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中国三种爱情悲剧:棒打鸳鸯、始乱终弃和嫦娥奔月的分析,探讨了中国妇女解放的程度,指出妇女解放之路在于:首先必须反抗父权,争得做人的资格;其次必须反抗夫权,取得与男子平等的地位;最后还必须超越自我,彻底抛弃依附思想。  相似文献   

2.
纵观中外文学发展史,父亲主题是在父权制度、农业文化及其宗教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有它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内在的生存环境。父亲主题是父权制社会的产物,是权利文化的象征。乔伊斯作品除了从“寻找-逃离”与“顺从-反抗”的角度来探讨父子关系的重大变化以外,揭示了现代社会的非理性特征,反映出强烈而深刻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3.
美国华裔女性作家从自身经历出发,在她们的文本中,通过描写各类疾病,折射出创作主体对历史、文化以及人类生存状态等多方面的反思.揭示了处在男权社会与主流文化双重压迫下他者地位的女性所受到的身心摧残与伤害;这不仅体现了华裔女性对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反抗意识,更体现了后学语境下女性对自我身份超越性别、超越阶级、超越种族的执着探寻.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间故事家曹衍玉讲述的女性故事,包含了女性、男性与权力之间的微妙关系.故事的女主人公在与君权、父权和夫权等男权的对抗中,展现了与男主人公之间权力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女性在这种权力关系中的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5.
女性尊严的捍卫与颠覆--解读《我在霞村的时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虹 《江汉论坛》2002,(6):80-82
丁玲是一个对生活和创作极富探求性和开拓性的作家,她笔下的女性始终在以理性的思考追寻个体生命的价值,反抗阶级与性别的双重压迫,捍卫女性的尊严.《我在霞村的时候》突出表现了这一点.由于封建男权中心文化的强力统治和深广影响,小说在叙述对女性尊严的追寻与捍卫,表现女性个体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时,出现了话语倾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对创作本意的悖离.  相似文献   

6.
庐隐的《海滨故人》真实地反映了五四知识女性的自我认同危机:渴望成为现代新人,却无法摆脱封建传统的影响而"半新半旧";渴望冲破男权文化禁锢,确立女性自我,却在走出父权的旧家后,又身陷夫权的新家,承受着难以言传的性别压迫;渴望冲出家庭牢笼,实现女性的社会解放,却因无路可走而苦闷彷徨。在强烈的主观化倾诉中,庐隐写出了过渡时期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在现代女性写作史上具有开拓性价值。  相似文献   

7.
《呼啸山庄》中女主人公凯瑟琳在男权至上的制度下追求自我,痛苦挣扎反抗却无法完整地保持自我和个性。在此通过女性哥特主义的艺术手法重新解读凯瑟琳的悲剧,揭示出艾米莉.勃朗特通过凯瑟琳这一形象描写了父权制下女性的真实生命体验,表达出自己独特的女权意识和对父权社会与制度的反对,甚或颠覆。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婚恋叙事中的男性形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笔下的男性世界,从整体上看是一种“缺席”状态,他们成为小说中展示女性命运的映衬之物。张爱玲婚恋叙事中的“不完全”父权家庭和“象征性”消失的夫权家庭中的男性形象,凸现出她对女性生存处境和历史命运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给爱米丽的玫瑰》与《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均是美国文学作品中的经典短篇小说,爱米丽和韦瑟罗尔奶奶分别作为两部小说的女主角,在人物形象、阶级地位、家庭背景方面看似差异较大,但在后内战时代背景下,两个女主角均折射出了女性的悲哀。分裂的自我与自我压迫为其共同悲剧诱因。两位女主在成长过程中,与父权社会作抗争,并逐渐觉醒出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及反抗强弱等级存在一定差异。虽然两位女性所具备的女性意识难以与社会阻力相抗衡,但这种觉醒与抗争意识体现出了当时美国中产阶级女性真实的生命,也为美国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及相关人物描述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的悲剧观与西方的悲剧大师们的诸多观点是相左的。它有其自身的特色,那就是它根植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影响,颇具个性和自成体系。一、郭沫若的悲剧观郭沫若的悲剧观,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也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所谓早期,就是五四时期前后。这时期的悲剧创作,主要以《卓文君》、《王昭君》、《聂嫈》为代表。这三部悲剧,后来被作者编在一个集子里,合称《三个叛逆的女性》。反抗父权的卓文君,反抗君权的王昭君,反抗阶级压迫的聂婪,从三个不同的角  相似文献   

11.
中国妇女历来深受封建政权、旗全、夫权的压迫。在这些沉重的桎梏下,她们从来没有被当作独立的人看待。是苦难最为深重的人群。鲁迅是一位关注妇女问题的作家,写出了描写中国传统妇女悲剧命运的三部曲《明天》、《祝福》、《离婚》。这三部作品分别依次呈现“守节”、“守节未成”和“反抗未成”三种节烈观念指导下传统妇女的命运。“反抗未成”的爱姑因其异于单四嫂子、祥林嫂的意识状态而更加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2.
小说《奥斯卡与露辛达》以19世纪英国在澳洲的帝国远征为背景,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怪诞、纯洁的爱情故事。其中女主人公露辛达与社会主流环境格格不入,备受排斥的她始终有一种漂泊、无根的孤独感。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从三个方面对小说进行解读:露辛达对父权统治的反叛;露辛达与以满足男性欲望为目的的殖民统治的对立;露辛达对维护男权统治的基督教的质疑。旨在揭露殖民时代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压抑与迫害,歌颂露辛达敢于反抗父权统治、追求独立与自由的女性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3.
肖凌 《北方论丛》2016,(2):67-70
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对杜拉斯“情人”系列小说自传三部曲《抵挡太平洋的堤坝》《情人》和《中国北方的情人》的深度解读,对主人公法国小姑娘与其情人们在对待父权制社会、受虐的自然、和谐的两性关系时不同情态的书写,以及20世纪初期封建父权家长制社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跨越种族的爱情及备受考验的亲情与友情的摧残的关注与思考,迸射出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光芒。  相似文献   

14.
艾丽丝·沃克作为美国当代文坛颇负盛名的黑人女性作家之一,笔锋着力于美国黑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被压迫的形象。其小说《紫颜色》揭示了女性主义思想的内涵和对黑人妇女求解放、求平等的积极意义。小说文本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体现出黑人女性主体身份建构,反映出黑人女性人物在父权与夫权制桎梏中的觉醒与抗争,以及寻求和建构女性自我主体身份的过程,使读者能够清楚地看到在男权社会中女性追寻自我、建构自我的奋斗之路。  相似文献   

15.
西南彝族传统婚姻形态的宗法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法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西南彝族传统婚姻形态缔结的原则和表现形式体现了彝族族权、父权、夫权的宗法性特征,分析西南彝族传统婚姻形态的宗法性,有益于彝族历史文化研究的拓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文学是一种立足于女权主义政治的文学.它以妇女反抗父权、阶级、种族等压迫和抑制的普遍经验为表现对象.女性主义批评家伊·肖瓦尔特认为,自古以来,人们倾向于妇女与精神病症有天然的联系,是一种男权政治策略,指出社会环境才是导致妇女精神病症的主要原因.妇女要想真正拥有话语权利,必须要摧毁"妇女"与"疯狂"之间的既定话语.  相似文献   

17.
《柏青哥》以20世纪初的社会背景为起点,讲述了日本殖民者在朝鲜贵族无能、统治者腐败的前提下,普通人如何生存与反抗的故事。小说中共涉及到四代人长达百年的移民生活,展现了日本吞并朝鲜后,被迫流亡到日本的朝鲜人,与出生成长在日本的朝鲜人,对抗或是顺从社会的内心斗争。从社会决定论视角下解读该小说,研究大时代和移民者之间的关系,发现移民者如何接受自己,并被社会接受的心理活动,以及一系列与人性、名利、社会现实相关的矛盾,阐释了在民族精神与自我认同不可兼容的条件下,受社会支配的个体应当反抗还是顺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东岳论丛》2017,(4):72-79
许地山在小说《命命鸟》中,讲述五四时期一对恋人,因父母干涉婚姻自由而痛苦不堪,又因受佛教思想启发而自杀的故事。其中对父权专制的反抗与佛教消极的应对方式,都成为启蒙精英抨击时弊的经典素材。然而,批评家把恋人自杀归咎于佛教的启发,是对佛法的严重误解,同时,作品中一对恋人因受佛教影响而欣然赴死,也是对佛法的误解所致。佛学本是爱护生命的正法,一旦违背中道逻辑,在实践中就会沦为偏执一端的邪知邪见。以佛学中道智慧观之,父权专制本是父爱偏执到固执己见的恶果,子女反专制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对父母养育之恩弃之不顾,甚至以死复仇置父母于万劫不复之生命深渊。  相似文献   

19.
李新灿 《学术论坛》2003,2(6):102-106
女性妒悍是女性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自发反抗,是女性对男权的挑战与较量。它冲击了封建宗法的男权社会,因而引起了男权社会的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的联手打击。妒悍女性在"四权"打击下失败,重新陷入失语状态之中,这正是身为中国古代女性的沉重悲哀。  相似文献   

20.
直面封建父权、夫权时的勇敢与怯惧——冯沅君小说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意在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深入考察冯沅君把爱情问题置于母女之间、男女之间、女人之间进行多层面思考中所体现出的中国第一代现代女性直面封建父权、夫权时的勇敢与怯惧 ,从而揭示冯沅君创作在建立现代爱情理念的同时又表现出向传统礼教观念妥协、退让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