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3年末,中国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14年10月24日,21个国家签订备忘录,决定成立亚投行。亚投行由中国提出筹建,是因为其设立对于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经济都具有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亚投行的成立,对当前的国际金融格局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给当今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从亚投行基本情况切入话题,分析中国主导筹建亚投行的战略考量并针对其设立对中国和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经济     
正亚投行提升中国软实力,改进世界秩序随着亚投行正式启动,中国给全球秩序打上了自己的印记。亚投行被认为是中国为应对分别由美国和日本主导的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而成立的机构。专家表示,运转良好的亚投行会增加中国的软实力,特别是如果它能够实现融资透明、环保和决策高效的目标。亚投行的成立说明中国正在全面扮演全球经济成员的角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尼时首提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的倡议。此后一年中,中方与相关国家紧锣密鼓地推进亚投行的筹建工作。今年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简称协定)签署仪式在京举行。至此,亚投行的成立进入"倒计时",年底开张几成定局。亚投行成立是顺势而为,意义重大,刚刚签署的亚投行《协定》标志其实质性结构将由此确立,亚投行区别于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是在中国主导下成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CAFTA),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区内部成员国的产业集聚与产业发展,并通过经济一体化效应,促进东盟各成员国产业升级和平衡发展,本次研究在空间经济学理论基础上,应用产业集聚常用的H指数和模型分析,实证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产业集聚效应和产业集聚到平衡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有效协调的一体化机制成为自由贸易区的平衡机制;协调加速产业转移;产业集聚的最终结果将走向产业平衡。  相似文献   

5.
<正>进入"修"和"建"时期,中国显然已不能只是"不"外交,而必须进行"有"外交。无论是"修"还是"建",我们的不变的立场是不接受只占世界人口少数的西方在世界秩序中的主导或控制地位,并致力于世界秩序或全球治理的民主化。"一带一路"的倡议,尤其是"亚投行"建设,凸显了中国外交的转型问题。从中国与外部世界之间关系演变的角度来看,中国外交正在进行着历史的"大转型"。那么,如何看待中国外交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正>修庙,建庙,不拆庙。无论是亚投行,还是上合银行,我们做的是增量改革"一带一路"是时代的要求,在中国经济总量以GDP计算总量到2010年达到世界第二的时候,对于中国未来的走势和举动,国际上存有诸多疑问。我们说中国不走传统大国崛起的道路,即争霸的道路,别人不相信,美国提出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实质上就是为了抑制我们的崛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推出了一套组合拳,"一带一路"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7.
展望未来,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只要树立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意识,加强合作,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就一定能把上合组织打造成成员国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使其成为成员国共谋稳定、共同发展的可靠保障和战略依托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横跨亚欧大陆,总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15亿人,具有资源丰富、市场巨大的优势。上合组织成立13年来,各成员国通过不断深化区域经济合作,不仅加强了成员国间的睦邻友好关系,而且提升了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促进了本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和共同繁荣,可谓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8.
基于战略的企业竞争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这就意味着中国必须在WTO的规则下进行经济贸易活动,一切贸易保护政策将逐渐被取消,中国要想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必须建立自己的优势.通过分析表明,竞争优势来源于价值链的不同环节以及成本领先战略、产品/市场差异化战略和重点集中战略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陆主导的亚投行与"一带一路"战略,得到了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而继上海自贸区之后,新增了天津、广东、福建三个自贸区,这将为中国打造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地,也将倒逼新一轮的改革开放。面对"一带一路"与自贸区的战略部署,作为与大陆一衣带水,又与福建隔海相望的台湾,如何应对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成为两岸热议的话题。然而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台湾如何凝聚岛内民意,走出一条对人民有利、对发展有利的道路,是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一带一路"的倡议,尤其是"亚投行"建设,凸显了中国外交的转型问题。从中国与外部世界之间关系演变的角度来看,中国外交正在进行着历史的"大转型"。那么,如何看待中国外交的转型?"不"外交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我们熟知的中国"不"外交,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到现在也并没有过时。"不干涉""不挑战""不称霸""不带头""不结盟""不附加政治条件""不输出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等,可以列出一个长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是亚太新秩序的参与者与构建者,而非中国的亚太秩序。一种秩序的建立需要杂糅利益、暴力与正义等三种不同的要素,中国的倡议、方案以及红利只是亚太秩序变革的增量,要改变存量,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与努力。"中国秩序"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威胁论"的变种,夸大了中国在亚太秩序中的分量,将中国提出的一些外交主张视为颠覆既有秩序的举动。中国的亚投行与丝路基金被认为是与美日  相似文献   

12.
余鹏翼  陈新  陈文婷  余言 《管理评论》2022,(12):251-263
投行参与并购重组既可以提升投行声誉,又有利于提高市场并购效率。本文基于关系契约理论,以2013—2016年中国沪深A股发生并购事件的收购方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投行在并购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现有关系契约构建的投行关系损害了企业长期和短期并购绩效;投行声誉提升了企业长期并购绩效;在声誉较低的投行中,投行关系对并购绩效的负向影响更加显著。低效率并购提高了外部投资者与收购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引发投行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从而降低了并购绩效。本研究揭示了投行关系和投行声誉对并购绩效的影响,为现阶段政府职能部门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提升投行参与并购重组的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车耳 《领导文萃》2010,(14):138-142
<正>除了地理位置是天然以外,新加坡的生活环境纯粹是人造的,还造得相当出色。新加坡没有大飞机制造业,但却营造了世界上最好的民航机队;新加坡没有地铁工业,但营造了世界上最好的地铁运输系统;在私有投行盛行的今天,新加坡国有投资机构一直是周边国家包括中国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14.
黄明 《经理人》2011,(3):52-55
最近多年来,国际投行戴着高信誉的光环,在中国的形象非常好,我们的社会把国际投行人士当作精英人士,政府、企业、媒体,经常把投行人士作为专家、顾问,向他们咨询请教。但是,全球金融危机的最大的肇事者之一就是国际投行,而且多年来国际投行给中国企业兜售了很多剧毒的复杂衍生产品,造成了很多的亏损。不仅是中国,在很多的发展中国家都有类似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正>(一)"浦山中银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的由来及宗旨"浦山中银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以下简称浦山奖)由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发起,浦山教授夫人陈秀煐女士捐赠人民币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于2004年成立。之后,得到许多个人和团体的支持。中国银行于2007年捐资20万人民币,由此获得了相应的冠名权。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展和在世界经济地位的提高,人民币在贸易和投资中人民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逐渐成为亚洲的主要货币,在东南亚人民币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强势货币。如何构建人民币国际化及"亚元化"是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一)"浦山中银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的由来及宗旨"浦山中银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以下简称浦山奖)由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发起,浦山教授夫人陈秀煐女士捐赠人民币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于2004年成立。之后,得到许多个人和团体的支持。中国银行于2007年捐资20万人民币,由此获得了相应的冠名权。!!!!!  相似文献   

18.
从2002年开始,媒体、社会、企业界自身,都在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近几年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探讨,越来越兴盏,也越来越深化.2006年10月,招商银行'万科等中国著名企业发起成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同盟",表明,企业的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界的一种集体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非洲经济委员会是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下属的区域委员会之一。1958年4月29日成立,总部设在亚的斯亚贝巴。该经济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倡导并参与促成各成员国一致行动的措施以发展非洲经济,提高非洲经济活动的能力和成员国的生活水平,保持和加强非洲国家彼此间及其与世界其他国家间的经济联系。部长理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每年举行一次会议。秘书处负责日常工作。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委员会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委员会是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主持下,负责监督《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缔约国履行公约义务情况的机构。19…  相似文献   

20.
世界财经     
《经营管理者》2008,(1):6-7
<正>亚洲将成全球经济发动机"2008年亚洲新兴市场将领先世界,现在是‘燃烧的中国’、‘火热的印度’,而东盟几乎和中国印度一样热。"英国《经济学人》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罗宾·比尤谈及2008年全球经济时表示。他认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动机"。不过2008年世界经济在高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美国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原油价格持续攀升、部分资产泡沫可能破裂、通货膨胀等风险,比尤向记者解释道:"这些问题约占60%,另外还有40%的问题是经济学界所难以预测的。"国际投行瑞银集团则预计,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至4.3%,较2007年的4.8%减少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