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难点在西部,重点在西部。要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就必须以村域经济发展为基础,以提高农业组织程度和农户经济能力为核心,以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为外哺力,同时,加快西部农村体制改革,发展基层民主政治,推动农村建设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 ,农耕文明根深蒂固 ,造就了中国传统法律的东方特质 :伦理性、政治性、权利义务不平衡、封闭性。中国自上而下的政治立法模式、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以及浓厚的农耕文明传统使中国法治建设并不怎么成功。农村问题已成为中国法治建设的“瓶颈” ,因此 ,中国法治建设必须顺应农村城市化、乡镇企业建设、户籍制度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这一历史进程 ,充分考虑中国的农村、农民问题 ,中国法治方可告成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设服务型政府,这就必然要求政府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需要我们的政府不断转变观念,转向以人为本,以善治理念促进合作共治以推进制度创新;需要改进政府服务方式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需要推进电子政务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需要实行政务公开以加强政府工作的公开化和透明化;需要加快法治建设以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健全政府问责机制,强化和优化对政府的监督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农村法治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基本成型,涉农法律实施机制日益完善,农村社会守法共荣的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以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权益保护为主要目标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和以权利调整、农业补贴、农业市场准入为主要手段的农业农村法律调控机制,成为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和农业产业调整的重要力量。 面向新时代,需充分发挥农村法治在乡村振兴中的保障作用,并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全方位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之“新”,关键在于通过创建新的法律制度,把农村、农民、农业重新植入一个新的法律环境和制度环境中,并以法律和制度保障新农村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与发展动力。农村民间组织作为与政府、企业并列的第三部门,作为农民组织化的载体,和新农村法治建设实质上是一种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基于当前新农村法治建设的现状,农村民间组织对基层法治建设显示出重大推进作用。本文围绕新农村法治建设,着重论述了农村民间组织在奠定新农村法治建设的物质基础、精神基础、社会基础、文化基础、政治基础等诸多方面所呈现出的现实价值,以期重视民间组织在新农村法治建设中的作用,为实现新农村的法治建设寻找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建设法治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到2020年初步建成法治中国、到2049年整体建成法治中国,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为了早日实现法治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全面深化法制改革,制定建设法治中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和改善党对依法治国事业的领导,坚持民主科学立法、完善法律体系,全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司法独立公正,通过法治重构社会公平正义机制,不断加强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切实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反腐治权”,全方位地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7.
农村法治涵义和基本内容及现实意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厉行法治好于人治。农村法治主要是一种依法管理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等事务的治理方略。实现农村法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一环,是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有力保证,是巩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果和保障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农业宏观调控的必然选择,是尊重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民经营自主权和维护其合法财产权益的法律保障,是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保障,是保持农村长治久安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8.
发展订单农业是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小康的必由之路。当前订单农业发展面临诚信资源缺乏,社会信用体系支持乏力;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优质服务欠缺;市场中介组织发育不足,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功能不健全等主要困难。提出了加快中国订单农业发展的对策:推动信用制度建设,构筑社会诚信体系,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发展和状大中介服务和经纪人队伍;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是我国法治建设和法学研究的薄弱领域,为推动和活跃"三农"法学研究,建立健全农村法治理论体系,促进涉农法律制度的完善,同步推进城乡法治建设,本刊开展农村法治建设研究征稿活动,诚邀从事"三农"法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涉农实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围绕以下选题赐稿:1.农村产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农村土地权属问题、土地承包经营及其流转法律问题、农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等。2.农业市场规范运行法律问题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农产品流通法治化环境、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  相似文献   

10.
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关于"建设法治乡村"的总体要求,深入分析当前乡村法治建设困境及产生的原因,提出提升农村各个主体的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建立和完善农村有关法律制度、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新农村法制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法制建设在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工程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不仅是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化解农村社会各种矛盾的有力手段,而且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我国农村法制建设由于受到经济基础薄弱、法律意识淡薄等种种因素影响,严重滞后于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在深入分析我国农村法制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农村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新农村法制建设的若干意见,以期能为改善我国农村法制建设状况提供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我国还没有单独的农村土地征收法律法规,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安排导致农民土地权益受损,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背离于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等情况,指出了我国农村土地征收法律制度亟待变革,提出了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土地征收法律制度完善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当代新农村建设中社会法律控制面临着国家法律在乡村社会的控制力度与效度的削弱等问题。主要原因是制度内的国家法律供给不足且与乡村社会需要不甚契合、乡村社会里社团组织和中介组织缺乏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切实采取措施实现国家法律与民间规则的良性互动、加强对乡村社会法律资源的供给以及切实推进行政控制手段自身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农村妇女土地权利保障的法律规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妇女土地权利受到侵害的现象已十分明显,她们对土地权利的缺失,既有传统思想意识及民间规约的束缚,也有法律规范制定缺少社会性别视角及保障措施缺乏可操作性.保护农村妇女土地权利,需要从观念到规范的重构,从宏观上确立真正的农村妇女权益的法律话语场,并在法律规范的框架内有效调适民间法,进一步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增强农民土地使用权的确定性及法律条文执行时的性别敏感性,改进法律规范的创设和实际执行,消除立法上可能体现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5.
贵州农村的环境,包括生态和人文环境等遭到了不同程度破坏,实现贵州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双赢,必须从问题发掘到对策构建进行深入研究。观念和认识的误区、农村环保法制建设滞后、农村环境建设不协调、城市化进程对农村环境的破坏是贵州农村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应从关注具体的农村环保方案,从观念、宏观视角和农村整体环境治理入手,尤其要注重政策、法制和农民生活模式的构建和完善,才能建立起贵州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比较完整的对策体系。  相似文献   

16.
农村民间组织涵盖了当前的农村自治组织与追求非法利益的犯罪组织和非法组织。农村民间组织对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公共精神的培育、政治法律素质的提高能发挥重大作用。我们要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建设,确立农村民间组织的合法性地位;多渠道拓展经费来源,确保农村民间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村民间组织的组织能力建设等。切实采取措施实现国家法律与民间规则的良性互动,加强对乡村社会法律资源的供给以保证农村民间组织健康发展及农民政治法律素质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70到80,大多数农村人口收益低微,"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非常突出,因此,对广大农民健康的关注以及农村医疗保障改革,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在"新医改方案"出台的大背景下,通过比较外国相关法律制度,对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有制度和不足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进行改革和完善的对策,从而切实维护和保障广大农民的权益,落实宪法和法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前创业者的创业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创业过程中的法律风险问题也逐渐显现。本文通过对白城市区及周边县、乡(镇)部分创业者风险法律意识及风险防范措施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得出提高创业风险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以期对规避创业法律风险的管理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关系到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而通过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现有的农村土地制度、加快对进城务工农民社会保障的立法和建立进城务工农民就业培训制度等法律对策的实施,能够促进和保障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  相似文献   

20.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切实维护、保障广大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然而,由于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用核算方式不合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主体不明确,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失地农民的法律救助制度不健全,直接导致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缺失。为了使广大失地农民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通过"优化核算方式,规范征用程序;明确产权主体,厘清法律关系;健全社会保障,维护基本权益;完善法律援助,健全司法救济"等措施来最大限度地维护、保障与增进广大失地农民的权益,真正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农业生产有序、农村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