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往我们大多把方言看作一种语言的地域现象,然而,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共同语的强势作用日趋明显,方言也越来越表現出它的时代性特征。在这一趋势里,词汇无疑是最敏感也最突出的。要适应这一变化,我们的语言规范化工作也得与时俱进,从方法手段以至现念。  相似文献   

2.
方言研究是一项与本民族文化发展史密切相关的工作。怀庆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支裔,具有异于其他亲属方言的某些语言特征。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戏曲中大量使用了怀庆方言中的一些词汇。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小说戏曲中怀庆方言词汇的研究,揭示怀庆方言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汉字有超方言作用”这一观点现在盛行于我国理论语言和方言学界,经考察源于早期西方汉学。由于与中国传统语言学对汉字作用的看法、新化运动时期对汉字的批评及构拟中古语音和方言调查中运用汉字系统进行研究的经验暗合,故为我国理论语言和方言学界普遍接受。其实,这一观点完全违背语言理论中口语与字间关系的定论;持此观点对此所作的解释--汉字具有特殊导也不能成立,从汉字上不可能读出方言词汇、语法和真正纯粹的方言语音。因此,汉字没有所谓超方言作用,起超方言作用的是汉字这一书面符号系统所反映的汉民族共同语。汉字的方言读音是“蓝青官话”--不规范的共同语语音。  相似文献   

4.
从新老派语言差异入手,对湘西自治州汉语方言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的变化情况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指出向共同语靠拢是湘西州汉语方言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所共同使用的语言叫做共同语。 在氏族社会里人口不多,地域很小,没有方言,所以任何语言都是共同语。后来,一个社会里出现了若干方言,影响了人们之间的交际,这样就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了共同语。哪种方言能够形成共同语,要决定于某个方言在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所处的地位。汉语有八大方言,即1、北方方言;2、吴方言;3、湘方言;4、赣方言;5、客家方言;6、闽北方言;7、闽南方言;8、奥方言。而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这是因为,北方方言区的代表城市——北京,是辽、金、元、明、清历代的都城,解放后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她是一个政治中心;许多重要文学著作,从宋元话本、元曲、明清小说,五四运动以后的不少文学作品,如:巴金、矛盾、老舍等许多著名作家的小说诗歌,直至解放后的许多文  相似文献   

6.
论安徽方言词汇词形与词义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域性变体。一般来说,共同语和方言,大都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就汉语的共同语和方言来看,差别最大的是语音,大方言区之间已经因语音差异而不能正常通话,如北方话与粤语、闽语之间。词汇方面,也是千差万别。即使在北方话内部,词汇也不完全统一。至于安徽方言,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属北方方言的江淮次方言,其余地带,有徽州方言,还有受吴语、赣语、湖北方言影响的地方语言,加上地理、历史的原因,安徽方言内部蕴藏着相当数量、极具地方特色的词语。这些词语形象、生动,别具一格。例如普通话“小孩儿”这个词,合肥人叫“霞们”“伢”,安庆人叫“小伢(nga)子”,桐城人叫“小伢积”,铜陵人叫“小伢立”,和  相似文献   

7.
词汇化是形成方言词的一种重要途径,明清山东方言里就有不少词汇化而来的方言词。通过对文献中这类方言词的具体分析,我们发现方言词由共同语里的短语结构、句法结构、跨层结构词汇化而来。  相似文献   

8.
舟山群岛的主要方言是吴语。近半个世纪来,舟山方言词汇与熟语发生明显的变化,一些旧词语随着旧事物的消亡而消亡,同时出现向共同语普通话靠拢的趋势,说明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语言尤其词汇的变化发展,最终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不同民族、不同社会群体的相互接触,必然会引起语言关系的变化.极具特色的地域方言为共同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语料资源,《现代汉语词典》是共同语的集中体现.在《现代汉语词典》的修订中,总会增加一些新词.从《现代汉语词典》第4版、第5版、第6版的对比中发现,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东北方言词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其中新增加的东北方言词为例,从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方面分析东北方言词的特点,以此来探讨东北方言词强势进入普通话的原因,进而说明方言词逐渐向共同语发展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0.
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权威方言,应当具有双重权威性,即既是权威的地域方言,同时又是权威的社会方言。语言规范应当采用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的双重参照,从而形成复合参照系。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中,权威方言的作用是逐渐得到认识的,时至今日,总体来说对权威地域方言的认识比较到位,但对权威社会方言的认识仍显不足。在现代语言规范中,应充分肯定权威社会方言在规范中的地位,并努力培植当今权威社会方言的样本。  相似文献   

11.
泰国报刊书面汉语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国报刊的书面汉语由于受到了粤方言、潮州方言等汉语方言和泰语的一些影响 ,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普通话 )相比 ,在词汇、语法方面都产生了一些变异 ,这些变异并未引起语言的质变 ,是属于语言的地域变异  相似文献   

12.
共同语和方言是主体和变体的关系,它们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语言规范的对象是共同语,规范方式分为建立和维护两个方面。共同语依据一定的规范标准建立起来之后,与方言之间会形成一个接口,共同语的语言成分会通过接口进入方言,反之亦然。因此,为维护共同语的纯洁性,还需要在共同语之外的接口设定标准,驻扎监管机构和队伍,以阻止消极的方言成分进入共同语,也阻止方言进入本该使用共同语的正式场合。地域方言和包括网络语言在内的社会方言本身不需要规范,也规范不了。只要在接口处严格把关,方言和共同语就可以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3.
近代汉语中的"把与"可以作动词、准动词、介词。它大约起源于北宋,是短语"把与"词汇化的结果。"把与"从元代开始逐渐让位于后起的"给",直至从共同语中消失。但是,"把与"可能在一些汉语方言中还保留着几种相应形式,那就是"把得"、"把把"等。  相似文献   

14.
李如龙在《学术研究》2005年第1期撰文认为,中国语言学的第一次转型始于19世纪末,从古代小说专注文献语言转向社会口语,开始关注语言规划和语文政策,开创了语法、语音史研究和方言调查。第二次转型从1978年至今,传统小学正经历现代科学化转变;注意语言系统各方面的关联,开创了词源学,历史和比较研究打通了南北方言、少数民族语言与共同语,推动了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15.
《楚辞》楚语楚声说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楚辞》楚语楚声说由来已久,似乎是不刊之论,然考以事实,疑窦百出。屈宋赋中多有不用楚方言者,虽偶用之,也寥寥无几。由于方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发展与传播,屈宋赋中楚方言、共同语及别国方言并用。由此观之,屈宋赋可能是按共同语的雅言创作的。  相似文献   

16.
胶东方言曾梗通三摄合流的现象有两种类型:1.仅古合口字同韵母,2.古开口字与合口字同韵母。这两种类型以古登州府和莱州府划界处为分界线,从相关文献和现代方言材料看,除了语言内部因素之外,古代政区的相对稳定、共同语和区域性强势方言都对胶东方言产生过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方言土语里的一些词语,常常通过书画文字形式,不断地去丰富该民族的共同语词汇,这是语言发展的一条规律。然而,如果方言词语不受任何规则的约束,任意拿到书面语中去使用,那么,它不但起不到丰富文学语言的积极作用,反会搅乱语言词汇的正常序列。当前,随着我国蒙古语各方言区人民之间互相交往的日益密切及各方言区盟旗发行报刊图书的不断增多,汇集整理和研究规范方言土话词汇的需要显得更加迫切。我国蒙古语基础  相似文献   

18.
语言与社会语境紧密相关。本文旨在讨论随着科学技术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在网络这一特殊的交际场合,社会共同语逐渐发生变异,形成了在网络这一领域中独特的言语风格的表达手段的系统,即网络聊天语,它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  相似文献   

19.
语言接触是人类语言交际过程中常见的现象。方言和普通话因社会的发展而产生,两者长期共存,相互影响。常州方言在与普通话的接触中不可避免地从语音语调!词汇使用及语法结构等层面产生了一种类似中介语的特殊语言形式。探讨常州方言与普通话在接触过程中的特征及原因,对于克服常州方言对使用普通话的影响、更加规范地使用普通话进行有效交际,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宝鸡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距省会西安一百七十三公里,统辖十个县两个区。宝鸡方言不仅在语音、词汇上和汉语共同语有差异,而且在语法上也有不同的地方,只是后者的差异小一些,但也有相当多的特点。认识宝鸡方言的语法特点,可以为研究方言的形成,研究语言分化同社会条件的关系,找出方言与普通话语法的异同和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