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我国目前大力推进汉语国际传播的现状,指出汉语自身存在着方言多、汉字难、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认为要促进汉语的国际传播,就必须加强汉语语言规范的层次性、科学性、世界性,用规范化的标准来加以要求.  相似文献   

2.
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是推动汉语加快走向世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建设和谐世界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汉语国际推广工作面临许多困难。本文从汉语推广的实践角度出发,从浙师大的实际情况入手,探讨浙师大汉语国际推广现实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对汉语的国际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依据。本文介绍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规定,提出为了贯彻和执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教学中必须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禁止教授方言和不规范汉字。强调汉语拼音在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扩大汉语在国际上的影响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桥梁作用,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有效工具,要充分利用它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相似文献   

4.
[摘要]川菜文化国际传播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外宣战略的重要组成。川菜文化国际传播媒介策略的重要性已经逐步被地方传播多元主体所认同,但存在着媒介策略整体规划偏弱,川菜企业国际传播媒介对策研究缺失,传播主体对传播媒介选择与传播受众对传播媒介需求错位,川菜外宣传播媒介产品翻译规范滞后等问题。因此,应实施中华文化传播语境下川菜文化美食观的国际传播策略、川菜文化国际传播媒介整合策略、川菜文化国际传播媒介需求调查与反馈策略、互联网络媒介主打策略、川菜文化品牌中外媒体联合传播策略、国际传播媒介产品对外翻译的规范化策略等六大策略,以促进川菜文化从容走向国际。  相似文献   

5.
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础,也是重点和难点。汉语学习者进入中级学习阶段后,大多因为汉字难学而放弃学习汉语。因此,如何发挥汉字特点,在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使汉语学习者更好地解读中国,让汉语真正走向世界,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6.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其规范和统一既是本身职能的必然要求,也是汉字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主流倾向。但是汉字在社会应用层面所产生的差异性,给系统的规范和稳定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规范化要求与变异性之间的对立,既有汉字自身发展的原因,也有外部社会因素影响的原因。汉字系统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出在多因素制约下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国际传播态势总体向好。但受汉语区域内部语言规范化程度不高,英语强势犹在和汉语传播手段单一等因素的制约,汉语国际传播在提升国家软实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强化母语的中心地位,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提升传播中国国家形象,完善汉语传播手段,进而促进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础,国际中文教育是传播中华文明、提升中国国际形象、服务我国国家战略和全球文明交流需求的重要依托。当前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中,留学人员作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精神、开展民间外交的生力军,其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有必要积极引导我国留学人员更主动地参与海外的国际中文教学,并在此过程中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汉字曾是东亚地区的国际通用文字,先后有十几个民族借源汉字创造了本民族文字。汉字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地适应、调整,造成了各种变异现象。其中不但有官方的、宗教的,也有民间的;不但有借用,也有变体、改制;还有的由表意变成了表音。不仅有记录汉语的汉字,也有记录日本语、朝鲜语、越南语、苗语、壮语等非汉语的汉字或准汉字,形成了一文多语的汉字系文字大家族体系。汉字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功能变异、形符变异、体制变异,大致经历了这样几种形态:汉字汉文(照搬)———汉字某(民族)文(假借)———某族汉字(转注仿制)———改创民族文字(变异)———新“书同文”和大字符集建设。考察研究汉字在外部传播的规律,有助于研究汉字本体的标记功能和结构体制,以及汉字的历史作用和传播文明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中文学校的老师感到最头疼的问题是学生学汉字畏难情绪严重。华侨新生代的母语为双语,他们由所在国口语进到书面语易,而由汉语再学习汉字难;华侨新生代因为有所在国语言及其书面语作为交流工具,不像国内孩子必须学会汉字——这是他们不愿意学汉字的最重要原因。汉字难学是华裔新生代中文学习和汉语国际传播的“瓶颈”。降低汉字教学难度,促进华裔新生代中文学习和汉语国际传播的最有效途径是“基础华文”。  相似文献   

11.
谈谈侨归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中的侨归词是一种特殊的、有着曾被别种语言借用的经历的本族词。译词(意译词)不管是旧词之义的引申,还是新词的创造,都得利用本族语的材料,因而都是本族词,而不是借词(外来词)。所谓"日语借形词"是个不合理的概念,这类词的主体是用汉语的材料构成的表达西语的词义或短语义的译词。当它们处在日语中时,日语语言学也承认它们是汉语借词,即承认其源头在汉语之中。它们回归汉语之后,则已恢复了其本有的汉语词的身份,成为汉语本族词中的侨归词。因此,汉语词典不应把这类词标注为外来词,汉语外来词词典则不应收入这类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公众史学学科体系的形成,有着自己的史学资源与实践活动,有自身的探索过程.当然,受到了美国公共史学学科建设思维的影响.这个探索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中国通俗史学、应用史学与美国公共史学的并立,以“大众史学”替代“通俗史学”,按“公共史学”模式建设中国的“大众史学”或“公众史学”,建设名实相符的中国公众史学.中国公众史学学科的形成,是典型的立足中土、借鉴西洋.中国公众史学是中国物种,不是外来的,我们要建设的是有中国特色的公众史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3.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在记录汉语的同时,也对汉语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书面上,汉字的书写形式可能改变词的内部结构和内部形式,导致词的结构和意义发生"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文化决定观念,观念决定行为.外交是国家行为,每个国家的外交都带有鲜明的本国文化特色,中国也不例外.周恩来总理是当代中国外交之父.20世纪50年代的"万隆会议"、20世纪70年代的"上海公报"签署两件典型事件生动体现了周恩来总理和而不同、高屋建瓴、举重若轻的外交风格,从总理对这两项重大外交事件的处理,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特色,特别是中华文化中"和"的光辉.  相似文献   

15.
汉语成语与汉民族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语是民族文化的沉淀和结晶 ,包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通过例证分析 ,从汉民族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次出发 ,探讨汉语成语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古学复兴是清末国学保存会同人对他们所参与的国粹保存运动的定位。一方面,文艺复兴被当时的思想界描述为欧洲近代化史的起点,另一方面,国学保存会所谓的“古学复兴”,又有其独特内涵。它包含三层含义,一、打破官学独尊,提倡独立思考;二、继承有清汉学传统,“复兴”古学;三、倡导国语写作。因此,古学复兴的思路看似西学影响的结果,但对它的解读,又离不开对中国、尤其是晚清以来的学术史的了解。本文从清代学术史发展变化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做了初步解析。  相似文献   

17.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力量是国家富强的前提,是民族振兴的关键;对此,必须坚持共同理想信念,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认同感,加强民族大团结.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化和汉语言风格关系密切.从文化角度切入,透过对汉语言风格现象的分析来观察、了解隐藏在其背后的中华文化因素和透过中华文化背景来审视汉语风格的存在状况和演变规律,是应合人们文化价值取向的现实要求和提高汉语风格学品位的必需,也是对汉语风格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汉语比喻与汉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与语言具有双向互动性,文化影响着不同民族的语言哲学观,制约着该语言社团全体成员运用语言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与摹写。汉语修辞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文化基因对句法单位的象似组合,汉语比喻辞格的生成都具有某种编程式的钳控。汉语比喻的构建、喻体取舍、喻点的多"边"二"柄",无不潜存着丰富的汉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20.
从高本汉最早的著作开始就把中国音韵学和方言田野调查紧密地结合起来。在中古音的构拟和间接的上古音研究方面,方言资料是相当重要的角色。早期的方言田野调查以字音为主,后来认识到俗传词才是探索方言历史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