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姜新泉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8(1):3-3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时间如白驹过隙,尺波电谢,转瞬我们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20年的时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对我们每个人来讲,这20年都会留下弥足珍贵的记忆。作为一所成人高等学院,与全国的成人高等教育一样,我们有过曾经的辉煌,也有过低谷的迷茫;有过生源满堂的拥挤,也有过室无满座的清冷。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成人高等教育,曾经走过,而且还在走着一条充满矛盾和坎坷的路。 相似文献
2.
2005年6月13日至15日,全省“科学发展与生态山东”学术研讨会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淄博原山国家森林公园召开。这次研讨会是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5年学术年会第2专题研讨活动,会议由山东省社科联发起,会同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山东省水利厅、山东省环保局、山东省林业局联合主办。来自全省社会科学界和有关部门实际工作者70余人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在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精神过程中,山东省社科联提出了构建“大社科联格局”的工作思路,建立了学术年会制度,学术年会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围绕学科建设和理… 相似文献
3.
刘守旗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9,25(6):1-4
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化即文化。文化是人与动物的分水岭,也是人之为人的根本特征和标志;文化力的高低,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个体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重视文化和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落实“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4.
沈广斌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3):1-7
市场经济内涵着丰富的文化特性,因此,对市场经济的文化特征的研究就成为研究市场经济的热点之一。文章剖析了市场经济与传统文化之间关系,指出二者之间既互利互动,又有存在矛盾冲突,并比较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5.
士族·文化·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继中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8(4):39-42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日渐边缘化,士族"经明行修"的文化教养遂转化为玄学的"风度"及对文艺的爱好,使之成为士族的行为模式。士族要维系文化世家的地位,就必须随着文化之演变而演变,而文化以士族为载体,就必然打上士族的印记,其中文学又与文化作同构运动,由是形成士族、文化、文学三者的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曲巨星曹雪芹(约1715—1763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先世本汉人,清兵入关后,入正白旗内务府籍,三代世袭江宁织造。雍正五年,其父以事获罪,产业被抄,家道衰落。雪芹生于金陵,并在此度过了“锦衣纨绔”之童年,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刘丽敏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38-42
江泽民总书记反复强调西部大开发要有新思路.新思路从何而来?新思路能否被深刻地理解和接受并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关键在于新的人.西部人是西部大开发的主体和客体.而人是生活于一定文化中的人,新人要从西部文化的改革与创新开始. 相似文献
8.
霍桂桓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1):84-89
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研究、确立和建设“3.15文化”,对进一步提升当今中国的消费者维权运动的档次和水平具有异乎寻常的重要意义,但当今流行的、具有传统研究色彩的“文化”定义,并不适合于研究、确立和建设“3.15文化”;通过对文化概念进行概括的分析,提出了新的“文化”定义,并由之出发,对“3.15文化”存在的必要性、基本特征和发挥作用的方式,进行了基础性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9.
马志荣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4):5-9
本文通过对《水经注》中的“成纪水”和“成纪县”记载的研究,运用大量历史文献资料,探究了古成纪县治地理的变迁及其原因,论证了伏羲文化的起源地与古成纪的关系,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甘肃地方历史文化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据媒体报道:某社区为几只流浪猫专门召开了协调会,讨论是否应该继续喂养它们。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社会的一大进步,因为我们关注的视点已经扩展到与我们同在一个星球上的其他动物及其生存权的问题。与强大的人类相比,小动物们是与生俱来的“弱势群体”。因此,在人类的话语体系中,便有了“任人宰割”这样的词语。如果对诸如此类的成语追根究底的话,那么其词源应该就在于人类对这些弱小生命的“主宰”之上。 相似文献
11.
习语是一个民族历史、风谷和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具有丰富的文化蕴涵。英汉两个民族习语的文化重合、文化差异和文化陷阱使相关英汉习语之间相应地呈现出基本对应、半对应和根本不对应三种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12.
宋灏江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6,22(2):7-9
教育的和谐发展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在教育发展的进程中教育家、国家的管理者和受教育者以不同的方式推进或抑制教育的发展,分别以理想、实际、实利的形态影响教育的进程。和谐则发展,反之则制约发展。教育和谐发展的研究有利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3.
大学城·大学文化·人文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城建设是适应高等教育迅速走向大众化的一个重要措施。建设大学城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然而大学是不可能速生的,必须综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以及现有高等院校的规模等具体情况来长远规划,应该适当减弱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大学自身的主动性,这样才能保证大学城建设能够把服务高等教育发展放在优先地位,而不是本末倒置的价值追逐。大学文化的积淀是长期的、历史的,而且对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这是大学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人类在创建人工自然的过程中,由于过度地开发、利用自然,产生了超额熵增,自然环境本身提供的负熵却不足以抵消与平衡,从而引起了生态危机。本文试图运用熵理论来解读这一现象,认为人类在积极寻找诸如“能源负熵”、“科技负熵”的同时,更应该在认识系统中引进“文化负熵”———生态文化来指导、规范人类的实践活动,促进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和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南志刚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1(1):59-63
华州面花艺术是秦东虎文化的典型代表,被誉为“活化石”;面花艺术的社会文化功能体现在三个层面上:交际功能、神人交通、崇尚强力与人性的自我肯定。 相似文献
16.
隐喻可以分为以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和创造相似性的隐喻,后者具有更重要的认知价值。文化背景知识与民族特定思维方式关系密切,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是理解隐喻的关键。在外语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鼓励学生在正确掌握目标语文化中以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的同时,使用创造相似性的隐喻。 相似文献
17.
贺雪飞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16(4):116-119
在社会文化系统中广告人的社会角色无疑是经济人、文化人和道德人的混合体,其从事的广告活动既是一种经济活动,同时又是一种文化活动.经济人的角色使广告人追求广告活动的经济价值和功能;而文化人、道德人的身份又要求广告人必须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与文化责任感,把经济人的市场化取向已经带来或可能带来的物欲的膨胀、道德的失落等转换为价值合理的欲求,从而塑造广告人良好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18.
张平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3):1-5
威廉斯在继承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文化与文学研究理论。他认为,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学和文化品格与其特定的社会背景、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制度具有密切关系。他的“文化唯物主义”蕴涵着一种“非文化精英主义”思想,即把文化和文学的表现还原于社会和经济功能,对文化研究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琦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1):113-118
作为建构男女两性平权的社会关系的社会建制,女性媒介已成为当今社会一种十分重要的传播现象与文化现象,关于其生存态势与社会功能的学理思考理应成为当今传播与文化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以传播社会学理论为阐释框架,采取文化研究、女性主义的分析视角,从男权文化传统、市场经济利益、传者性别意识等社会结构层面入手,有助于我们深入挖掘阻碍女性媒介社会理想实现的现实社会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0.
张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1):74-78
认知问题是哲学无法回避的问题,而认知问题的核心问题是“真”的问题。人的认知成果最终由语言来呈现,语言的基本单元是词,每个词都蕴含一个“是”,由是什么(词所指代的对象域)与何以是(该对象域确定为一类的标准)两方面构成。那么这个“是”如何而来?所知学认为一切由“知”而来,一切都是所知。认为“知”对于认知活动必不可少,但并非唯一来源。“信”与“说”有其自身不能等同于“知”的特点,与“知”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认知过程中共同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