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秋美食DIY     
《女性天地》2010,(9):61-61
每到中秋佳节,除了月饼,大家都在伤脑筋吃什么好,其实中秋节的传统美食有许多,在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的美食文化,现在就挑上几道DIY的中秋美食和大家一同分享。  相似文献   

2.
正南京美术老师陈筱棋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大学四年间,她将南京翻了个底朝天,写下了四本厚厚的"美食地图"。靠着一张挑剔的嘴,陈筱棋成了一名试吃员,不仅吃了上千道免费的午餐,还挣得了丰厚的报酬,更畅游了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吃着吃着,陈筱棋把自己吃成了名人,多家出版社找到她,希望出版她的"美食地图",美食频道也邀请她  相似文献   

3.
我喜欢美食,尤其喜欢沙拉。喜欢吃美食是每个人的本能欲望,不过,为什么尤其喜欢吃沙拉呢?  相似文献   

4.
习总书记走到哪儿,就把节俭之风带到哪儿在北京考察民情,二两包子配盘小菜就是一顿午餐;在河南兰考调研,吃的也是老百姓最常吃的三鲜烩面;就连宴请连战,主打的都是陕西家乡菜。习总书记吃什么,就能带火什么,这也让我们再次关注到了这些取自天然食材、不过度烹调的中华传统健康美食。  相似文献   

5.
老太太:那时候我舅舅在天桥那块儿当学徒,被日本人抓了劳工。我后悔给人家当老妈子,就上了我哥哥家,我是受不了我姐的那份气。亲姐姐又怎么着!归置好了的东西,她老是跟我嚷嚷说我归置得不对,要不就是嫌我吃得多,我那时候吃什么都是口口香,喝茶都香。  相似文献   

6.
《当代老年》2006,(8):37-37
胖大夫:我今年64岁。2000年得了—种病,吃什么吐什么,狂吃狂吐。吃下去的东西如果不吐出来,会觉得头痛,胃也难受。看了许多医生,吃了很多药.但病却越来越重。我现在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7.
晓晓 《老年世界》2011,(6):20-21
自从婆婆来到我们家,我们家有了两大变化:一是餐桌上开始持续出现剩菜,二是阳台成了垃圾回收站。我说:“妈,剩菜倒了吧,颜色都变了,哪还有胃口吃。”老太太很不高兴:“又不要你吃。”  相似文献   

8.
幽默与漫画     
识丁 《老年世界》2009,(19):46-47
想吃啥吃啥 有一个养猪专业户,他养猪非常出名。于是有一考察团前来考察,问他给猪吃了什么长得这么好。他乐呵呵地答道:“就给他们吃些剩饭和泔水什么的,没啥。”考察团的人说:“我们是粮食保护基金会的,你这样浪费粮食,罚款一百元。”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导刊》2008,(20):60-61
健康长寿该怎么吃?长寿老人吃什么?养生学家和营养学家在大量调查后发现,长寿老人的日常饮食有十大爱好。  相似文献   

10.
老妹那天打电话给我:“老姐啊,你快点回来吧。你猜我们家老妈冰箱里全是啥?全是腌菜!什么辣椒酱啊,豆子酱啊,酸豆角啊,腌刀豆啊等等,妈不时打电话叫我去她家拿,可我现在不喜欢吃她做的酸菜了,她手艺真的不如从前了,不要又不好意思,你让我如何回答,我彻底晕菜了!”  相似文献   

11.
李惠明 《老年人》2011,(10):56-56
问:我是一位脂肪肝患者,我想请问一下老年脂肪肝患者应该吃些什么,不能吃什么?  相似文献   

12.
馋嘴女的美食探索之旅
  陈筱棋1990年3月出生在南京。她从小就特别能吃,而且对美食没有任何抵抗力。有时候明明刚吃过饭没多久,看到好吃的还会嚷嚷着要买,父母为此不知说了她多少次,可她就是改不了,还经常跑到街上去买小笼包、鸭血粉丝汤或者鸭油酥烧饼,吃得不亦乐乎。那时,家人为这个“小馋猫”伤透了脑筋。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导刊》2012,(8):56-57
关于春天的饮食民间有很多流传,中医也有很多讲究,俗称吃“春”,下面就将“吃春”秘籍献给热爱美丽和美食的你。  相似文献   

14.
《安家》2012,(11)
Foodi是食邻(上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经营的一个餐饮连锁品牌,它代表着热爱美食的一种态度,寻求吃的灵感和创新。Foodi从世界各地网罗美食灵感,创新烹制,呈现每一份至上美味。  相似文献   

15.
美食博客     
每月为你搜索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简易烹饪,你也可以成为家庭美食家。关于关梅于子梅子梅子,现居美国。自己爱吃,也爱看别人津津有味地吃自己煮的东西。03年开始在博客上写写食日记。04年建立美食女性  相似文献   

16.
谢芳 《女性天地》2007,(10):43-43
意大利美食闻名世界,照理说,到了意大利是没有理由去吃麦当劳的,然而,在梵蒂冈圣彼得教堂附近的一次就餐经历,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  相似文献   

17.
七月炎夏,不妨去杭州走走,沿着微风沁凉的西湖信步走走,看翠柳拂堤,放飞心情于这飘满荷香的薄暮晨曦。 到了杭州,你怎么入乡随俗,和一个地道的杭州人一样,吃遍美食呢? 这里有个原则是你可以掌握的:杭州人在吃上是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的。越是生活得小资,吃上头的讲究也越多。当然,要跑的路也就越远.味道地道的店也越开越远。以下类推。 最后,提醒你一句:吃是一个过程——就是念头一闪,大腿一拍,朋友一叫,的士一打,远路一跑,赶到一看,口水一咽,开始吧。  相似文献   

18.
李勇 《当代老年》2013,(6):49-49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句名言“三天不吃酸,走路打乱蹿”。酸性食品成为了黔东南苗侗儿女最喜爱的美食。在该州黄平县新州镇窝田村七组有一苗族人家,更是“嗜酸如命”,餐餐离不开腌酸菜。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正是这“腌酸菜”,让他家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长寿之家”。  相似文献   

19.
美食博客     
《女性天地》2008,(12):58-58
梅子,现居美国。自己爱吃,也爱看别人津津有味地吃自己煮的东西。2003年开始在博客上写写食日记。2004年建立美食女性论坛:梅子咖啡(http://www.plumcafe.com)目前出版有《恋人食谱》、《温情煮意》和《食心食意》菜谱书。  相似文献   

20.
重温妈妈菜     
二毛曾是一位诗人,是上个世纪80年代莽汉派诗歌代表成员之一,后弃文从商,经营餐馆,竟成江湖菜的领军人物。在他看来,美食就是诗,“想吃什么?阳光拌豆苗,月亮煮清粥,米线过小桥,再加两支红辣椒。只要你喜欢,我会为你,把春风用来清炒,雨丝下面,落叶红烧。只要你需要,会紧握这把菜刀,下厨到老……”风靡一时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也邀请他作美食顾问,并与制片人陈晓卿一起为观众烹制出美味的视觉大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