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操是曹魏王朝的创建者。他在创建政权的过程中,有过“唯才是举”、“拔出细微”、抑制豪强、诛杀世族名士之举。有些同志认为曹操打击世族、反对儒学,是庶族地主或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我不同意这种看法。曹操究竟依靠什么势力为政治支柱、阶级基础,他所擢用的是哪些官员,他主要代表地主阶级中哪种势力的利益?这还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2.
汉末三国时期,曹操依靠政治手段,笼络了一大批世家大族的信任与支持,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在与名士的合作中,曹操表现出礼遇的姿态;同时,他又清洗了部分名士,以打压士族势力。《三国演义》中一批名士之死都与曹操有关,小说正是通过“无中生有”“移形换影”“抽丝剥茧”“添油加醋”等手法,将名士之死与曹操的品行相关联,塑造出一个无情寡义、残忍凶狠、猜忌多疑的曹操形象,究其原因,主要由“尊刘抑曹”的思想倾向和小说艺术性的追求所造成。  相似文献   

3.
[摘要]西南豪族大姓由各种社会势力转化形成。受各种因素影响,益州北部与南部豪族发展进程不同,益州北部豪族在西汉中后期形成,益州南部豪族形成在东汉中期以后。西南豪族大姓发展亦不平衡,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性。随着儒学的传播,西南豪族不断儒化、士族化,最终完成了由一代官僚向世代官宦的世族化转变和由“世仕州郡”向世代公卿的中央化转变这一双重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曹操(公元一五五—二二○年)的名字,我国几乎家喻户晓,可是,长期以来曹操在人们中造成的印象是一个大白脸的奸臣。其实曹操是汉魏之际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的大白脸是被历代尊儒反法的道学家们一层层抹上去的。 东汉末年,豪门世族和儒家名士把持政权,崇尚儒术,标榜门阀,操纵清议,加剧豪强兼并,残酷地压榨和剥削农民阶级。“熬天下之脂膏,斫生人之骨髓”。公元一八四年,终于爆发了以黄巾军为主力的农民大起义,革命的锋芒直指东汉王朝,沉重地打击了豪门世族反动统治,腐朽的东汉政权全面崩溃。经过董卓之乱,东汉王朝政令不出都门,各地豪强势力乘机而起,出现了四分五裂的大混乱局面。袁绍独步河北,吕布盘踞徐州,袁术  相似文献   

5.
曹爽、司马懿之争真相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始年间,曹爽与司马懿两位辅政大臣的权力争夺,不仅关乎曹氏、司马氏两姓的兴废,而且关系到儒学世族与寒门势力的升降。故此,两大政治集团都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和要求。从表面上看,曹爽为首辅,在斗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但实际上司马懿赢得了世族阶层的广泛支持,根深蒂固。正始五年前,他们都在积蓄力量,斗争处于潜在状态;正始五年后,曹爽在军事上兴师伐蜀,在政治上“变易旧典”,排挤世族,斗争日趋激化。正始末,司马懿发动政变,诛灭曹爽集团,世族阶层由此逐渐全面得势  相似文献   

6.
晋代实行“九品中正制”,“品”与“品”之间的等级极为森严。居于上等品级的门阀世族在政治、经济各个方面享有着合法的世袭特权,与此相对应的社会阶层被称为“庶族”、“寒门”和“贱族”,他们普遍遭受着政治上的压迫和世俗观念上的歧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就是这种等级制社会的真实写照。陶渊明的曾祖陶侃给其家族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但从他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家族迅速衰微的历史看,他并未跻身于真正的门阀世族之列。显赫的家族史和所处低贱的社会地位,形成了陶渊明深刻的自卑心理。《命子》一诗中自编的家谱,便是他对家世地  相似文献   

7.
兹悉长琦同志两年前攻读博士学位时,由我指导下所完成并通过答辩的学位论文《两晋南朝政治史稿》,即将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印行问世,深为欣慰。随即执笔抒写几点想法,以为之序。 两晋南朝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世族政治。具体来说,是世族地主阶层以其与皇权特殊结合的方式,排斥了统治阶级的其它阶层对权力中心的介入,从而形成了世族地主对社会政治的控制和对国家权力的长期垄断。这种现象,不仅在中国封建社会史中是特殊的,而且在西方各国封建社会史中也未曾见过,充分显示了其亚洲或东方宗法式社会类型的特征。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探索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形态及其发展规律与特点,对于开展中西封建社会政  相似文献   

8.
关于司马懿杀曹爽事件,史书记载多有歧异,史家对司马懿和曹爽两派人物的评论亦不一致。今试将事件真相及有关人物论述如下,祈阅者不吝赐教。一、曹叡在确定皇位继承人及辅政大臣方面的问题如所周知,世族地主到东汉时已成为最有势力的阶层,汉未割据军阀如果得不到世族的支持,都不可能有大作为。曹操创业时期曾大量吸收和重用世族,固不待言。曹丕  相似文献   

9.
文章由名士山涛对嵇绍的开导话“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人乎”引出魏晋时期的“天地之教”,即名士们或借助于从天地自然万物中引伸出的某种含意来启发人,或学会自身对天地自然万物的观察理解和领悟来明白事理;这也是传统“圣人行不言之教”的延续。文章进而指出魏晋时期的“天地之教”是对魏晋名教的否定和超越,故也称之为“越名教而任自然”。文章最后对名士们如何展开“天地之教”、欲得‘会心处”作了诠释。  相似文献   

10.
关于曹操,有的史学家只赞其“雄”,否认其“奸”,甚至赋予他“高、大、完、美”的英雄形象;有的戏剧家则把他贬得一无是处,打扮成个粉脸大奸臣。这两个曹操都非真曹操。毛宗岗评点的曹操,倒是接近历史的曹操,他虽似真非真,假也非假。说它似真非真,是因“毛评”是对小说里的曹操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概括,跟历史上曹操的事迹不尽相同;说它假也非假,是因“毛评”抓住了历史上曹操其人的本质揭开其奸和雄的两面性,故能把这个“古今来奸雄第一人”评点得活灵活现,他不仅具有高度的典型意义,也具有历史的真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叙述了东汉时期世俗的厚葬之风及其流弊 ,进而指出儒学名士在此背景下的文化态度。从显层意义上看 ,名士们坚持薄葬是由于传统理论的力量和害怕盗墓 ,而其深层的文化意蕴则是清流阶层对浊流阶层的反动 ,一种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这与他们在吊祭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孔融为曹操所杀,历来很有一些人替他鸣不平。曹操既然以“乱世之奸雄”出了名,这个号称“建安七子”之一的“江东名士”孔融,也就当然地成为“贤人”或“君子”的代表了。孔融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现在有必要还他本来面目。孔融(公元一五三——二○八年),字文举,山东曲阜人,是孔老二的二十世孙。他的七世祖霸,当过西汉元帝的先生,官至侍中;高祖父尚,任钷鹿太守;父亲宙,官至太山都尉。这样孔融就成了世袭的豪强地主,在曲阜称为一霸了。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十余年来,中国社会的收入分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少部分人一跃而成为社会上的先富者。尽管从总体上看,这批先富阶层的人数占人口的比例并不大,但是他们所拥有的财富及其投资、消费行为,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却越来越大。同时,从社会效益上看,先富阶层的行为,必然在全社会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由此可见,先富阶层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早已不能“忽略不计”了。我国先富阶层是在新旧体制转型时期产生和形成的,因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非常规性。近年来,部分先富者们的“越轨行为”和“显富心态”已成为全社会所普遍关注的问题。作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析。  相似文献   

14.
(一) 曹操是封建社会进入中期以后的杰出法家人物,他生活在东汉政权崩溃的时代。东汉政权是由世族豪强控制的。长期以来,推行一条儒家路线,政治上实行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名教之治”,组织上实行在儒家虚伪德行装饰下的“任人为亲”路线,思想上提倡尊孔读经,宣扬天命论。世族豪强是儒家路线的阶级基础,历史发展的障碍。他们大量兼  相似文献   

15.
(一) 曹操是封建社会进入中期以后的杰出法家人物,他生活在东汉政权崩溃的时代。东汉政权是由世族豪强控制的。长期以来,推行一条儒家路线,政治上实行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名教之治”,组织上实行在儒家虚伪德行装饰下的“任人为亲”路线,思想上提倡尊孔读经,宣扬天命论。世族豪强是儒家路线的阶级基础,历史发展的障碍。他们大量兼  相似文献   

16.
历来评价曹操重才轻德的用人制度,多着眼于其在当时封建割据形势下所体现的定国安邦的政治作用,但这样的认识显然还没有揭示出重才轻德的全部意义,因为“才”和“德”的关系自古都是评价一个人的最基本范畴,而不是曹操一人一时之行为。曹操重才轻德实际上对其后魏晋玄学的产生和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重才轻德使才绝之士有比较优越的条件进行自由的学术思考;曹操的反传统、破常规精神,给魏晋玄学否定汉代经学以直接的勇气和方法启示;魏晋玄学中的才性之辩,吸收了曹操才德认识中的某些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对于曹操的看法,基本上与谭其骧、楊炳、刘知渐三位先生的意见相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是有一定的限度的,我们不能够把曹操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过份地看重了!至于“翻案”,就只能够论述这一伟大人物的个人品质与才能这方面居多,至于当时社会能够给这一人物推动到什么程度,那是还有其他原因的。当然,一个伟大的人物,主要是看他能否掌握了社会发展规律到什么程度,与其运用的巧妙,其成就之伟大  相似文献   

18.
曹操立嗣看重诸子的才能,不以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为意.曹操最早有意传位于庶子曹冲.这是一位天才.曹冲早死,他又看上了曹植,但年长的曹丕在朝廷内外广泛交结,赢得了世族元老的支持,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曹操支持曹植组织力量,与曹丕相抗,引起了激烈的纷争.因此,在曹丕、曹植争嗣的表象背后,隐藏着曹操与世族势力的冲突.为了顾全大局,曹操最终不得不做出让步,确立了曹丕的太子地位.  相似文献   

19.
再论曹操     
曹操这个人所共知的历史人物应如何评价?是肯定他还是否定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在史学界曾引起过热烈的讨论,有的同志指责他残酷镇压农民起义的罪过,有的同志则强调其统一北方稳定黄河流域的功绩,在1959年讨论曹操问题的高潮时,我曾提过自己的看法,认为曹操是不应该肯定的,换言之,也就是不同意给曹操翻案。事隔二十年,我仍然坚持原来的观点,尤其是最近在我读过赵翼《廿二史札记》中有关曹操的评论之后,益觉余前所持之说无误。赵翼说:“及其削平群雄,势位已定,则孔融、许攸、娄圭等皆以嫌忌杀之,  相似文献   

20.
受30年代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林语堂自身的经历以及他所接受的资产阶级政治文化思想的影响,林语堂在这一时期极力推崇道家,并在老庄哲学的直接影响下形成了他名士式的心态:在对待政治的态度上,他标榜“不涉政治”,当纯粹的文化人,主张“超政治”和“近人生(情)”;在文学上,他创立了独特的远离政治现实的文艺理论体系;在生活上,他用幽默和闲适等手段来借以逃避现实,表明取向。这种名士式的心态也显示出林语堂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特别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