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年,办《观察》杂志的储安平向胡适先生求字,胡适给他写了这样一个条屏:“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这是胡适年轻时就表达过的意思,也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虽然说的不是教育,但对“百年树人”的教育来说,无疑也是格言。  相似文献   

2.
名次 1 2 3 4 D 8 O 10 名次 1 Z J A 0 6 7 8 9 10 名次 1 2 3 4 6 1 8 O 10 北京风入松书店销售排行榜 书名 做最好的自己 万历十五年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 民进党选举策略研究 学哲学用哲学 权力论——新社会分析 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法治与“民主迷信” 大动乱的年代 李开复 【美】黄仁宇 费孝通 张文生王茹 李瑞环 I荚】伯特兰·罗素 张维迎 【美1塞缪尔·亨廷顿 潘维 王年一 上海季风书园销售排行榜 书名 作者 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 思维的乐趣 知识分子的鸦片 论摄影 储安平与《观察》 胡适的声音【191…  相似文献   

3.
关于知识分子的研究历来是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这方面近期翻译出版的有博格斯的《知识分子与现代性的危机》(江苏人民版),古尔德纳的《知识分子与新阶级的兴起》(人民文学版),波兰学者兹纳涅斯基的《知识人的社会角色》(译林出版社)以及萨伊德的《知识分子论》(三联书店版)。博格斯的书立足于西方语境,致力于化解他所谓的西方政治僵局的出现。他将知识分子等同于左派,  相似文献   

4.
社会观察:许教授,您好。《社会观察》是国内第一本社会科学普及类杂志。封面上的那句“社会科学家如何解读我们周围的事物”就是我们的办刊宗旨。我们感觉刊物的定位与您所研究的“公共知识分子”问题有相通之处。“公共知识分子”是近一二十年国际知识界讨论得很热的一个话题,它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许纪霖:这要从“知识分子”的概念谈起。知识分子(intelligentsia)一词最  相似文献   

5.
社会观察     
《社会观察》是直属上海社会科学院的重要刊物,是智库成果的重要载体,致力于通俗化地传播国际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知识分子群体最新锐的思想,深度分析国内外形势,剖析社会热点,以专家的眼光冷静解读世事万象。《社会观察》以培养中国社会精英阶层的独特阅读品味为目标,自创刊以来,《社会观察》已经建立起以各级政府官员、行业协会、企业家和专家学者为主的读者群。  相似文献   

6.
阿航 《伴侣(A版)》2021,(2):16-18
从小就对水感兴趣 1991年,任晓媛出生于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从农村考进北京的大学并留在大学任教的高级知识分子.父母常常告诉她,农村是他们这个家庭的根基.  相似文献   

7.
于之伟 《现代妇女》2014,(11):99-99
《观察》对当时的国共有着自己的观感与认识,认为国民党腐败无能,将国家治理的一团糟,虽然对共产党认识不多,但认为共产党有前途,得民心。《观察》的这种观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很多知识分子的观点与政治倾向。  相似文献   

8.
政策顾问     
《老年世界》2006,(22):18-18
编辑同志: 我是辽宁籍人,1959年毕业后支边到赤峰,1991年退休。当时按内蒙古政府政策规定给支边的高级知识分子退休时加发10%退休金的,退休时就享受100%的退休费用待遇。最近我看到内劳社字[2006]3号文件,关于2005年和2006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  相似文献   

9.
透视“黄谷扬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谷扬杀人案举世皆惊,令人迷惑不解。无独有偶,高级知识分子间的虐杀时而见诸报端。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呢?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一个结论,21世纪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高级知识分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自己、别人,乃至整个社会都是一件幸事。  相似文献   

10.
谁来制约可怕的“加班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科学院最近公布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显示,北京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五十八九岁降到调查时的五十三四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最新出版的2006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3》指出,我国七成知识分子走在“过劳死”的边缘;6月20日《韩国经济》一篇名为“疲惫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对《大英汉词典》和《张道真高级英语词典》从例证的来源、功能、选择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大英汉词典》和《张道真高级英语词典》这几个方面各有所长,为我国双语词典编纂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也为以后的双语词典编纂提供了一个参考价值,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失落在弥漫     
失落在弥漫沈永林波兰,这是个地处中欧的美丽国家。从1991年秋至1993年,我在那里学习和生活了近两年时间。在首都华沙和外省城市,在工厂和农村,我接触和认识了不少的青年。他们职业不同、个性各异,文化层次和社会经历也有着较大的差别。从高级知识分子到普通...  相似文献   

13.
梁晓声 《中外书摘》2014,(11):34-36
“国民劣根性”问题是“五四”知识分子们率先提出的。谈及此,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鲁迅。其实不唯鲁迅,这是那时诸多知识分子共同关注的。叹息无奈者有之,痛心疾首者有之,热忱于启蒙者有之,而鲁迅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梁启超对“国民劣根性”的激烈抨击绝不亚于鲁迅。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伊始曾公开发表厉言:凡1919年以前出生者当死,唯1919年后出生者应生!何出此言?针对国民劣根性耳。当然,他指的不是肉体生命,而是思想生命、精神生命。  相似文献   

14.
社会观察     
《社会观察》是直属上海社会科学院的重要刊物,是智库成果的重要载体,致力于通俗化地传播国际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知识分子群体最新锐的思想,深度分析国内外形势,剖析社会热点,以专家的眼光冷静解读世事  相似文献   

15.
《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是英国肯特大学社会学教授弗兰克·富里迪在2004年的新著,于2005年被戴从容译为中文。作为名义上不折不扣的知识分子中的一员,我对书名中的设问和自身命运的关注产生兴趣是在情理之中;何况,如今的社会浮躁之风、学术界的腐败、知识分子的媚俗以及精英文化的缺失,的确也在困扰着我们这些忝列知识分子队伍中的人。只是不幸的是,如我一样的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又究竟有几个人真正思考过知识分子的含义、使命和价值呢?而我们离真正的知识分子的差距,又有多远?这说不上是一本振聋发聩的书,倒更像一个头脑清醒的人睿智而…  相似文献   

16.
1957年,这个特殊的年度,精神与肉体的摧残接连上演,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而言,是一个不堪回首的年度,不得不说是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本文浅析了尤凤伟的《中国一九五七》,以及新作《岁月有痕》。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反映出国家对于语言人才和公民素质提高的迫切需求,指出,在建设"一带一路"过程中,我国的高端语言人才紧缺,只有语言规范,公民的沟通交流才能有序进行,而语言规范的循序渐进则需要大量的语言人才来实现。广大高校的大学生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应当具备高层次的语言素养,高校教师以及大学生,都当做《报告》的推广者。但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高校师生对《报告》的了解非常少,因此,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传播媒体,应大力参与到助力传播《报告》的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8.
《在酒楼上》是鲁迅第二部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二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924年5月。作为"离去—归来—再离去"归乡模式[1]的典型文本,鲁迅的《在酒楼上》可视为启蒙主义知识分子一次深刻的自我剖析。而这向内转的自我解构却最终导向了"无路可走"的虚无和颓唐——启蒙还未开始就已先"自我瓦解"。从叙事学视角和文化研究视角入手,跟踪探析《在酒楼上》中的两个知识分子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黑暗"之路。  相似文献   

19.
阎真的长篇小说《沧浪之水》和刘震云的短篇小说《单位》、《一地鸡毛》生动呈现了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的阵痛。它们都以现代知识分子的生活为题材,以近乎生活的原形原态,真实而又残酷地展现了20世纪80、90年代知识分子转型过程中的艰难,细腻地刻画了市场经济大潮下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20.
看了《三国演义》之后,有人提出问题:为什么三国时绝大多数人都是单字名?的确是这样,翻开历史看看,整个的东汉、三国这300多年间的人名,几乎全是一个字,双字名是极少极少的。《后汉书》、《三国志》中的人名,间或有两个字的,但这些人,有的是隐士,如庞德公、邓卢叙;有的是以字行世,如黄承彦、苟巨伯。知识分子、官员、显要是找不出双字名的。这真是怪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