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东北抗日义勇军是东北人民抗日武装力量的总称。是一九三二年前,东北沦陷初期,以原东北军为基础的一支自发的群众爱国抗日武装力量。参加义勇军的不仅有原东北军中的广大爱国官兵和警察,而且更多的是破产的农民、工人、爱国的知识分子。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愤于日寇入侵的绿林中的爱国分子。成份极为复杂,组织名目繁多,没有统一领导,但革命力量甚为雄厚。为了便于了解和研究东北义勇军的基本情况,可按地区归纳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军占领沈阳后,便按照预定的侵略计划,迅速地发动了占领整个东北的侵略战争.时任东北军政首脑的张学良奉行蒋介石“不抵抗主义”的指令.事变前,在日军频繁挑衅,制造借口,战争一触即发的形势下,未有丝毫的作战准备;事变后,又“忍辱负重”,一切听命于南京中央处理,致使日军很快占丹东、营口、凤凰城,陷长春、吉林、齐齐哈尔,然后调头南下攻克锦州,再北上侵哈尔滨,仅用4个月又18天的时间,便将东北四省区近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三千万同胞沦为殖民统治之下.  相似文献   

3.
《理论界》2015,(9)
张万杰认为,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以中国共产党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最广泛地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同时遵循着又联合又斗争的原则。在东北救亡运动发展进程中,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与时俱进,从而逐渐成熟和完善起来,成为东北救亡运动取得胜利的强大思想保证,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东北的解放做出了历史贡献。王希亮认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爱国军民及社会各界人士自发组织各种形式的抗日义勇军,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的斗争。这其中,也有一批少数民族志士,他们冲杀在抗日斗争的第一线,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强虏的英雄篇章。张洪军认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籍部分人士流亡关内,他们组建了若干抗日救亡团体,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其中的杰出代表有阎宝航、高崇民、杜重远、卢广绩、王化一、王卓然、车向忱、陈先舟、于毅夫、栗又文、于炳然、刘澜波等,他们形成了东北籍抗日救亡群体,这个救亡群体为了救国救民、复土还乡,经历了一个从自发组织运动到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发展历程,为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为中国抗战的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特殊贡献。王惠宇认为,"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囿于其"一边交涉,一边抗日"的对日方针,对待东北自发的抗日义勇军运动,其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公开镇压要求抗日的群众示威游行,另一方面又在暗地支持与默认东北义勇军的抗日,甚至给予一定经济、武器援助。国民政府对义勇军的援助主要是通过救亡团体来实施的,但这种支持是消极有限的,尤其是1933年后,甚至对义勇军采取限制取缔政策。  相似文献   

4.
1931年11月底前后,杨虎城将军派孙蔚如军长任甘肃省宣慰使,带领三十八军十七师由西安开往甘肃,以讨伐在政治上倾向北洋军阀吴佩孚的雷中田、高振邦等地方军阀。进驻兰州时,已届年关,孙蔚如即在兰州成立了“甘肃省宣慰使署”,主持甘肃省的军政。 我随三十八军十七师到兰州不久,大约在1932年的1月底,陕西省委派李玉清(山东人,此时在三十八军军部担任电台台长)同志与我联系,并介绍了常黎夫、马豫章同志的关系,接着我又认识了马济川、邬逸民、吴景璈等党员同志和杜里亭、杜理程等党的同情者。  相似文献   

5.
笔者多年保存着我的舅父、抗日将领陈英烈士的一枚帅徽。陈英 ,原名陈瑞卿、陈志国、陈雨廷 ,1 90 0年生于原热河省凌南县石牛沟屯 ,曾任奉军的事务长、地方保安团团长及辽西东北民众自卫义勇军的团长、旅长、纵队司令 ,他率领辽西义勇军 ,履立战功 ,但不幸于 1 93 3年 1月 2 3日被日本汉奸勾结土匪杀害。他身中七弹壮烈牺牲后 ,两个弟弟给他换血衣时 ,从内衣上发现了这枚徽章。由于他是重要将领 ,又人称“四帅”,故称之为“帅徽”。这枚帅徽很精致 ,系铜质、圆型 ,直径 3 .3厘米 ,厚 1毫米。正面图案中部是中华民国国旗 ,外边沿是约 0 .5厘…  相似文献   

6.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新桂系和东北军是南北两大实力派系,二者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国民党派系关系的一个方面。剖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深化国民党史和民国史研究,都会有所裨益。本文试对此作一粗浅的评述,不当之处,尚祈指正。1925年,新桂系从旧桂系中分离出来,投向革命,成为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一支军事力  相似文献   

7.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兴起的东北抗日义勇军,是一支历尽千辛万苦,具有光荣历史的抗日武装。这支自发组织起来的爱国抗日武装,人数众多,活动地区极为广泛,据不完全统计,号称百万,其实数亦“达卅万人上下”。他们转战在东北深山密林、白山黑水、松辽平原等广大地区。他们在缺乏支援,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血染征衣,前仆后继的战斗,给予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以沉痛打击和大量杀伤。最后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后继无援,在辽宁境内的唐聚伍部、李纯华部、王凤阁部、邓铁梅与苗可秀部,相继为日伪侵略军所败。他们的将士,包括他们本人在内,绝大部分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相似文献   

8.
东北抗日游击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充分发动人民群众创建的抗日斗争的战略阵地,与关内抗日游击根据地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共性主要体现在二者都具有某些相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都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战略阵地,都进行了政权、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建设并且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差异主要体现在东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自然条件更加恶劣,东北抗日游击根据地面临日伪的殖民统治更加严酷、军事讨伐更加严厉、侵略手段更加残忍,东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独立作战以及东北抗日游击根据地具有流动性和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从甲午战争到“九一八”事变后发生的台湾人民抗日斗争与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基本状况及其经验教训,进行了整体的分析和思考。指出两次抗日斗争都是整个中华民族抗日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的情况和特点,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11.
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武装侵略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使东北三省大好河山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英雄的东北人民没有屈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毅然拿起武器,同侵略者作拚死的斗争。这场抗  相似文献   

12.
“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关内的东北爱国人士阎宝航、高崇民、卢广绩、车向忱等建立的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以下简称“东救会”),是东北人民的第一个抗日救亡组织。它在宣传抗日救亡,联络与支援东北义勇军开展抗日武装斗争,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等方面,都起过重要的作用,在东北义勇军斗争史和早期东北救亡运动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东北现代散文,有一个突变的时期,那就是以“九·一八”事变为界限的爱国抗日散文的突起。在此之前,东北现代散文缓慢地进行了十三年的文学革命。可是“九·一八”事变炮声一响,东北现代散文就象睡狮一样猛醒过来,一改过去的局面,抛弃了旧时的感伤和哀愁,去掉了圈圈点点半文半白的语句,从内容到形式,完全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东北文坛上,这就是东北沦陷时期的爱国抗日散文。  相似文献   

14.
(一) 九—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进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的斗争,并建立了自己的抗日武装力量——东北人民革命军,后改为东北抗日联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日本侵略者将共产党和抗联视为心腹大患,采取了种种血腥镇压的措施。 1.广布密探网和侦察网。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后,为了彻底清除共产党组织,在各阶层人群中网罗了大批密探。这些密探有公开的身份,以一定的职业为掩护,甚至伪装爱国,发表一些进步言论,具有较强的欺骗性。在“旅馆、妓院、剧场、商店、古玩店等处有计划地设置密探网”,还“有组织地建立起了侦察网。即在管内各机关、各团体、各民族、各行各业以及一切可能成为情报来源的地方建立情报点,有系统地进行组织和布署”。既便是像黑龙江省抚远县海青镇这样一个临近边境的偏僻地方,也设有二个情报点———佐滕洋行和福泰祥。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在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统率的队伍里,有一位尚不曾为许多人知晓的平凡而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名字叫福间一夫。他是东北抗日联军中唯一的日本战士。为了反对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敌人——日本帝国主义,福间一夫于1938年6月在吉林省辑安县(今集安县)境毅然参加抗联第一军;并在此后日益艰苦  相似文献   

16.
强者的歌吟──东北抗日爱国文学铁峰抗日爱国文学是日本侵略中国的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一种反帝爱国文学.它是中国人民长期抗日救国斗争的历史见证,亦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抗日到底的艺术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浓郁的民族意识,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和战斗精神,既有历史...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佛教会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合法的、带有一定全国性的佛教团体,南京国民政府与中国佛教会的成立、分化、整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佛教会的成立得到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中国佛教会分化过程中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佛教界内部的冲突。1935年7月后,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改组中国佛教会的尝试,但至全面抗战爆发前夕,中国佛教会内部依然矛盾重重,国民党当局改组中国佛教会的努力受挫。  相似文献   

18.
南京国民政府与初期抗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南京国民政府依据中日双方的经济、军事实力,制定了对日抗战的最高战略方针———持久消耗战。中日开战初期,正面战场遵照“持久消耗战略”与日军进行数次重大战役,有些战役虽然未能明显地显现出持久消耗战的战略思想,在具体指挥中也犯有种种错误,最终丢失了半壁河山,但在尽可能给敌人造成一定杀伤的同时,暂时地、部分地放弃某些乡村和城市,换取时间,积聚力量,转变敌我优劣态势,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个战略指导思想是正确的,是抗日战争的上策。因此,从总体战略来考察,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是比较成功的,其意义也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国内外对抗战史的研究现状入手,论述了近年来东北民间抗日研究的成绩与特点。认为加强对东北民间抗战史实、作用及其体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研究,是东北民间抗战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东北抗日战争是全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31的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旨在灭亡全中国而首先侵略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后,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人民率先对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顽强斗争.在长达14年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地处祖国东北边陲松花江下游、黑龙江中下游以南、乌苏里江以西的广大三江平原地区,党的各级组织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从无到有,由小变大,以弱胜强,在极艰苦的条件下,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前赴后继,英勇不屈,歼灭了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