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充分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具有重大意义。在新型举国体制下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不仅需要依托政府进行战略性、全局性谋划,彰显“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要注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通过构建“产学研”等多元主体协同创新攻关机制,促进创新资源在不同环节、不同主体之间的优化配置。因此,必须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协同作用为主线,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全面提升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2.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的战略基石,是引领中国产业独立自主、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根本力量。但中国部分行业的关键环节、关键零部件不自主、不可控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在对科技自立自强的必要性与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制度三个维度,揭示了中国通过新型举国体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理论机制。在此基础上,从提升基础创新体系的牵引力、增强产业前沿技术的主导力、营造创新制度的集成环境、补足科技人才的短板劣势以及形成多元协同配合格局等方面,提出了依托新型举国体制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新发展格局下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是破解“卡脖子”难题、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重要战略部署。构建新发展格局下的种业“双循环”体系是保障国家粮食及重要农产品源头安全的重要手段。当前,实现我国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仍存在国内发展动力不足与国际竞争压力并存的“双重瓶颈”,主要表现为种业源头存在“风险点”,种业研发体系存在“卡点”,种业公众认知存在“盲点”,种业政策存在“薄弱点”以及种业双循环贸易存在“隐患点”等五个方面。因此,新发展格局下要实现我国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夯实种业科技创新基础、完善种业研发体系、改善公众风险认知情况、建立完善的种业保障机制、健全种业市场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区域发展战略服务于新发展格局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构建新发展格局与技术、资源、空间、生态等多维度因素的变化相互交织,共同驱动着区域政策焦点、区域要素禀赋、区域生产组织、区域空间结构以及区域生态条件等一系列区域经济发展变革。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区域重大战略,应积极应对新发展格局提出的新要求,着力探索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的区域协同发展、面向国内价值链深化区域产业体系建设、以区域市场一体化促进地区公平发展、以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深化机制体制改革推进大尺度空间治理探索等路径推动京津冀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科技治理进一步成为全球治理变革的关键要素,以事实不确定性、价值争议性、决策紧迫性等为特征的后常规科学构成新型举国体制融入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从知识创新维度,基于科学契约、集中项目和互惠同意的整合优势,新型举国体制旨在形塑以使命为导向的创新型知识生产。从情境构建维度,以同一性、公共性和长期性的国家意志为启动机制,互嵌性多元主体构建了新型举国体制制度化运行的风险情境、争议情境、失灵情境、追赶情境等多元场域。面向未来,应当形成科学理性、集体信任和效率共识合力,以构建高效有活力的国家创新体系,提升科技治理质量及效能,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及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新型举国体制是服务于战略性创新的重大任务的责任体制,政府需要以重大任务专项为载体,通过跨部门、跨机构、跨所有制资源的动员和投放来为创新主体的成长提供窗口期,创制出战略性技术的创新竞争市场。就实践而言,由于科学与工程技术在认知逻辑上的根本区别,新型举国体制采用的组织形式应当立足于重大任务专项的本质属性。成熟的创新经济体采用了“分级式新型举国体制”,即在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创新的创新链中,分层设置包括战略性基础研究、任务导向型的源头性技术创新、面向产业共性技术瓶颈的政产学研联盟在内的举国体制安排。而不同阶段之间的呼应和协调,则由国家战略意志及政治性责任传导来完成。在这些经验中,新型举国体制实践体现出强烈的互动性、组织性与开放性。对于当下中国而言,新型举国体制的使命是,通过开放性的跨部门动员、培育创新共同体的互动性和组织性机制,孵育战略性科研、源头性技术突破和关键产业技术的雏形,解决“卡脖子”问题,从整体上形成国内的创新共同体,从而增强本土产业创新的组织性、增强本土创新链产业链的韧性。  相似文献   

7.
以新型举国体制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  金岳 《河北学刊》2020,40(5):138-151
当前,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短板问题已成为阻碍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模式加速形成的关键因素。显而易见的一个逻辑是,当前束缚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体制因素,制约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全面突破问题,归根结底就在于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知模糊和定位混乱。在科学认识和定义中国特色新型举国体制基本特征与实施途径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和归纳了当前在制定与实施中国特色新型举国体制过程中,如何解决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复杂平衡难题、如何发挥产业政策和公平竞争机制之间的协同关系、如何协调提高基础研究和强化技术创新研究之间的复杂关系、如何认识技术创新被封锁和谋求自主可控之间的权衡关系、如何把握深入对外开放和加快对内开放之间的共进关系等方面的重要关系。鉴于中国特色的新型举国体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因此加快构建和实施中国特色的新型举国体制,就要从根本上兼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结构性改革这两个方面。据此,本文给出了供给侧和需求侧角度的相应改革突破口与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9.
10.
“一带一路”建设有力促进了沿线各国的互联互通,为沿线各国经济增长注入了动力。总结近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就,剖析存在的难题,明晰在国内外环境变化中面临的挑战,提出新发展格局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建议。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的建设理念,恪守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建设原则,是有效应对外界干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项目建设效益的保证。要加强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机制建设,明确新形势新格局下“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国家和重点领域,以更高水平的自主开放和制度型开放夯实“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内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文旅深度融合,以其特有的要素整合、技术创新、产业关联、价值增值等内在逻辑引导更多产业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创造新的产品、业态、消费和模式,为新发展格局注入新的活力。新发展格局下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必须重视优质资源整合开发不足、产品业态迭代升级不足、产业链条延伸拓展不足、体制机制有效保障不足等现实短板,加快构建文旅融合新模式、丰富文旅产品新供给、拓展文旅融合新业态、打造文旅融合新引擎,实现文旅融合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贺方彬 《学术界》2022,(12):83-93
从民生视域来解析构建新发展格局,不仅能够获得一种新的理论视角,而且能够更加深刻地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民生障碍与路径,进一步凸显其蕴含的深层民生价值意蕴。其现实民生障碍与路径在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存在明显的民生短板,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民生五难”及其结构性矛盾,民生产品与服务供给不充分等,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制约因素;新时代新征程,只有统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改善民生,不断调整和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持续优化和提升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与功能,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才能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坚实的社会民生基础。其深层民生价值意蕴在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直接目的是保持我国经济发展的安全、高质量与可持续性,其根本价值取向则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5.
构建新发展格局理论作为党的创新理论的组成部分,从提出和丰富的进程看较为集中地展现在两个时段。第一个时段体现为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与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正式提出和系统说明;第二个时段体现为围绕党的二十大与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深入阐述和精准部署。新的时段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理论的新进展主要在于深化了对其重要意义、地位和路径的认识,并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对构建新发展格局认识的提升。总结和分析构建新发展格局理论新进展的启示为:不断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理论具有客观依据,注重将其从整体上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理论,注重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此作出的指引;继续深化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认识需要重视科学方法论问题,注重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建党百年来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最高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经历了多重质变.在新发展格局的发展契机下,农村经济应该寻找到新的战略定位,探索如何扩大农村居民消费能力从而促进"双循环"发展格局尤其是促进国内大循环,具备实质性意义;探索农村经济发展如何跟上新时代脚步,如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运用新发展理念在建成...  相似文献   

17.
文瑞 《中州学刊》2022,(8):26-31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服务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贸易的结构持续优化,市场多元化程度不断加深,数字服务贸易领域竞争力稳步提升,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服务贸易大国。但同时,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长期以来所处的逆差格局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服务贸易在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仍然较低,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区域不均衡状况,服务贸易领域的制度创新较为滞后。未来,要紧抓新发展格局给服务贸易带来的双向生长机遇,提升我国传统服务贸易领域的出口能力,积极强化数字化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规模占比,梯次推动服务外包业均衡布局,营造更加便利化的贸易营商环境,构建完善的服务贸易统计体系,为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撑。  相似文献   

18.
新型举国体制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高度的内在逻辑统一性。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新型举国体制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新型举国体制对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彰显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显著特色,体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人民立场,提升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治理效能,更突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世界价值。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下,实现新型举国体制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同频共振,需明确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建立系统完备的新型举国体制,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原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进而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特色和优势,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鲍庆祥  黎兰兰 《南方论刊》2023,(1):26-27+38
减少和避免资源错配,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是新发展格局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部分,国际循环为战略支撑和保障的基本条件。从管理学视角提出当前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提出资源识别和选择,获取与配置、共享与利用过程,实现资源的整合,构建资源错配—再配置—整合逻辑,并从产业集聚、区域分布整合、政策诱导、政府规制四个方面提出预防型和改善型资源错配的整合应对策略对于推进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宋洋  李先军 《贵州社会科学》2021,383(11):120-129
本文基于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逻辑,论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并对新发展格局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新发展格局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在"内生动力"驱动"外在表现"的机制中不断演化推进的一个动态过程,而新发展理念作为指导原则决定着这一演进过程的价值判断.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域进行测算评价,结果表明:(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处于引领和示范地位,中等水平地区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2)提高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对于改善生活质量、扩大内需产生积极作用,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相结合,是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