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近日,著名作家二月河接受南都记者专访,就"小官巨贪"等热门话题谈到,"小官巨贪"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是新问题,也是新的奇怪现象。历史上这方面的资料留下的不多。但"小官巨贪"问题是在正常逻辑思维里面。小贪大贪都是贪,小官做得大了,就可能是"大老虎"。"苍蝇"掌握了权力,会将人民交给他的权力最大化谋私。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小官巨贪"现象屡见不鲜,各地爆出的"小官"们动辄上亿的腐败金额,已经严重危害到国家的基层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实践证明,现实中巨贪的"小官"由于数量众多,直接侵害百姓利益,肆意妄为,往往比位高权重的大贪巨贪更令百姓痛恨,也更加影响党的执政基础。因此,通过制度化建设有效遏制和清除"小官巨贪"现象,成为当前继续推进反腐事业和巩固党执政基础的关键因素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我国官场屡次上演了"蛇吞象"的事情,看似级别不高的"小官",却涉及重大贪腐案件。频频出现的"小官大贪"现象警示我们:只要有实权,存在权力寻租的空间,即使级别不高的"小官",也会成为"大贪"。  相似文献   

4.
《领导文萃》2015,(8):77-80
<正>近期,级别不高、数目惊人的"小官大贪"现象不时曝出。虽然理论界对"小官"的级别和范围尚无严格准确的界定,但一般的说法,都将"小官"理解为村乡、街道,以及区县基层官员,我们也姑且以此作为"小官"的界定标准。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围绕"小官贪腐"这一主题设计了调查问卷,对公众展开了调查。监督不力、权力集中、管理混乱,是诱发基层"小官"贪腐的主因从理论上来看,贪污腐败属于一种权力寻租行为。从基层  相似文献   

5.
所谓"小官大贪",主要是指级别不高的公职人员涉及重大贪腐案件的现象。这里的"级别不高"与"重大贪腐"都是相对的,目前还没有明确而统一的量化标准。在既有文献中,所谓的"小官"涵盖了厅局级及其以下级别的公职人员,而所谓"大贪"的犯案资金则从近百万元到数千万元甚至数亿元不等。从某  相似文献   

6.
吕德文 《决策探索》2014,(24):40-40
近来“小官贪腐”现象层出不穷。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基于9634份公众样本的调查结果显示:现实中的各类贪腐事件,“小官贪腐”占到了七成以上(76.17%),且发生在区县基层干部和村干部身上的较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的制度反腐包括反腐法律规范、相关机制与机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但“小官巨贪”现象并未根绝,当前,“小官巨贪”呈现发案领域的扩大化、作案手段的隐蔽性增强、群体性腐败仍广泛存在的特点。“小官巨贪”治理不足的行政生态困境主要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未完善,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转型仍未完成,官民沟通系统与公民反腐参与度仍待提升,社会廉政教育与廉政文化建设尚需加强,权力配置与监督机制还需理顺。为此,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推进社会转型和政府内部结构转变,改变政府考核指标;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民众参与民主监督的意识;重视思想建设和廉政教育;完善国家监察体制,加大审计监督力度等,进一步改善“小官巨贪”治理的行政生态。  相似文献   

8.
<正>一段时间里,在有些地方出现了一道奇特的景观:一些领导干部"边贪腐边干事",贪腐的胆子很大,干事的成绩也很突出,他们既是"贪官",又是"能吏",出现了腐败猖獗与发展繁荣并存的现象。随着中央反腐败力度的加大,当前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一些干部不贪腐也不干事,出现"廉而不为""廉而失能"、懒政怠政等现象。  相似文献   

9.
"小官大贪"的原因是多样的:有认识方面的原因,有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心理方面的原因,大致可以梳理出如下几点。1.人的贪腐性。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古代还是现代,对于腐败问题的研究都很难回避人性问题。但是,  相似文献   

10.
正一封封举报信送到县纪委办公室,检举揭发扶贫办牟主任以权谋私、目无法纪,给他的亲戚套用国家扶贫专项资金数千万元。纪委书记勃然大怒:"岂有此理,小官巨贪!如果情况属实,一定要扳倒这类顶风作案的人民公敌!"东周乡是穷山沟,资源匮乏,与农林部门合作,取得植树造林扶贫款一百多万元,外加农信社贷款一百多万元,白纸黑字,证据确凿。王乡长是牟主任的表弟,牟主任在公开场合亲口说的,还让相关领导多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14,(44):14-14
正中央纪委最新公布的2014年中央巡视组第一轮巡视整改情况和反"四风"成绩单显示:当前涉农资金已成贪腐高发区,近一年来,全国查处各种涉农补贴问题6000余起,涉及资金20多亿元。农业补贴资金流失问题,已从小打小闹的"跑冒滴漏",出现了局部地区的"管涌"现象。涉农领域贪腐逾万人。2014年1至7月份,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发生在涉农领域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人员共有11020人,占同期立  相似文献   

12.
<正>以前,曾经认为贪腐官员逃出国门就"安全"了。但十八大以来的事实早已证明,"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原则并不因地域限制而失效。一张"天网",在3月底4月初被撒下。在中国追贪的工具箱中,"天网"所承担的重任,是让贪腐者所逃往的天涯海角,在法律范围内一视同仁。中国反腐的决心,世界在支持,也在见证。海外不是法外2015年3月28日下午传来消息,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天网"行动首战告捷。按照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  相似文献   

13.
盛克勤 《决策探索》2011,(21):75-75
一份资料显示,某省检察机关2009—2010两年间立案查办涉嫌职务犯罪的132名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中,有正、副处级干部5人,其余127名均为科以下基层司法机关科员及无职级人员,占总人数的96%以上。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小官”贪腐现象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反腐力度空前,据中纪委网站"案件查处"和媒体公开报道信息统计,2014年以来,至少已有39名高校领导被立案调查,平均每个月就有三四起,分布在17个省市区,让人目不暇接。多年前,对于高校领导涉嫌贪腐,纪检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就指出,招生、基建、后勤、财务,是高校腐败的重灾区,提出要把好决策关、招生关、财务关、基建关,但谁来"把关",是一个问题。因为这些领域的贪腐,就与由领导"把关"有关——分管领导可  相似文献   

15.
<正>近期,《人民论坛》杂志作了一项社会调查,结果显示,44%的被调查者认同"做官也是一种高风险职业"。做官高危,从一个侧面说明,为官贪腐而葬送前程、葬送生命者自古以来大有人在,为官清廉而成为潜规则的牺牲品者也为数不少。如何做清官,"留得清白在人间",  相似文献   

16.
基层干部队伍中的"小官"往往职位不高却贪腐巨大、权力有限却关系深厚、层层监管却长期蚕食、直面群众却公然谋私。其不仅掌握着便利的财富侵占渠道、隐形的敛财空间,更是衍生出渐进式的侵占方法和交错的关系网络。想要堵住基层干部的权力寻租之道,就必须依法而正行、建制而明责、监管而守则、严查而警示。  相似文献   

17.
新闻观察     
正(2014.10~2014.11)小官巨腐现象引深思2014年11月13日,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今年以来,河北省纪检监察机关加大办案力度,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截至10月底共立案14808件,其中县处级以上干部238人。一批"小官巨腐"案件也被查处。其中,某市一涉嫌受贿、贪污、挪用公款的官员家中搜出现金上  相似文献   

18.
正有的人,原来明明是清官,甚至能直接跟行贿者叫板"你休想过我这一关",为什么最后却沦落为巨贪?在进行了大量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之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许燕教授为解答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心理学的解释,她将之命名为"心理绑架"。和暴力绑架一样,心理绑架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取利益。不过,在具体手段上,心理绑架则是软性、渐进式的,不必动用  相似文献   

19.
<正>在已经落马的"老虎"案中,"家族腐败"屡屡发生,贪腐夫妻档、贪腐父子兵形成的完整的"家族腐败"利益链,牵连甚广、危害巨大。其中,又以"虎妻"们在背后对贪腐的暗合、支援影响最为恶劣。下面,让我们来看看那些"大老虎"的夫人们以夫之名都干了些什么。薄熙来妻子薄谷开来:贪腐受贿、擅权干政薄谷开来一案早已尘埃落定了。2012年8月20日,薄谷开来因经济纠纷投毒故意杀害英国商人尼尔·伍德,被判死缓。而薄熙来也因在有关人员举报薄谷开来涉嫌故  相似文献   

20.
正心理失衡是产生攀比、享乐思想的"催化剂",是领导干部自毁的"拐点",因心理失衡而走上贪腐之路的干部不在少数。领导干部心理失衡的诱因很多,但无论是什么诱因,最终症结还是在于少数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缺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由心理失衡引起的贪欲,是少数领导干部对权力追逐、对金钱迷恋的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