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至2003年,归案的潜逃境内外的贪官人均携款约430万元;2007年,人均携款约540万元;2012年,人均携款约480万元。除了国有企业负责人、中资驻外机构负责人和政府官员携款外逃,金融行业内负责人或者主管人员外逃,成为贪官外逃的重灾区。细分  相似文献   

2.
过去10年逃往北美和欧洲等地的中国腐败官员高达1万多人,携带出逃款项更达6500亿元以上人民币。贪官外逃已经成为中国政府一个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民心向背。  相似文献   

3.
正据媒体2010年统计:近三十年来,中国外逃官员数量约为四千人,携走资金约五百多亿美元,算起来人均卷走约一亿元人民币。这还仅仅是目前已经确定是贪官的统计数字,还有那些平安落地,偷偷去了国外的贪官们尚没有进入统计范围。可想而知,这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看看美国加拿大那些中国贪官一  相似文献   

4.
张珊  李诗 《领导科学》2003,(10):42-43
近年来,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一批腐败分子相继落马,这使得一些尚未暴露的贪官受到巨大的震慑,行为有所收敛。但是,腐败与反腐败的较量依然激烈,少数腐败分子仍然凭借着手中的权力,不断变换出腐败新花样,“贪官外逃”就是新出现的动向,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5.
《领导文萃》2009,(13):12-14
腐败行为也融入全球化时代了。捞了就跑,跑了就了,成为许多贪官的真实写照。数千名外逃贪官的背后,不仅是触目惊心的腐化堕落。还有大量民脂民膏的外流。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大陆地区经济体制改革、转型以及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腐败已成为阻碍经济发展和改革进程的痼疾,腐败分子犯罪后携款潜逃出境或者将赃款转至境外的案件日益增多。特别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签订前的一段时间,腐败官员及其资产跨境转移情况尤为猖狂。腐败官员外逃随着反腐败力度的加大,一些腐败官员为逃避法律的制裁,在实施腐败犯罪后选择向境外潜逃。一般而言,身份级别相对较低、涉案金额相对  相似文献   

7.
目前,尚有超过4000名的中国外逃贪官在国外“自由主义”的天空下接受“荫护”,最保守的估计是约有超过50亿美元的资金被他们卷走。但由于中国与大多数贪官逃往国无引渡条约,且双方司法理念存在差异,如何让中国外逃贪官得到惩罚,没收他们正在享受的黑金,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外逃贪官和资金:一个黑数2003年4月20日中午,58岁的浙江省建设厅原副厅长杨秀珠携同女儿、女婿、外孙女等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出境。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他们经由新加坡,转道至美国,在美国有她多年前置下的5处高档房产。狠捞上一把,然后逃到国外,利用中国与他国法律不对…  相似文献   

8.
外刊外报     
正窃贼专偷贪官现象发人深思英国《每日电讯报》9月11日河南省警方破获了一个专门偷盗腐败官员的团伙。这些小偷经过缜密的计划和踩点,决定对腐败官员下手,因为知道他们的钱来路不明,因此不敢报案。这些被盗官员生怕在反腐运动中引起注意,所以只能"哑巴吃黄连"。中国民众环保觉醒促决策更透明  相似文献   

9.
贪腐问题曝光频次大幅度增加,"八项规定"出台后消极腐败行为被曝光力度加大,多名官员因经济问题失踪外逃、引发公众对"官跑跑"现象再度关注……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在延续2013年二季度官员形象危机报告的基础上,将官员高危形象的5个风险项、15个风险要素汇总成三季度的风  相似文献   

10.
正深入反腐产生了许多逗号、句号、感叹号,也有一些新的问号。笔者便有一问号:贪官是不是也分代呢?由于年龄不同,贪官也应有代际之分吧,而区别贪官"50后""60后"与"70后"的重要分野,除了"50后""60后"的位高权重犯事者总量居多外,是不是还有"50后""60后"的贪官多有绰号呢?而今,绰号成了老百姓给贪官"画像"的好"家什",官员的绰号遂成百姓认定其腐败的标号。于茶楼酒肆、饭后茶余,当然也  相似文献   

11.
正眼下,反腐败战事尚酣,腐败官员落马的消息,经常见诸报端。贪官落马后,陆续透露出的贪官被"带走"的细节,很是耐人寻味。从被"带走"的方式选择上,我们不难窥见反腐败形势之严峻,还看到打响反腐败战役之艰危、过程之繁复以及程序之严谨。从公开披露出的消息看,贪官被"带走"的方式,不外乎以下几种。其一,在召开的会议上被当场"带走"。这是最普遍、最常用  相似文献   

12.
廉洁的官员都是相似的,贪腐的官员各有各的腐败花招。个性贪官,一个最近出现的词汇,指那些用个性化的手段、打着各种雷人旗号贪腐的官员。尽管被冠以"个性贪官"的名头,其实所谓的个性不过是表面现象,背后的实质都一样: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花招百出,更具隐蔽性。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官员形象危机2012报告》指出,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都发生了变化,官员形象、政府形象的维护都面临巨大挑战。据统计,被查处贪官95%有情妇,腐败的领导干部60%以上与"包二奶"有关。在1999年广州、深圳、珠海公布的102宗官员贪污受贿案件中,100%包养了"二奶"。  相似文献   

14.
<正>自十八大以来,中央以雷霆万钧之势,开启了非同寻常的反腐败斗争,一大批老虎、苍蝇纷纷落马,一条条贪官的"后路"被断被堵死,贪官们的"后路"开始越来越窄——一是断掉贪官出逃境外的后路。据一项央行的课题报告称,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外逃贪官高达1万多人,携带款项达8000亿元人民币,触目惊心。2014年7月起,我国发起了"猎狐行动"。国内"打虎",国外"猎狐"。到2014年12月1日,公安  相似文献   

15.
曾晖 《领导文萃》2014,(21):75-78
正随着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查办日益透明,近年来,媒体披露了多名违纪违法官员"两规"前最后的露面场所,有住宅、单位、饭店、机场等。其中,涉案官员在会场被带离的情况相对较多。舆论普遍猜测,众目睽睽下带走贪官,为的是起到震慑效果。但一名长期分管案件查办的某地纪委副书记否认了这种说法:"方便办案才是首要考量,腐败官员警惕性最低的时候,往往就在会场中。"  相似文献   

16.
正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总结腐败、防治腐败较为全面的时期。在宋代统治者看来,历朝历代之所以贪官辈出,原因只有一个,俸禄太低,官员穷困导致集体腐败,因此,推出了高薪养廉制度。但是,高薪养廉制度过度强调了物质水平对官员腐败的影响程度,忽略了道德品质、政治操守对为官从政的重要性,自然难以避免失败的结局。  相似文献   

17.
陈若缺 《领导文萃》2010,(23):36-38
<正>近日,"裸官"再次成为反腐热门词汇。聚敛财产——海外安家——资产转移——择机出逃——滞留不归,这是贪官外逃的一般路线图。客观而言,以"海外安家"定性"贪官"条件并不充分,"裸官"未必都有问题,不"裸"也不一定就是好官。  相似文献   

18.
梁小民 《领导科学》2006,(13):52-53
明代官员薪俸极低,腐败盛行。清代雍正皇帝吸取教训,向官员发放相当于正俸银10~100倍的养廉银,但其子乾隆朝时的和让历史上许多贪官自叹弗如。专制社会绝对而无监督的权力这个官员腐败的根源不除,明太祖的严惩和雍正帝不菲的养廉银都无用。  相似文献   

19.
《决策探索》2009,(23):81-81
最近,随着周久耕、文强等一批腐败官员的落马,反腐再度引人注目。对于贪官,从法律到政策都是坚决打击,然而对于行贿者——官员腐败案的另一方——打击力度却还远远不够。于是有人提出借鉴国外经验,将行贿与受贿同罪同罚,形成对腐败的夹击势态。然而,“接轨”条件是否成熟?效果会有多大?舆论颇有争议。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11月16日,在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下,经中美两国司法、执法和外交等部门密切合作,"百名红通"头号嫌犯杨秀珠回国投案,这是第37名归案的"百名红通"嫌犯。从2003年出逃到2016年归案,杨秀珠外逃了13年,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外逃不是贪官的避风港,无论贪官逃多久、跑多远都难逃过法律的审判与制裁。杨秀珠,女,1946年出生,历任温州市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