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戏是藏族人民以歌舞形式表现文学内容的一种综合表演艺术,它是在藏族民间歌舞、说唱表演和宗教仪式、酬神醮鬼等不同艺术土壤上形成的。目前,藏戏可分为两大分支,即西藏藏戏和“安多”藏戏。  相似文献   

2.
藏戏     
藏戏,至今大约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它是在五世达赖时,即清代初期,从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艺术剧种的。解放前,已有十二个不同风格流派的剧团,其中六个早期旧派和四个后期新派剧团的影响很大。每年藏历七月的雪顿节(原是宗教节日,后逐渐成为藏戏节),藏剧团都从各地云集拉萨,这实际上就是大会演。藏戏本没有什么舞台布景,一般在场院、林卡中放一张桌子,上面供一个藏戏创始人汤东吉博的像,围着它就演开了。演员也没有化妆,主要是戴面具,渔夫、仙人、平民、百姓、国王、王后都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封建统治阶级都非常重视音乐对人的教化作用。南诏作为一个历十三主、统治疆域大于今云南全省、历时二百四十七年的地方政权,当然也毫不例外地重视音乐,而且把音乐作为与唐王朝修好、增强团结、表示臣服的手段。通过翻阅史籍,关于南诏古乐的起源,我的看法是南诏古乐是南诏本土音乐与唐代宫廷音乐(包括雅乐与胡乐-西域音乐)、骠国(今缅甸)音乐在长期互相渗透、互相影响过程中形成的独立的音乐。南诏古乐受佛教影响极深,后期主要保存在洞经音乐中。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封建统治阶级都非常重视音乐对人的教化作用。南诏作为一个历十三主、统治疆域大于今云南全省、历时二百四十七年的地方政权,当然也毫不例外地重视音乐,而且把音乐作为与唐王朝修好、增强团结、表示臣服的手段。通过翻阅史籍,关于南诏古乐的起源,我的看法是南诏古乐是南诏本土音乐与唐代宫廷音乐(包括雅乐与胡乐—西域音乐)、骠国(今缅甸)音乐在长期互相渗透、互相影响过程中形成的独立的音乐。南诏古乐受佛教影响极深,后期主要保存在洞经音乐中。  相似文献   

5.
藏戏溯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藏戏是流传至中国青藏高原与毗邻藏族地区的地方戏剧种,是古代佛教戏剧文化与藏族本土文化交融的产物。因为西藏与古代印度、西域接壤,放深受其佛教文化之影响。历史上由西藏借道尼泊尔通往印度各地的“高原丝绸之路”,亦称“唐着古道”,曾为传播印度佛教及梵语古典戏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著名的吐蕃王松赞干布特派大臣土弥·桑布扎前去印度学习梵文与佛法,待大臣返藏后即参照梵文字体创制了藏文及《八种声明论》,并翻译了佛经数十部。唐景龙四年新继位的吐蕃王赤德祖赞迎娶唐朝的金城公主,夫妇俩更是全力促进吐蕃王室发起的佛教社…  相似文献   

6.
应美国亚洲友好协会演出部主任戈登夫人邀请,我们西藏藏戏团一行9人于1987年3月赴美访问演出,历时29天。在美国的纽约、圣卡鲁斯、圣巴巴拉、里斯门、欧波里、夏里斯巴达等14个城市演出26场。西藏传统的古老藏戏,给予美国观众耳目一新的艺术享受,在美国引起轰动。《纽约时报》、美国之音、ABC广播公司等各大新闻机构纷纷争相报道我团演出和活动情况,他们评论说:“藏戏团来到纽约,吹起了一阵‘西藏风’。”  相似文献   

7.
藏族人民的喜爱的优秀藏戏艺术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藏戏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顽强的生命力。与其他艺术形式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藏戏与宗教跳神之间的区别藏戏与宗教仪式上举行的跳神,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已为多数学者所公认。由于需要,在此简略地叙述如下:宗教跳神是专门在寺庙里表演,其来源是从前释迦牟尼传播密宗时,根据密宗内容,显示了各种不同的形象,这些形象有做成塑象的,有画于壁上的,也有做成面具的。无论哪个教派,都在密宗坛场修行时所用。有时正修行时用之,有时修行完毕了,穿上喜怒神群的服饰,进行火祭。烧铁堡、抛食子伏魔、驱魔、消灾招福。这些神群的步法要随密宗仪轨内容击鼓敲钹吹号,诵出的词句要和韵,不能各行  相似文献   

8.
藏戏有1300多年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尤其深受藏族人的喜爱。藏戏唱腔高亢悠扬、优美刚健,鼓乐雄浑,演员亦歌亦舞.其独特的装饰颤音“仲古”、快板说诵及帮腔等表演形式,风格古朴粗犷.极具特点。面具,藏语称“巴”,则是藏戏艺术独有的面部化装手段。  相似文献   

9.
丹曲 《中国藏学》2017,(2):189-191
正藏戏是凝聚着藏族文化各种社会信息的艺术形式。它既蕴含了藏族历史的年轮,又折射出藏族的时尚风俗,历史悠久,自成体系,在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有着突出的地位。《西藏藏戏形态研究》~((1))一书是西藏民族大学李宜教授和辛雷乾教授主持完成的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该书凝聚  相似文献   

10.
杨于卓 《民族学刊》2015,6(4):81-84,124-125
康巴藏戏作为藏戏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藏戏研究和康巴文化研究的深入,以及康巴旅游、产业转型、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而日益得到重视。笔者拟对国内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今的康巴藏戏研究作一综述,以期理清思路,更好地开展康巴藏戏相关研究及其实践。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在对我国藏区民族戏曲的介绍和零星的论述中,一般都只说有藏戏,或称藏剧。包括1980年问世的新版《辞海》还是说“广泛流行在藏族地区的”只有一种藏剧。其实不然,在我国西部和西南五个省区广阔的藏族聚居地域内,因各个藏区的方言语音不同,民间文化艺术传统特别是音乐曲调基础不同,以及流布地域和历史发展渊源不同,已经形成多种民族戏曲剧种,如藏族的和门巴族的不同剧种。  相似文献   

12.
“藏戏”是西藏地方戏,起源于八世纪的土风舞,正式形成于十七世纪,流行于前后藏地区。藏戏有许多民间剧团和许多传统的优秀剧目,“文成公主”就是这种优秀剧目之一,为藏族人民所热爱,很多藏戏剧团都以能演出“文成公主”为极大的光荣。藏族人民不论男女老幼,只要一谈起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就自然地流露出无限亲切和崇敬的感情。  相似文献   

13.
浅谈《格萨尔》藏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格萨尔>藏戏是藏族戏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藏戏的形式演示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格萨尔>故事.<格萨尔>藏戏一般分为寺院藏戏(俗称"羌姆")和舞台藏戏两大流派.据我们实地调研,<格萨尔>寺院藏戏发源于四川竹庆寺,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而<格萨尔>舞台藏戏则兴起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将<格萨尔>故事首次以戏剧形式搬上舞台的是四川省甘孜州色达县业余藏戏团.<格萨尔>藏戏艺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格萨尔>史诗的广泛传播,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4.
藏戏,是西藏古代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艺术品种,也是祖国戏曲艺术宝库中的艺术珍品。藏戏艺术,同祖国其他兄弟民族的戏曲艺术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别具一格的传统剧目,独特的艺术形式,浓郁的民族风格,奇妙的想象和动人的故事,并披上一层佛教色彩的轻纱,吸引着世世代代的僧俗百姓甚至上层贵族;直到现在,它仍然是藏族人民酷爱的传统艺术之一。藏戏艺术,早就受到国内外学者专家的关注并对其进行探索。特别在国内,西藏和  相似文献   

15.
浅谈藏戏的群体整合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戏是有深厚宗教文化底蕴的艺术 ,它通过演员和观众的互动营造一种具有宗教氛围的娱乐 ,并“净化”观众的情感 ,加深藏族同胞对本民族宗教价值观———真、善、美的认识 ,所以藏戏可界定为演员与观众间传递和接收本民族信仰、价值观、情感等称为集体意识的公共活动。本文以“八大藏戏”作为分析样本 ,用整合理论和集体意识等概念作为分析手段 ,探讨藏戏群体整合功能的可能性及表现 ,并在文末对目前影响藏戏发挥整合功能的因素进行简要的归纳。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国内藏戏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30~1970年代末,可视为国内藏戏研究的初发期;第二阶段是1980~1990年代,可视为国内藏戏研究的兴盛期.与前一阶段相比,后一阶段有关藏戏研究的文章和论著不仅在数量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在历史渊源、剧种流派划分、藏戏剧目、面具艺术、表演音乐和现状发展等研究内容方面也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入.总的来说,20世纪国内藏戏的研究,不仅建立了藏戏发展体系及藏戏剧种和流派体系,而且在藏戏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藏戏剧目、美学特征、表演艺术等方面还不够深入,对藏戏传统剧目研究较多而对现代剧目涉及较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邢崇 《民族学刊》2020,11(4):52-58, 129-130
传统藏戏将教化性和审美性融合统一,形成了具有无限延展的审美空间,被藏民族一代代接受和传承。传统藏戏的多种元素彼此之间相互对抗、冲突和矛盾,形成具有张力的审美空间和强大的审美冲击力,使接受者产生共鸣,在艺术的审美中获得精神的洗礼。在传统藏戏中,主客体巨大反差产生崇高美,体现出藏民不屈的超越精神,以及克服和战胜恐惧后的心灵慰藉和平静;传统藏戏采用佛教逻辑叙述故事,集中体现藏民的人生姿态和精神信仰以及对于真善美的认知和追求,凸显世俗的人性美;藏戏以美的艺术形式和程序化的艺术表演再现普通大众的味与情,形成独具特色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趣味,最终达到宗教教化的目的;藏戏中戏师的理性讲述与演员的感性表演形成对照,让受众游走于理性与感性之间,对于人物与情节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性认知和理性反思;藏戏重复与回环的情节设置使故事情节发展更曲折,人物形象更丰满,主题思想更鲜明,形成了复调之美。  相似文献   

18.
纵观人类戏剧,其轨迹大体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一个是宗教戏剧阶段;一个是世俗戏剧阶段。传统藏戏始终没有彻底摆脱宗教祭祀的内容,实现其完全的世俗化,而是长期停留在从宗教戏向世俗戏转化的阶段上,在形态上就表现出融宗教祭祀性与世俗娱乐性为一体的独特品格。  相似文献   

19.
藏戏最初是在西藏、青海、四川以及云南等藏族聚居的地区,其中保重了卫藏地区的“阿姐拉姆”剧,安多地区的“南木特儿”剧和康巴、安多交接地区及果洛地区的“格萨尔”剧,四川的色达藏戏等。在印度、不丹等多个国家,藏族聚居的地区也有藏戏在不断流传,人们将青海地区的藏戏称之为“南木特儿”剧中,在藏语的翻译中,表达的是传记、故事等含义。藏戏在我国的青海、甘肃等地区,受到百姓的欢迎有着较大的发展,现今已经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20.
藏戏于2006年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评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较大支持.在现代娱乐方式的大力冲击下,西藏传统民间艺术的生存空间愈发狭窄,藏戏等藏民族传统的文化娱乐方式面临传承危机,如人亡艺诀、资金短缺、剧目单一、演出场地受限,藏戏传承危机的根源在于记忆链的断裂.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终保护的就是记忆,藏戏的传承必须做好记忆链的接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藏戏记忆的选择;藏戏记忆的创新;记忆传承的多元化;充分尊重传承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