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魔法变形是神话及童话文学中最常见的主题,起源于世界各地普遍流行的神话及民间传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叙事功能。本文以当代女性童话重写潮流中具有代表性的文本为例,讨论女性作家偏爱的魔法变形范式及其叙事伦理,分析“魔法变形”在心理外化、多重叙述及角色功能转变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分析安吉拉·卡特的“不可靠叙述”,指出多重叙述中的魔法变形体现竞争性伦理相互转化的可能性,在促发广泛的社会互动和文化变革中发挥着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浅析《兔子,跑吧》中的连锁隐喻和主题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琪 《东岳论丛》2003,24(1):140-142
二战后的美国文学作品中 ,众多作家着力表现“精神流浪”的美国人的形象。作品中的主人公以叛逆、逃跑行为对传统社会的种种道德规范提出置疑与反抗。约翰·厄普代克以现实主义作家特有的敏锐目光 ,聚焦于中产阶级的生活及生存状况 ,展现了美国丰裕社会中人们普遍的精神贫瘠、迷惘状态。《兔子 ,跑吧》创造了“兔子”哈里这个经典文学形象 ,作品中连锁隐喻的运用赋予了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 ,多个隐喻看似独立 ,实则关系密切 ,主题的表现和深化与高超的艺术技巧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3.
爱德华·阿尔比在剧本《微妙的平衡》中指出恐惧心理是导致家庭危机的潜在原因.在恐惧心理驱使下,人们必须清醒面对自身的道德伦理缺陷,重新审视自我存在的意义.本文借助弗里兹·李曼的恐惧心理原型理论,解读该剧中主要家庭成员的恐惧心理,以揭示作为美国社会中流砥柱的中产阶级家庭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4.
"不可靠叙述"这个概念受到了叙述学各种理论研究者的重视,并且产生了多方的理论分歧与学派争端。但实际问题是:不可靠叙述是否只存在于虚构性叙述中?在我们通常认为的事实性叙述中是否存在不可靠叙述的可能?以一些新闻报道作为研究对象,可以发现新闻报道中不可靠叙述存在的可能性,并且,新闻报道不可靠叙述的研究路径,可从传统的叙述者与隐含作者的关系转换到隐含作者与读者的关系。新闻报道的不可靠叙述可分为文本内不可靠、伴随本文不可靠、历史文化语境不可靠几种类型,每一类型背后都隐含有相应的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5.
林白小说以其随意流畅松散等叙述个性特征,携同对个人生活史、女性经验深度开掘的内质,为林白赢得了不可忽略的文学史地位.她在小说叙述上的追求从未间断,不管是从叙述者的异质化,还是叙述时空的自如切换流变,都可窥见林白在叙述上不断自我更新的努力和成效.  相似文献   

6.
印度中产阶级在1947年独立后印度的十年坚守甘地与尼赫鲁的遗产,精神振奋地参加印度复兴的建设.到20世纪60年代,中产阶级在印度社会的变迁中变得退缩狭隘.经济改革后的中产阶级因为他们对国家经济的贡献备受瞩目,但对物质生活无限的追求,使中产阶级陷入了无比的压力中,身体心理、个人家庭都产生问题.印度的未来和印度中产阶级的未来尤其应该值得中产阶级思量,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不公平理念和现实,最终会造成阶层的断裂,戕害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试析20世纪90年代女性都市小说中的中产阶级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2 0世纪 90年代的中国 ,随着消费主义文化的盛行 ,“中产阶级”逐渐成为女性都市小说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叙述话语。女作家们以她们对时尚的敏锐感觉 ,不仅对 90年代“率先致富”的一批“成功人士”的生活进行了细致的描摹 ,而且还将笔触延伸至旧上海以及新中国成立时出现的中产阶级 ,逼真地再现了以往这一阶级奢华优雅的生活场景。当然 ,一些女作家在参与构造中产阶级的生活图景时 ,也揭示出了当下中产阶级奢华生活的真相 ,从而暴露出他们的另一张面孔。然而不容忽视的是 ,女作家们的都市文本同样也存在着批判上失重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西蒙笔下的中产阶级在经历了被过度的物质主义腐蚀的美国梦的失落,婚姻中作为认识主体与另一认识主体的权力互动,与作为个体现代人无所依着、进退维谷的尴尬处境与孤独幻灭、沉闷无聊的心态后,在家人或友人的爱中,在自我反省中得到救赎,转向注重精神生活的"欧洲梦"。观众/读者与人物共鸣的种种情感,在观看喜剧的快感与笑中得到宣泄。  相似文献   

9.
不可靠叙述者之再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可靠叙述者是当下叙事学研究最热门的概念之一.尽管布思和查特曼都把它看作是一个文本内在的实体,但布思认为它介于个性化叙述者和隐含作者之间,而查特曼认为它介于个性化叙述者和隐含读者之间;与布、查二人相左,A.纽宁等认知或建构主义叙事学家认为不可靠叙述者是一个由读者决定的论题.本文拟集中探讨学界长期以来关于不可靠叙述者的争论,批判性地考察了关于不可靠叙述的若干研究方法,尤其是A.纽宁对不可靠叙述的研究.最后,针对不同的文本策略,本文提出了建构不可靠叙述的四种类型:叙述内不可靠性、叙述间不可靠性、文本问不可靠性以及文本外不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毕飞宇的小说文本<玉米>、<玉秀>、<玉秧>系列给我们展示了共同的女性命运造成的三个女子不同的悲剧遭遇.作品以呈现生活原态的叙事,不动声色地触及女性悲剧的生活本质和社会本质.作品穿越世俗生活和男权伦理的小说系列叙述,揭示了中国伦理文化的黑暗和人类文明发展背后的偏见.  相似文献   

11.
共同走进"讽刺"这一参照系的<儒林外史>和晚清谴责小说展示了截然相反的叙述格局.在作者与叙述者人格共性的探讨和文本分析过程中,可以窥见二者在讽刺的叙述起点上进入了两种同源异向的叙述流程.走向反讽和走向谴责都呈现为艰难的叙述冒险,这一文学景观无论对于文学中的讽刺还是文学本身都颇具深意,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2.
儿童视角小说在叙事智慧、文化意蕴、伦理向度上都显示出相当的独特性和深刻性.这类小说通常以儿童充当生活的见证人、审视者与叙述人,以现实与回忆的迭合、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并存、儿童话语与成人话语的复合,构置具有较大时空涵客的叙事框架与文学空间;作家以儿童作为人物视角包含着作家建立一种新的叙事法则、反抗既定语言秩序、重新叙述历史和生存体验的文化意味;儿童视角小说注重摹写儿童的生命感觉、情感心理,对儿童本体的生命与灵魂给予了深切的关注,显示了崭新的叙事伦理.  相似文献   

13.
台湾<现代文学>杂志小说在叙述结构、叙述视角和叙述语式等层面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通过引入"隐含作者",让"隐含作者"与全知叙述者对话,使叙述者变成"不可靠"叙述者;让全知叙述视角与其它叙述视角进行平等对话,完成了复调小说的创造.内视角的灵活运用超越了叙述视角的限制,将有限引向了无限.第三人称外视角小说一方面实现了逼近生活原生态的艺术理想,另一方面也制造了大量悬念,增强了作品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14.
<尧典>以顺天应人为指归,以求融通、致中和为基本旨趣,以一种不阔、不迫的叙述与记言互错的表述方式,将还在孕育萌芽时期的以中和为核心内容的中华伦理思维付诸于有形之器;潜在地蕴含了治政、族群、刑罚、文艺、天人等一系列朴素的伦理思维范式.后世政通人和的政治诉求、协和万邦的睦邻关系、"囿过无大,刑故无小"的刑罚主张、"志尽而不怨,辞顺而不谄"的文艺发展观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伦理思维.无不受其沾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导致中产阶级的地域分布及其构成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一个由中小企业主、跨国资本家阶层、创造阶级等新型中产阶级构成的社会群体正在逐渐形成.他们主要具有以下特征:经济行为具有全球导向,以知识为劳动资本,以网络性的方式组合连接在一起,并在生活方式上保有趋同性.虽然全球中产阶级仍然分布在以国家为界限的范围之内,但是其产生来源、构成属性以及群体性特征已经出现了一个在全球范围内扩散的趋势.因此,究竟应该运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以获得在中产阶级研究上的一个全球视角成为中产阶级研究取得突破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叙述者的话语表达和价值判断的可靠与否反映到叙述学中就是叙述者可不可靠的问题.叙述者的不可靠既是作家在创造时赋予叙述者形象的扑朔迷离,也是读者在阅读后分享到故事情节的淋漓尽致.不可靠叙述不仅是叙述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更是西方叙述学研究的核心环节.二十年来中国学者尽显纷呈后国内不可靠叙述研究欣欣向荣,在对不可靠叙述的理论译介、理论定位、理论实践和理论范畴研究上都取得了灼灼业绩,其中译介工作的全面系统、文本阐述的独特新颖和研究活动的薪火相传更是国内研究所呈现的主要特征.但是伴随着研究热潮也存在着理论机械地与西方相适应、“两张皮”、“新瓶装旧水”等窘境,研究的阙漏呼吁着国内的学者们仍需在多方面获得突破.  相似文献   

17.
贺宾 《阴山学刊》2006,19(1):84-90
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不仅存在以正统教化伦理为代表的"大传统",而且还存在以民间伦理为代表的"小传统".后者作为植根于民间生活土壤中的民众不加矫饰的价值观念,更为真实地展示了民族伦理生活的生命律动.在国家与社会互动的格局中,民间伦理与正统教化伦理之间既矛盾对立又相生相长,构成了传统社会伦理生活的真实景观.  相似文献   

18.
网络穿越小说涉及丰厚多维的伦理内容,从创作伦理、叙述伦理、故事伦理、阐释伦理四个维度对其展开研究,有助于明晰其伦理内容的复杂性与多元性.就创作伦理而言,网络作家创作伦理受网络作家个体伦理观与网络文学场参与者伦理观的影响,呈现出由个人伦理偏好为主到兼顾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动态转变过程;就叙述伦理而言,网络穿越小说总体上扬善惩恶,但一些叙述技巧与策略的使用在增加情节精彩性与趣味性的同时,又消解了某些道德行为的正当性,解构了传统历史叙事的求“真”取向,从而产生了负面伦理效果;就故事伦理而言,网络穿越小说在个人和社会层面表现出的伦理内容,既有对当代社会通行伦理观的践行,又多有违背之处,实质上是对当代人情感、欲望的想象式表达;就阐释伦理而言,网络穿越小说的阐释主体可细分为大众读者、资本方、监管方与精英批评者,他们阐释作品时秉持的伦理观同中有异,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影响创作与接受的伦理环境.  相似文献   

19.
网络穿越小说涉及丰厚多维的伦理内容,从创作伦理、叙述伦理、故事伦理、阐释伦理四个维度对其展开研究,有助于明晰其伦理内容的复杂性与多元性.就创作伦理而言,网络作家创作伦理受网络作家个体伦理观与网络文学场参与者伦理观的影响,呈现出由个人伦理偏好为主到兼顾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动态转变过程;就叙述伦理而言,网络穿越小说总体上扬善惩恶,但一些叙述技巧与策略的使用在增加情节精彩性与趣味性的同时,又消解了某些道德行为的正当性,解构了传统历史叙事的求“真”取向,从而产生了负面伦理效果;就故事伦理而言,网络穿越小说在个人和社会层面表现出的伦理内容,既有对当代社会通行伦理观的践行,又多有违背之处,实质上是对当代人情感、欲望的想象式表达;就阐释伦理而言,网络穿越小说的阐释主体可细分为大众读者、资本方、监管方与精英批评者,他们阐释作品时秉持的伦理观同中有异,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影响创作与接受的伦理环境.  相似文献   

20.
乡村伦理的根基是乡村社会,乡村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着乡村的社会关系。乡村伦理是乡村社会关系的反映,内含着乡村社会关系的价值取向,只有在特定乡村社会关系中才能解释乡村伦理的内涵。乡村变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没有永远不变的伦理,只要有社会变迁,伦理转型就会发生。乡村变迁不应该是乡村本质的消失,只要称其为乡村,乡村的基本要素就存在,只是在历史发展中呈现出了种种变化。解释与建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伦理,一定要研究乡村在社会变迁中的"变"与"不变"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