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失业者的再就业选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微观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基于个体层面的微观视角,运用在武汉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个人背景、反福利价值观、福利依赖等因素对失业者再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失业者的再就业行为和选择受到再就业福利、失业责任认知等因素的影响。再就业福利的获取(再就业培训等)有助于失业者寻找工作实现再就业;个人失业责任认知对失业者再就业的影响更多地体现为正面激励。我们发现,社会救助对失业者再就业行为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即是说调查数据不能肯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构产生福利依赖的现象。我们认为,鼓励再就业的制度设计更能有效帮助失业者再就业。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职业培训是促进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的重要手段。由于大部分下岗职工年龄偏大 ,文化素质较低 ,技能单一 ,实现再就业难度较大。为提高下岗职工的再就业能力 ,各地高度重视再就业培训工作。据统计 ,去年全国共培训下岗职工513万人 ,其中培训合格425万人 ,再就业273万人 ,再就业率为64 2 %。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工作的主要做法是 :1 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根据劳动保障部提出的《“三年千万”再就业培训计划》 ,有29个省市自治区制定了再就业培训计划、具体实施方案和优惠政策 ,成立了再就业培训工作指导小组…  相似文献   

3.
职教信息     
《职业》2000,(1)
四川省组织实施再就业培训合作计划本刊讯为进一步推动再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下岗职工尽快实现再就业,四川省决定从1999年7月份开始在全省实施“再就业培训合作计划”,把组织开展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摆在深入实施再就业工程的突出位置加以安排落实。该计划把为下?..  相似文献   

4.
《职业》1999,(1)
本刊讯为进一步推动北京市再就业工程的深入开展,保证进人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尽快掌握新的技能并实现再就业,最近,北京市决定,将以再就业服务中心和再就业培训学校结对合作共同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工作的方式,实施“再就业培训伙伴计划”。实施这一计划采取...  相似文献   

5.
《职业》1999,(3)
我局在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实施再就业工程中,紧紧围绕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这个重点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1998年下半年,我们开始实施了“再就业培训伙伴计划”,这是推进再就业工作的一项新举措,是再就...  相似文献   

6.
再就业政策与下岗职工再就业行为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再就业工程”是一项旨在解决目前我国城市所面临的大规模下岗及失业问题的重大举措,再就业工程实施和推行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下岗职工的行为与再就业政策(制度)之间的冲突。本文从再就业政策本身和下岗职工再就业行为两个侧面探讨了导致这种冲突产生的深层原因,指出进一步就如何转变下岗职工再就业行为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规定进行深入研究的紧迫  相似文献   

7.
下岗再就业问题是现代化过程中具有全球化的时代课题.在滚滚下岗的洪流中,女工约占67%以上,其中中年女工又占下岗女工的60%以上.这一群体在劳动力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既没有性别优势,又没有年龄优势和文化优势,是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难中之难.如何解决这一庞大群体再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家庭的稳定,关系到企业的深化改革和再就业工程的成败,更关系到妇女解放事业的发展和前途.因此,对于这一群体再就业状况的分析研究有其特殊的意义.笔者于1997年底参与了对天津市1000名“中年下岗女工再就业能力现状及对策“的问卷调查和课题研究,发现实施再就业工程不单是下岗职工的安置问题和再就业的机会问题,它首先是一场全社会范围内深刻的思想变革和就业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再就业培训工作第一,充分发挥培训机构作用,为再就业培训做贡献。今年,再就业培训任务相当繁重,按照《“三年千万”再就业培训计划》要求,不仅要完成350万下岗职工的培训任务,还要大力促进下岗职工经过培训后及时出中心、实现再就业。北京、陕西等地创造...  相似文献   

9.
孙淼  袁巍然 《职业》2014,(12):160-161
由于受当地经济、就业、培训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加之人们对再就业存在着种种疑虑和错误认识,导致再就业培训工作越来越难以开展。本文以江苏省徐州市区为例,对如何破解再就业培训工作的难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提高再就业培训工作的实效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实证研究认为失业保险金支出水平的提高、支付期限的延长、支付序列的不当及领取资格的具备都将抑制再就业。已有文献对失业保险金各因素与再就业行为关系研究较多,但对各因素作为整体对再就业影响的研究不足,应加强对失业保险支出设置各方面对再就业行为影响整体效应的考虑。  相似文献   

11.
开展再就业培训 ,是当前再就业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于成人中专学校来说 ,如何承担再就业培训工作的任务 ,如何把再就业培训与常规的成人中专教育结合起来 ,纳入到成人中专教育改革和管理轨道 ,是成人中专学校一项新的重要任务。一、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优势 ,积极主动参与再就业培训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我国成人中专教育的主要对象和目标有二 :一是新生劳动力岗前培训 ;二是在职职工的在岗培训。而对于职工转岗培训很少涉及。面对当今再就业工程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展开的形势 ,作为成人中专学校 ,…  相似文献   

12.
时下,加快实施再就业工程,妥善安置下岗职工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件大事。不少地方政府和民政、残联等部门,为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千方百计拓宽就业与再就业渠道,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少福利企业受不利因素的影响,残疾职工下岗再就业形势仍然严峻,且相当一部分在再就业的问题上存在这样那样的误区。  相似文献   

13.
王瑾 《现代交际》2011,(4):17-17
本文在应用个别访谈、现场考察、参考资料查阅与借鉴等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延安市吴起镇失地农民再就业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失地农民再就业存在问题的原因所在,同时,为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求职行为——上海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岗职工是有中国特色的失业者。① 针对下岗 ,下岗职工及社会环境都有回应。求职行为是下岗职工最积极的应变策略 ,其中旨在“受薪就业”(paidemployment)的求职行为与大部分人有关。再就业工程则是社会环境积极回应下岗的重要手段。其中的再就业服务面向全体下岗职工 ,且可直接对下岗职工施加影响 ,因而在再就业工程中有特殊地位。②本文探索三个具体研究问题 :( 1 )下岗职工所得的再就业服务如何 ?( 2 )其旨在受薪就业的求职行为如何 ?( 3)上述再就业服务是否影响以后的求职行为数 ?一、文献回顾对于何谓再就业服务 ,西方…  相似文献   

15.
再就业工程与就业安全黄昕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批转了劳动部《关于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报告》,之后,“再就业工程”这个新名词便频繁地在各种媒介露面。根据劳动部的定义,所谓再就业工程,就是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劳动者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综合运用政策扶持和就业...  相似文献   

16.
《职业》1998,(2)
“三年千万”再就业培训计划将在全国实施本刊讯(特约通讯员李占武本刊记者黄昕)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实施再就业工程中,为帮助下岗职工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职业技能,尽快实现再就业,劳动部于今年2月初发出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三年千万”再就业培训计划。根据...  相似文献   

17.
视野     
《职业》2005,(1)
五大政策保障就业目标实现 国家将采取5大政策措施,保证2005年就业再就业目标完成,即加快《促进就业法》的立法进程;全面推动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中央财政再次加大用于再就业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再就业援助,稳定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为农民进城就业提供良好服务,包括向农民工开放一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推荐一批诚信民办职介等。2005年,我国就业再就业目标确定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900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中国将与"下岗"一说拜拜  相似文献   

18.
东方 《职业》2002,(1):38-39
下岗职工如何成功地实现再就业?笔者探析众多事例后认为,要想取得再就业的成功,可以通过以下10条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我国离退休职工再就业兴起的客观基础及离退休职工再就业对解决我国待业青年就业的影响,认为离退休职工再就业占去的劳动岗位主要有一般青年不能从事的、不愿从事的、离退休职工和一般青年都能从事的及从事个体经营四种,只有第三种与待业青年存在着争劳动岗位的矛盾。从发展的眼光看,离退休职工再就业客观上有利于解决待业青年就业问题。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退休职工人数的增多和改革开放的发展,离退休职工再就业的现象日渐增多,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意见分歧颇大,毁誉不一,本文试就此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最近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远程再就业培训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利用广播电视手段开展职业指导和远程再就业培训,具有覆盖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