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考作文备考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顾此失彼。备考过程中有十大误区尤其值得注意:相信所谓的写作秘诀而投机取巧;或过于重视阅读与生活积累或过于重视实际演练;重视写作实践而轻视写作理论;重视作文的质量而不重视作文的速度;重视规范而不敢创新;喜欢猜题、押题,相信所谓的信息;重视作文的语言而忽视思维训练;放弃教材,单纯模仿、借鉴高考满分作文;只重作文,忽视了语文高考的其他部分;重视科学层面的备考而忽视培育健康的应试心理。  相似文献   

2.
写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代社会人们必须具备的一项特殊能力。但在即将结束基础段教育、准备跨入高校或走向社会的高中生中,很大一部分人的作文状况令人担忧,具体表现在:①题材狭窄,言之无物。试以199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战胜脆弱》为例,据某省高考作文阅卷中心负责人反映,在全省几十万份作文中,竟然有1/5的考生写自己父母双亡或自身手脚残疾的故事。相信这其中确实有真人真事,但绝大多数应是面对题目、无从取材而有胡编乱造之嫌。笔者2005年有幸参加了湖南省的高考作文阅卷,  相似文献   

3.
初看今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觉得很杂,有要求写抗震救灾重大事件的(全国卷和陕西卷),有要求写个人行为习惯的(如湖北的高考作文题《举手投足之间》);有要求写关注别人生存状态的(如上海市的高考作文题《他们》),有要求写关注自然的(如重庆市的作文题《在自然中生活》等);有要求表现现实生活的(如浙江省的作文题要求考生写对城市或农村生活的感受),有要求写比较抽象的对美的感受的(如湖南卷的作文题由韩愈的名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谈美的感受同距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2009高考作文试题,打破了以往新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三分天下的格局,在今年的18套试卷中,新材料作文依然色彩斑斓,有7个;命题作文则异彩纷呈,有7个;半命题作文悄然绽放,有2个;而话题作文则一枝独放,减少为1个;另有变形的话题作文1个。  相似文献   

5.
从2004年至今,福建省高考语文自主命题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作为高考语文的重头戏,每一年的高考作文题目都会引发众多的议论,或褒或贬,评说纷纭。梳理并分析这六年的福建高考作文题,对于今后的高中作文教学应该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
忧虑:我们学生纯真不再 参加高考阅卷之后,心里总有几分忧虑与不安。不是吗?现在学生的高考作文,语言越来越华丽,表达越来越矫情,文章的“诗意”似乎是越来越浓郁,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可是掩卷而思之,有时大脑是一片空白.不知所云。在高考作文中,众多学生都似一位“底蕴厚实”的才子,或是一位“诗意飞扬”的诗人。  相似文献   

7.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要求语言“有文采”,排比句就是使语言富有文采的方法之一。看优秀作文中的排比句,给人的感觉好比是骑着骏马,纵情奔驰在草原上,感受到一种酣畅淋漓;好比坐上游船,顺风行驶在大江中,感受到一种浩浩荡荡;好比聆听音乐,心神陶醉在旋律里,感受到一种荡气回肠。  相似文献   

8.
历年高考作文命题,是一份很有价值的研究材料。纵观近十几年(1990年-2003年)的高考作文,总会看出某些思路和趋势的东西。首先,它注重思想道德的教育意义,其次,越来越注重学生思维的创新,再者,表现出对现代科技和未来的关注。从命题内容来看,由偏向成人社会哲理视角转为学生本位的体察和感悟。虽然,高考作文命题者煞费苦心,力求做到新颖、有创意,能够考查学生真实的写作水平。但命题的这种内在的稳定性是命题者首先要考虑的。本文联系近10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分析了作文命题的这种内在的稳定性,准确体会和把握高考作文命题所体现出来的这种规律性的东西,对于作文教学和科学备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话题作文,就是在一定的事理或情境材料的基础上,用一段提示性语句,提出一个大家都了解并感兴趣的话题,围绕这个话题,寻求可以直接描述或讨论的对象,以启发写作者运用联想、想像、辩证、批判、发散、聚敛等多种方式写出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这种命题形式以其宽松、开放、灵活的特点,打破了多年来套在考生身上的枷锁,标志着高考作文命题的日趋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话题作文已不再像当年那么受宠,因为它容易套作,容易抄袭。尤其近年常爆出高考满分作文套作或抄袭的丑闻,更加速了它淡出高考作文的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人与自我,真诚交流,彰显自我,关心他人,这是一种健康人格,一种道德修养,一种文化素质。关注人与自我的发展,思考人与自我的关系问题,一直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者所密切关注的。综观近年全国及各省市自主命题的高考作文题,人与自我类作文题很受出题者的青睐。如2006年,湖北卷“对带‘三’词语的联想与感悟”材料作文,广东卷“雕琢心中的天使”、四川卷“问”、安徽卷“读”等话题作文,湖南卷“谈意气”标题作文;2007年,全国卷“摔了一跤”漫画材料作文,北京卷“读唐诗名句的体会”材料作文,重庆卷“酸甜苦辣说高考”话题作文,上海卷“必须跨过这道坎”、湖南卷“诗意地生活”标题作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三校生”高考作文试题一直注重结合考生的学习实际、生活实际,试图通过试题内容来充实他们的文化底蕴,提升人文素养,并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命题不设置障碍,观点易于提炼,让考生有所感悟、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近几年来高考作文的实际情况,得出结论:想象作文是高考作文试题常考不衰的一种出题方式。文章结合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介绍了应该怎样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想象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作文能力,以适应高考的需要。文章写得有理有据,特别是一些训练方法很值得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同志借鉴。  相似文献   

14.
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共分四项,其中之一就是要有文采。文章有文采就是指文章言辞传神,生动活泼,能把所状之物所叙之事写得有血有肉,说得绘声绘色;能把所议之理阐发得精辟透彻,条分缕析;能把所抒之情表达得真诚感人,使人读了,感到流畅自然,优美动人,富有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中国青年报》连续刊发文章,先是以《创新还是形式主义》为题,综述专家观点,揭示"近年高考作文之怪现状"。其中点到文科状元的"三比法",即"把三个排比句放在开头或结尾,为的是‘以文采把阅卷老师震住’。"在另一篇题为《一篇高考作文从及格变优秀的背后》的专访中,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更为直接地指出:"近几年来,高考作文普遍存在一种脱离现实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推出了以倡导自由、展现个性特征为目标的新作文形式——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在内容上给了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就像一个自选超市,它所给的话题只是一个思维的逻辑起点,不是论点,也不是论题,学生可以由一个点引出无数条直线,可以由此编故事、发议论、抒感情;在形式上也给  相似文献   

17.
从1978年恢复全国统考以来,高考作文在命题方面遵循了“公平的原则,真实的原则、限制与灵活的原则”。在内容上具有“生活真实性”、“时代社会性”和“哲理思辩性”等特征;在形式上可分为小作文和大作文。小作文包括应用文写作、片断练习、填句练习和其他形式等。大作文包括命题作文和供料作文。供料作文有“寓意型”、“评论型”、“讨论型”、“延伸型”和“读后感”等形式。就历届高考作文题进行综合分析,对有效地进行作文训练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高考作文其实是一个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展示,如何在有限的篇幅里,展现自己所思所想,以及自己的文学素养。这是很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看。除了话题作文依然足主流外,命题作文也很有市场,而不管话题作文,还是命题作文.留给考生选择的余地还是比较大的。考生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选择自己有话可说的话题或题目去写作。例如2006年上海卷“我想握着你的手”,题中的关键词是“你”,这个“你”小到自然界的一花一木,大到社会人生,古今中外。虚的实的。无一不可。2006年安徽卷以“读”为话题作文,“读”的内容也可由考生自己来确定。所以我们越来越看到现在的高考作文是在比底蕴,比才气。大量有思想有文化底蕴的高考佳作被推崇就是很好的印证。  相似文献   

19.
近年高考作文出现了“新材料作文”这种新的考查形式。依据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的说法,这是一种“以给材料但不给话题,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的命题形式。其写作要领是:尽可能多的找出材料的含义,即意义点,通过比较鉴别,选出你认为最佳(或感触最深、最有话可说)的一点来作为将写文章的主旨。  相似文献   

20.
每年的高考作文题总是吸引着众多人的目光,不仅仅分值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认识水平,也引领着中学语文教学的方向。年年的高考作文题既新又不新,万变不离其宗,因为高考作文的宗旨就是检验考生的语言能力、人文素养以及对社会人生的认知程度。从这点上看2004年全国多种试卷的作文题,可以说是殊途同归,其命题思路延续了以往的宗旨,保持导向性的基本稳定。细细研究,或许对近几年将要参加高考的学生有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