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内学术界对孔子的研究十分活跃,论文和专著不断涌现,硕果累累。但学术界研究孔子往往只注意孔子本人的活动和思想学说,而对孔门弟子则很少问津。李启谦教授的《孔门弟子研究》(1987年8月齐鲁书社出版),弥补了孔子研究中的这一缺憾。李先生用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孔门弟子的活动和思想进行了客观的、实事  相似文献   

2.
在全国学术界热烈讨论孔子评价问题之际,我想就孔子思想与历代儒家思想的关系,提出一些问题,向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同志们请教。儒家尊孔,言必称“夫子”。可是,历代儒生所祖述的孔子学说,并非即孔子思想的翻版。各个时期、各个派别的儒生,对于孔子学说的解释,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门户相攻,至为剧烈。在不断的互诋声中,  相似文献   

3.
试谈孔子的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仁、礼思想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命脉,孔子的事迹与他独特的性格,影响着中国历代的儒生儒士。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多从历史文化背景上探讨孔子思想的根源。本文试图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有关孔子事迹与学说的历史文献,探究孔子的性格特点及其发展历程。这一研究庶几能够说明孔子思想的心理根源。孔子的气质普通心理学中的气质学说是一种假设,研究者试图运用个人的自然秉赋或生理特点,解释个人的行为表现。而对个人气质类型的确定,仍需要从个人的行为表现和生理特点上观察。据此,孔子身材孔武,行为冲动,情绪热烈而直率。从传统气质…  相似文献   

4.
仁在儒学中的地位问题,近年来在学术界争论颇多,本文就蔡尚思先生关于孔子学说中礼高于仁的观点质疑,充分肯定了仁在孔子学说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5.
在先秦儒家中 ,孔子将哲学建立在对人的理性思考上 ,开创性地提出了具有丰富交互主体性思想因素的儒家学说。作为孔子思想的继承者 ,孟子和荀子从他们所处的时代出发 ,从礼乐和仁爱两个不同的方向对孔子学说进行深化和拓展 ,使交互主体性思想成为儒家学说的一项基本的内容和原则 ,孔子、孟子和荀子的这些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礼乐和仁爱精神的起源  相似文献   

6.
<正> 一、孟荀思想内容之比较。孟子和荀子的思想都导源于孔子思想。但是,在继承和发展孔子思想时,他们却各具有特色。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着重于完善,从各个方面“述仲尼之意”(《史记·孟荀传》),即从儒家学说的内部来丰富孔子的思想体系。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则着重于突破,即采纳一些儒家以外的其它各派的观点来丰富孔子的思想体系。同一来源,不同的发展,形成孟荀思想内容的异同。孟荀思想的相同之处,表现在他们同以孔子的学说为宗师。孔子思想的主题是“仁”。从当时的历史实际和孔子的政治主张加以考察,孔子强调“仁”的目的在于“复礼”。众所  相似文献   

7.
曾子是孔子晚年最杰出的弟子之一,他既是孔子学说的主要传播者,又是思孟学派的开启者,在儒家文化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学术界对曾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世、生平、著作、孝道思想、学派等方面,随着郭店楚简、上博简的出土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出现,对曾子的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进行了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学术界对孔子的伦理思想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这对于正确评价孔子和开拓中国伦理思想史的研究是有意义的。但从已经发表的论文来看,多数着眼于“仁”的结构及“仁”与“礼”关系的探讨,极少涉及孔子“仁”的思想的立脚点。这里,笔者试从这方面作点努力,就孔子伦理思想的一个立脚点——“患不均”经济思想谈点粗浅的认识,向学术界的同志们和广大读者求教。  相似文献   

9.
孔子是春秋末叶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自战国秦汉以来,学者们对孔子的思想已从多方面作了深刻的研究和探讨,然而,对于孔子的乐制思想、音乐理论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的专论还罕见。这不仅对于全面认识孔子的思想体系有所欠缺,而且对于深入研究孔子的政治思想也是不全面的。本文试就孔子的音乐理论、乐制思想以及与仁、礼学说和政治思想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意在抛砖,以期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0.
<正> 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的学术刊物——《孔子研究》于今年三月份创刊,这是我国学术界的一件盛事。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的学说及其创立的儒家学派,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一直为统治阶级所欢迎和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孔子和先秦其他诸子思想的研究和讨论,已比过去深入。大家都力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对孔子和先秦其他诸子思想进行科学的剖析以作出正确的评价。先秦诸子中以孔子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为最大。如果对孔子思想能作出比较令人信服的总结,则对先秦其他诸子思想的研究,对中国思想史、哲学史、文化史的研究,将可以推进一步;而对贯彻毛主席所指示的“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也就有了良好的开端。为此,本刊趁孔子逝世2440周年之际,特邀请各地的专家、学者、教授和对此有兴趣的同志,参加笔谈。承不吝珠玑,踊跃赐稿,谨致深切谢忱。  相似文献   

12.
孔子的智力思想初探陈南生,熊畅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孔子的许多思想都作了探讨,尤其是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对孔子的差异心理、学习心理、德育心理等方面都有较深入的研究,但就全面发掘孔子的心理学思想而言,笔者认为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课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13.
孔子研究的当代文化视角郭德强孔于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卓越非凡的人物。颜渊赞扬孔子时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他作为高足弟子对老师博大精深思想的认识尚且如此,我们要全面理解与把握孔子思想就更加不易了。准确理解孔子其人和他的思想学说之...  相似文献   

14.
从管理构架看孔子思想,过去学术界一直缄默.有人研究管子、孙子、韩非,以至老子、庄子的管理思想,而独独对给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孔子的管理思想无人探讨.是孔子无管理思想吗?不是.孔子言论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而且有一个以"仁"为特征、为理论基础的人本"软管理"思想体系,它包括国家管理、家庭管理、人才管理、百姓管理、经济管理等方面.孔子的管理思想体系构成了中国管理哲学和管理文化的主流.深入研究孔子的管理思想,对了解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和管理文化的特点,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管理体系提供借鉴,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本文拟就孔子的经济管理思想谈点粗浅看法,以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和讨论.所谓经济管理,就是管理者为了不断提高社会经济系统的功效,和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而所从事的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孔子研究成为学术界的一大热门,其原因就在于拨乱反正,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大量的学者撰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据不完全统计,1979年以来有关孔子研究的文章达五百篇左右,可谓蔚为大观.为了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孔子,使孔子的思想精华在新的建设时期发挥其作用,对十年来的研究状况进行总结是有必要的.十年来,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孔子思想进行了研究,成果丰硕.根据研究状况,我们姑且分为三个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6.
任何国家的法治建设都必须以本国的法律文化为基础,否则,就会失去民族的立足的根基。法律文化不可能是一种没有传统的文化,它的建构必须是时代性与民族性的和谐结合。儒家法律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干,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影响中华民族两千多年,并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法律观念。对儒家法律文化的研究,无疑有助于加深对中国法律文化民族性的正确认识。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对他的法律思想的研究,自然是传统法律文化研究的重要部分。本文试对孔子的法哲学体系作一粗浅阐述,以期大家批评指正。一…  相似文献   

17.
<正> 孔子究竟是哪个阶级的思想家?学术界至今聚讼纷纭,难趋一致.因为这个问题与长期悬而未决的古史分期问题牵连,涉及中国古代社会的性质.为了推动这一问题的讨论,现就最能表现孔子思想的"克己复礼为仁"这一政治主张加以剖析,以求教于学术界诸同仁.一、什么是礼?礼,就其社会作用说,应该是我国古代社会人们共同的行为规范.当时国家刚从氏族母体中脱胎出来,政治法律规范同伦理道德规范尚未截然分开,两种规范的作用还混在一起.对于礼的法律作用,《左传》说得很清楚:一是"守其国,行其政  相似文献   

18.
对孔子和孔子思想的评价,已经争论了两千多年。膜拜者有之,粪土者有之,或誉为万世师表、宇宙伟人,或诋为万恶之源、千古罪人。这个本来就很错综复杂的问题,经过“四人帮”假批孔的污染,影射史学的祸害,特别是他们打着毛主席的旗号歪曲毛主席指示的大破坏,更被搅得混乱不堪。毛主席虽然没有为我们写下关于孔子的专著,但是,在中国革命发展的各个阶段,曾经在很多著作和讲话内,对孔子和孔子思想作过精辟的论述。学术界不少同志,在讨论孔子问题时,努力学习和应用毛主席的指示。他们之中,有的强调孔子学说是“珍贵的遗产”,有的论证它是“反面的东西”。两种观点,针锋相对,但据以立论的,却都是  相似文献   

19.
<正>儒学的历史,一方面是统治者对儒学利用、改造的历史;另一方面又是儒学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史。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但孟子的思想并不完全等同于孔子的思想。同样,孟荀并称,两者见解也不完全一致。汉唐经学、宋明理学,都有自己的特色,侧重点各不相同。不同时代的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孔子以及儒学的命题和思想范畴作出了不同的理解和阐释,构成了儒学发展的历史。因此“儒家文化的现代化”是名正言顺的儒家文化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试论孔子学说及其性格的悲剧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孔子的学说是对社会与人生的完美设计和终极关怀 ,富有情感性和理想性 ,在本质上是不实用的 ,然而又非实用不可 ;而一旦实用 ,则必然发生质变。这种思想学说的悲剧性 ,决定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伟大愚执 ,又使其性格具有深刻的悲剧性。孔子思想学说与性格的双重悲剧根源于其学说与性格的双重错位 ,由此塑造了孔子泽被中华的伟大人格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