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一个最基本的指导思想是:必须坚决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的稳定,维护祖国的统一。从当前的形势来看,我们整个国家是稳定的,边疆民族地区也是稳定的。政治稳定,经济稳定,边防稳固,社会稳定。但是,边疆民族地区的不稳定因素也不容忽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2.
<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边疆民族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宗教信仰、民族文化及生活方式等原因,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边疆民族地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在边疆民族地区贯彻落实的重要途径,对于维护边疆民族地区民族团结、社会繁荣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加强党和边疆民族群众的联系,巩固党在边疆民族地区执政  相似文献   

3.
分析民国时期云南土司制度存续的原因,从理论视角分析了土司制度与民族国家构建的关系,从实证角度研究了土司参与民族国家构建的历史贡献,认为边地土司对边疆稳定和边防巩固起着重要影响,土司地区由传统中原视野中的异文化"夷民"变成多元一体民族国家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怒俅殖边:近代云南一次意义深远的边疆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黎 《民族研究》2002,(5):91-95
民国初期 ,云南地方政府在滇西北怒江少数民族地区的设治经营 ,是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它对怒江地区的社会发展和各民族的进步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阐述了“怒俅殖边”这一历史进程 ,认为它使怒江地区的民族关系得到明显的调整与改善 ;使怒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 ;遏制了英国侵略势头 ,对巩固滇西北边防产生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柴小君 《西藏研究》2023,(5):11-16+159
党的二十大发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号召。边疆民族地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是资源储备基地,也是保障国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要地,有其显著的使命任务、比较优势、特殊责任和区域特征。推进边疆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做好融入新发展格局、筑牢国家安全屏障、打造生态安全高地、维护民族团结、巩固边疆安宁等工作。  相似文献   

6.
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实现边疆民族地区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然成为当前国家亟需解决的难题.边疆民族地区不仅是中国的“窗口”,而且是国家稳定与繁荣的关键性、战略性区位之一.与国内其他区域农村相比,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具有人口分布差别化、宗教信仰复杂化、语言文字本土化、民族文化多样化的特征,致使边疆民族地区农村治理更具挑战性.只有树立了共生共存的边疆农村治理理念,才能实现边疆民族地区农村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边境贸易与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我国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战略抉择中,边疆民族地区利用区位的优势,积极向周边国家开放,发展同周边国家的边境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发展边境贸易是振兴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的有效途径。新的世纪,挑战与机遇并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应紧紧抓住当前加快西部大开发和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利时机,积极创造条件使边贸向更高层次和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8.
共同的心愿     
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振兴民族地区,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参加全国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的部分少数民族委员和特邀人士,在会上积极发言,献计献策.发挥自身优势促进经济繁荣石生荣(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主席,特邀)说:我国民族地区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加紧开发边境地区资源,使之尽快变成经济优势,不仅有利于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我国内陆边疆各省、区与周边十多个国家,边境线长达2.1万公里.加强边疆各少数民族地区与其周边国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校日益成为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重要场所,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高职院校教师,必须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创新民族团结教育形式和方法,提高教育效果,促进边疆稳定和社会繁荣.  相似文献   

10.
目前高校日益成为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重要场所,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高职院校教师,必须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创新民族团结教育形式和方法,提高教育效果,促进边疆稳定和社会繁荣。  相似文献   

11.
西藏边境贸易发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亚波 《西藏研究》2007,(3):115-119
边境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一个地区、国家的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西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同邻国接壤的陆地国界长约4,300多公里,在发展边境贸易方面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特别是近年来,一系列边贸口岸和市场的建设更是为其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边境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文章从边境贸易的基本理论、西藏自治区近几年边境贸易的发展状况,以及今后繁荣边境贸易的措施等几个方面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中法双方管理中越边界的对汛机制延续了半个世纪,广西段凸显了陆防为主的特点。清末爱国将领苏元春为对汛打下了基础,达到了中法双边会剿的共同目的。旧桂系军阀完成改土归流的同时颁布对汛新章,从而促进了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新桂系与法越殖民当局的合作加速了广西边境贸易与国际贸易的发展,对汛成为边防、外交和延续中越人民友谊的桥梁,并转变为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边境检查站。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兴边富民行动"是针对我国陆地边境地区所采取的一项系统工程,只要这项政策能够得到真正的贯彻实施,那么就会为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作出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追溯当年西藏亚东商埠开市的起因、背景、过程及其后果,论述了亚东曾是中国近代史上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而产生的边境贸易市场的历史,认为在当今国家昌盛、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更要牢记历史,增强时代感和责任感,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统一和西藏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边疆城市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城市.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国边疆城市发展形成了边缘性、滞后性、民族性、开放性、复杂性、依附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提示我们,研究中国边疆城市发展史时须注意国外理论的国情适应问题,有必要运用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与系统分析方法进行多维度的探究.  相似文献   

16.
边境旅游业在沿边地区扶贫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境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 ,其发展必将对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特殊的作用。以发展边境旅游业带动沿边地区脱贫致富 ,是近年来旅游部门主动参与扶贫工作的创举 ,也是从实践中总结出的推动旅游业深入发展的新思路。它不仅为我国经济欠发达的沿边地区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 ,也为我国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找到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以边境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沿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是旅游业的一项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7.
何达 《民族学刊》2021,12(3):87-93, 104
乾隆年间,先后共有七位将领担任成都将军一职。七任成都将军在川边地区任职期间积极推行清政府的一系列边疆教化政策;继续实施朝贡贸易政策,协助派遣川边地区土司轮流觐见;及时传达清朝中央谕旨,宣扬中央相关政策;统筹规划川边地区的驻兵进行屯田,以促进地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都将军在治理川边地区时推行清政思想,采取刚柔并济、恩威并用的治边措施,增强了川边地区民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维护了川边地区的社会秩序,创造了可持续的发展环境。在成都将军设置之初,两金川地区平定之始,成都将军针对川边地区的治理,多侧重于地方行政区域划分、川边地区的屯兵驻防、清政府政策的推行等方面;在川藏边区社会秩序相对稳定时期,治理侧重点则在于以前期的治理为基础,逐渐处理和完善两金川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加强了清政府对该地的统治。  相似文献   

18.
浅议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于边疆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围绕不同地区的条件 ,提出几种可供选择的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中不能搞“一刀切” ,少一些“长官意志” ,多一些理性选择。唯有如此 ,才能够使边疆地区经济真正得到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外边境毗邻城市的功能互动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沿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沿边开放战略过程中,其所属的边境城市与毗邻周边国家的边境城市之间的功能互动,是实现区域整体发展的集中体现与关键所在。本文就此对于这种中外边境城市功能互动的概念、形式、意义以及发展对策等进行了探讨、归纳与说明。  相似文献   

20.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对广西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是一次重大的经济社会变革。它有利于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从整体上带动和提升民族地区发展水平,振兴民族经济,巩固民族团结,保障边疆稳定,同时对广西民族关系的发展也有着巨大影响。要建立和谐民族关系,必须在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战略时要特别注重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教育,积极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营造民族团结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