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在美国看来,今日中国是有史以来国家实力最逼近美国、且令美国无力拉开差距的崛起大国。苏联鼎盛时期的工业生产总值仅是美国的70%,早在1980年代中期,美国就已找到对付苏联的办法,但2011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就已超过美国了,美国却无计可施。日本一度叫嚷"买下美国",以示"日本第一"的雄心,但1985年"广场协定"一招,即让日本陷入"平成萧条"三十年。相比之下,美国无法痛下决心抑制中国发展,也找不到办法  相似文献   

2.
王湘穗 《领导文萃》2015,(8):112-115
中国不应取代美国去引领世界,而应利用美式全球化尚存的余热,开辟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巩固亚太圈,形成能够与欧元区、美元区比肩的大经济区。就中美关系谈几点看法。第一,中美关系的性质。我认为是大国博弈关系,更准确一点的表达,是博弈式的共生关系。中美两个大国是具有不同国家利益的国家,同时也是具有全球利益的大国。中美之间存在三大矛盾:一是传统大国和新型大国之间的矛盾,二是资本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3.
粟锋 《领导科学》2020,(6):122-124
美国对华发起贸易战以来,自诩"价值中立"的美国大众传媒受国家观念主导,发挥公共场域媒介作用,采取保持长期感知、跟进显著热点、设定优先顺序的方式对中国5G进行价值导向性报道,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美国民众对中国5G事业的负面印象。为了制胜数字外交,捍卫自身权益,我们必须深化对新时代公共传播规律的认识,以外交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互动托举数字外交:一是要使公共传播的国家观念具象化,破除中国威胁论的传播陷阱;二是要使大国外交的数字博弈体系化,助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相似文献   

4.
大国兴起的同时,国际分工与利益分配也在发生着变化,所以新兴的大国和现有的大国就在经贸领域中进行着博弈。随着大国的兴起,一种战略性贸易摩擦的客观必然性也随之而来。中国的发展已越来越迅速,同时与美国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新书推荐     
正《荣禄与晚清政局》马忠文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作者"不只是停留在对历史人物个人经历的微观剖析,而是力求扩大视野,透过荣禄的研究,对晚清朝政的全局有比较宏观的考察,并做出自己的论断。"《苏联、阿富汗、美国:1979-1989年三国四方在阿富汗的博弈研究》李琼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2月出版阿富汗位于中亚、西亚和南亚的交汇处,是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然而在历史上它却数次成为大国的征讨目标和角逐场所。1979年12月,苏联出兵阿富汗,引发了一场历时近十年  相似文献   

6.
<正>利用"依附型"美日同盟维护霸权的安排成为美国亚太战略的软肋中日关系近来日趋紧张。表面看,这一紧张局势源于钓鱼岛之争。但其根本原因,是中日双方在亚太战略格局变迁中的利益冲突和博弈。美国在这一博弈过程中面临的战略两难困境,则为中日关系的发展增添了更加不稳定的变数。最终的结果,不仅关系到三个大国力量的此消彼长,而且将对整个亚太以至世界格  相似文献   

7.
李晓明 《领导文萃》2009,(18):137-138
在未来十年的世界政治版图中,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伴随着美国部分收敛起单边主义的作风,其他相对大国.特别是一些新兴大国的议事权力将明显上升。相对大国的概念由法国总统萨科齐于2008年初提出,指的是那些具有重要的综合实力但绝对实力尚不能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国家。十年之后。这些相对大国将如何在国际政治空间内博弈,成为最考验预测家们想象力的考题。  相似文献   

8.
正韬光养晦是中国千年外交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古代外交人留给我们的外交智慧。探讨中国千年外交史上韬光养晦的规律,总结这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对于做好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不无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汉唐盛世为何也要韬光养晦汉唐时代是有史以来国人最引以为豪及津津乐道的时代,也是外交上精彩纷呈、最能韬光养晦的时代。"汉唐时期,是中国  相似文献   

9.
成思海 《经理人》2010,(12):8-8
中国企业擅长什么?制造么?事实上,和美国、日本和德国相比,中国目前还难以称得上是个制造大国,我们仍是一个组装大国。  相似文献   

10.
历史的回击     
<正>欧洲人真心相信俄罗斯和西方之间的博弈已经于1991年落下了帷幕。而普京告诉我们,过去的四分之一个世纪仅仅是中场休息。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全套外交政策计划现在都取决于他制服普京的能力。然而,普京坚守红线,寸步不让。在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之时,胜利者们志得意满,因为他们认定,自己必然会取得胜利。今天,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行动证明,这种观点是多么地牵强附会。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郎咸平 《经理人》2008,(9):70-70
你认为今天的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么?我的研究结论是:中国根本不是制造业大国,真正的制造业大国是美国!大家可能觉得我这个结论很荒谬。因为很明显,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圈在制造业的各层次上表现好像很是欣欣向荣,另外,在诸多产品产量方面中国在世界市场上都是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12.
大国崛起     
宋萧 《经营管理者》2007,(11):38-42
有人说,中国人的大国梦是在现实的发展中一步步演变的:上世纪一二十年代,我们的理想是摆脱西方的干预;日本侵华后,目标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国后我们曾有过一段理想主义的时期。现在中国的大国梦,则像北大牛军教授在发表于《环球时报》的一篇文章中说的,是以美国为参照,即希望和美国一样成为快速发展的经济大国。  相似文献   

13.
陈晓晨 《领导文萃》2012,(14):30-33
俄罗斯的大国梦今天,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高于俄罗斯,甚至包括部分军事实力。这是俄罗斯对中国"心理失衡"的大背景。"沙俄帝国"的荣光和苏联超级大国的历史,是俄罗斯民族辉煌但又苦涩的记忆。只要俄罗斯还有大国梦——这种梦深深地植根在这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中——中俄之间就必然存在战略差异,尽管当前战略合作是中俄关系的主流。  相似文献   

14.
<正>对中日两国而言,钓鱼岛成了两个国家改善关系的最大障碍。同时,美国因素在中日关系中再次突出。日本为牵制中国而在军事和安全方面进一步向美国靠拢,中国则认为美国为了防止中国崛起而挑动中日矛盾。于是一个奇怪的局面形成了:中国最重要的两个经济合作伙伴——美国和日本,恰恰成为中国最大的地缘政治挑战。如果跳出当前博弈看历史,中日关系本不应是今天的样子。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回顾那段难忘的历史时,一定会想到两个国家:一个是实行"三光政策",想要灭亡中国的日本法西斯;一个是秘密派来优秀飞行员驾机协助中国打鬼子的苏联。但是,当我们关注现实时又发现,和我们一起抗日的美国,对偷袭珍珠港的日本和邀请与其联手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苏联的态度,竟然是那样的不同。对前者是认敌为友,解除了它的武装,又重新把它武装起来;对后者是认友为敌,已搞垮了苏联,至今还对其继承国俄罗  相似文献   

16.
东欧的瓦解和苏联的解体,都是可以追溯到斯大林的大国沙文主义、大民族主义和专制主义的。如果斯大林能够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兄弟国家和兄弟民族,今天的苏联和东欧就会是另一个样子。  相似文献   

17.
采英拾贝     
正美国帮日本下历史的指导棋,不是帮日本,而是暴露了日本难以掩饰的历史原罪。当然,也使战后秩序的制定者美国丧失了应有的国际道义。——察哈尔学会研究员张敬伟认为,日韩就慰安妇问题和解,除了两国因素,还有美国的撮合。现实语境下的大国博弈和连横合纵无可厚非,但美国不能丧失最基本的二战史观正义,即敦促日本彻  相似文献   

18.
<正>结构性矛盾不消除,美俄关系再亲密也只是貌合神离近两年来,奥巴马政府对美国亚太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引起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一般认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主要目标,是应对实力不断增长的中国,亚太地区也被视为中美之间的博弈平台。然而,作为中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和美国在战略武器领域的对手,普京多采取中立立场,避免加入中美冲突。  相似文献   

19.
正大概是1964年2月的时候,毛泽东跟我们几个美国人讲了王明究竟错在哪里。他说,苏联回来14个半布尔什维克,其中那一个半就是王明。王明反对毛泽东的游击战战略,觉得我们是红色政权,背靠泱泱苏维埃大国,不应该用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术,应该打阵地  相似文献   

20.
刘明福 《领导文萃》2010,(20):128-132
<正>"竞争世界第一,决赛‘冠军国家’,创造中国时代,建设无霸世界",是国防大学刘明福教授在其最新力作《中国梦》一书中提出的理想前景。作者提出,要实现这个理想,中国人需要多方面的准备:要有大的战略思维、要丢掉对美国的幻想、要和美国进行世纪博弈。同时,中国梦的实现,必将是中国之福、世界之福。该书语言精炼、观点独到,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