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经济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为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以党的十八大为历史起点,习近平经济思想历经了初步形成和持续发展两个阶段,系统回答了经济发展为谁服务、谁来领导经济工作、新时代如何促进经济发展、如何开展经济工作等重大问题。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做出了许多原创性贡献,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坚持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本身是创新精神的结晶 ,其理论内容充满了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在本质上是创新思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有助于促进理论创新。坚持理论创新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内在统一的。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制度从诞生那一天起,因为是制度的新构造,注定还有很多不完善的方面。随着历史的前进,一些原来的次要矛盾逐步转变为主要矛盾。在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上,中国和前苏联都做了改革,但是因为两者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有差异,因而最后的命运截然相异。个中原因甚多,但是在改革和创新中,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两国社会主义最后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4.
过去,我们在批判和反驳马克思主义哲学过时论时,总是偏重于强调我们的时代没有变,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过时。但是,肯定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过时,并没有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会过时,更没有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不会过时。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会过时和不可超越的。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可超越又是与创新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后者,也就必然没有前者。 相似文献
5.
6.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们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并阐发了由指导思想、总体布局、先进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各方面建设构成的一系列重大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诞生,实现了人类政治学思想史上的革命性变革,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紧随历史前进的步伐,围绕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进一步论述了政治的内涵与外延;拓展了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为破解中国发展过程中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深刻阐释了中国国家治理的奋斗目标和基本方略;创新了一系列工人阶级政党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中国化;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的本质、价值的理论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原则、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讲话对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规律、群众观点、交往理论等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新的运用和发展,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原则,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芒,体现了在实践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传承与创新,为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9.
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借以推动生产力发展。但是,我们还要在坚持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坚持发展生产力,要着眼于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自身规律;要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方向;要全面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建立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还要使发展生产力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事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一切依靠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是唯物史观必然的逻辑结论 ,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命题 ,也是毛泽东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活水源头。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相结合 ,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特别是“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提出 ,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推向了一个更高的理论境界 ,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思维空间和实践领域。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必须正确处理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庞学铨(杭州大学宣传部长、副教授)改革、发展、稳定,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大局。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方面,正确处理这三者关系,实际上就是正确处理坚持和发展的关系。为此,我们需要批判和开放的精神,还要把握好“度...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来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具体指导思想、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结合"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把握马克思主义内涵,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马克思主义具体化、民族化;形成正确的实践观念,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推行市场经济体制,西方经济学已得到广泛普及和应用。受到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受到严重冲击。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只能在全面、科学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和发展才能得以坚持。 相似文献
17.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是载入宪法和党章的基本原则之一。党中央在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再次强调指出:“作为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全人类精神文明的伟大成果的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领导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的 相似文献
18.
一、肃清“过时论”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和升华。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到现在的历史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正确地解决时代提出的课题,并且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地发展,推动着时代的前进。所以在历史的筛选中马克思主义由人类思想园地中的一个学派上升为全世界的工人运动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成为传遍全球,震撼世界的最有影响的理论体系。但是,一个时期以来,一些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以多种手法攻击和反对马克思主义。奇谈怪论很多,其中一种就是“马克思主义过时了”。 相似文献
19.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到现在有六十多年了。中国人民是为了解放斗争的需要才找到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九二七年以前,共产主义先驱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主要还限于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革命论。他们在撰写理论著作和分析中国革命问题时虽然实际上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是还未能自觉地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统一的哲学科学来理解和论述。大革命失败的教训表明,要在中国这样一个国情十分特殊的东方大国取得革命的胜利,是没有成 相似文献
20.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理论界,可以说已基本上没有什么人持全然否定的态度了。但是,无论是在坚持还是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或是在坚持和发展的关系问题上,依然存在着不一致的见解。当然,不同意见的争论是正常现象。然而,正如《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对整个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因此,如果我们能在这些问题上求得比较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