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刚刚热播的59集大型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将纷繁复杂的清末故事与斑驳陆离的民国历史搬上荧屏,创作人员与演艺人员煞费苦心,在不少方面是有了创新与突破的。但余以为,电视剧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殊难还历史真相,殊难研究好历史。《走向共和》也难走出这个规律。对李鸿章的过分美化就说明了这一问题。20世纪80年代本人出版了全国第一部描写清代名将左宗棠的长篇历史小说《名将吁天记》,书的开头就写了左、李廷辩,揭示了塞防与海防之争的内幕。由于左宗棠与李鸿章是政敌,要写透左宗棠,我对李鸿章也着力研究过。《走向共和》对李鸿章是过于美化…  相似文献   

2.
正左宗棠狂,一生以诸葛亮自诩,大话连篇,连左夫人都听不下去而取笑他;左宗棠"二",骂一手提携自己的曾国藩,和李鸿章对着干,连亲家郭嵩焘(晚清外交名家)都要和他断交;左宗棠直,严峭刻深,连曾国藩这样有气度的人都受不了;左宗棠脾气大得不得了,甚至盖过了他的名气和才气,人称"左骡子"。李鸿章小左宗棠整整11岁,自谓"生平不解空言高  相似文献   

3.
正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并称晚清三大中兴名臣,三人同朝为官,为人处世和行事风格却大不相同。曾国藩立德立功立言,处世圆融,严于律己,近乎完人。李鸿章善于投机钻营,适应能力极强,左右逢源,太后喜欢他,洋人也喜欢他,屡战屡败,依然屹立不倒。曾国藩和李鸿章都特别会做人,谙熟官场潜规则,不轻易树敌。左宗棠却是个直性子,眼睛里容不得沙子,敢于直言,动不动就得罪人。曾国藩权势如日中天之  相似文献   

4.
在"晚清四大名臣"中,左宗棠是一个异类. 曾国藩会做人,朋友、弟子满天下;李鸿章会做官,用圆滑的手腕在朝野打太极;张之洞学问大,"中体西用"风靡一时;而左宗棠的外号是"左骡子".从外号就可以看出,此人属于性格刚烈、执拗的一类人.  相似文献   

5.
清朝名将左宗棠,一生战功显赫,才智过人,每自比诸葛亮,连当时权倾朝野的曾国藩、李鸿章也不放在眼内.那时屡屡侵略欺凌中国的英、俄、法等列强,也对左宗棠的过人胆识畏惧几分。 左宗棠在强敌面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没有  相似文献   

6.
书屋     
《决策》2012,(12):96
《帝国政改:改革需要顶层设计》(澳)雪珥著线装书局2012年10月晚清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有人说是李鸿章,那是不准确的,李鸿章无非是前台的操盘手。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背后,其实都站着一个低调的恭亲王为他们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7.
刘刚 《领导文萃》2014,(13):89-93
正湘人皆有虎气。独坐江山如虎踞,枪杆子里养精神,此为曾氏;时来我不先开口,运去哪个敢作声?更似左公。李鸿章居江淮似狐狸,手握江南,坐于渤海湾,与慈禧同治,共朝廷"合肥"。人们说李鸿章误国,多责以甲午战事,其实甲午战败,是李与慈禧同治所致,是慈禧先误了李,李才误国的,李固难辞其咎,但根本还在慈禧。可推倒左宗棠,则是李与慈禧合力,而主动权握在李手里,掂量轻重,拿捏分寸,予夺生死,皆出于李的手筋。  相似文献   

8.
韩洪泉 《领导之友》2013,(10):55-56
胡林翼(1812年~1861年),湖南益阳人,晚清重臣,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他在领导方法上独具风骚,连曾国藩也自叹不如。时人称赞:“世徒知曾、左之功,而不知胡文忠固在曾、左之前。盖胡公之学与才,实无逊于曾、左。”  相似文献   

9.
张宏杰 《领导文萃》2010,(20):45-49
<正>曾国藩的智商不过中等。梁启超说:"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左宗棠一向瞧不起曾国藩,屡屡不留情面地批评他"才短"、"欠才略"、"才亦太缺"、"于兵机每苦钝滞"。学生李鸿章也当面说过他太"儒缓"。曾国藩自己也常说"吾生平短于才"、"秉质愚柔"。  相似文献   

10.
<正>左宗棠父亲早逝,家境贫寒,37岁还是个一事无成的教书匠。但有不少人慧眼识英才,认为左宗棠绝非"池中之物"。第一个是左宗棠的岳母王太夫人。王太夫人夫家姓周,虽说丈夫已去世,但家境殷实宽裕,找个比左宗棠门第条件更好的女婿绝对不难。但自从见到左宗棠,王太夫人便喜欢上这个小伙子,认为他才气过人,必有前途,主动将左宗棠招为上门女婿。第二个是陶澍。陶澍与左宗棠两人同乡,结识  相似文献   

11.
与虎谋皮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之一和中国现代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尽管非常不情愿,他却不能不与混乱不堪、黑暗无比的中国现代政治结下不解之缘。随着中国现代政治争斗的中心由军阀混战逐步转为国共之争,任何身处政治漩涡中的人最终都必须在国共两党之间做出自己的选择,胡适自不能外。众所周知,胡适在国共党争中选择了国民党,但他的选择并不  相似文献   

12.
<正>李鸿章(1823—1901),字渐甫,号少荃,安徽庐州府合肥县人。他少年时期拜李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师,攻读经史,打下了扎实的学问功底。道光二十四年,他第一次科考落榜后,进入曾国藩幕府学习,成为曾国藩的重要幕僚。道光二十七年,李鸿章考中进士,被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李鸿章以翰林院编修身份回家乡组织团练与太平军作战,曾国藩攻下安庆后,命李鸿章在安徽募组淮军,和湘军一起剿灭太平天国。接着李鸿章参与平定了捻军叛乱,保住了即将  相似文献   

13.
梁纪锋 《领导文萃》2012,(14):37-40
在晚清四大名臣中,张之洞没有曾国藩那样走红,没有左宗棠那样牛气,也没有李鸿章那样位高权重。但令人称奇的是,在政局动荡、国势颓废、人心背离的晚清,他竟然一生都在升官,一生都没有被贬,甚至没有受过任何处分,并最终成为慈禧临终的托孤重臣。在生活中,张之洞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人物,说他奇特,是指他有一些奇异的怪癖。张之洞升任山西巡抚后,每天凌晨一点半  相似文献   

14.
<正>转眼之间,距离那场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和屈辱的甲午战争已经过去了两个甲子。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对那场战争的绝对主角李鸿章的认识也越来越脸谱化了。李鸿章一辈子主要干了三件事——做官、办洋务、搞外交,这也是认识李鸿章的三个视角。这三个视角给李鸿章形成了三张脸谱。  相似文献   

15.
刘畅 《领导文萃》2010,(4):98-101
<正>李鸿章的一生,伴随着清王朝走过风风雨雨四十载,从鼎盛走向衰落,直至灭亡。无论生前还是死后,他都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康有为称李鸿章是"维新之同志";梁启超评价他:"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毛泽东在《讲堂集》说  相似文献   

16.
魏羲之 《领导文萃》2012,(1):98-100
曾国藩对左宗棠有知遇之恩,如果没有曾国藩的提携,左宗棠很可能一辈子终老桑梓,默默无闻。左宗棠在曾国藩麾下的幕府生涯为后来他纵横官场积蓄了足够的资源。说两人有师生之谊并不为过,左宗棠一直把曾国藩当作自己的老师看待,执弟子  相似文献   

17.
<正>大人物初出场,往往要有些三顾茅庐之类的佳话。一则轶事说,左宗棠本想笑傲山林,老死南山下的,却被湖南巡抚骆秉章连哄带骗弄出山来,"左文襄公方为举人,公(骆秉章)欲罗致之,而不肯出。乃假捐输事,拘陶文毅公之子入署,文襄遽出与辩。"陶文毅即两江总督陶澍,陶公子也就是左宗棠的乘龙快婿。骆秉章骗以欠交税款,将陶公子关起来,惹得左宗棠裤  相似文献   

18.
晚清时代,以一介书生治军用兵而功勋卓著享有盛名者,首推曾国藩与左宗棠。左宗棠研究山川地理及军事兵法的造诣颇深,“尝以诸葛亮自比,人目其狂也”。曾国藩的用兵谋略稍逊于左宗棠,但总体上看,清人认为曾国  相似文献   

19.
1832年到1843年,左宗棠21岁到32岁,他从湘阴到湘潭倒插门12年,除了居家过日子,他到底还做了些什么?12年的寄居生活,左宗棠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应湖南巡抚吴荣光的邀请,去醴陵县的渌江书院主持教学;二是埋头潜心研究科学种田方法,作《广区田图说》;三是继续研究舆地学,自己在家里绘制中国地图。今天看这三件事,教书的事情,读书人多会做。但是,科学种田与自绘地图,就让人感到意外。左宗棠研究种田时,不迷信古人,只相信实践。他认真又细  相似文献   

20.
正关于戊戌维新,"前人之述备矣"。这场发生在戊戌年间的维新变法,虽犹如惊鸿一瞥,却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影响深远。史学界在研究戊戌维新过程中,往往侧重于维新派代表人物的塑造、维新派主要的思想内涵、维新派与顽固派之争、帝后集团党争,却很少从施政策略的缓急方面入手。其实,康梁等人在戊戌维新中提出的急变之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急于变革的先声,也有其过犹不及之处。这对于当代变革中的中国,可为后事之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