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评联共(布)若干领袖对列宁主义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逝世以后,联共(布)领袖斯大林、布哈林、季诺维也夫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理论、向国外学习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思想、文化建设的思想、党的学说、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以及"政治遗嘱",有正确的理解和阐释,但夸大了列宁主义的国际性质和国际意义,在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上说了过头话,曲解了列宁关于落后国家容易发生革命的思想等等.  相似文献   

2.
1924年1月,列宁与世与长逝。在列宁逝世前后,俄共(布)的一些领导人以及一批苏联学者纷纷撰文或出专著论述列宁和列宁主义,曾被列宁誉为“党的最宝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的布哈林自然也在其列。整个二十年代,他就列宁主义研究这个专题,作了很多报告,写了大量文章。与其他一些人不同,布哈林的列宁主义研究不是着力于为列宁主义下定义,而是注重阐发列宁的思想本身的内容,依据列宁活动的国内和国际环境,指明列宁思想同马克思主义的联系,特别致力于研究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所提供的新东西。布哈林的列宁主义研究,路子比较扎实,态度比较科学,对宣传和阐发列宁主义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随着政治发展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推进,国家建设作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列宁政治思想的研究长期以来集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内部的演变和列宁的文本方面,将列宁主义和国家建设结合起来的研究相对薄弱。从政治发展角度看,列宁主义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国家建设的新模式。这种新模式将政党作为了推动国家建设的组织力量,从而有效地克服了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中组织力量匮乏的困境。列宁主义政党不同于西方自由竞争选举制度下的选举型政党,它有着严格的组织纪律。列宁主义政党的上述特点使得它具备了两大组织优势:实施政治动员和控制精英冲突,而上述两大特点能够有效地推动国家权力的扩张、国家能力的提升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构建。因此,列宁主义提供了发展中国家推进国家建设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理论特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非“传统”观念的解释和探索,是对列宁主义的重大反响。“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列宁思想的批评往往事出有因,但却无损于列宁主义基本方面的正确性。我们既不能把“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完全对立起来,也不能把二者完全并列起来。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主流和基干,“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派别则属于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某些支流和侧面。在丰富、发展列宁主义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1924年1月,列宁与世与长逝。在列宁逝世前后,俄共(布)的一些领导人以及一批苏联学者纷纷撰文或出专著论述列宁和列宁主义,曾被列宁誉为“党的最宝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的布哈林自然也在其列。整个二十年代,他就列宁主义研究这个专题,作了很多报告,写了大量文章。与其他一些人不同,布哈林的列宁主义研究不是着力于为列宁主义下定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同志在十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毛主席经常教导我们:我们仍然处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列宁逝世以后,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时代没有变,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没有过时,仍然是我们今天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十月革命前夕,列宁对于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作了深刻的分析。他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历史阶段。这种特殊性分三个方面:①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  相似文献   

7.
原苏联理论界和当代中国理论界大多数人认为,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即武装起义胜利后“最初几天起”就领导展开了社会主义建设。这是对列宁思想和实践进行脱离俄国实际的、激进化的装扮。实际上,这一时期列宁在俄国农村社会变革问题上主张对农民平均分配土地,发展小农经济;在城市变革特别是工业变革问题上主张在工业企业实行“工人监督”,即在不剥夺资本家财产的前提下由工人组织对企业的生产和分配过程进行监督;领导进行了国有化工作,但这一时期已实现国有化的大中型企业在全国大中型企业总数中的占比极少,而且在1918年4月提出必须暂停国有化,把“工人监督”的任务提到首要地位;主张实施国家资本主义措施,并要求学习德国的国家资本主义。因此这一时期列宁的思想和实践属于务实、渐进的政治性质:充分地关注到了俄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实际,从实际出发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政策;认识到了俄国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长期性,主张渐缓地、平和地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只有这样认识和把握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的思想和实践,才可理顺十月革命后列宁思想和实践的发展脉络,即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国内战争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他都主张务实、渐进的发展和过渡。只有这样理...  相似文献   

8.
1920年底至1921年春,列宁思想的发展实现了由单一线索发展到两条线索发展的转变。从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线索看,他的思想过程是一个由“高处”向“低处”逐渐下落的过程,但从内容上看它仍然带有19世纪世界革命理论的历史传统。从俄国国内建设的线索看,它是一个逐渐趋向于缓和的过程,即一个逐渐地朝易于满足多种阶级利益要求的政治方向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创造与发展的过程。列宁的后期思想,是具有政治平稳性取向的思想,是具有理论创造精神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列宁与普列汉诺夫之间在政治实践与哲学思想方面存在紧密的关联。在政治实践维度上,普列汉诺夫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列宁与他既有合作也有分歧;在哲学思想维度上,普列汉诺夫的哲学思想具有稳定性,列宁对他有依附更有超越。从这两个维度能够透视他们思想与实践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
制造列宁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对立”一直是西方“列宁学”研究的热点,他们把马克思的自然观归结为“人化自然”,由此制造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同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对立”;认为《哲学笔记》抛弃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观点,在那里主客体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失去了意义;他们又极力论证所谓列宁接近黑格尔辩证法的限度,认为列宁的哲学思想始终同马克思主义处于“对立”状态;他们不是把列宁主义的历史观贬斥为“经济决定论”,就是歪曲为“唯意志论”,都否认它是唯物史观。本文对上述观点进行了评析,认为这种所谓的“对立”,恰恰体现了列宁主义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丰富多彩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1.
1 斯大林在《论列宁主义基础》中曾经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是处在无产阶级革命以前的时期,无产阶级革命还未成为直接实践问题,因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还不可能在马克思主义中占有首要地位;而列宁却是处在帝国主义时期,处在无产阶级革命开展起来的时期,无产阶级专政成了必不可免的直接实践问题,因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在列宁主义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它是列宁主义的出发点和基本问题。斯大林的这种说法,长期以来为理论界  相似文献   

12.
考茨基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当考茨基还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不是一个叛徒的时候,他曾经用历史学家的态度看待问题,”着重指出了无产阶级民主对资产阶级民主的优越性,在主张走民主道路时,并没有排斥暴力革命的作用,认为在未来的西欧各国的革命中武装起义和街垒战仍将可能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当他成为无产阶级的叛徒之后,他就完全抛弃了以前在民主问题上的正确立场和观点,宣扬“纯粹民主”,特别是在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劳动人民为获得真正的民主而欢欣鼓舞之时,披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外衣的考茨基却以“纯粹民主”卫护者的姿态,极力颂扬资产阶级民主,毁谤无产阶级专政。他还极力用社会民主主义思想与共产主义、列宁主义公开对抗,写了《恐怖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对抗共产主义》等论著,攻击列宁关于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实践。为了标榜他所奉行的仕会民主主义是民主的,而共产主义和列宁主义指导下的苏维埃国家是所谓“不民主的、恐怖的专政,”他赞同将社会民主主义改为民主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成功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斯大林的民族定义曾受到列宁的称赞,他集中概括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民族特征的论述,形成了完整的民族定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民族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并不是对前苏联民族理论、制度和政策的“全盘接受”。至于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本质上是政治关系。当然,在政治关系中包含有文化关系,但那是从属于政治的。  相似文献   

14.
列宁十分重视意识形态领导权,他根据党的历史任务和工作重心的变化而灵活地开展“灌榆”工作,形成了系统的“灌输”理论:十月革命前,主要是思考如何教育群众、发动群众,以夺取政权;十月革命后.主要是思考如何巩固政权、建设国家以及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列宁的“灌输”理论为我们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经济方面的政治”思想是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时期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及其实现途径方面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形成的理论逻辑过程如下 ,1 .“政治是各阶级间的斗争”这一基本政治理念是其形成的理论逻辑起点。 2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观是其形成的逻辑关键。同早期经典作家们一样 ,列宁认为“经济方面的政治”是无产阶级实现其历史使命的一个基本历史阶段。为此 ,探讨并总结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具体途径 ,就构成了列宁“经济方面的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6.
在今天的大学里,还要不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而且十分必要。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工农兵学员能否完成党交给我们的“上、管、改”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关系到无产阶级能否牢固地占领大学这个阵地,把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进行到底的大问题,也是能否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关键所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二年多的实践,使我们党支部深刻地体会到:在大学期间,必须抓紧抓好政治思想教育,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工农兵学员,把思想政治工作提到纲上来。  相似文献   

17.
斯大林指出:“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俄国的工人运动是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发展起来的,而最早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用马克思主义的光芒照耀俄国工人运动的是列宁。也正是列宁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于1917年则月领导俄国工人阶级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列宁接受、研究、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图书馆为其提供了必要的借鉴资料和依据,图书馆为列宁的理论研究工作作出了它特有的贡献。16岁至23岁,即1886年到1893年,这是列宁成为一位马克思…  相似文献   

18.
关于什么是党的领导,它靠什么来维持、检验和加强的问题,列宁早就作了深刻的阐述,他说:“第一是靠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觉悟,它对革命的忠诚、它的坚韧性、自我牺牲精神和英雄气概。第二是靠它善于同广大的劳动群众……联系、……在某种程度上同他们打成一片。第三是靠这个先锋队所实行的政治领导正确,靠它的政治战略和策略正确。”列宁的这些论述,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正确地实行领导指出方向。根据上述要求,总结我党历史上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在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中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这是坚持党的领导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现阶段坚持党的领导,我认为主要应该坚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经济方面的政治”思想是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时期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及其实现途径方面的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形成的理论逻辑过程如下,1.“政治是各阶级间的斗争”这一基本政治理念是其形成的理论逻辑起点。2.无产阶级历史使命观是其形成的逻辑关键。同早期经典作家们一样,列宁认为,“经济方面的政治”是无产阶级实现其历史使命的一个基本历史阶段,为此,探讨并总结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具体途径,就构成了列宁“经济方面的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0.
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体系是全球化发展到列宁阶段这一时代变迁的必然产物,是列宁主义全球化理论的集中表达。它含蕴着全球化及其应对的诸多思想。它的形成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是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理论遗产:它为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态度及其科学的研究方法,为将唯物辩证法运用于考察现实社会,为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战略选择提供了分析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