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的家庭农场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的职工家庭农场,但一直到2008年以后才获得较快发展,其中影响较大的当属上海松江模式。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上海市委开始推广"松江模式",这标志着松江模式逐步成熟。松江地区的实践表明,家庭农场发展应具有几个基本条件:一是农业人口减少且土地流转顺畅;二是政府有效的财政扶持与政策引导;三是良好的社会化服务与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
家庭农场正逐步成为农业家庭经营的主导形式和中坚力量。准确认识内涵,消除认识误区,把握发展难点,是引导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加快土地确权颁证,探索建立进城农户、老龄农户自愿"退出"土地的激励机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强化财政金融支持,构建农业家庭经营服务体系,防止家庭农场"异化"等应成为当前的政策重点。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而言,发展家庭农场,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文探讨了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家庭农场,试图说明什么是家庭农场,家庭农场规模,特别是土地规模如何扩大,家庭农场经营者如何培养,社会化服务组织怎样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寻求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依据黄淮海平原5省570个粮食类家庭农场的调研数据,运用选择实验法,在对家庭农场忽略的属性进行信息处理的基础上,借助混合Logit模型和潜在类别模型,分析家庭农场对不同扶持政策的偏好程度,以及不同偏好类型的家庭农场特征差异。结果发现:采用推断性属性非参与方法进行信息处理后的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家庭农场更偏好农业补贴、信贷支持和技术支持,但其对政策传播渠道的偏好也不能忽视;面临相同的政策属性组合时,受教育水平高、经营规模合理和对扶持政策认知程度高的家庭农场利润率提升的可能性更大;家庭农场可划分为资金偏好型、知识与技术偏好型、土地流转偏好型和政策信息偏好型四种类型。应该基于偏好异质性制定家庭农场扶持政策,将扶持政策向家庭农场相对更为偏好的农业补贴、信贷支持和技术支持适当倾斜,并对农场主受教育水平高、经营规模合理和对扶持政策认知度高的家庭农场进行重点扶持。  相似文献   

5.
自2014年《农业部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家庭农场开展联合与合作以来,家庭农场及其各类联合组织发展迅速,但总体处于起步阶段.现阶段家庭农场联合主要具有联合方式及服务内容多元化、区域性联合组织体系逐步形成、政府部门主导发起居多等特征.面临的问题主要有运营服务能力总体偏低、联合组织定位不明朗、缺乏统一的运营指导等.应从加快立法立规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引导家庭农场以合作社方式开展联合、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政府适度介入等四个方面引导家庭农场开展有效联合.  相似文献   

6.
基于山东省1057个家庭农场的实际调研数据,利用KHB模型和广义有序逻辑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政府扶持对于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1)政府扶持对于提升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受限于缺乏有效信用基础,家庭农场无法通过市场配置在正规信贷市场中实现金融资金资源的最优配置,需要政府扶持来纠正长期制度性信贷配给引致的资本误配,缓解信贷约束,以提高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2)政府扶持通过改善家庭农场经营管理能力进而提升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的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70.53%,其中生产性融资能力、财务管理规范以及盈利能力的中介效应贡献率分别为82.20%、16.27%、1.53%.贷款贴息、担保费补贴等政策通过降低融资成本进而提高生产性融资能力,得以有效缓解家庭农场融资困境.鉴于此,为提高家庭农场信贷可得性,建议继续扩大财政补贴力度和范围、加强财务管理监督,不断创新金融支持政策,适应家庭农场现代化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河南省10个县(市)的50户家庭农场详实有效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家庭农场发展的基本状况、生产规模与经营效益,研究家庭农场成长中面临的问题及需求,得出当下生产条件的种粮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以200亩左右效益最优,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亩均年综合效益比农户高200元左右等结论。通过借鉴美、英、日等发达国家家庭农场历史发展经验,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提出了推动家庭农场发展需要的条件及相应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安徽省家庭农场的考察,发现在家庭农场的发展过程中,家庭农场主能主动作为,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家庭农场更好地发展;但由于我国家庭农场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受到农业本身的弱质性、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家庭农场面临着农业生产风险增大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碎片化的双重困境。进而提出两大主要对策:(1)面对当前农业生产风险增大的困境,应着力从农业保险制度入手,以保险制度为保障,调整险种布局,扩大保险覆盖面;(2)对于当前社会化服务体系碎片化问题,应重点以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依托,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家庭农场内涵的演变与政策思考刘启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家庭农场"被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出来,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文献分析发现,对家庭农场的关注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在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下,各有侧重,其内涵也逐渐得到了完善。当前,我国农业需要承担起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以及就业这三个功能,为此,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家庭农场与其他经营主体的关系与定位。在政策导向上,发育家庭农场的关键是如何保障家庭经营层次的公平,以及能否出现一个职业农民群体。  相似文献   

10.
11.
“新农保”在制度模式上采用了与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基本相同的“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基金”的保障模式,因而成为构建城乡统筹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桥梁.武汉在建设城乡统筹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过程中,要围绕“新农保”,着重于政策创新和制度完善,使农村养老保险逐步由“碎片化”转向“一体化”,实现规范发展,并促进其与现有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  相似文献   

12.
家庭农场发展:问题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家庭农场更好更快发展,对于推动中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经营者整体素质不高、政府服务和引导不完善、土地流转不规范不通畅,以及资金短缺融资难度较大、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应加大对农场经营者的教育培训力度,提升经营者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出台扶持政策,强化配套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引导职能;加大政府政策性补贴力度,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规范民间融资,疏通家庭农场融资渠道保障其金融需求;建立健全农地流转长效机制,提高补偿标准,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促进农地流转,保障家庭农场适度规模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家庭农场的内涵、优势和发展现状入手 ,论述了发展家庭农场是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 ,实现农业微观组织创新的基本目标模式 ,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与创新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农保"在制度模式上采用了与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基本相同的"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基金"的保障模式,因而成为构建城乡统筹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桥梁。武汉在建设城乡统筹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过程中,要围绕"新农保",着重于政策创新和制度完善,使农村养老保险逐步由"碎片化"转向"一体化",实现规范发展,并促进其与现有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引导农户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何谓家庭农场,其定位和发展方向是什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全面推进,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一类,得到国家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正在成为我国农业规模化发展的基础性力量。从家庭农场的内涵与外延出发,通过追溯国营农场到家庭农场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深入揭示了我国家庭农场产生与演变的内在逻辑,分析了家庭农场制度变迁的动因和条件,并总结了当代中国家庭农场发展的主要特点与现状。  相似文献   

18.
22个人口较少民族问题是我国民族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自2005年制定出台和组织实施专项规划以来,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笔者在调查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的实践措施、实践成效、政策实施中需解决的问题等基础上,对今后如何持续实施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家庭农场是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模式。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家庭农场的发展优势逐渐显现出来,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缺点。21世纪初以来,浙江宁波、上海松江、安徽郎溪等地区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在提高土地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资本生产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快家庭农场的发展步伐,需要采取建立市场化的土地流转制度、培养合格的农场主、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家庭农场产生于土地规模流转的基础上,是现代农业的一种表现形式。本文基于皖南平镇粮食家庭农场的调研,总结了家庭农场的三种生成路径:资本大户分包、返乡青年创业以及农村种植大户转化。现阶段家庭农场呈现出主要劳动力来自家庭内部,原始积累来自农业之外,规模具有伸缩性及促进分工细化的特征,其实践体现出农业生产“无雇佣化的商品化”过程,即家庭农场一方面显著提高了农业商品化的程度,另一方面依然以家庭劳动力为基础,少雇佣且无雇佣经理人。家庭农场是小农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现阶段家庭农场的发展宜注重小农经济的连续性,政策上给以家庭农场规模弹性的空间并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