会经济抽样调查的问卷写成。本文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资料中抽取了一个村庄和一个城市街道做为我们比较研究的对象。它们是:(1)广河县阿力麻土乡兰家村,纯回村,抽样户数39个;(2)临夏市东关关家台居委会,纯回街,抽样户数32个(本文所引用的资料除个别的外,全部为1988年初的情况,特此申明)。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涵义就是要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而从现今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出发,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进行研究的要求变得越来越迫切了.在民族地区发展的问题上,我国学者中有人指出:少数民族之所以能生存至今的基本原因是他们依靠自己民族的特点不断做出对自然条件加以利用的努力,而这种努力的途径又是多元的.探讨这种努力及其途径在现代化过程中如何保持或变化发展的,这应该成为我国民族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研究以上述观点作为基本命题,集中讨论回族经商及其民族经济的问题:它从文化角度分析回族与经商的关系并利用个案研究探讨一个具体边区的民族经济运作的现状、特点、问题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我们试图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来说明一个民族的发展有赖于其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7月22日上午,两辆乳黄色的面包车,通过临夏县城雨后清新的街道,驶入州招待所院内。傍晚时分,作为自治州首府的临夏县城里,家家户户传着一个喜讯:“胡耀邦总书记来了!”招待所门前大街上,男女老幼,熙来攘往。人们头上那一顶顶回族小帽,远看象随风飘动的白莲花。生活在和首都远隔数千里的大夏河畔的各族人民,都想  相似文献   

10.
试析民国时期回族女权的发展特点及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时期是回族女权思想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文章对民国时期回族女权的发展特点及原因进行了探讨,指出民国时期回族女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历史与时代局限性等因素的影响,回族女权发展的速度是渐进的、缓慢的。  相似文献   

11.
青海回族教育发展的特点及途径──兼谈回族女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民族教育关系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西部开发中的重要环节。文章在总结青海回族教育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青海回族教育发展的途径,并对回族妇女教育问题做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临夏八坊回族民俗文化中的伊斯兰文化特质,并应用"生活世界即民俗学的领域"的理论来解构了八坊民俗文化,厘清了生活世界、不同层面民俗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特质之间的关系.其次,为八坊回族民俗文化中伊斯兰文化特质的建构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一 回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她虽历经沧桑,但却以顽强的生命力开拓着自己的历史道路和创造着自己的文化殿堂。 回族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文化模式的民族。她在近千年的历史沉浮中铸造着自己的形象和心灵,并为中华历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李忱 《回族研究》2000,(3):16-19
平凉是甘肃省东部最大的回族分布地区,作为非回族自治地方.其人口分布之众多,在我国回族散杂居格局中是不多见的.本文以专题调查和文献资料考证的方式,时平凉回族的历史和现状、伊斯兰教的发展状况,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回族是天津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数百年来他们为天津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在分析天津回族的来源及形成过程的基础上,简要地阐述了独特的回族文化对天津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影响和贡献。  相似文献   

16.
回族家庭教育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作为一种伊斯兰文化的教育、作为一个民族的家庭教育和身处汉文化背景下的通识教育三个方面全面论证了回族家庭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其特色。  相似文献   

17.
招徕市声,是行贾坐商用以宣传经营内容等招徕性信息的听觉标识。招徕市声通过有声语言招徕顾客。回族民间商业的招徕市声源远流长,是适应社会经济贸易活动需要而发生、发展的一种民俗文化现象,是回族社会经济民俗、物质生活中的一种天籁之乐。回族的招徕市声主要有叫卖吆喝与韵语唱卖两种。叫卖吆喝和韵语唱卖主要是以言语符号来传播招徕信息。但是,叫卖吆喝和韵语唱卖在传播过程中往往因方音、语急等因素致使传到听者耳里的仅仅是一种特定的韵调,所以听其"动静儿"即知招徕什么,往往不会搞错。  相似文献   

18.
姜歆 《中国民族》2007,(3):51-55
在回族传统民间商业中,招幌兼有行业标志和信誉标志的特点。招幌是回族民间商业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回族传统商业文化的一种物质遗存。  相似文献   

19.
回族历史之歌吴廷富回族先民始于唐,丝路海陆来东方。根植华夏千余载,繁衍滋息民族强。历经唐宋元明清,文臣武将多栋梁。元有功臣赛典赤,治理云南称滇王。明有大将常遇春,联手大海辅朱皇③。沟通中外有郑和,七下西洋航海忙。直言忠谏数海瑞⑤,刚正清廉美名扬。哲学...  相似文献   

20.
俗称中国“小麦加’的河州,即当今的临夏地区,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所在地。回回民族居于甘肃大约始于元代之戍边屯田,历经明,清两代,形成定居区域。现有人口957 200余人(1982年)。临夏回族自治州有回族人口约485 366人,占全省回族人口总数之80%。 在临夏砖雕的艺术活动中,回族工匠的砖雕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构成建筑装饰艺术中别具特色的,部分。根据较多、较完整而集中表现这种独特风格的现存近代实体——临夏大拱北清真寺、东公馆(军阀马步青当年官邸)等处砖雕艺术,结合其它建筑物——居民住宅,汉、藏族庙宇观庵处之实物相比较,临夏回族砖雕工匠们的这种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审美心理和艺术情趣是相当明显的。本期封二、封三所刊砖雕作品即取自大拱北清真寺建筑群中的有关部分。可以看出:砖雕多用于影壁,障壁、门楼、卷门、山花、墀头和脊饰之上。从画面看,多取材于松柏、荷花、牡丹等草木花卉、几何纹样以及仙鹤、梅鹿(不在清真寺,多在宅院)等。大拱北清真寺内砖雕作品有《石榴双喜图》、《泰山日出图》和《碧波荷花图》等等。据调查这些作品多出于回族民间工艺名家周声普及其门人之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