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在经济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上升,国内外理论界对“中国模式”的探讨持续升温。但是,国内理论界在讨论中往往混用“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与“中国经验”这几个概念,这不仅在理论上造成了一定的困惑,在实践中也不利于我们总结中国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我们要认清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挑战,进而完善“中国模式”,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2.
针对布朗发表的题为《谁养活中国》的专文,日本农林水产省农业综合研究所研究室长、主任研究员白石和良先生在日本三菱综合研究所机关刊物《中国信息》1995年3月号上撰文: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农民问题对中国社会的走向、现代化前提条件的创造、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经济发展战略和体制选择等方面的关键作用,阐明了毛泽东在解决中园现代化进程的农民问题上所作出的贡献和留下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4.
文化决定观念,观念决定行为.外交是国家行为,每个国家的外交都带有鲜明的本国文化特色,中国也不例外.周恩来总理是当代中国外交之父.20世纪50年代的"万隆会议"、20世纪70年代的"上海公报"签署两件典型事件生动体现了周恩来总理和而不同、高屋建瓴、举重若轻的外交风格,从总理对这两项重大外交事件的处理,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特色,特别是中华文化中"和"的光辉.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是国家之梦,即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民族之梦,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是人民之梦,即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梦一定包含着美丽中国这个向度,美丽中国一定会成为中国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涵。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昭示着党的执政思想、执政理念、治国方式、政绩评价都将发生重大变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和突破。人类文明有两个简明的哲学基础。一个是人类中心论,另一个是自然中心论。环境哲学是人类文明的哲学基础和道德前提,人类文明的高级阶段是生态文明,而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最高旨归和最终境界。参与美丽中国建设可以体现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吃、穿、住、行等行为活动方面。  相似文献   

6.
知识分子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分析孙中山等先进知识分子在中国近代革命中的作用 ,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历史 ,而且对于提高我们对信息时代知识分子的新的更为重要的作用都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书法文化充分体现了汉民族的审美思维及其精神特征,与中华民族具有尊道重德、贵和尚中、偏向阴柔、运用心智等主要特征的处世性格有着不能剥离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音乐与中国文化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典音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中国古代经典认为美好而合度的音乐对于开创和治理文明之邦有着至为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认为音乐的最高境界是天道的体现。可以说中国古典音乐是中国哲理的另一种表达。此外,中国古典音乐同文学也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从这两个方面来看,中国古典音乐的文化精神既是现实的、伦理的、也是超越的、诗性的。  相似文献   

9.
"春天来的时候门开着,风进来、花香进来。有雨、有雾的时候,人忍不住想要往肺里面深深地呼吸一口气。秋天的时候你会想跟你喜欢的人一起,就一个下午什么都不干,懒洋洋的晒一会儿太阳,到了冬天你跟孩子一块出门,雪花飘下来,她伸着舌头去接的时候,你会教给他什么是自然和生命的美妙。"森林呼吸是我们每一个生命对美丽中国的期盼。山川林木葱郁,大地遍染绿色,天空湛蓝清新,河湖鱼翔浅底,草原牧歌欢唱……这是中国人民畅想的美丽中国蓝图。中共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以上特征,集中反映出党对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更是对中国式现代化自身特征的清晰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其特色体现在人口规模巨大、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道路五个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遵循近代以来中华儿女对现代化不懈求索的历史逻辑,淬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逻辑之中。在价值旨归上,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于个体层面指向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于社会层面指向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于世界层面指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大都市     
这是地球上城市化最快的国家。2025年之前将建造超过170座大型铁路交通枢纽。到2030年,该国城市居住人口可能超过10亿。因此,当人们谈论城市化及城市发展之路时,中国是不可忽视的。统计数据是惊人的:美国仅拥有9座人口达到或超过100万的城市,而中国则拥有近100座。其中5座内地城市被列入了本年度的榜单。  相似文献   

14.
中国馆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展馆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划和成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与中国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一定意义上说 ,每一部文学史著作都是一个过渡性文本。因此 ,对于研究主体来说 ,文学史具有广阔无垠的空间 ,有一种永恒的潜在张力。所以反思规范与挑战规范正是一个文学史教学与研究者的天然使命。本文通过文学史的构成、重写文学史从呼唤到实验、回归文本与名著重读、追寻文学史的心灵史意味、倾听民间回声、夹缝时代、世界文学史格局中的中国文学史、当代意识与学院派批评的建构等多视角阐释 ,申明自己的学术立场和文学史观念 ,强调文学史家在一定意义上应是思想家 ,他的历史思考应与现实思考水乳交融。而对于文学史研究者来说 ,尊重文本乃是第一要义。因此 ,作为寻求文化现场的文学史研究应到作家的心灵文本中去勘察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之工业化与中国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的发展理论有一个共同的假设前提,即消费者的消费节余形成国民储蓄S,再转化为生产者的投资I(即S=I),按照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统一的原则,这一假设前提在后发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难以得到证明,因为任何工业化都不可能逾越资本原始积累阶段。而中国特色的发展经验之核心在于:中国在面临工业化启动期资本稀缺的制约而遭遇发展陷阱之际,为化解外部投资稀缺程度为负值的危困局面,能以国家有效动员的高度组织化来打造以大规模集中劳动弥补资本稀缺的制度基础。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不同的原始积累方式内生性地决定不同的制度类型,并且导致其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7.
何辉 《国际公关》2013,(5):90-91
美国人阿林敦(Lewis Charles Arlington)在20岁的时候来。到中国,此后一直在中国工作,退休后住在北京从事写作。作为一个在中国工作并且居住数十年的外国人,他是有充分资格评价当时的中国和中国人的。  相似文献   

18.
19.
饮食中国     
中国自古流传很多关于吃饭的名言:民以食为天,衣食足而知荣辱,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等等。无论从社会层面,还是从生理层面,都肯定了食或饮食是人的最基本需要,吃饭第一。我们选取的这组照片,时间跨度为三十年,与改革开放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印     
何子牧童 《社区》2009,(20):32-33
印章是一个人诚信、承诺的象征。中国人崇尚它。是因为它熔书法、篆刻为一炉,有其特有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相传,印章最早出现在黄帝时代。汉朝以前,印章以铜铸为主,金玉次之,间有牙骨。可是无论铜、铁、牙骨还是各类翠玉.其材质都十分坚硬,非由专家和特制工具操作不可,文人墨客使用起来很是不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