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关联谬误(Fallacies of relevance)”是谬误研究的英语文献中广泛使用的谬误论术语之一。随着学术交流,该术语已在各种语言的谬误研究理论中得到确认。“关联谬误”是一组谬误的总称。它概括了亚里士多德《修辞学》提出的有关“使用表示感情的语言”的谬误、罗吉尔·培根《大著作》论及的“真理的四大阻碍”、弗兰西斯·培根在《新工具》中分析的“四种幻相”以及被洛克《人类理解论》引述的几种谬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概念无疑是经典的并且是影响深远的,但其对于现代法治的正向影响并不是建立在对亚氏法治概念内涵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而是建基于现代人对亚氏法治概念的"误解"之上,因为亚氏法治概念本身是在具有法治表象的语词掩盖之下的"德治"。作为对法学理论概念和命题的知识追求,我们必须保持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内在统一,才有可能将一切本质上有害于法治的思想遗产拒之于外。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歧义谬误”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评述了黄展骥教授关于“歧义”和“歧义谬误”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非形式谬误(informal fallacy)”是逻辑教科书中普遍使用的概念,其含义是推理或论证的语言暖昧或疏忽了主题。经常把它和“形式谬误(formal fallacy)”相比较加以界定:形式谬误是非有效(无效)的推理,除此而外的谬误都是非形式谬误。根据揭露谬误的方法来区别,形式谬误是只要通过论证形式或结构的审查就可以被  相似文献   

5.
谬误至少在以下三种意义上被经常使用:认识论在研究真理的同时无法不提及谬误;逻辑学则以研究谬误为己任;恩格斯在其《反杜林论》中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命题:“拥有无条件的真理权的那种认识是在一系列相对的谬误中实现的”,从而又出现了一个“相对谬误”。然而,在目前这三种谬误的涵义并不十分清晰,有时候它们甚至在同一意义下被使用。因此,对这些谬误涵义的辨析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歧视是指不公正的差别待遇,违反了现代法治国家的平等保护的原则和理念。我国当下,有关平等和歧视的话题层出不穷,“河南地域歧视案”的出现即是一显例。关于该案,本文从“地域歧视”、“原告适格”以及“民诉、行诉之争”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其经典和谬误之处均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7.
“针对人的”论证与“人身攻击”谬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展骥关于“人身攻击”的合理和不合理的 (谬误 )区分的观点 ,有人提出批评 ,认为黄扩大了“人身攻击”的原有外延 ;在理论和实践上行不通 ;主张所有“人身攻击”都是谬误的。但是 ,无论从“人身攻击”的语源 ,还是从对“人身攻击”的“传统”理解以及当代学术界的最新研究看 ,将“人身攻击”视为当然的谬误是成问题的。“针对人的”论证与“人身攻击”谬误应加以区分。黄展骥所用的“人身攻击”实际正是“针对人的”论证。人身攻击论证的评估具有语境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自然主义谬误"的核心是"事实"与"价值"之间的逻辑矛盾,环境伦理学"模糊"了这个界限,所以遭到非议,并陷入困境.透过机械二元论的遮蔽,我们发现环境伦理学并不是简单地把"事实"等同于"价值".在"主体间性"等过渡路线的平台上,"事实"与"价值"有了"沟通理性","自然主义谬误"不仅得以消解,而且使环境伦理彰显出更深层次的生存内涵.  相似文献   

9.
自怀特莱以来,谬误研究逐渐形成一种新的研究进路,即“标准谬误论”,但汉布林对其予以全方位的批评。对于汉布林的批评,后来学者评价不一,但公允评价汉布林批评的关键在于其批评之目的的准确把握。不管怎样,汉布林的批评对当代谬误研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容否认。  相似文献   

10.
张功耀教授的成名作“告别中医中药”谬误百出:对基础知识包括基本原理掌握不够准确;所持观点极其偏颇,且缺乏充分的论证;研究方法不符合学术规范,任意选取有利论据;从概念、命题、推理到逻辑规律都存在谬误;在行文中,字词句章都存在疏误。张功耀教授的学术素养不足是导致如此多谬误的主要原因。学界缺乏正常的学术批评,科研管理机构、教育管理机构对学术不端整治不力是张功耀式学术不端得以存续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1.
"合取谬误"指的是这样一种推理谬误:人们认为单个条件发生的概率要小于多个条件联合发生的概率。由于很多心理学被试都在相关实验中犯下这一谬误,因此就有人认为其普遍存在,进而说明了人类在本性上是非理性的,具有违背概率论的顽固倾向。但本文试图为特定条件下出现的"合取谬误"提供三重合理化辩护。第一,在一定背景知识给定的情况下,若整个合取式从中所得到的被确证度要大于某个合取项从中所得到的被确定度,那对前者的偏好就是合理的;第二,合取式由于往往比合取项包含了更多的信息,因此对采集—狩猎时代人类的生存斗争来说就更具生存指导价值,故而对前者的心理偏好也就可能有着深刻的演化论根源;第三,在赌博中对内在概率较小的合取式的偏好也是合理的。这类偏好虽比对合取项的偏好更难得到满足,但一旦得到满足,其获得的收益也往往更大。  相似文献   

12.
广告的谬误     
前些天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本书——《清醒思考的艺术》,属于大众心理学的分类。对于心理学,特别是简易实际的大众心理学,我一直有一些兴趣.因为一直相信这样一个三段论:  相似文献   

13.
真理和谬误     
真理和谬误的关系问题,是具有重大的理论、实践意义,而在学术界又多年争论的问题之一。本文拟结合争论就以下三个方面做些探索:真理和谬论是否“相互包含”;真理和谬论的转化;真理同谬论的斗争。真理和谬论是否相互包含?如果就真理和谬误的定义而言,提出这个问题本身就违反逻辑。真理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谬误则是它的反面,二者截然对立、水火不容。说真理包含谬误、谬误包含真理,就象说水包含火一样荒唐。但一些同志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并不是就定义而言,而是指被人们认为真理的认识是否包含谬误,被人们认为谬  相似文献   

14.
何谓谬误?     
本文探讨了谬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谬误定义。在考察以往4种主要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界定谬误的一些相关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个新的谬误定义,并作了若干说明。  相似文献   

15.
论谬误分类     
谬误分类是谬误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正如其他科学中的分类一样,谬误分类可以使我们对谬误的认识系统化,有助于把握某种类型谬误的特性,对防止和消除谬误也不无裨益。亚里士多德以来,人们已提出十余种不同的谬误分类系统,然而,它们都或多或少遇到了一些困难,因此,研究工作仍将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16.
相对真理与谬误之间有严格的界线,即相互区别,彼此独立,这与绝对真理与谬误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真理与谬误的相互转化、真理是过程等都指认识和理论的发展,而不是指真与假的相互转化,不是指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严格界线。  相似文献   

17.
谈相对谬误     
相对谬误是一种认识.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但它又并不完全错误,而是多少包含有正确的成份或因素.因此,被称为相对谬误.简言之,相对谬误是一种不完全错误的认识.关于相对谬误,恩格斯有许多论述,现举几例如下:(一)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个人的思维具有至上性、个人的认识成果拥有无条件的真理权的形而上学观点时说:“思维的至上性是在一系列非常不至上地思维着的人们中实现的;拥有无条件的真理权的那种认识是在一系列相对的谬误中实现的”.恩格斯这里讲的相对谬误,显然不是指相对于整个宇宙的错误认识而言,把对整个宇宙的错误认识叫绝对谬误,把对宇宙的一个部分的错误认识叫相对谬  相似文献   

18.
唯物主义认识论,对如何达到真理的认识有着详尽的阐明。但是,对产生谬误研究不够。大哲学家卢梭曾经说过:“通向谬误的道路有千百条,通向真理的道路只有一条。”其中,“假象——错觉——谬误”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通向谬误的一条重要的途径。一、一条错误认识的通道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外界事物通过现象刺激我们的感觉器官,由现象进入本质的一种反映过程。这个过程是一条荆棘丛生的曲折道路,稍有不慎,便会误入歧途,走向谬误。列宁说得好:“人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说,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一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碎片、小段都能变成(被片面地变成)独立完整的直线,而这条直线能把人们(如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话)引到泥坑里去,引到僧侣主义那里去”。(《列宁全集》等38卷第312页)首先,因为事物的现象极为复杂,有真象、有假象、也有真假混在一起,千方百计地引起人们的错觉,造成谬误。其次,人们的思维活  相似文献   

19.
大量有关人类归因判断的研究表明,人类经常违反理性概率(贝叶斯)推断.Tversky和Kahneman(1983)的试验说明,当要求试验参与者对一些单个事件及由它们组成的合取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评估时,他们倾向于认为合取事件的概率大于其中一个组成事件的概率,该现象被称之为"合取谬误(the conjunction fallacy)".本文着重介绍了合取谬误现象的发现、解释模型,以及德国适应性研究中心Gigerenzer所提出的频率启发式观点.此外,合取谬误现象对于避免在医疗诊断等推断任务过程中产生推断错误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亚里士多德《辩谬篇》的开拓性研究以来,西方谬误研究的历史已逾两千年,其间,谬误理论经历了开拓、扩展、集成、转向、补充、深化诸阶段。可是,这一悠长而丰富的历史迄今尚未得到批判性总结,以致或多或少地影响着谬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本文试图完成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