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贬谪是唐代政治生活与文学创作中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唐代贬谪者在从朝堂贬向蛮荒的命运陡降过程中,在其骚怨情感反应与生活被动适应上,普遍表现出一种真切主动的生命关怀色彩。他们在对生命特质的感性体认、对死生问题的关注、对家园回归的渴求、对亲情的向往、对以超越现实苦难为旨归的宗教情怀等方面,都表现出了迥异于往常的生命关怀色彩。  相似文献   

2.
郭力 《学习与探索》2007,(1):196-198
20世纪50年代以宗璞的《红豆》为代表,一些女作家借助“革命 爱情”的叙事模式,嵌开了革命故事背后的生命风景线。她们以低柔浅回的叙述风格,讲述有关女性生命在革命中必然承受的“轻”与“重”。重读经典,能够深味女作家的复杂的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3.
闫磊 《阅江学刊》2012,4(4):30-39
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经过"融入"、"共生"与"竞争"三个层次。从系统论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社工职业化进程的三维分析框架,以天津市妇联"半边天家园"的社会工作实践和项目研究为例,探讨在家园工作中推进社会工作的可能形式。从"生命网"体系、融入生命网的策略分析、实现"共生"三个层面对社会工作的主要"结点"进行三维实践分析。社会工作必须融入其拟存在的社会系统,在该系统中适应环境,长期和谐共生,而后建构起自己的文化并影响该系统的文化,通过行动凸显出自身的价值和作用,最终确立在系统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9,(6):113-115
美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米切尔的小说《飘》以美国南北战争为题材,塑造了一个具有巨大人格魅力和鲜明思想个性的资产阶级新女性形象斯嘉丽。她脱胎于旧世俗和新文明的夹缝,在困境中勇敢抗争,执着追求爱情,在厄运中追寻真实自我,彰显生命欲望,体现了强烈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5.
《探求》2020,(1)
缺乏地方意识的文学书写,亦即缺乏安全感与归属感的书写,岭南地方意识的兴起需要岭南本土文人的自我书写和自我建构才能实现。南宋著名诗人李昴英笔下的罗浮山,不仅是其揽胜探奇、风姿妙曼的山水之地,也是其魂牵梦绕、不断回望的精神家园。其对岭南山水的真心热爱与畅情书写,改变了岭北文人对岭南的疏离书写,在一定意义上体现出岭南地方意识的自觉与建构,反映出岭南士子对岭南家园的自信与自证。  相似文献   

6.
向玲玲 《浙江学刊》2022,(5):183-191
狄金森以矛盾歧义的方式谈论“尘世天堂”“死亡家园”“天国异乡”,以超前的现代意识应对宗教危机与父权统治,建构起一个灵魂自主自治的“诗歌家园”和开放的“家园”诗学。其中“尘世天堂”观体现了19世纪美国世俗思想的萌芽,即从神性永恒到世俗永恒的蜕变;“天国异乡”观揭示了她对基督教“天国家园”观的继承、反讽与解构;“死亡家园”的诗意构建,被其诗歌叙事揭示为“不可能的故事世界”。这些“家园”在活的语言中诞生,构成了无限可能性的诗歌家园,印证了狄金森“家园”诗学的开放本质。  相似文献   

7.
蒋艳萍 《探求》2011,(5):103-109,116
梁凤莲是当代广州文学生态中少有的坚持有意识地用文学来表达广州地域文化特征的本土作家,在她的文学创作中,处处可见其对老广州的深情回望,也可见其对老广州文化历史的着意书写。在散文中,她用明净而深情的语言追溯老广州的前世今生,重建老广州的记忆家园,玩味老广州的声色情韵,品评老广州的处事哲学。在小说中,她用平静而大气的笔调书写广州庸常的市井人生,刻镂近代广州的文化符号——西关小姐和东山大少,在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中完成对广州城风云变幻的精神守望。  相似文献   

8.
韦永恒 《社科纵横》2007,22(11):117-119
耙耧山脉不仅是生养阎连科的故土家园,也是作家创作的摇篮和源泉,是阎连科创造的艺术世界。阎连科始终在这个艺术世界里不余遗力地探求着乡村农民的生存和归宿,在一个个苦难生命的演绎故事中,抒写着他们本能意志、超越苦难、反抗救赎的悲壮和光辉,作品也因而具有了更为厚重的分量。  相似文献   

9.
“家庭”作为人之初的必经之地,对于人的意义是最原始、最自然、最安全、最温馨的成长摇篮,因而是古今中外文学创作和艺术表现中一个古老恒常的主题.然对于韩裔日本女作家柳美里而言, “家庭”一词包含太多复杂的内涵. “家庭”是她生命的原点,但同时也是她的宿命.作家柳关里通过“家庭”内外带来的人生纠葛和生死洗礼,对人生意义及生命本质展开深入思考,终于获得对于个人、家庭及生死的超越,成功从“夹缝”般的生存环境中突围,并以写实的手法在文学创作中成功贯穿“家庭”这一创作主题,表现了现代人与“家庭”之间的纠葛心理.本文将探讨“家庭”这一创作主题对于作家柳美里的深刻意义及其不凡的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10.
《社会福利》2005,(6):50-51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面对孤老残幼痴呆病傻的弱势群体,杨金花同志三十年如一日,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重负和艰辛,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关心、爱护他们,把青春奉献给了黄冈的福利事业,用心血和汗水为孤老残幼构建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园。将社会福利事业视同自己的生命,将孤寡  相似文献   

11.
本文引入“空间”视角,在当代文学变迁的大背景下对自恋现象进行整合细化,指出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断绝是女作家自恋性写作的根源,并辨析女作家写作中相似自恋性空间意象中个人景观、镜像景观、物景观的差异,个人写作、私人写作和身体写作的流变,反思这些变化隐含的文化嬗变.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在我心,社工四川行。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这一震揪住了社工的心。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天灾严重威胁的时候,社工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点燃心灵,用其特有的职业精神与四川人民心手相牵,谱写了一曲重建我们家园、闪烁着时代之光的生命摇篮曲。  相似文献   

13.
顾东辉 《社会》2009,29(3):159-166
5·12汶川大地震是许多主体的关键"生命事件".于受难者而言,地震夺走了其生存机会,剥夺了其尽孝显慈的责任.对幸存者来说,他们经历了生命考验乃至生离死别,失去了家园或亲友,需要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其生命轨迹也就此改变.  相似文献   

14.
生命及其意义——人的自我寻找与发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探讨并解析了人寻找和发现自己生命及其意义的过程。认为,在今天关注和研究生命及其意义这个论题,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首先,它可以突破哲学人学研究的传统思路和框架,为哲学人学研究开辟一个新天地,深入把握人类个体、群体、族类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次,只有进行这一研究,才能跟上人类自身发展的步伐并满足人类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需要,为解决当代人的“意义危机”问题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和思路;最后,这一研究还非常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内部和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树立现代生命观和生态观,从根本上确立敬重天地万物、守护人类家园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青岛画报》2013,(5):14-19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5年后,在距汶川仅85公里的地方,又一场大灾紧紧揪住了全国人民的心。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发生里氏7.0级地震。生命陨落,亲人哀泣,家园满目疮痍,灾情举国震惊。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地震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对抗震救灾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领导和调动各方统一行动,牢牢把握抗震救灾工作主动权。第一时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指示,强调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第一时间,受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委托,李克强总理飞赴灾区,在断壁残垣上指挥救援工作;第一时间,人民子弟兵进入地震灾区,肩负起抢险救灾突击队的职责……一个个"第一时间",阐释着我们党  相似文献   

16.
正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从存在形态上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追溯历史,回望民间优秀的文化遗产,本期专栏精彩继续。  相似文献   

17.
《求是学刊》2017,(6):105-113
现当代女作家笔下关于女性恋父情结的书写无疑属具有另类色彩的题材,在此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张爱玲、张洁、陈染、张悦然等。在梳理考察现当代女作家笔下的恋父情结书写时,会发现这样两个特点:一是经历了从占有报复,到爱恨兼有,再到美化男性并与男性全盘和解的演进历程;二是女性恋父的情感选择呈现从宿命色彩到自我选择的走向。女性的恋父情结文本必然涉及母女关系的描写和母亲形象的塑造,母亲形象则经过了从对女儿和丈夫单向的忍受与爱乃至无怨无悔的承受,到爱怨交织,再到自私、势利、冷酷的演进路向。这些女作家在同性之谊的书写中,呈现了难以言说的复杂意味,而这种关系成为母女关系的衍生、补充乃至替代品,现当代女作家笔下同性之谊的书写呈现出从广义到狭义的演进脉络。在上述各种关系的书写过程中不难看出女作家的立场嬗变趋向,即性别对抗意味渐趋冲淡,女性文学原本意义上的女性意识似乎也渐行渐远,女性文学的未来走向不免堪忧。  相似文献   

18.
郑莉 《社科纵横》2007,22(6):163-165
以美国南北战争为历史背景,以战争、爱情为主题的小说《飘》和《冷山》中,浓烈的家园意识贯穿全文。本文将两部作品中的家园意识进行对比,对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经历进行分析,从家园意识的角度对两部作品的艺术特点进行评论。  相似文献   

19.
迎春 《社会工作》2008,(11):1-1
汶川在我心,社工四川行。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这一震揪住了社工的心。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天灾严重威胁的时候,社工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点燃心灵,用其特有的职业精神与四川人民心手相牵,谱写了一曲重建我们家园、闪烁着时代之光的生命摇篮曲。  相似文献   

20.
论肖红的生命体验马伟业毫无疑问,新时期的肖红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从最初的“反帝爱国的女作家”的提出,到后来的“改造民族灵魂”的女作家的确认,人们的认识越来越逼近对象的实质。但遗憾的是这种探索没有继续下去,直到目前仍然停留在这一认识水平上。然而,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