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姝 《领导科学》2012,(26):50-52
能源安全的概念一般包括"供应稳定"(数量)、"成本合理"(价格)和"环境安全"(质量)三个关键因素,主要是一国以适度的供应成本获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足够数量的能源供应,同时在石油的生产、运输、使用和消费各个环节上不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或威胁.在复杂的中东变局背景下,中美在中东的能源安全挑战,不单在于反恐战争,还有一些更加抽象的东西.第一,能源安全的政治觉醒.也就是说,必须从国际关系的视角来理解和把握能源安全战略,更多地考虑到中东大国力量的消长和国家政治制度的选择对世界石油市场的价格走势有一个怎样的影响.第二,中东能源消费国的中心从大西洋两岸转移到了远东.这并不是说大西洋两岸的国家将会失去影响力,而是从21世纪开始它们将逐渐失去对中东石油市场近100年来的统治权.本文力图证明的一个问题是,博弈论对解读中美在中东复杂的能源安全关系是适用的.它不仅是一个新颖的解释视角,还有助于解决看似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在这一结点上,不仅有外交政治的艺术,还有经济逻辑的智慧.  相似文献   

2.
“中东”是国际上常用术语,它是一个政治历史概念。“中东”有狭义与广义之说。狭义中东大体是指东起伊朗,西迄土耳其、塞浦路斯的广大西亚(或西南亚)地区,但一般不包括阿富汗,却包括北非的埃及;广义中东除上述地区外,还把北非的利比亚、阿尔及利亚、苏丹、突尼斯、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纳入此范围。若以后者计,该地区总面积1400万平方公里,共有24个国家,总人口逾3亿。  相似文献   

3.
中东富产石油,又是宗教冲突此起彼伏,种族仇视难以平息的热点地区,长期以来资源(水、石油)纠纷、领土争端持续不断,以暴制暴只能加深种族仇恨,加剧宗教冲突,伊拉克战争、伊朗发展核武器并不能带来中东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分析中东国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时殷弘 《领导文萃》2012,(14):27-29
"美国化"了的中东视野中东政局在2011年年初开始显现剧变时,中国的认识和心态在相当大程度上与其他大国相似,即忧虑地惊讶。这与美国、欧洲甚至中东以外的整个其余世界一样。为什么没有事先的预感?9·11以后,几乎整个世界对阿拉伯世界的视野和看法都被美国化了,以为那里的根本主题或首要矛盾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极端势力与亲美政府的对立。变更的"传统性原因",还有更广泛的大众"第三力量",因为受到这一对立的"美国化"遮盖没有受到真正的注意或重视。"局部合作"和"后卫行动"  相似文献   

5.
中东地区将爆发新的战争吗?伊拉克将走向分裂吗? 中东存在爆发三场内战的可能性”,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所说的三场内战指的是:伊拉克、巴勒斯坦和叙利亚。温和的阿卜杜拉有如此言论,至少说明中东局势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境地。  相似文献   

6.
赵哲 《领导之友》2009,(3):47-49
殷罡,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副秘书长,曾多次到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等中东国家访问研究,熟悉中东事务,多次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其研究方向:中东国际关系、中东民族与宗教、中国中东关系、大国中东政策。其主要著作有:《阿以冲突:问题与出路》、《中东和谈史:1913—1995》、《萨达姆·侯赛因:注定》要震惊世界的人》。译著有:《鲍罗廷:斯大林派到中国的人》、《非洲当代领袖》等。  相似文献   

7.
汤本 《领导文萃》2005,(6):39-43
3月上旬的中东时局变化之快,令世人瞠目结舌,也令世人深思:中东千年的政治文化传统在崩溃?“人民的力量和权利”在改变中东的外貌?中东伊斯兰回教国家也在产生1989-1991年的“苏东波”?这是美国的推动,还是中东国家政治领导人和民众的自发行动?被西方称为中东的“自由民主长征”,将对亚洲乃至世界发生何种影响?中东剧变,缘起伊战随着主张武力反击以色列侵略的哈马斯组织主要成员纷纷选入巴勒斯坦议会,黎巴嫩、叙利亚、沙特阿拉伯,也纷纷出现了各类选举或者即将选举。这种中东各国的政治社会变化趋势,从哪里开始的?将会走到哪一步?美国专栏作…  相似文献   

8.
张啸天 《领导文萃》2011,(23):46-50
不同国家力量重新组合 中东北非动荡的发生,最直接的影响是地区范围内不同国家力量的重新组合。一些国家的分量将会增加,多数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有所削弱。比较突出的是美国学者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讲到的两个“战略政治支轴国家”和以色列。  相似文献   

9.
正一随着美国奥巴马政府对中东局势的疏于介入,俄罗斯正在填补美国留下的力量真空,重新成为中东博弈中的一员,而这番变化的影响目前还难以判断。近期俄罗斯公开介入叙利亚冲突,从驻扎在里海上的军舰发射巡航导弹,打击叙利亚境内目标,单从形式上,这就不禁让人联想起美国的类似举动,而在实质上,这无异于俄罗斯发出的回到中东的宣言。俄罗斯强势介入中东秩序的重新塑造,显然有其自身的战略利益考虑。首先,叙利亚是俄罗斯维持在东地中海地区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中东出强人,但时间,才是最无情的敌人。2006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中风,将以色列总理沙龙推到了生命的悬崖边,中东的一个传奇时代也正走向终结。在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下,沙龙的老对手、另一个传奇人物——阿拉法特已在一年前撒手人寰。之前过世的还有“大马士革雄狮”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小个子国王”约旦的侯赛因,以及去年离世的沙特国王法赫德……说他们这个时代是“传奇”,就在于这些中东领袖都从年轻时即经历血与火的考验,都曾在战场拼杀中建立过赫赫功勋或蒙受过侮辱,都有着抹不开的历史情结,也都具有他们的继任者所不具有的个人魅力和…  相似文献   

11.
李涵 《领导科学》2003,(12):54-55
“倒萨”战争已基本上烟消云散,重建伊拉克已成为当务之急,如何重建伊拉克至今仍是个未知数。美国能否实现其“倒萨”的真实意图———中东的“和平与民主”呢?伊拉克作为此次战争的主角,在美国单边主义的影响下,战后很有可能成为一个亲美的“民主”阿拉伯国家。鉴于伊拉克在阿拉伯世界和中东的地位和发展潜力,新生的伊拉克必将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对中东乃至世界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伊拉克能否如美国所愿,顺利地演变为一个“和平民主”的国家呢?现如今,伊拉克国内的阿拉伯人和库尔德人之间的民族问题、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宗教问…  相似文献   

12.
2007年,中东依旧是“多事之秋”。伊拉克问题、伊朗核问题、巴以问题,无时无刻不在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展望未来。三大老热点仍将是中东局势升温的催化剂,库尔德问题有可能成为中东新热点。  相似文献   

13.
全球性的权力转移是否正在发生?自冷战结束后世界版图上的各 种矛盾再一次被激化,原本相对平衡的世界关系遭受震荡,欧洲、俄 罗斯、印度、中东地区以及中国都已经开始调整各自的区域战略力 量,以寻求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中国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超 《领导文萃》2007,(6):22-26
在中国,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全面创新为动力,以安全供应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全方位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为主线,重点解决石油供不应求的结构性矛盾的能源策略指。引下,借鉴发达国家应对能源安全的经验,并结合中国的能源资源状况,提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应采取的主要对策,为国家制订相应的能源战略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东和平路线图自2003年4月30日发布算起,已诞生4个多月的时间了,它实施的效果如何,前途又如何,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一、中东和平国际四方的立场与战略考虑 1.美国的考量  相似文献   

16.
自2010年底以来,一场以民主为诉求的变革浪潮席卷中东各国,突尼斯的本·阿里和埃及的穆巴拉克被迫出走或下台,利比亚的卡扎菲则利用手中的军事力量进行抵抗,  相似文献   

17.
<正>自去年以来,"伊斯兰国"(ISIS)极端组织在中东地区攻城略地,改变了中东地区地缘政治格局,对全球和平与安全局势构成了新的挑战。由于中国长期受到"三股势力"的威胁,而ISIS又将影响目标锁定到中国境内的分裂势力,因而ISIS已经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巴格达迪直接喊话中国ISIS因其"建国"目标,而不断宣传其在穆斯林世界的正统地位,并向世界散播其极端理念,企图吸引具有极端倾向的穆斯林的支持。这对世界各国的安全提出了新挑战,中国也在受其威胁的  相似文献   

18.
在对我国海外石油开发利用国家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海外石油开发利用风险评估模型,并基于层次分析法对相关风险指标体系进行权重确定;同时,选取了我国海外石油开发利用涉及的一些典型地区或国家进行石油开发利用风险评估。研究发现:政治风险是影响海外石油开发利用的非常重要风险因素;我国在中东地区进行石油开发利用的风险最大,其次是西非、北非以及俄罗斯地区。  相似文献   

19.
耶路撒冷,在犹太语和阿拉伯语中都是“和平之诚”的意思,但和平对于耶路撒冷以及中东来说却是步履维艰。1978年9月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在美国总统卡特的调停下,签署了著名的《戴维营决议》,结束两国之间战争状态,以和平方式解决中东问题由此开始。16年后的1993年  相似文献   

20.
陶短房 《领导文萃》2013,(18):34-37
当"阿拉伯世界动荡"席卷曾被认为"铁板一块"的中东大地,并绽放出"看上去很美"的花朵之际,许多评论家指出,媒体的作用不可埋没。事实的确如此,正是在媒体、网络的"信息轰炸"下,才能引发政坛、军界的分化,变成全球人眼中关乎民主、自由、平等、人道原则的大事件。而如今,这场运动并未结束:叙利亚内战方酣,也门政治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