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张乐  张翼 《社会》2008,28(1):42-42
本文以社会分层研究为例,指出面向现实是社会学研究科学性的根本保证,研究结论就是对现实的反映,而这种反映的真实程度又是由研究方法所决定的,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则是由研究范式所指导的。范式、方法和结论最终统一在研究的现实性维度之上。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的本土化: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宁 《社会》2006,26(6):1-1
在全球体系的视野中,社会学的本土化作为一种学术运动,乃是社会学话语的“依附国”力图摆脱对“发达国”的学术依附地位的一种集体诉求。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社会学的本土化运动,乃是一种学术民族主义运动。在这种运动中,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外部效度问题成为“依附国”的学术群体所攻击的靶子。通过寻找和创立更具有效度的、更能解释本国实际的理论,学术“依附国”获得了独立于学术“发达国”的话语权利。这种类型的“本土化”,是合乎情理的。   从学术“依附国”内部的视野来看,社会学本土化运动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本土学者与海派学者之间所进行的学术资本和话语权利竞争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4.
王彪 《社会工作》2011,(12):30-33
20世纪70年代以后,当代社会学理论的社会空间转向兴起。空间社会学的基本命题和方法论要求,实际上表达了对传统社会学知识范式的某种修正或理论拓展。社会空间的发展脉络,既可从西方经典社会学大师马克思、西美尔等寻找到源泉,更能在当下中国社会学本土化进程中看到背影。总之,空间社会学逐渐成为当代社会理论转向的新路径,将空间概念带回社会理论或以空间思维重新审视社会,对促进当代中国社会学理论本土化进程具有开拓性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社会研究方法又有了很大的发展,无论是定量研究方法,还是定性研究方法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下面对这些最新的发展做一个简单的概括。  相似文献   

6.
7.
社会分层是根据经济和社会地位差别的一定标准,把社会成员划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过程。社会分层的实质是反映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状况。西安社会阶层目前已经分化为党政机关和社会管理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市无业、失业、半失业阶层。上述十大社会阶层在全国大城市具有代表性。社会阶层不和谐的主要问题包括:农业劳动者阶层处于明显劣势;产业工人的地位迅速下降;非公有制经济的新社会阶层的地位迅速上升;贫富不均。西安对全国构建和谐社会阶层的启示包括:关键要真正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施意见;市委和市政府尽快建立有效协调各阶层利益的经济、政治、文化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公民应享受同等国民待遇;就业和再就业应列为"一把手工程";设立"弱势阶层受损补偿准备金";大城市应构建"菱形社会结构",尽快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大城市应多管齐下,缩小贫富差距;社会保障向弱势阶层倾斜;我们应在所有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社区的村委会设立"民意接待室";新建"和谐社会指标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8.
付伟 《社会》2005,40(4):26-51
本文关注我国农业转型过程中的组织形态,以茶叶为例,描述了茶叶经营过程中的家庭经营和市场网络,论述了农业的技术细节和交往细节如何塑造了这一经营组织形态。茶叶种植、采摘过程的技术细节决定了家庭经营的独特作用,但是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还需要市场网络与之配合。这个网络的有效运行需要解决一定的“组织困境”,经营者普遍使用类似“和稀泥”的方式解决监督管理问题。本文紧扣交往细节和交往心态分析特色农业的组织形态何以可能的社会基础。交往细节具有费孝通所提出的“意会”的意涵,通过对交往细节和交往心态的分析,深挖交往细节背后的历史维度,可以与社会学理论本土化的努力结合起来,推进社会学对社会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陈云松  吴晓刚 《社会》2012,32(3):1-23
摘要:社会科学定量分析亟待建立一个透明和开源的学术机制,让研究数据和模型公开共享,使研究成果可以得到他人的验证和进一步拓展。这个学术机制的核心就是倡导“复制性研究”。本文结合近年来西方社会科学界围绕复制性研究的实践和讨论,提出了复制性研究对于社会科学特别是中国社会学定量分析的重要意义、操作可能性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两个实证定量分析的例子,为如何进行复制性研究提供了简明的范本。最后,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就复制性研究所应达成的共识和建议。本文所论及的复制性研究,对社会科学定量分析其他领域也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农村,大年三十的黄昏和正月十五,人们都要为逝去的人上坟,以寄托哀思,表缅怀之意。但是,这原本应该肃静和庄重的场合,近年来却变成了热闹喜庆、人声鼎沸的场面,这种哀悼文化在乡土社会中的变迁,蕴藏着深刻的社会涵义。在中国农村的传统文化里,人们较为看重一个人生命的结束,无论什么人,一旦生命完结,  相似文献   

11.
又一个三十年? 转型社会学视野下的社会建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沈原 《社会》2008,28(3):15-23
一、新中国发展和演变的节奏感1 长时段、远距离地看,新中国的成长和演变呈现出鲜明的节奏感:大约每隔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就会出现一次基本转折.在新中国诞生之初的1949年,创立的是一种典型的"总体性"体制(Totalitarian System)."总体性"体制的核心特征有两个,一个是国家吞没社会,另一个是国家吞没经济.建造这一体制的主要原因也至少有两个,一个是"以俄为师"的必然结果,而另一个则是为当时情境所迫,是我们这个民族在历经百余年战乱之后,为了有力地动员全体国民,尽快集中有限资源,迅速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不得不采取的办法.实践证明,在建国初期的一段时间内,它确实也是一个富有成效的体制.  相似文献   

12.
郭强 《社会》2010,30(3):21-43
摘要:没有社会的社会学和没有社会学的社会是社会与社会学彼此抛弃的必然结果。社会学要回归社会,必须明确其知识体系的基础,即社会和社会性的概念界定、基本内涵、社会主体。但社会概念的空泛化、去人化使其合法性、根性得以丧失。肖瑛给出了回归社会学的辅路途径,布迪厄引入“场域”代替“社会”。社会与社会学的张力导致社会与社会学相行渐远,社会和社会学的双重失根也成为必然。社会的失序、社会性中介的断裂、媒体与大众单一化终结了社会性,也终结着社会学。社会与社会学的张力的化解成为社会和社会学发展必须跨越的一道坎。  相似文献   

13.
魏文一 《社会》2012,32(6):220-240
对于涂尔干的社会思想,人们往往将其归为实证社会学和社会实在论的范畴,是谓社会学三大传统之一。比如,作为实证社会学代表作的《自杀论》,虽然其对数据的处理技术不如当下,但作品运用了大量的统计资料,还提出了自杀的免疫力系数这样的统计指标,已经颇似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5,(4):92-94
我国当前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存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断裂现象,而且社会科学研究者身上也往往不能同时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过硬的统计分析技术。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有助于我国社会科学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15.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以哲学的表述方式讨论和介绍了女性主义的研究方法:在已知的不同研究方法中,我们已将其作为首要的研究方法。库克(Cook)和福诺(Fonow)已经条理清楚地描述了女性主义研究方法的具体构成要素,或者说“内核”。在本章中,我们将对在导言中和在威斯特考特(Westkott)先前文章中所讨论的诸多主题——转向对女性的关注,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知识增长的重要性以及女性研究中变革的或解放的力量——进行具体分析。虽然库克和福诺的观点建立在早期社会学之源(sociological sources)出版的著作基础之上,但是她们抓住了所有社会科学中女性主义作品的精髓(她们没有专门探讨口述史,但在下面的章节中这些问题还是被考虑了进去)。  相似文献   

16.
17.
刘平 《社会》2006,26(6):7-7
2006 年8 月在沈阳召开的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暨系主任联度会议上,笔者参加了关于社会学教学与社会学研究中国化问题的专题研讨,深受启发。会后把当时自己的发言作一整理,尽管很不成熟,但还是想在这里与大家进一步交流,以期得到指正。笔者以为,社会学研究的中国化,在总体上涉及到社会学与当下中国社会的关系,在具体分析时又会遇到比较复杂的情况。从社会学重建以来,已有多次社会学研究的中国化问题的讨论,随着社会学的普及和研究的深入,现在这种讨论已不仅仅限于一种西方的学术如何适应中国社会的问题,而是反映了这种西方的学术在中国现实需要的压迫下,如何对中国社会进程进行积极的社会学干预。  相似文献   

18.
章岳云 《探求》2006,(5):79-80
最近,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州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王永平同志的个人专著《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一书由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作为该书最早的读者之一,笔者认真阅读了该书的主要篇目和文章,并从中得到了不少有益的启发。该书是作者经过精心挑选的20年来所撰写的较有代表性的社会学研究文章的汇编。这些选编的文章,绝大部分已经公开发表过,其余的也在内部刊载过或使用过。20年来,作者的工作单位和岗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对许多社会学问题的认识和思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这20来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变的时期。在这一社会转型期…  相似文献   

19.
20.
加强以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年党和政府各项工作中的重点和亮点。加强以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具有深刻的伦理价值意蕴。因此,我们约请国内价值哲学和伦理学界有影响的部分专家学者,围绕社会建设中的伦理问题展开笔谈。这组文章虽选题各异,但特点鲜明,见解深刻,很有学术性和启发性。我们希望以此为起点,能引起大家对社会建设中伦理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也能深化和加强对以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同时也为作为应用伦理学分支的社会建设伦理学的研究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