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转型期社会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特点、全面深化改革面临诸多难点及腐败导致的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度降低等方面,分析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时代诉求。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主流文化的与时俱进、多元思想的有效引领、话语表述的融通中外、宣传方式的行之有效、价值取向的准确把握等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关键因素,进而围绕这些关键因素提出从坚持以开放的精神建设当代我国主流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坚持服务大众与掌握大众的统一、增强话语底气等方面探讨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当今时代,话语权已然成为各国竞相角逐的一种新力量。"话语权"之争的实质,就是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意识形态主导权的斗争。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其话语权的巩固和增强直接关系到民族、国家和政党的兴衰成败。因此,必须拓展和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得到了民众的广泛认可,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既有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话语霸权"和"非意识形态化"的挤压,也有市场经济、网络技术发展负面效应所造成的民众思想的复杂化,更有多样化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冲击。因此,为进一步确保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在我国的主导地位,有必要对这些挑战展开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话语权是目前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内涵与特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历史演变和现实挑战、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路径和方法等方面,梳理和评价近五年我国学术界对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相关研究,指出其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的不足,并提出进一步深化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关于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的著述颇丰,学者们主要从意识形态、话语权、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三个维度来对其概念进行深入界定。从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要特征、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入手,在较为详尽地分析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国家战略对策和具体实施方法为视角,颇具深度地阐释了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路径。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研究成果存在不足,一方面理论创新速度跟不上时代步伐和人们需要,另一方面理论转化为社会实践的效果不太显著。在对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进行科学评析的基础上,可以从跨学科研究、借鉴国外现有实证数据、总结话语对象框架、吸取国外经验与教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提升国际话语权、分层次构建等方面来布局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和考验,加强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迫在眉睫。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要立足意识形态话语权三大要素,具体从话语能力、话语主体、话语对象、话语主题、话语空间等多个层面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机制和路径方法。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研究,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重大课题,也是学术界经久不衰的研究热点和难点。近年来,学界在意识形态话语权基本理论方面主要强调对话语、话语权的概念界定和意识形态话语权概念阐释的研究。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研究的热点聚焦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话语权弱化的原因和表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优势、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路径及方法等方面。围绕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学界虽取得了一些可喜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研究核心概念时模棱两可、研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拓展、研究趋势分析较少、研究方法的实证性和比较性薄弱等。  相似文献   

8.
哲学社会科学学报既是开展百家争鸣、进行学术创新的平台,又是建设强大凝聚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的重要阵地。在"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下,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问题上,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如果没有"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就可能会影响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话语体系的建设成效。哲学社会科学学报要突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属性就必须突显所刊研究成果学术的真理性和意识形态的阶级性相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学报要担负起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政治使命,就必须深入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
意识形态视域下中国国际话语权顶层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背景下,话语权已成为各国竞相角逐的一种新力量。为了确保社会主义性质和发展方向,中国需要赢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西方"话语霸权"、民众价值观多元化、西方"妖魔化"、非意识形态化思潮泛滥等一系列挑战。中国崛起,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合法性和合理性是有利的客观条件、理论基础和价值原则。顶层设计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关注民生的国际形象、创新宣传方式、和谐发展实践活动,是提升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影响力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追溯意识形态概念内涵的演变及"马克思主义"在自身发过程中含义的转变,揭示了在19世纪特别是第二国际时期马克思主义与意识形态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被当作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的过程也是其自身理论形态不断转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防止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和教条化.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安全事关党的执政安全和国家安全,在多元文化场域背景下,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安全,不仅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校师生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文化道德都发生了变化,高校党委必须正视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 大连海事大学党委通过强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牢固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 坚持管理和教育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注入到管理工作中去; 持之以恒地做好党建工作,在师生中培养一支意识形态工作骨干力量等有效措施,确保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学校的主导地位. 为实现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 " 建设世界第一流的高等航海学府”的目标提供了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3.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中国话语国际表达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目前,中国话语国际表达面临西强我弱的话语格局,存在话语贫困的现实问题,呈现表达滞后的客观境况。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重视中国话语的国际表达,就要善于打造融通中外的普适性新话语,构建中国话语国际表达的主体合力,创新中国话语国际表达的传播形式。在增强中国话语国际表达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实效性中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挥功能的重要基础。加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必须构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内在生成机制、理论宣传机制、保障与激励机制、成效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对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意义重大。新形势下,民族地区相对滞后的经济发展、多样性的文化差异、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等因素对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构成了严峻挑战。为此,以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为理论基础,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引领多样性民族文化、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视大众媒体宣传,是加强当前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分析认为,建党九十周年以来,我国的社会存在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的理解都取得了多个创新的理论成果。本文旨在探寻三者之间的内在契合,即在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必然性"体系;改革开放期需要以"实践"为核心范畴的体系;现今需要以"现实的人"为核心理念的体系。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必然带来新挑战.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世界思潮跌宕起伏的大背景下,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担负起教育群众,引领时尚,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精神动力的时代重任.  相似文献   

18.
党的三代领导人的教育思想中都包涵着丰富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现实性、时代性,并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均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本文主要从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教育途径三方面论述江泽民对毛泽东、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从出场语境和范式创新的角度把握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进一步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要求。从出场语境的角度看,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存在理论、实践、理论与实践双向良性互动三重语境。从范式创新的角度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时代总的范式创新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新时代主要矛盾转化的"变"与"不变"的统一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两个非常重要的创新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