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寿险公司的养老金及企业年金都面临着巨大的长寿风险,长寿风险证券化可以有效的对冲该风险。文章主要探讨了几种构造长寿债券的方法,并指出了实际操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综合探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对长寿风险证券化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长寿风险是退休计划中易被低估的风险因素,这类风险因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而快速增大。文章对长寿风险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长寿风险的两个重要来源和影响因素,提出了一个以死亡率和财富短缺概率为参数的长寿风险量化模型。文章最后展示了特定参数设置下的计算结果,讨论了不同参数设置下中国人口的长寿风险特征。  相似文献   

3.
郝乐 《统计研究》2017,(6):79-84
目前,衡量一个地区人口长寿程度的重要指标是该地区9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该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的千分比.但是,这个指标并不能反映出长寿人口群体内部年龄分布等更深层次的信息,比如,到底长寿人口群体长寿到什么程度,这些更深层次的信息对研究人口长寿和应对人口高龄化问题会有很大帮助.为此,本文在原长寿人口比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及修正,给出了人口长寿指数的新定义,并利用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各省区的人口长寿程度进行了更精确的统计测量及排序.  相似文献   

4.
赵明  王晓军 《统计研究》2015,32(12):76-83
本文梳理了几种重要的动态死亡率预测模型,给出了长寿风险度量的三种方法,选取了保险公司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死亡率数据,度量了保险公司的两类长寿风险,对不同方法下长寿风险的度量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了极限年龄与折现率变动对长寿风险影响的敏感性。研究发现:基于保险公司经营稳健性的视角,第一类长寿风险的度量应采用随机模拟法,第二类长寿风险的度量应采用标准公式法;极限年龄的变动对长寿风险的影响较小,保险公司无上调经验生命表极限年龄的必要;长寿风险对折现率的变动较为敏感,提高折现率,保险公司长寿风险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随着死亡率的下降与预期寿命的提高,保险公司面对着不容忽视的长寿风险。基于VaR方法探讨了长寿风险管理中的自然对冲策略,然后在对中国男性人口死亡率预测的基础上,给出了保险公司自然对冲长寿风险所需的最优产品结构,并进一步考查了利率、签单年龄、缴费方式等因素对最优产品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死亡率不断降低,预期寿命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企业年金实现一定替代率目标的难度不断增大,面临的长寿风险越来越不容忽视。在中国人口死亡率最优模型基础上,通过企业年金比率模型评估了三种不同年龄结构企业年金的长寿风险,并在基于Bootstrap方法的VAR模型上考虑了投资风险,对企业年金进行综合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当其他风险都能被完全对冲时,未来死亡率降低及预期寿命延长会对企业年金实现目标养老待遇产生较大影响,并且评估期越长,企业年金积累的长寿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违约事件建模的概率化结论,给出了信用风险债券定价的简约化拓展模型,并将不同情况下的信用风险债券定价公式纳入了统一的框架。推导并给出了违约债券价值为0的贴现债券的价值表达式,文章最后论证了关于拥有比例回收函数的风险贴现债券的Duffie-Singleton公式的推导。  相似文献   

8.
王琦 《四川省情》2008,(12):52-53
说起四川的彭山,地球人都知道,是因为这一片充满神奇的山水,素以"长寿之乡"称。彭山古有880余寿的商贤大夫彭祖,今有百岁以上寿星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倍以上,被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确定为全国探索区域长寿示范县,被省政府命名为"长寿之乡"。而知晓江口这个依山傍水,  相似文献   

9.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目前正是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的转轨时期,因此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投资组合研究其重要性突显。文章利用L-R型模糊数的概念来刻画收益水平,考虑其交易费用,同时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高峰即将来临,首次将长寿风险量化定义,并作为投资组合控制因素之一。将政策规定的某些项目投资最低限制作为下限,增加实际操作性。最终建立模糊环境下考虑长寿风险的投资组合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10.
健康长寿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美好追求和发展趋势,却对养老金体系产生不利影响.当前,长寿风险已成为全球养老金体系面临的重要系统性风险,在我国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借助国际上金融机构偿付能力资本需求的思想,首先将长寿风险对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冲击效应进行界定,并通过联立有限数据双随机Lee-Carter死亡率模型的预测值与城镇职工养老金领取水平的预测值,评估了未来36年长寿风险对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冲击效应,最后进行不同改革政策的模拟和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长寿风险对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冲击效应十分明显,且这种冲击效应受延迟退休年龄和养老金调整指数的影响显著,受城镇化率等其他因素的影响相对有限.  相似文献   

11.
债券是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工具,债券收益率曲线也隐含了宏观经济运行信息和货币政策意图。为了准确识别债券利差通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以国债日交易数据刻画债券期限利差、以企业债券日交易数据构建债券信用利差,并选取货币政策、信贷规模、债券利差和经济增长共4类经济变量构建TVP-VAR模型,研究货币政策冲击下债券信用利差、期限利差与经济增长的动态时变关系。结果表明:信用利差和期限利差对于货币政策都存在潜在的传导机制,在短期均可作为研判经济波动的领先指标;但是由于利率作为传导中介的时滞性,信用利差对于通货膨胀的跟踪程度较弱。因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一是充分挖掘信用利差信息,加强货币政策对经济的预调微调;二是进一步完善债券市场自身建设,提升市场信息映射经济预期的准确性;三是加快信用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和市场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2.
王琦 《四川统计》2008,(12):52-53
说起四川的彭山,地球人都知道,是因为这一片充满神奇的山水,素以“长寿之乡”称。彭山古有880余寿的商贤大夫彭祖,今有百岁以仁寿星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倍以上,被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确定为全同探索区域长寿示范县,被省政府命名为“长寿之乡”。而知晓江口这个依山傍水,五里长街沿江而建,翠竹古木掩映其间,古貌犹存千年古镇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相似文献   

13.
赵明  王晓军 《统计研究》2023,(3):139-150
多人口随机死亡率模型是人口统计和保险精算领域的前沿问题。建立符合我国人口特征的死亡率预测模型,对人口预测、长寿风险度量和积极管理长寿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研究中对人口死亡风险异质性问题的关注较少,不能为多人口随机死亡率建模提供科学的研究假设。本文从我国人口死亡风险异质性的检验出发,构建两性别人口死亡率联合预测的混合泊松公因子模型,并给出极大似然参数估计的迭代算法,对我国男女两性别人口死亡率进行联合建模和预测,最后用于对保险公司养老年金的长寿风险资本需求测算。研究表明,混合泊松公因子模型能够有效刻画人口死亡风险的异质性,提升模型拟合优度,有效避免传统模型低估人口死亡率改善的弊端,并且死亡率性别比变动趋势符合人类生物规律。在风险导向的第二代偿付能力体系下,本文提出的死亡率模型能够为保险公司提供更稳健的长寿风险资本评估。  相似文献   

14.
陈智 《四川统计》2013,(12):49-49
长寿的梦想 长寿是人们干百年来孜孜以求的梦想。尽管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却是可以理解的。由于体质、遗传、生活方式等个体差异,每个人的生命长短相差悬殊。资料显示,古人彭祖活了767甲子,经过后人神话演绎到800岁。按当地时间折算,1甲子是60天,彭祖大约活了126岁。即使在今天,这个年龄也属于长寿之星了。  相似文献   

15.
李佳 《统计研究》2015,32(2):51-59
本文在三阶段世代交叠及两部门经济模型的框架下研究长寿风险对劳动者受教育年限、退休年龄及长期收入的影响。个人的一生分为教育、工作及退休三个阶段,同时劳动者采用经验-工资的倒U型曲线,在此条件下分析劳动者的工作-闲暇决定和消费-储蓄决定。根据模型显示,长寿风险会增加个人的受教育年限、延长退休年龄以及增加劳动者的长期收入。同时,根据模型的敏感性分析,政府对劳动者征收的税率也会对劳动者个人决策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的程度超过了长寿风险的影响。最后,根据模型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长寿是人类的追求目标和科学进步的重要动力。长寿,古往今来,一直是人们的美好愿望、追求目标和不懈探索的课题,也是推进诸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特别是生命科学、生物学、医药学、遗传学、保健学、生命统计学等学科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动力。过去,人们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世上难逢百岁人”。这表明,在人类生活的。  相似文献   

17.
健康长寿曾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愿望,但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真正长寿的人却寥寥无几。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精神文明建设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过去“人生七十古来稀”变成“人生七十已寻常”长寿已不再是幻想。宣汉县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县65岁以上的老人有64963人,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增加14.78%,比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增加50.74%,足以证明老年人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18.
在约化模型下,假设债券的违约强度服从扩散过程且其波动率变量服从CIR模型,文章在利率分别为常数和随机情形下得到了可违约债券价格的显示表达式.然后通过数值分析,讨论模型中的参数对信用利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可转换债券转换为股票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动机之一是推迟的股权融资,而实现此动机的前提是到期前可转换债券能够转换为公司的股票。但现实情况中,很多可转换债券到期时仍然没有转换为公司的股票。可转换债券能否转换为股票是转债的发行企业和投资者之间进行的一场博弈,本文拟运用博弈论的相关知识分析可转换债券转换为股票的影响因素,以期在发现这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制定正确的策略,使得可转换债券最终能够转换为股票。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2015—2022年绿色债券发行企业的相关面板数据,从绿色债券、资本配置与地方政府环境治理三者相关性的角度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构建绿色债券与资本配置、绿色债券与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探讨绿色债券对资本配置与环境治理的影响机制以及其作为中介变量在二者之间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绿色债券发行企业的净利率、销售毛利率对资本配置产生显著的负向作用,但净资产收益率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绿色债券的发行规模与发行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净利率、销售毛利率对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绿色债券发行企业的净利率、销售毛利率与净资产收益率在绿色资本配置与地方政府环境治理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