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边区抗日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则和形式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建的政权组织,它是既区别于土地革命时期的苏维埃政权,又不同于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政权的一种特殊的政权组织,它从政权性质、阶级基础、政权组织形式和政权作用等诸方面都有其自身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2.
和亲,是古代政权对外交往的一种主要形式,突厥政权也一贯重视和亲策略的运用以服务于其政权扩张和发展战略。突厥汗国、东突厥汗国、西突厥汗国、后突厥汗国政权的和亲策略演变与政权的重大战略是一致的。而相应政权与突厥的和亲互动对双方的发展进程影响都较突出。梳理突厥政权的和亲策略演变进程,有助于理解突厥政权的演变。  相似文献   

3.
十六国时期就国家政权与佛教高僧关系而言,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后赵政权与佛图澄、前秦政权与释道安、后秦政权与鸠摩罗什及北凉政权与昙无谶。通过考察这四组少数民族政权与佛教高僧的关系,可知在两者结合的过程中,少数民族政权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统治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少数民族政权与佛教高僧的结合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利用,佛教的传播也是由粗放传播到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革命时期,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未来无产阶级国家的政权理论进行了探索,初步达成这样的认识:即在民主革命时期所要建立的政权是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政权;这个政权应该以无产阶级为领导阶级,采用国民会议制的政体形式;这个政权是迈向社会主义的第一步。从理论上看,这种政权已初步具备了新民主主义政权的主要特征,虽不尽完善,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向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迈出的一步。  相似文献   

5.
知政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政治权利,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础和体现.在实现中国公民知政权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如知政权的相关法律制度供给不足、政府部门漠视公民的知政权以及公民权利意识淡薄等困境,导致公民的知政权得不到充分、有效地实现.为此,应将知政权的理论与中国公民知政权的实践相结合,从构建和完善公民知政权的法律保障体系、转变政府部门的执政理念以及培养公民权利意识三个方面消解公民知政权的实现困境.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 ,中国共产党对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权作了有益的探索。中国共产党根据各个时期革命的中心任务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相继提出了建立民权主义代表制度革命政权、苏维埃模式政权、国防政府政权、人民共和国政权、民主共和国政权等主张和设想 ,最终提出了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民主政权的主张  相似文献   

7.
刘备去世后的蜀汉政权存续时期可称为"后刘备时代"。以刘备精神内化作为政治动力、以"兴复汉室"作为政治旗帜,体现了"后刘备时代"蜀汉政权的基本特征。刘备去世后给蜀汉政权留下了沉重的政治遗产。鉴于刘备在认识和实践上对于规划先霸业政权继而指向王业政权的蜀汉政权开辟道路的最高战略纲领——《隆中对》的理性考量不足,成为蜀汉政权衰势命运走向的直接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8.
王闽政权由王氏、闽人、北人三种政治势力构成。其中 ,王氏在政权中居于核心地位 ,这种地位经历了形成、加强、削弱、重建、瓦解的过程。政权中居于主体地位的是闽人 ,与王闽政权的构成及其变化相应的是政权本土化的形成、发展与完成。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问题,是史学界争论较多的问题之一。笔者认为,太平天国地方各级政权是太平天国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太平天国的基础,弄清它的性质,对于我们认识整个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是很有帮助的,很有必要的。而要弄清太平天国地方政权的性质,主要地不是看有关这种地方政权的训谕、条令、典章、制度,而应该着重考察太平天国地方政权的实际行为,分析它在历史上所起的实际作用。本文着重从太平天国地方政权实际上所起的作用来分析它的性质的转化以及转化的原因,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0.
清前期政权是带有准国家性质的地方政权,受传统“中国观念”的制约,建构政权统治的合法性是维护政权存在与稳定的首要任务。在努尔哈赤时代,一度通过强化满洲民族认同来塑造对后金政权的认同,构建统治的合法性,但是由此产生的激烈民族矛盾,削弱了政权统治基础。皇太极时代,在“中国观念”的影响下,清前期政权经历了从“属国”到与明朝争夺天下的不同定位,从而完成了统治合法性的建构,为入主中原、重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如何看待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独立政权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统治阶级建立的地区性政权性质和所起过的作用。指出这些政权是独立国家,不是“分裂割据政权”;这些政权对本民族的发展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有利有弊。这些政权经济比较落后。当他们与中原地区汉族统治阶级建立的经济比较先进的政权发生矛盾和冲突时,不能单纯以经济形态的先进与落后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总认为汉族政权的行动一定是正义的;而应该根据当时具体历史情况加以分析。建立这些政权造成的分裂对抗局面,由于竞争,曾促进各地区的开发,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并为新的统一创造了条件。本文还认为,在对立的民族独立政权之间的斗争中,可以同时产生各民族的英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以国号为代表的政权与"中国"不是一个概念,中国古代的国号只代表某一个政权,而"中国"的涵义则有很多,主要的并非是一个政权的名称,即使用来指称政权,也常常不指一个政权,或指同时并立的几个政权,或指历史上以中原地区为主且有相互递嬗关系的多个政权。经过元朝和清朝的转换,到中华民国定国号为中国,"中国"与"国号"最终实现了统一。古代历史上任何一个以国号为代表的政权(元朝和清朝除外)都不能等同于历史上的"中国",历史上中国的疆域也不是以国号为代表的某个政权的疆域,而是包含了为中国所继承的当时以国号为代表的各个政权所控制的疆域。  相似文献   

13.
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多民族大规模迁徙並纷纷起来建立政权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河西地区,前后曾出现过由两个汉族和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五凉政权。这就是汉人张轨建立的前凉政权和李暠建立的西凉政权,氐人吕光建立的后凉政权,鲜卑人秃发乌孤建立的南凉政权以及卢水胡人沮渠蒙逊建立的北凉政权。五凉政权前后延续达一百六十年之久,期间,各政权辖境都分布着为数众多的少数民族和汉人。各民族的杂居错处以及胡汉政权的更替或共存,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历史现象。它揭示了西北各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日趋成熟和胡汉各族的相互融合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这里试就五凉时期各少数民族的分布及其融合情况考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汉化是我国历史上每个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后所必须面对的重大命题,蒙元和满清政权在兴起后,都在不同程度上推行汉化,沿用中原政治文明成果,重用汉族儒生,学习汉族的文化经典。尽管汉化并不是决定蒙元与满清政权兴衰的唯一因素,但是汉化对于这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影响是巨大的。少数民族政权汉化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们在中原统治是否长久。蒙元入主中原后无意于系统深入地推进政权的汉化,政权汉化水平较低,在中原立国不到百年之际便匆匆退回草原故地。对比之下,满清政权的汉化水平较高,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得以延续两百多年。  相似文献   

15.
回顾苏东解体20多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政权思想体系的相关研究,具体可分为4个方面:对马克思恩格斯政权思想基本内容的研究;对马克思恩格斯政权思想本质和特征的探究;对马克思恩格斯政权思想实践发展的探讨;对马克思恩格斯政权思想的当代价值的挖掘。  相似文献   

16.
殷周政权转换之际天命伦理化,天命观念发生了从"有命在天"到"天命靡常"的转变,"敬德"思想取代了"敬神"思想,"保民"思想在西周初年兴起。这一时期的思想变革展现出了中国古代政权自我确证是道德的思想路径,即天命是善的,生成道德的政权,道德的政权敬德保民,消灭不道德的政权。这有别于西方政治寻求政权被他者证明是道德的思想路径。  相似文献   

17.
政权,亦称“国家政权”,通常指国家权力,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机器,进行统治的权利,有时也指体现这种权利的机关。农村基层政权,是我国政权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它的建设不仅十分重要,而且非常迫切。  相似文献   

18.
乡镇政权的特性嵌入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时空场域中,“三维型乡镇政权”聚焦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镇政权的职能角色及其动力源泉——行政考核目标与角色期望。运用田野工作、文献研究等方法,对贵州省桐乡的拓展个案研究发现,为协调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乡镇政权承担着“三维型”职能角色,即以经济项目建设为主的生产发展、以民事项目管理为主的公共服务、以“一票否决”事项防范为主的社会管理。引导并决定乡镇政权这种“三维型”职能角色的动因在于上级政权特别是县级政权为乡镇政权创设了由锦标赛机制、拉力赛机制和淘汰赛机制所构成的“三维型”行政考核目标与角色期望。这种“三维型”角色行为与“三维型”角色期望共同形塑了乡镇政权的“三维型政权”特性。  相似文献   

19.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思想纷繁复杂,本文从整体研究出发,将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思想分为三个阶段:即1927年7月至9月的民权主义代表制度阶段;1927年9月至1935年8月的苏维埃政权模式阶段;1935年8月至1937年7月的走出苏维埃模式阶段。对每一阶段政权思想产生的原因、主要内容、发展轨迹和得失,都作了条分缕析阐释,论证了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完成前中国共产党探索政权思想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0.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思想纷繁复杂,本文从整体研究出发,将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思想分为三个阶段:即1927年7月至9月的民权主义代表制度阶段;1927年9月至1935年8月的苏维埃政权模式阶段;1935年8月至1937年7月的走出苏维埃模式阶段。对每一阶段政权思想产生的原因、主要内容、发展轨迹和得失,都作了条分缕析阐释,论证了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完成前中国共产党探索政权思想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