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布局优化创造了机遇和条件。整体来看,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直接投资占比不高,但呈逐年提升态势,而且对不同区域版块的投资表现出差异化特征。未来,应本着适度分散和差异化的原则,一方面继续加强对欧美地区的学习型、技术导向型投资;另一方面充分借势"一带一路"展开对沿线国家的战略型、资源合作型投资。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空间流向的调整,实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优化。在这一进程中,"走出去"企业会面临来自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多方面的风险和挑战,需要通过签订和升级双边投资协定、创新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加强投资环境评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举措加以化解和应对。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对外投资的现状及特征;对外直接投资的现实意义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当前形势下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3.
中国推行"一带一路"的"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成为对外直接投资大国。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战略中,深受影响的宏观经济体量因素主要有3个:人均GDP、外汇储备余额和对外贸易依存度。中国实现"走出去"扩张战略,应继续增加中国经济总量,进一步提升外贸开放程度,向境外适度扩散外汇储备。  相似文献   

4.
乔惠平 《管理评论》2002,(1):50-51,49
本文从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现状出发,探讨了对外投资发展进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试图通过选择中国企业对我投资的发展战略,来更好地使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进程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拥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存量。中国政府和有关机构运用外汇储备对外进行证券投资,旨在盘活国家外汇储备资产,实现其保值增值。但是,自2007年爆发的,国际投资市场尤其是美国证券市场异常波动,证券价格急剧下降,投资风险巨大,给中国运用外汇储备对外投资造成严峻冲击和挑战。本文在阐述当前中国运用外汇储备对外投资面临较大风险和损失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防范和化解储备投资风险的对策。这将有利于中国今后对外投资活动的开展,保证国家外汇储备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6.
冯丽 《管理科学文摘》2009,(35):134-134
伴随中国“走出去”战略的一步步实施,中国已成为备受世界瞩目的新兴的对外直接投资来源地。在此背景下,本文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发现,近年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国际直接投资市场上的地位较低,并滞后于国内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下840亿美元的历史纪录,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赢了新的高潮。本文从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现状出发,分析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包括政治风险、经营风险和社会责任风险,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深和加快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背景下,理解价值链位置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本文基于手工匹配的2006年—2015年上市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从微观层面探讨行业的价值链位置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本文发现,行业价值链位置上升显著提高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这一关系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机、投资类型和企业特征有关,而国内产业投资项目的增加有助于该效应的扩张;进一步分析表明,行业价值链位置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U”型关系,尤其是战略资产寻求型OFDI,这可能是由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导致;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问题的处理再次验证本文的主要结论.本文的结论能够为政府如何制定符合产业发展阶段的政策,明确产业升级过程中要素需求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根据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提出的事关我国长远发展的重大抉择."走出去"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商品进出口.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走出去"战略的主要形式包括对外投资、对外转让技术、商品与服务贸易、劳务输出等多个方面,其中,最突出的是企业以技术、设备、资金、管理等生产要素,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和跨国经营.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制度环境,对传统的国际折衷理论加以拓展,归纳出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制度环境下,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特殊的制度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理论分析框架.然后以2006-2007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微观数据为样本,对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决策进行了多因素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政府政策扶植、海外关系资源及自身融资能力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和能力有重要影响.分类型研究表明,上述三种制度因素对贸易型、生产型、资源型和研发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程度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的出口中有60%以上的可以追溯到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的合资企业或其专业化合同制造商。本文以轮胎特保案为例,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战略角度来分析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田明明 《经营管理者》2011,(6X):380-380
快速发展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中国经济的新亮点,也是中国企业积极响应中国政府"走出去"政策的表现,本文重点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分布、区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的现状进行讨论,最后对我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具体实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借助中国商务部提供的《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以下简称),整理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库",再把该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形成的全新数据库包含丰富的企业财务信息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信息。基于整合后的数据库,本文首次实证考察了生产率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影响。本文发现:生产率越高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时选择并购模式的概率越大;母国企业上游知识资产跨国流动性差异会一定程度影响生产率的选择效应;通过对生产率分解进一步发现,管理能力越强的企业明显倾向于选择并购模式,但研发能力对投资模式的选择效应却并不明显。因此,本文的发现对我国"走出去"企业进入模式选择能够提供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当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文献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4.
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实行"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体系不健全,如对中小企业的海外投资政策不完善、海外国有资产监管不严格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本文据此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西方国际直接投资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由于各国国情有所不同,所以我国必须从自身情况出发来研究我国企业境外投资动因。其中资源导向、技术导向等是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主要动因。如今,这两大投资导向已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我国应如何衡量资源导向和技术导向,这将是本文研究的方向,本文将通过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研究,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中的投资导向问题。  相似文献   

16.
自实施"走出去"战略以米,我国虽然已有部分大型企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但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规模却不大,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培育和发挥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正>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选择,必须依靠各方面的系统协调,共同配合,群策群力。对于投资而言,必须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和投资氛围,在一定的政府资金的启动下,大力推进民间投资,从而形成西部大开发热潮,促进中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当前越来越多的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对外投资合作发展迅速,企业实力不断发展壮大。据商务部统计,2012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878亿美元,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国。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既是我国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国的非公经济取得了很大发展,民营企业越来越多,从民营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上讲,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19.
<正> 国家体改委副主任洪虎在谈到企业改革任务时提出,企业可以对外投资,企业有权按照法律向其他企业单位投资,持有其他企业的股份,有权发行债券等等。他说,法律规定了中国企业有对外投资的权利。但是,长时期来,中国企业的发展扩大只是自身范围内的事情,很少有对外投资,这里的主要障碍一是观念问题.二是实际能力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未定稿     
正中国经济需"针灸式"刺激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无需强刺激,而是应采用"针灸疗法",在关键穴位进行调整刺激。为此,他提出三点建议:首先,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成本须大幅度下降,并发行一些长期的、有政府担保的债券来支撑基础产业投资和长期基础设施投资;其次,已规划的投资须尽快按时落实,地方政府则及时给予激励;最后,已宣布的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公布细节,尽快推出试点方案,让投资者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