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治东  卢传斌 《理论界》2004,27(6):114-116
科学与人文的对立,是随着西方文化的嬗变而不断加以表现的.在哲学反思的层面上,科学与人文的分裂,使人们无法以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本质.只有二者的融合,才可以实现主体与客体、人与自我本质的统一.以思辨的观点,考察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不仅是抽象的哲学思辨,也是我们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再坚定.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人文的对立,是随着西方文化的嬗变而不断加以表现的。在哲学反思的层面上,科学与人文的分裂,使人们无法以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本质。只有二者的融合,才可以实现主体与客体、人与自我本质的统一。以思辨的观点,考察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不仅是抽象的哲学思辩,也是我们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再坚定。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人的创新性,通过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的教育,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学生。高等学校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把科学——人文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许多朴素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积淀的精华,是当代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文化背景。正确引导大学生接触、了解、学习、认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审美情趣都将产生积极影响,也有利于消除多元化思潮带来的负面效应,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本文着眼于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分析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探讨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养成教育的价值,并提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养成教育相融合的渠道。  相似文献   

5.
刘卫萍  刘绍勤 《云梦学刊》2007,28(5):128-130,138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孰重孰轻的争论主要体现在赫胥黎的科学文化价值论、罗素对“实用”教育和“装饰”教育的见解、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中的人文精神等方面。战争的悲剧和威胁、科学技术的非人道后果、人自身的危机是当代人文主义复兴之原因。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主要内容有: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格完善,重视科学人道主义教育,重视和加强道德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必然融合是未来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集中体现在“民惟邦本”思想与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治国理政总体方略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正己正人”廉政文化与全面从严治党以及“和合共生”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对于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承以及我国更好的国际形象树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也是共同富裕思想的文化沃土和思想根基。共同富裕思想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与底色。本文从“大同世界”的社会理想、“天道均平”的分配正义、“民为邦本”的发展理念、“博施众利”的价值取向、“德法共治”的治理方式五个维度,论述了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8.
关注并努力消除科学与人文分裂对立的现象,是费耶阿本德科学观产生的背景.然而,在批判这一现象产生的重大根源之一——科学沙文主义时,费氏并未走上融合科学与人文的道路,而是从根本上消解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二者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其共同的目标指向是人类真善美的崇高理想境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充分发挥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依靠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共同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营造科学技术文化创新氛围,正视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0.
时代呼唤科学与人文相融,科学和人文综合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高等学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起米,对于在新世纪新阶段落实科学教育观,全面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科学与人文走向融合的新文明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生态文明的核心,本质上是科学与人文的融合,真与善的统一,也是生态文明成为现实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化解科学与人文的分裂与对立,从而使人类走出生态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其融合的境界可分为由低到高的三个层次: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科学行为与人文行为的融合.融合的进程遵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规律,具有递进性和回复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内容,而人文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和根本。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质,是我国教育目前面临的严肃问题。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知识经济的发展都要求在专业教学中探索和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人文思想具有如下鲜明特征 :儒、佛、道三家都强调从意义关系入手 ,主体可以理解和把握自然 ;都重视经验中的情感体验成分 ,注重感受的本真性 ;都承认由自我到他人、由意识到行为以及由有限到无限的自然过渡。这些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是培育人文精神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5.
龚彬 《江西社会科学》2006,19(8):170-173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推动文化巨车前进的两个轮子,是铸就先进文化强劲肌体的重要元素。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和相互促进,具有深刻的价值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理论倡导综合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的统一,是对解释学思维方法的创新。视域融合理论视野下应然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明确历史根基,彰显当代价值,追求人类高度。审视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面临时间间距造成的随意性,有限视域影响了深度,视域排斥加大了难度等发展问题。应通过传统性与现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传承与创新的融合等路径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性的、世界性的概念。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懈探索最初所遭遇的境遇,具体表现为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如何合理吸收外来思想、结合具体实际、发扬自身优秀传统从而摆脱落后状态,实现符合自身实际情况、适合自身发展前景的现代化的问题。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要充分吸收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特质,同时也要合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经过百年探索的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发展模式和价值观念。总体观之,不仅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的层面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都表现出其所具有的特殊而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现实形式,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精神支撑。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机理,需要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进行动态的考察。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领导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革除了传统文化的落后部分,继承转化了其优秀成分,破除了中国文化现代化中西取舍思路的难题,解开了坚守文化主体性的困境,从而开辟出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科学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机理,投影出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主线,昭示着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与人文   总被引:114,自引:0,他引:114  
希腊—西方的人文理想始终贯穿着自由的理念 ,其人文形式是科学和理性。科学作为西方的人文 ,是自由的学问。近代西方发展起来的“唯人主义” (人道主义 )人文传统 ,由于把世界置于一个以人为原点的坐标系之中 ,有可能从根本上背离“自由”这个古典人文理想 ;西方近代科学作为希腊科学传统的继承者和现代工业社会的奠基者 ,不仅保留了理性形式和自由精神 ,而且增加了实用的目的 ,以其效用服务于人类。在某种更深的意义上 ,近代科学的两大传统———理性与经验共同受制于技术理性这种新的理性形式。事实上 ,近代科学与人文一方面随着专业化和学科分化而互相隔离 ;另一方面又共同构成“现代性”的基础。弘扬科学精神 ,弘扬的应是本质上就是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 ,亦即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20.
科学文化与伦理文化融合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学文化和伦理文化作为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过程中形成的两种价值体系和思维方式,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融合、互为补充.一方面,伦理文化协调科学文化.表现为伦理文化规范科学文化发展的实践,对科学文化发展有不同的效应.另一方面,科学文化改进伦理文化.表现为科学文化的发展推动了伦理文化的进步,它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伦理观念与习惯,并促进了新的伦理规范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