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逻辑史第一次讨论会,于一九八○年十二月一日至八日在广州举行;中国逻辑史研究会同时宣告成立。来自京、沪、津、粤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从事中国逻辑史的教学、研究工作的专家和专业工作者共四十个单位、四十九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就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一种意见认为,中国逻辑史主要以普通逻辑(形式逻辑)的发展史作为研究对象,同时研究一些与普通逻辑有关的哲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方法很多,但训诂的方法是最重要的方法。如果没有清代乾嘉考据学的兴起,也许就没有中国逻辑史之比较研究的兴起,就没有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兴起。反观中国逻辑史研究百余年的历史,我们不能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逻辑史研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训诂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还中国逻辑史以本来面目,重建中国逻辑史的新体系,同样,重视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训诂问题也可以使中国逻辑史研究和训诂学研究在某些方面实现交叉学科研究的会通,从而进一步促进这个研究领域的拓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一股研究传统文化的热潮在神州大地波澜叠起.中国逻辑史的研究也不例外,专著和学术论文越来越多,学术成果硕果累累.这股研究传统文化的热潮,也许是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在西风大举东进的形势下的寻根心态在文化层面的反映.当然,任何民族,尤其是曾经拥有过骄人的物质文明史和精神文明史的民族,都会以先人的光辉业绩来鼓舞后人.在这股研究中国逻辑史的潮流中,张忠义先生所著的《中国逻辑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4月版)确实是一本颇有新意的学术著作.在该书中,作者不但对中外逻辑史进行了比较研究,而且更着力于中国逻辑史的研究.正是在这种比较研究中,张忠义先生不但发现了在中国名辩与古希腊逻辑、古印度因明的异中之同,更重要的是,也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同中之异,从中勾勒出中国逻辑的独特的魅力.作者处处运用比较方法,站在现代逻辑的高度,发掘出了许多中国逻辑史中被人们忽略了的宝贵思想,取得了崭新的学术成就.具体说来,以下几点尤为突出:一、逻辑形式是从语言形式中概括出来的.中国古代的语法研究很不发达,但是,这并不妨碍古代先贤运用抽象的方法从普遍性的角度来讨论思维的逻辑形式(及逻辑规则、规律).张忠义先生在众多典籍中探颐索隐,钩深致远,有力地论证了中国名辩尤其是墨辩中已经以  相似文献   

4.
中国逻辑史应当是以名辩为代表的我国本土逻辑思想发生发展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即是中国固有名辩思想发生发展的历史。西方逻辑和印度因明在我国的输入及其研究情况,分别属于西方逻辑史和因明史的考察范围,它们既不是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对象,更不能将其作为区分中国逻辑史不同发展阶段的依据和标志。从中国名辩思想本身的发展历程来看,它经历了先秦的创立时期、魏晋南北朝的持续发展时期、始于隋唐而终于明末的衰落时期、明末清初至20世纪80年代末的复兴时期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深入研究时期等主要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逻辑研究作为逻辑学的分支领域是从中国近代开始的。其后,一直到今天,中国逻辑研究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重要领域。逻辑观念从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出现了从文化意义到哲学意义以及向逻辑意义回归的多重意义演变,这种演变在整体上直接影响了中国逻辑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模式。逻辑以证明为研究对象,中国逻辑史的对象是关于中国思想史中与证明有关的思想学说的研究。中国逻辑研究的方法主要有逻辑解读、文化解读、动态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反思——拒斥“名辩逻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梁启超于 2 0世纪初在诸子学领域开创“以欧西新理比附中国旧学”的研究风尚以来 ,西方逻辑便成了我国“名辩”研究的最重要工具 ,“名辩”也因此而变成了“中国古代逻辑”的代名词。时至今日 ,“名辩即是逻辑” ,在许多中国逻辑史研究者看来 ,似乎已是一种不言而喻的常识。然而 ,如果对一百年来的中国逻辑史研究作一实事求是的反思 ,我们就不难看出 ,所谓的“名辩逻辑” ,不过是2 0世纪中国逻辑史界人为制造的一桩学术冤案 ,它在我国古代是根本不存在的。一我国古代有对名、辩的研究之实 ,而无“名学”、“辩学”之称 ,更无“名辩逻辑”…  相似文献   

7.
洋洋五卷本、百万言的《中国逻辑史》是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院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的国家“六五”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它以翔实的史料、精辟的论述,科学的研究方法分析、总结了中国2500多年来逻辑思想的发生发展史,为中国逻辑在世界逻辑史上争得一席之地作出了难能可贵的努力和贡献。因此,《中国逻辑史》的编辑出版具有世界性的意义。弗兰西斯·培根有句名言:“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辩。”逻辑,是一门思辩的科学,也是“一个激烈争论的场所”(恩格斯语)。中国逻辑思想的发端正是起源于春秋战国群雄纷争、百家争鸣那个  相似文献   

8.
还名学和辩学以本来面目──评《名学与辩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清田教授主持的原国家教委“八五”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的研究成果《名学与辩学》一书,已由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11月出版。该书抓住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根本性问题,大胆探索,打破“据西释中”的传统名辩研究模式,提出了名、辩研究的新思路、新体系、新方法。该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的名学、辩学研究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很长时期以来,在我国中国逻辑史界,“名学”、“辩学”、“名辩学”诸术语都被用来指称中国古代逻辑。但是,什么是名学、辩学、名辩学?它们又何以与西方的“逻辑”同义?这些“中国逻辑史”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近代(1840—1949年)是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伴随着西方科学文化的引进,传统逻辑系统输入我国并得到广泛传播。西方逻辑的渗透,不仅为人们印证、认识和评判中国古代逻辑思想提供了参照系,而且直接刺激和促成了近代学者对世界三支逻辑传统的对比分析。运用比较方法研究逻辑史是我国近代逻辑史研究的最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中国逻辑史研究世纪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指顾之间20世纪即将过去,21世纪就要到来.在这世纪相交之际,回首近一个世纪的中国逻辑史研究,思考和展望这一研究工作在新的世纪中的深化与发展,是很有必要的.长期以来,中国逻辑史研究不仅被我国逻辑工作者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