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的众多作品中较为出名的一篇小说,杰克·伦敦通过描写一只小狗的经历随着剧情的发展将自身的情感以及主观思想在小狗的话语中表达出来,可以说故事中的小狗是作者精神的真实写照,作者在故事中通过设计情节的发展,将自己组织的一些话语进行恰当地表达,所以作品《野性的呼唤》中主角的语言特征就是作者自己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2.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爵士时代”的作家弗·斯科特·菲茨杰拉镕的代表作。许多评论家认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角是盖茨比,其实小说中的主人公有两个,一个是盖茨比,一个是尼克。因此,《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篇有“二元主角”的短篇小说。盖茨比代表了精神荒废,进而说明了美国梦的贬值与破灭;而尼克代表人们对道德成熟和精神成熟的企盼,是传统道德的代言人,他体现了人们对美国梦残存的一丝希望。  相似文献   

3.
《阿飞正传》被誉为香港20世纪90年代最有代表性的电影之一,剧中主角旭仔完整地表现了反叛、无归属感的人物特色。本文从语用文体学角度,采用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义理论这两种重要的语用学理论,并结合语境对剧中围绕主角旭仔的对白和独白进行分析,揭示这些台词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以彰显语用文体学在电影赏析中的应用,深化对电影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塑造和作品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二元主角"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爵士时代”的作家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许多评论家认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角是盖茨比 ,其实小说中的主人公有两个 ,一个是盖茨比 ,一个是尼克。因此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篇有“二元主角”的短篇小说。盖茨比代表了精神荒废 ,进而说明了美国梦的贬值与破灭 ;而尼克代表人们对道德成熟和精神成熟的企盼 ,是传统道德的代言人 ,他体现了人们对美国梦残存的一丝希望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是一个能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本旨 ,寄托中华文化之精魂的文本。《红楼梦》走向世界与世界走向《红楼梦》是一个充满辩证性和悖论性机趣的话题。“人间红学”与专业研究者、翻译者等的相对专门性的工作应该有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作为"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精神现象学》到底"现象"了什么?它不仅建构了一个宏大的思辨哲学体系,演绎了具有革命意义的辩证法,还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文明观即"伦理文明观"。黑格尔哲学具有浓郁的伦理学气质,只是被其思辨哲学的巨大魅惑力所遮蔽,"伦理文明观"是其未被发现和揭示的"第三秘密"。"两个凡是"的信念、"精神——伦理道德——文明史"同一的精神现象学方法、"哲学的历史"的文明史把握方式,是《精神现象学》尤其是"精神"部分的三大形而上学基础。"伦理与‘真实’的文明——教化与异化的文明——道德与‘自身确定’的文明",是伦理道德与文明史同一的三种形态及其辩证运动。家庭与民族两大伦理实体、人的规律与神的规律两大伦理势力、男人与女人两大伦理原素、伦理行为,是伦理世界的四个结构性元素,它们的相互过渡,构成伦理世界的现象学图景,与它相对应的是古希腊罗马文明。善与恶、公共权力与财富两种伦理存在、高贵意识与卑贱意识两大伦理意识,是教化世界的三大结构及其现象学图景,"教化——启蒙——绝对自由与恐怖",演绎由中世纪、启蒙运动到法国大革命的文明史进程。"道德世界观"标志道德世界的生成,道德与自然关系的自觉,"只有义务具有本质性"的道德坚守,道德与客观自然、道德与主观自然之间"被预设的和谐",是道德世界的现象学图景。伦理文明观是"哲学的历史"或"精神的历史"的文明观,是伦理道德与文明史的道成肉身,它以"精神"为理念,以伦理道德为概念或灵魂,以文明史为定在或肉身。在黑格尔看来,伦理世界、教化世界、道德世界,就是文明史进程中辩证演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伦理文明观"的精髓是"以伦理看待文明",它对超越现代性西方文明的霸权文明观或所谓"文明的冲突"具有重要资源意义。但是,《精神现象学》的伦理文明观"现象"的只是欧洲文明史,是西方中心主义的文明观,邂逅伦理型文化的中国传统,便显示出理论的灰色和解释力的局促,必须在文明对话中重新反思中国伦理型文化的现代价值,发现"以伦理看待世界"的中国文明观的文明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春江花月夜》的诗性叙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唐诗《春江花月夜》的细读 ,重点分析了该诗诗性叙述的三个意义层面 :具象的世界 ;抽象的世界 ;想象的世界 ,并对全诗的叙述方式和过程也作了阐释。  相似文献   

8.
蒙古族英雄史诗的代表《江格尔》与汉族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在理想世界、兄弟情义、结局与出路、英雄群像、女人、战马、武器和反派等方面具有很多相似性,可进行对应式比较。具体来说是宝木巴与水泊梁山、江格尔与宋江、阿拉潭策吉与吴用、洪古尔与李逵、萨布尔与杨志、明彦与燕青的对应比较。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群雄聚义反抗入侵的主题,都追求自由而快乐的理想世界,不同之处在于《江格尔》的神话色彩更浓厚一些,始终洋溢着天下无敌的乐观精神,不像《水浒传》那样是现实型的悲剧性结尾。  相似文献   

9.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追寻,除了官能的欲求外,还有生命价值的追求,然而,人世的无常、生命的飘浮,总是在人类的追求过程中,放下一道道的栅栏,于是有些人一生都在栅栏边徘徊挣扎;但是,有些人却经过不断的努力,跳过重重难关,开发人生的另一个新天地。  相似文献   

10.
课文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五岁的萨沙和家人一起在空气清新的森林中赏花聊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演绎了一出动人的故事:妈妈把雨衣递给了小哥哥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了小弟弟萨沙,因为大家都认为萨沙是最弱小的.而当萨沙把雨衣遮在了被大雨打坏的蔷薇花上时,妈妈说萨沙是勇敢的孩子,因为他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生命.  相似文献   

11.
《孙子兵法》是我国军事文化之经典,代表了中国传统战略思想。钩沉该书翻译史是其翻译研究的基础,学界现有研究缺乏对最新外语译本的关照,应用型、研究型文本与外语译本未区分以及外译情况与重要译本的介绍过于简略,因此,全面梳理该书在非英语世界和在英语世界的翻译史具有必要性。《孙子兵法》翻译史有六大特点:其翻译是蔚为壮观的跨文化传播奇迹;外语译本问世之前,该书既已广为流传;其翻译与战争、国际关系等密不可分;译本类型与译者文化身份具有多样性;翻译史中多有转译现象,几种影响力大的译本多为后世译者所采用;中国人译本出现较早,但海外接受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苏鹏 《可乐》2010,(3):M0003-M0003
我是一名“80后”,总喜欢上网发发牢骚。不久前,我在腾讯·大楚网上看到一个帖子——《精神!中国未来将掌控世界先进武器的命脉》,说是在《可乐》上登过一篇文章,中国掌控着世界稀土矿命脉.看后感觉真过瘾、真提气。马上跑去买杂志。从市郊到市区,跑了好几个书报摊才找到本。一拿到手,我便  相似文献   

13.
当代史是历史大家族中一门最年轻的学科 ,它具有理论性强、学术观点和信息技术变化快、难度大等特点 ,因而给世界当代史研究和教学带来一定难度。而学习世界当代史可以更好地借鉴世界各国的长处 ,可以以史为鉴 ,了解当代世界的发展规律 ,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因而探讨并研究其教学规律就很有必要了。  相似文献   

14.
主角变配角     
胡凡良 《新少年》2010,(4):40-40
那一年,我所在的幼儿园要排演《聪明的一休》,并要到区里参加“六一”活动演出。因为平时的表现很好,幼儿园老师让我演那个手指头在脑袋上一画圈儿就想出主意的一休。  相似文献   

15.
《世界经济概论》是经济学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世界经济概论是经济学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其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正确理解世界经济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运行机制及发展趋势,世界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经济发展道路以及世界基本政治经济格局和当代世界主题,增强学生的理论基础.由于世界经济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充实新内容;加强理论分析;采用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开展课堂讨论,增加作业和小论文次数,提高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利用网络,帮助教学.  相似文献   

16.
关注人性,是文学永远的主题,好的文学作品理应给人"美"的情感体验。路遥的作品字里行间始终闪烁着一种"人性美",本文从路遥的作品《平凡的世界》入手,通过对作品审美主题的分析,以期使读者能从更深层次理解作品的审美取向和作者在作品中所透露出的伟大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学术研究应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实现研究视点、视角、视野的转换。从《西游记》的客观世界、主观世界、传播世界视角切入,在每一个"世界"寻找切入点,将各自的学术研究领域置于"三个世界"的立体、交叉的思维模式下来研究。结合《淮安有部西游记》的阅读分析,认为其用立体的思维为解析《西游记》和《西游记》学术研究创造出了新的增长点,实现了《西游记》学术研究转型与突破。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各种文明的交流与融汇,将在更为广泛的领域中展开。毋庸置疑,中国的儒家文化将是这场文化洪流中的主角之一。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各国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与日俱增,学习汉语和汉文化的人数之多,为前所未有。近年,我国在世界各地兴建的孔子学院将达到一百有余,当是最好的证明。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学术界如何将儒家文化推介给世界,已成为非常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长生殿》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不朽经典,其中屡次提及《霓裳羽衣曲》。通过分析可以得知,《霓裳羽衣曲》在戏曲中的分布呈对称形态,它本身就是李、杨爱情故事之外的另一条线索,同时又构建了一个和人间相对应的天宫,两个世界的交融又使得《长生殿》的主旨更具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生活的主角     
犁航 《百姓生活》2014,(9):26-26
有这样一位女钢琴家,每当她演出时,并没有像歌唱家那样身着华美的演出服,而是衣着简朴。她认为,人,要隐于音乐背后。多么耐人寻味的一句话啊。的确,在音乐殿堂,观众享受的是愉悦心灵和陶冶情操的动听音乐,音乐才是主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