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震撼了古老的中华民族,一种以“经世致用”为标志的道咸学风,代替了以考据为特点的乾嘉学风。文学界也出现了一批敢于面对现实、具有高度爱国热情的文学家,林昌彝就是其中一位极有代表性的文学家。他的《射鹰楼诗话》(下简称《诗话》)是鸦片战争时期最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本文拟就这部诗话主要的内容作一些初步的评价,探讨其在中国诗话史上应有的地位。首先,《诗话》突出表现了爱国反侵略的思想,是鸦片战争时代中国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中国古代诗话虽然浩如烟海,流派繁多,但大都回避现实,仅以历代诗歌为评论对象,力主诗教,以资闲谈。到了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诗歌史、诗歌理论史和经学史上,林昌彝都是一位重要人物。特别是他的《射鹰楼诗话》在保留鸦片战争时期爱国诗人的诗篇方面更是意义重大。郭嵩焘更是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他是第一位驻英大使,同时在军事、政治方面也有诸多贡献。林昌彝与郭嵩焘之间有过两年的交往,学者对此有所忽略。虽然二人交往时间不长,但对各自的研究,还是颇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由胡乔木同志题写书名,中国史学会会长戴逸教授作序的《历史、爱国、社会主义》丛书,经几十所职业大学的德育、历史方面的专家、领导、教师共同努力,于去年下半年公开出版了。丛书包括《国耻愤》、《民族魂》、《强国路》三本。它以鸦片战争以来,我国近百年历史为基础,通过典型事件和人物的展开,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与启迪。由于主题鲜明,思路新颖,史料丰富,文风活泼生动,而受到社会各方面好评。江泽民同志说:“一部中国近代现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斗争史。创业史”,并号召“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都要认真学习和了解祖国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历史”。从鸦片战争以来近百年历史,记录着我们民族遭受西方列强侵略欺凌蹂躏的种种苦  相似文献   

4.
《海天琴思录》和《海天琴思续录》是晚清文学家、经学家林昌彝继《射鹰楼诗话》撰写的两部诗话。 林昌彝(1803—1873后),字惠常,号芗溪,别号(石求)(石巳)人、五虎山人,晚号茶叟,福建候官(今福州)人,道光十九年举人,林则徐族人,魏源挚友之一。其主要著作,除上述《诗话》,还有《三礼通释》、《小石渠经说》、《温经日记》、《小石渠阁文集》、《衣(讠隐)山房诗集》、《砚(来圭)绪录》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是1840年英国政府为推行非法的鸦片贸易,对中国发动的一次侵略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起点。不甘受辱的中国人民,自觉反抗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拯救中华民族的危亡,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6.
屈原的《离骚》表现了诗人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祖国的战斗精神,表现了诗人深挚的爱国主义情感,也表现了诗人热爱进步、憎恶黑暗的光辉峻洁的人格。鲁迅评《史记》为:“无韵之《离骚》”。可借来作柳宗元《永州八记》(以下简称《八记》)的评语。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  相似文献   

7.
94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学习《邓小平文选》三卷的同时,又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爱国主义精神是贯穿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红线,是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凝聚中华民族、推动中国发展的伟大精神动力。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深刻阐明了爱国主义教育对中华民族振兴的重大意义。江泽民同志亦多次强调,要在全体人民中,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中,坚持广泛深入地进行爱国主…  相似文献   

8.
林柏彝《射鹰楼诗话》谓:“昆山顾先生亭林古近体诗,沈着雄厚,深得杜骨,其诗可为前明诗家之后劲、本朝诗家之开山。余最喜其《海上》七律四诗,云……。四诗无限悲浑,故独超千古,直接老杜。”顾炎武不仅在《赠邬处士继思》中说:“年年寻杜甫,一过浣花溪”,深表向往景仰之情,而且在诗中常常化用杜甫诗句。这在先贤笺注中多所揭示,有化句意而成篇者,如《赋得秋鹰》,徐嘉注释指明出自杜甫《醉歌行赠公安颜十一少府请顾八题壁》中之“天马长鸣待驾驭,秋鹰整翮当云霄。”顾诗借秋鹰敷衍成篇,喻抗清斗士,他们与卷地而来的清兵相搏击,以期收复失地。…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中国人民伟大而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顾炎武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这种爱国主义传统的优秀结晶,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就是千百万爱国志士的杰出代表。鸦片战争时期,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先是试图通过罪恶的鸦片贸易来敲开中国大门,继而又依仗海上军事力量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英国侵略者的鸦片和大炮,威胁着古老中国的独立和生存。在这关键时刻,传统的爱国主义成为中华民族同心抗敌的强大凝聚力量。并且,主要是由于时代的原因,中国人民在弘扬爱国主义传统的同时,还赋予爱国主义一些新的内容,使爱国主义精神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扬州沿江人民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末期英国侵略军发动的“扬子江战役”中,不甘外侮,同仇敌忾,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抗御斗争,为中国近代革命斗争历史增添了光辉。值此鸦片战争一百五十周年之际,搜寻有关文献资料而成此文,以彰扬州人民光荣的革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的历史传统。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祖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世代居住在祖国土地上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爱国主义优秀传统就是这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推动祖国社会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力量”。①早在二千五百前闻世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就有不少反映爱国主义精神的乐章,“风”诗中有,“雅”诗中也有。有的赞美抗击外敌、忠君卫国的将士。如《小雅·出车》称赞周宣王时大将商仲率师抗击来犯者(犭严)狁的赫赫战功;《秦风·无衣》,歌唱古代劳动人民积极参军同仇敌忾并肩战斗的爱国精神。有的颂扬国家  相似文献   

12.
本文较充分地分析了屈原《国殇》的创作背景,并从理论上将爱国主义区分为“自卫型”和“扩张进攻型”两种,认为在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中,“自卫型爱国精神”占据主导地位并获得历代中国人民的认可。而最早充分体现这一精神并对后世具有示范意义的诗歌作品,就是屈原的《九歌·国殇》  相似文献   

13.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爱国的诗人、作家,激于民族义愤,纷纷以诗歌、散文、戏曲、小说为武器,揭露和批判外国侵略者的罪行和清廷的腐败,歌颂人民的抗暴斗争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现存的无名氏《京口夷乱竹枝词》(又名《镇城竹枝词》)、无名氏《扬州竹枝词》以及罗煚的《壬寅夏纪事竹枝词》共九十首,就是用竹枝词这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文学史上,爱国主义就象一条红线贯穿在历代作家优秀创作中,不仅在屈原、文天祥、辛弃疾等伟大爱国作家诗文里有汹涌澎湃的表现,就是在“不戚年往,忧世不治”(《秋胡行》)的建安之雄曹操的诗歌中,爱国主义也象小溪流淌,使我们在领略到艺术美的同时得到一定的爱国主义精神的陶冶和启迪。  相似文献   

15.
党明德在《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民族精神的提升与凝结》一文中认为:中国共产党联系中国革命与执政的实践,把仁者爱人的思想升华为爱国主义与和平统一精神,把为民做主升华为为人民服务和人民民主;把致中和思想升华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把自强不息的精神升华到创新、创业理论。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为了争取世界和平,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勇敢精神;在贫穷的中国建设小康社会,确实需要人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中既含有勤劳的内容,又含有为事业奋斗不怕困难的勇敢精神。十六大报告所归纳的中华民族精神比较准确的表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传统民族精神提炼和凝结的过程。(原载《山东社会科学》2007.3,全文约10 000字)蔡先金在《“刑天”神话的历史解读》一文中指出,神话是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各民族“对于人类想象力的几乎无边创造力的信仰”,焕发着一种马克思称之的所谓“永久的魅力”。中国的上古神话,在世界神话园地里,闪烁着耀眼的异彩,这是由华夏民族的历程与特质所决定的。《山海经·海外西经》中记述的“刑天”神话是典型的中国式神话,既反映出信奉“帝”的商族后裔企图恢复统治地位的情结,又折射...  相似文献   

16.
1990年5月28至29日,由省委宣传部、省社联、省社科院、省史学会联合召开的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济南举行。会议围绕着鸦片战争与爱国主义、鸦片战争与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社会,鸦片战争的历史启示四个主题展开了讨论。一、关于鸦片战争与爱国主义与会代表指出,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屈辱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发扬爱国主义传统的光荣历史。爱国主义是中国近代史的主题。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主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爱国官兵抵抗外来侵略的英  相似文献   

17.
锡伯族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锡伯”其称早于16世纪中叶已见诸史载,说明她是一个具有悠久民族传统和历史文化的民族。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中国近代史上,锡伯族人民对于维护祖国的统一、保卫和开发建设祖国西部边疆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在长期的民族历史发展中,锡伯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和地域环境中,创造并发展了本民族固有的历史文化传统,为后世留下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学遗产。反映和表现古代锡伯先民社会生产生活的叙事民歌《亚奇纳》、《狩猎歌》,歌颂近代史上锡伯营官兵在反侵略、反分裂卫国战争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民族气节的民间故事诗《拉希罕图》、《喀什噶尔之歌》就是锡伯族古代民族民间文学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8.
晚清诗人、诗论家潘德舆,以其提倡诗教,有一定进步意义,其《养一斋诗话》在诗歌艺术上也颇有见地,对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诗坛产生过积极影响.笔者曾就其诗歌境界“质实说”草文进行讨论,现就潘德舆的思想发展历程与《养一斋诗话》的由稿本到定本的关系再作探索.  相似文献   

19.
[摘要]爱国主义精神是以情感为内质,以共同认同的价值为基础,以理性要求为行动界限,这就决定了爱国主义精神必然具有推动力、引导力和控制力。爱国主义精神所具备的这三种“力”能够激起人民实践的激情,引导人民实践的方向,规范人民实践的行为。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需建立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共同认同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弘扬民主、科学精神,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今天,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更高地举起爱国主义的旗帜。五四所高举的爱国主义旗帜,是理性的爱国主义,是要使人们从封建时代的传统爱国意识中挣脱出来,不去爱封建专制之国,不去爱腐败卖国政府把持之国,而去建造一个人民民主之国,主权在民之国。“五四”时期的爱国主义,是反帝的,但不同于义和团之类的近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