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建新 《老年人》2009,(7):23-23
2009年“五一”期间,我回隆回老家看望老母亲,当时,她正把箱子里的几件旧衣服拿出来晾晒。看着那些满是补丁的旧衣服,我忍不住对母亲说:“现在又不是没有好衣服穿,还留着它们干什么,难道您想把它们变成文物吗?”“看到这些旧衣服,我就想起了过去的生活。”母亲说。  相似文献   

2.
我把3000张卡片放到"全明星体育卡片商店"的柜台上,觉得自己就像淘金者炫耀在山里找到的天然金块。我说:"30年来我只摸过这些棒球卡一次。有人告诉我,它们每张值200美元,是不是?"其后的几分钟里,一群人拥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刻印的曼特尔。还有梅斯、库法克斯、马里斯。他竟然收集了上百位明星的卡片!"  相似文献   

3.
我1981年3月退休后,回到了涟源市三甲乡财溪村居住。起初那阵子,离开了工作岗位,心里很有一些失落感。是叶帅“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诗句,使我很快振作精神,决心继续为党和人民做些有益的工作。我幼时家里穷,五六岁就跟着父母下地劳动,因而从小就对农作物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喜欢观察琢磨它们的生长,期望能动手改良它们的本性。1947年,我母亲病重想吃柑子,可那时要到邵阳城里才有柑子买,路途遥远,谈何容易,母亲就这样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为此,我发誓要有自己的柑子树,当年就找了几株柑树苗栽下了。后来我参军离开家乡,到复员回…  相似文献   

4.
在和父亲几十年的"对峙"中,母亲一直努力要把我拉向她的一边;我和扬子结婚之后,母亲似乎也要将扬子一起"收编"。母亲的"争夺",让我和扬子都感到疲惫不堪……  相似文献   

5.
保红 《老年世界》2013,(13):13-13
四姨是我母亲的亲妹妹,小母亲3岁。她从小就很聪明,特别是她那一双水灵灵的眼睛,人见人爱。不知道的人,根本就看不出她是一个既聋又哑的残疾人。四姨心地善良,她常常把自己穿半旧的衣衫,送给衣不遮体的乞丐,也常常把到嘴的饭菜,送给那些孩子多、吃不饱的母亲,她知道:孩子嗷嗷待哺,母亲吃不饱,哪来的奶水呀。母亲生下我第二天,我还未吃上奶水,母亲就与世长辞了。没有办法,爸爸不能瞅着我活活饿死,就把我送到外婆家,计划把我送人,这样,也好留下一条性命。四姨知道了要把我送人,说什么也不让。外婆气急了,用手和四姨比划着:“不送人,你养啊……”  相似文献   

6.
一叶 《老年人》2014,(9):25-25
正人人都有母亲,可是我的母亲不一般,她一生受苦受难,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母亲死得早,也死得突然,让我心底烙下了悲伤印记,几十年都无法抹去。母亲身材高大,可脚长不到三寸,这是外婆给她的摧残,也是旧社会给她的摧残。母亲告诉我,在她身体正发育时,外婆由于受"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影响,不顾她的死活,用一条裹脚布把她的双脚残忍地裹起来,直到  相似文献   

7.
送母亲出嫁     
父亲病逝后 ,我把悲痛欲绝的母亲接到万县 ,与我这个长子一起生活。虽说家里经济不太宽裕 ,但完全能够满足并无奢求的母亲的需要。我把母亲送进老年大学 ,她学画画 ,很快就入了迷。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 ,寡居了5年的母亲也从丧偶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她性格开朗 ,从老年大学回家后 ,总有说不完的话。后来 ,还有意无意地讲起了老年大学学员找老伴的故事。母亲当趣事来谈 ,我们当笑话而听 ,并没有多想什么。再后来 ,母亲笑着提起 :“滕校长这人真逗 ,说要给我介绍对象 ,也不问人家愿意不愿意。”我听了还是没有在意。不料 ,年底的一天 ,母亲趁着…  相似文献   

8.
搜索爱     
陈伟 《老人世界》2008,(11):28-29
母亲退休之后,缠着我教她上网。“都一把年纪的老太太了,还学着年轻人上什么网啊?”我故意和母亲开玩笑。母亲也不生气.说:“谁说老太太就不能上网了?你教不教?不教我就和你脱离母子关系!”  相似文献   

9.
我上小学四年级那年,父亲的突然病故给我们这个原本美满的家庭蒙上了一层浓浓的阴影,我幼小的心灵深深埋下了忧伤的种子,母亲也陷入无限的感伤中。那段日子里,我几次从睡梦中醒来,看见母亲呆呆地坐在沙发上,大颗大颗的泪珠挂满脸颊。年少的我不知该对她说些什么,只有暗暗发誓要用优异的成绩来安慰母亲。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常常有病,躺在床上任由护士在细嫩的胳膊上找血管,一针扎下去,我大哭,母亲也跟着掉眼泪。我人小心也小,问妈妈是不是心疼钱,又说都怨宝宝,不听话,老让大把的钱往医院里跑。妈妈听了不说什么,却是眼泪更多,也把我抱得更紧。我一直以为,母亲和父亲一样,嫌多病的我是个累赘,  相似文献   

11.
改变     
这一次.我真不知道自己的祸是否闯大了,母亲当时什么也没说,今天一大早,就离开小妹家,独自坐车回乡下老家去了。小妹很委屈,不懂自己做错了什么,因为母亲性格温和,是极不容易生气的人。但是,我心里有数.是我把母亲得罪了。母亲快七十岁了,和父亲住在乡下小镇,每一次到县城.我都觉得母亲老了一回,方惊觉人生短暂,岁月匆匆。母亲喜欢吸烟,除此别无嗜好,但烟瘾极大,每天要吸一、两包,对身体的害处可想而知,看她骨瘦如柴的样子,我们兄妹几个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以往的经验说明,谁也不敢劝,劝也没有用。  相似文献   

12.
更正     
周范恒 《老年人》2006,(7):31-31
母亲知道我的工作忙,因此,当我吞吞吐吐地说出第二天就要走时,她倒显得很干脆地说:你也是有工作、有家室的人,忙你的去吧,不要牵挂我.我是回娘家为母亲过70岁生日的。在家里的这几天,我总想帮母亲多做些事,但她却总不让我插手。我要回长沙了,临走时母亲把我叫到一旁,小声地说:“范恒,能不能帮我剪一下脚趾甲?”一向要强的母亲从来不求人,尤其是自己能做的事绝对不会找人帮忙的,可如今她真的老了,腰也弯不下,眼也看不清,自己的脚趾甲都没法剪了。看着母亲神情不安的样子,我的心一阵发痛,马上转身去端洗脚盆。母亲抢过盆子,从厨房里打来了一盆…  相似文献   

13.
母爱慈航     
小时候,我总认为母亲什么都懂,像个读书人,其实,她从来就没有进过正规的学堂。后来,母亲自豪地告诉我们,她小时候经常蹲在私塾的墙角偷偷听老师讲课,也认得一些字。母亲特别羡慕读书人,懂得知识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小的时候虽然家境不好,但父母都很支持我们读书。按母亲当时的说法就是:“只要读得进,就要送下去。”我清楚地记得,那时我在宁乡煤炭坝十三中读寄宿,家里没有钱支付我的学费,每学期开学时,母亲总要卖掉几只鸡或几篮鸡蛋,否则我就读不起书了。开学后,母亲还隔三岔五地走20多里山路把米和菜送到学校里来,那种艰辛可想而…  相似文献   

14.
石人 《老年人》2009,(9):47-47
冷战 一对夫妻吵架后几天不说话。这天晚上丈夫写了一张字条放到床头柜上:“明天单位组织体检,记得七点半喊醒我。”第二天早晨快八点钟了,妻子见丈夫还在酣睡,也写了一张字条放到床头柜上:“死猪,都快八点钟了,还不起床。”放好字条,声不做,气不喘,拎着包上班去了。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信条     
母亲说:每当你尽力尝试时,你就永远不会失败。唯一的失败就是不尝度。我对童年时代的最清楚的记忆是同母亲一起奔跑,我们周围的每个生命——男人、妇女、孩子、猪和鸡——也都在奔跑。那是1927年.我刚9岁。密西西比河大堤决口,淹没了我的家乡阿肯色城。大水紧迫在我们后面,母亲用力抓住我的手,以至我感到手就要被扯裂。洪水几次要追上我们,母亲加快了速度.几乎要把我从地上提起来。不一会儿,我们终于爬上了潮湿的大堤金I坡,先到的人伸出手来,把我们救了上去。但是,我们失去了所拥有的一切—一衣服、家具、辛辛苦苦积攒下的几…  相似文献   

16.
一次我在给报社投稿的同时,也给母亲写了一封信,匆忙之中,装错了信封,把投往报社的稿子寄给了母亲,把写给母亲的信寄给了编辑。不久,我收到两封回信,一封是母亲的,母亲知道我  相似文献   

17.
阳光地带     
最初的温暖最后的温暖春季的一天中午,我下班回到家,看见母亲正在晒被,便也想把被子晒一下。我把被子抱出来,晒在了晾衣绳的两端,吃过午饭,我便上班去了。下班回来,我一进家门,便看见了我的被子。与中午不同的是,它们已经被最初的温暖最后的温暖□乔叶晒在了阳光...  相似文献   

18.
外婆70多岁时,病得卧床不起,真难为了膝下的儿女们。一开始,外婆是由母亲和她的几位兄长轮流奉养的。后来,母亲从单位退休了,再加上几位兄长都添了孙子,照料外婆的重任一下子都压到了母亲肩上。开始我也为母亲鸣不平,说了几次,母亲非但没有生气,反倒一脸严肃地反问我:“你老这样说,不会是以后我老了,你不想照顾我吧?”  相似文献   

19.
母亲的秘密     
彭胜发 《老年世界》2008,(20):19-19
前段时间,妻子悄悄告诉我,说母亲突然变得好诡异,时不时地闯到我们房间来,不知道要做什么,问她也是支支吾吾。有这等事?母亲在家中一向是“安分守己”的啊,除了打扫,母亲没事也不会进我们的房间。我想母亲可能是无聊时到我们房间转转,就没太在意。但接下来的几天,我发现情况有点不对劲。一直和谐相处、相安无事的婆媳俩,竟然互相不搭理了。平常在餐桌上有说有笑的,现在一个个只顾埋头吃饭。我想尽办法调节气氛,可是任我搜肠刮肚把所知道的笑话全讲光了,她俩就是一声不吭,让我坐在中间尴尬无比,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20.
送母亲出嫁     
父亲病逝后 ,我把悲痛欲绝的母亲接到万县 ,与我这个长子一起生活。虽说家里经济不太宽裕 ,但完全能够满足并无奢求的母亲的需要。我把母亲送进老年大学 ,她学画画 ,很快就入了迷。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 ,寡居了5年的母亲也从丧偶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她性格开朗 ,从老年大学回家后 ,总有说不完的话。后来 ,还有意无意地讲起了老年大学学员找老伴的故事。母亲当趣事来谈 ,我们当笑话而听 ,并没有多想什么。再后来 ,母亲笑着提起 :“滕校长这人真逗 ,说要给我介绍对象 ,也不问人家愿意不愿意。”我听了还是没有在意。不料 ,年底的一天 ,母亲趁着我一人在家 ,郑重地对我说 :“滕校长给我介绍了他的一个战友 ,叫黄绍和 ,也当过校长 ,现在离休了 ,你说去不去见面?”我正准备出差 ,就顺口说 :“可以呀!”转而想到这是一件大事 ,得细细思量 ,又说 :“好事不要着急 ,还是等我回来再说吧。”母亲没有吭声。几天后 ,我出差归来 ,妻子悄悄跟我说 :“妈妈在滕校长家与那个人见过面了。听妈的意思 ,双方还挺满意的。”我这才感到箭在弦上 ,已经非同小可了。年近花甲的母亲还想再为人妻 ,我首先想到的是面子往哪里搁。当晚 ,我急忙把弟弟叫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