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方兴未艾的闽台文化研究中,作为省城的福州与台湾的历史关联,至今仍论述不多。本文试图从福州人移民台湾、福州地区民间信仰在台湾的传播及其社会功能等方面对福州与台湾的种种关系作一初步的探讨,指出福州历史上虽不曾有过大规模移民台湾的浪潮,但也有各种类型的人员———工匠、幕友、教职、商人、游宦等不断地进入台湾,在台湾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民间信仰,这些民间信仰在台湾的福州移民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关圣帝君是道教尊奉的民间俗神,在台湾社会有着广泛的信仰基础.明清以来台湾移民关圣帝君信仰的形成,既承袭大陆关圣帝君信仰传统又有台湾地域特色,台湾的关帝崇拜反映出儒释道三教的影响,并与地方民俗信仰紧密结合而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以中华传统的关圣帝君信仰为纽带,有助于增强海峡两岸人的认同感与向心力.  相似文献   

3.
明清之际台湾移民社会形成过程中,各种戏剧纷纷传入台湾.雷海青作为戏神信仰的习俗随之出现.日据时期,台湾的社会变迁使戏神信仰被泛化为民间的一般神祗.光复后五十多年里,闽台戏神信仰活动交流不断频繁,其信仰现象颇受学界关注.文章对近世台湾社会变迁基础上的戏神雷海青信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民间宗教成为专业性学科话语的半个世纪里,研究范式已是屡经更迭。就台湾民间宗教研究而言,它始终与外部的现实环境相交涉并随之变迁。战后初期,有两个重要的变化值得我们注意:一是自1950年代起,政府权力开始在宗教领域申张;其二,1949年后,被称为"新兴宗教"的大陆民间教派开始传入,形成了台湾民间宗教蓬勃兴盛的局面。1970年代,由冈田谦所提出的"祭祀圈"理论被引入浊水、大溪两大区域的研究中,其后祭祀圈、信仰圈和村庄庙讨论盛极一时。1980年代后,民间教派和鸾堂成为新的议题。台湾的民间宗教及信仰问题长期未受到学界主流的重视,而这一领域的拓展仍有待于新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谢重光 《东南学术》2003,(3):128-135
台湾的客家文化与大陆原乡客家文化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但是由于适应环境和时代的变迁 ,加上族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其内容和形式都会有相应的变化 ,此之谓客家文化在台湾的变迁。本文概要论述了台湾客家文化在语言、建筑、山歌、民间信仰、岁时习俗等方面发生变迁的情形。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台湾关帝崇拜发展过程的探讨,分析各个时期的内涵与特点,认为在台湾关帝信仰初期,明郑遗民把反清复明的忠义思想寄托于关帝崇拜之中,关帝庙主要由官府和军人创办和修建.政治色彩浓厚,反映了明朝遗民倡导忠义思想的民族精神.清治以后官方力图改变忠义思想的反清倾向,民众祈福禳灾的基本诉求使关帝崇拜的世俗化程度不断加强.日据时期关帝信仰向儒宗神教转变,成为保存中华文化的一种形式.台湾光复以后,关帝崇拜完全进入民间,其自发性以及对现实利益的追求,使之成为民闻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关于福建民间信仰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各地,民间信仰的崛起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而我们对民间信仰的研究一向是薄弱的,此处的研究仅是初步的,未必是成熟的,有待于专家与长期在这一领域工作的同志共同探讨,逐步解决难点,日趋完登一、关于民间信仰定性的掌握什么是民间信仰?在实际工作中,从事宗教与民间信仰管理的同志.以及从事理论工作的同志都感到首先要解决这一问题。民间信仰是对民间拜神活动的归纳和概括,它在台湾学者中间,被简称为“拜拜”,以拜神为最基本的特征。民间信仰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二种,从广义来说,民间一切拜神活动都是“民间的信仰”,亦…  相似文献   

8.
日据时期的台湾是一个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缺乏现代文明的浸润,民间依然存在着各种关于地方神道迷信的荒唐信仰,形形色色的巫术和禁忌也仍然在社会上广泛盛行,凡事都要求神拜佛的意识可谓异常浓厚,并已经积淀成为了一种普遍的心理结构和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9.
略论台湾宗教信仰的移民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湾宗教信仰的产生与闽粤民众移居、开发台湾的活动密切相联 ,闽粤等地移民把祖籍地的宗教信仰移植到台湾 ,构成台湾移民信仰的主要内容 ,也使台湾宗教信仰的产生与发展带有明显的移民特征 :其产生与移民活动过程的需要有密切联系 ;信仰组成以母体社会移入的神明占主体 ,同时带有移民与台湾社会融合的色彩 ;信徒崇拜的对象既有表现形式的多神信仰特征 ,又有神明蕴涵着崇善惩恶的伦理道德内容 ;信徒群体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 ;宗教信仰的礼仪、活动形式具有明显的民俗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明清"宝卷流民间宗教"的兴起与传播,汲取传统文化资源中的西王母形象与信仰,创造了作为至上神的西王母和影响更大的无生老母。与以往神话、仙化、道教和民间信仰中的西王母不同的是,民间教派宝卷与信仰中的西王母神格和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西王母的这种新的形象与信仰也随着民间宗教及其信仰载体宝卷的流传,扩布到台湾和东南亚地区。  相似文献   

11.
张文彪 《东南学术》2003,(6):151-158
在台湾的佛教历史上 ,早期荷兰、西班牙占领期间 ,其信仰领域主要充斥着混合的“泛灵信仰”,谈不上典型佛教的特色。清初 ,郑成功收复台湾 ,这时大量中国南方汉人的迁入 ,带有浓厚福建闽南色彩的佛教也随之进入台湾 ,但那时期的佛教性格仍然带有三教(儒、释、道)混合色彩 ,并在相当成份上与民俗信仰相混杂 ,一般也还看不出非常专门的佛教思想。1895年满清战败 ,割台湾给日本 ,从此台湾佛教随着民族命运的变化 ,多了一种殖民政策下的“日化佛教”影响。战后的台湾 ,佛教也随之回归祖国 ,尤其是国民党败逃台湾时带去了不少不乏德学俱优的僧侣 ,这为台湾佛教的现代发展提供了最根本的基础。事实上在台湾“解严”之后 ,随着其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也随着其作为台湾的最大宗教派别的地位不断得到突显 ,台湾佛教越来越多地加入到全球佛教所面临的“现代化”问题的思考。一些新思想、新思维 ,有别于传统的新体制、新风格、新组织、新活动正在层出不穷地涌现。  相似文献   

12.
客家移民台湾的历史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官方文献、民间记述以及口头传说等方面,分析清代客家人移民台湾留下来的各种资料,并把它们都视为社会历史记忆的一部分。文章认为,就客家人移民台湾而言,官方和民间的记述明显不同。统治者关心的是社会治乱,因此在官方文人的笔下,客家人被描述成社会边缘人群。而民间资料则具体生动地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画卷。客家人的民间故事保留着老百姓的记忆,但它们不是客观地呈现历史,而是在原乡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因此,不管是官方文献还是民间资料,都有“记忆”和“失忆”两个方面。善用这些资料,并对它们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对于我们理解客家人迁移台湾以及他们在台湾的历史文化创造,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台湾高山族的先民主要来自福建。闽越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和各种宗教祭祀、巫占之风、宗教礼仪等也都随之进入台湾高山族人民的生活。这不仅丰富和补充了台湾高山族原有的宗教信仰体系,而且也为闽台两地少数民族的族缘联系提供了信仰纽带和丰富的资源,构成了台湾高山族特有的信仰和族群文化。  相似文献   

14.
日据时期(1895--1945)的台湾佛教,是由台湾固有的中国传统佛教和在家佛教斋教以及日本殖民者传入的日本佛教三大部分组成.日据初期,日本佛教随着日本殖民者的占据台湾,先后有六宗七派进入台湾,进行零散地"宗教殖民";台湾固有的中国传统佛教则因政权的转变而聚集了相当多的信众,初步形成了五大法脉;斋教因其通俗性而受大众欢迎,在这时得到了很大地发展.日据中期,日本佛教布教师虽大量来台,但并未改变台湾佛教信仰的本质信仰;台湾传统佛教在夹缝中得到空前发展,奠定了其在台湾佛教中的主体地位;斋教则因日本殖民统治的严厉打击,有所削弱.日据末期,由于日本殖民者实行了"皇民化运动",以皇道为尊,台湾佛教无论是台湾传统佛教还是斋教抑或是日本佛教,都遭到了毁灭性地打击.  相似文献   

15.
目前有许多地方和许多人都在研究台湾,台湾学者从各个学科的角度又是怎么研究台湾问题的?也许从台湾刊物的某一论文或某一位台湾学者的意见中,我们可能感觉不到台湾学者探讨台湾问题的特殊之处,但是我们若从宏面的历史的角度来看,台湾学者的台湾研究自有其观念表述的特定指谓、有其生存环境影响下的特定思想脉络、有其分析体系建构上的特殊形态。  相似文献   

16.
汪毅夫 《东南学术》2004,(1):125-131
本文从<清实录>和部分清人著作、民间文件举例取证,说明清代台湾各级官员普遍辟置幕府、延请幕友的情况,以及清代台湾幕友在台湾公共事务和文学活动方面的表现,从幕府制度的角度证明闽、台两地历史社会在制度文明层面上的共同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观察台湾地区社会的一般生活,对台湾家庭的宗教信仰、崇敬祖先,台湾法律的规范,台湾民间的生命关怀活动、社会服务的道德体现,与人际互动的利他行为,全人教育与生命教育的传承,基于儒家思维与中华文化传统,提出体现观察的叙述,提供研究台湾儒学传播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清政府将台湾收归版图后 ,推行海禁政策。因闽粤人多地少 ,闽粤居民多偷渡台湾。在开发台湾的过程中 ,为获取生存空间 ,闽粤移民与原住民族发生冲突。闽粤移民逐渐占居主导地位的过程中 ,漳州人、泉州人、客家人之间因经济利益、文化信仰等问题产生矛盾与冲突 ,引发大规模的分类械斗。游民充斥 ,是台湾的变乱之源。清朝台湾开发过程中的族群冲突 ,与移垦社会的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考察台湾保生大帝崇拜的发端,分析信众的原乡认同因素,认为福建移民信仰和崇拜保生大帝,既是开发台湾的需要,也是热爱故土和祖先的表现,更可视为是中华民族文化从大陆向台湾的延伸。  相似文献   

20.
汪毅夫与闽台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州市白马河畔的福建社会科学院是闽台文化研究的一个重镇。汪毅夫先生在这里工作了整整10个年头。10年中,他先后出版了《台湾近代文学丛稿》、《台湾文学史·近代文学编》、《台湾文化概观》、《台湾社会与文化》、《客家民间信仰》、《台湾近代诗人在福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