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媒体飞速发展,丰富文化传播途径,以追星为中心表征的“饭圈”文化悄然在网络互联时代崛起,并以三级文本的形式繁衍生产,辅以符号生产力和声明生产力划定圈层。规范式传播、仪式化传播形成加深粉丝群体的情感认同,形成“饭圈”文化社群运作的核心。选取“饭圈”文化的生产及传播视角进行研究发现,“饭圈”文化在丰富大众生活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同时也面临流量背后的集体无意识、狂欢下的群体性孤独,情感给养下的数字劳工化,乌托邦式的信息茧房等困境。为此,聚焦“饭圈”文化发展的现实问题,探究“饭圈”文化的良性发展策略,通过主流文化、制度监管、平台偶像和粉丝的主体作用,促进“饭圈”文化朝着健康的方向演进,延长“饭圈”文化产业链,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饭圈文化”作为青年亚文化的重要形态,在全球化与互联网的加持下乱象频发,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的冲击。“饭圈”乱象盛行的生成逻辑离不开青年群体心理需求的外显与异化、资本增殖的天性与演绎、技术异化的存续与变迁以及西方霸权的延续与拓展等相关因素。“饭圈”乱象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严肃性、权威性、辐射性、约束性、稳定性五个方面产生冲击。因此,肃清“饭圈”乱象,需要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亲和力和影响力,同时打造理性的青年队伍,推动“饭圈”乱象治理的制度化、法治化。  相似文献   

3.
网络空间的安全与秩序直接关系到网络强国建设,加强网络治理是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环节。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文化娱乐形式的丰富,“饭圈”文化发生畸变,乱象横生,网络“饭圈”乱象成为网络治理的重点领域。网络“饭圈”乱象主要表现为举报泛滥、畸形应援和偏执型崇拜,究其原因,既离不开粉丝的逐魅需求和资本的推波助澜,更与群体价值观缺失、网络治理政策的滞后性紧密相关。当前,网络“饭圈”乱象已对网络文化建设、网络秩序维护、网络安全保障提出了严峻挑战,必须严加惩治。针对网络“饭圈”乱象的政策规制具备发展性、必要性与有效性特征,在此基础上,下一步网络治理有必要在提高认识、发挥主体作用、强化道德建设、推进法治、加强监管等方面提出新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传播技术的迅速迭新,如何对以青少年一代为主的粉丝群体诸如借助互联网所进行的大众民族主义等行为进行有效的意识引导,已成为网络时代新闻传播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结构化理论视角的分析可以发现,商业资本的入侵与主流意识的传播影响了粉丝意识结构的形成,情绪认知、价值观沟通与征服心灵促进了粉丝主体性的产生,而引导粉丝意识形态的关键就在于如何突破粉丝圈层、传播主流意识,唯此,才能激发其情感认知和价值观沟通,最终达到征服其心灵的目的,从而建立粉丝群体健康的“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偶像工业资本与社交媒体平台的裹挟之下,“饭圈”群体的文化实践方式已经变成围绕偶像展开数字劳动和线下应援的狂欢仪式。“饭圈效应”是“饭圈”成员为了获取与积累情感能量不断启动狂欢仪式并沉浸其中的现象。当前,“饭圈效应”已由粉丝化群体扩散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饭圈效应”的扩散逻辑亟待廓清。目的与意义在后现代主义中的消散、精神焦虑在个人成长中的弥漫以及虚假融入在小镇青年中的流行等社会症候是“饭圈效应”向其他领域不断扩散的深层逻辑。  相似文献   

6.
大众传媒与公众的世俗生活紧密相关,它不仅具有休闲娱乐的功能,作为意识形态中介还承担着隐形的教化工作。河南卫视国风晚会让传统文化实现“破圈”传播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河南卫视晚会古今相依,利用同根符号唤醒自我认同;其二,河南卫视通过前沿的技术加持,在沉浸互动中助力角色建构;其三,将文化作为真正的主角,流量让位文化更让位于人民,通过文化仪式促进类化区分。因此,传统文化的“破圈”需要创新传播策略,首先是创新制度,充分竞争能者上;其次是创新叙述,打造共通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时代下,作为青少年亚文化一种新型形态,“饭圈”文化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但因缺乏有效监管而出现社会失范行为,由此产生的社会负效应不容忽视。本文基于活动理论,从共享子系统厘定“饭圈”文化的凸显表征,其呈现出青年粉丝规模化、幕后资本逐利化、组织构建结构化、圈层互动异质化。从生产子系统探究“饭圈”文化的生成机理,其主要包括青年的情感需求、资本的推动引导、技术的保障支持。从主体、客体、共同体、工具、规则、分工六个要素层面分析“饭圈”文化的社会症候,提出“饭圈”文化的治理路径,由此形成常态化多元共治模式,促进“饭圈”乱象的有效治理与“饭圈”文化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拓展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载体,但与此同时,网络传播又对新形势下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应从加强网上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健全意识形态的传播体制和手段、创新意识形态传播理念和内容等方面采取对策,加强和改进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的粉丝为偶像带来了不容小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而在追星的过程中,粉丝们收获了满足感、群体归属感,以及自我意识的实现。本文以鹿晗的粉丝"鹿饭"为例,从仪式观角度分析了新媒体传播语境下"鹿饭"交往活动模式的特征以及粉丝群体认同的生成机制,从而在一般意义上解读其亚文化的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10.
网络时代的意识形态没有终结。在宽松的网络空间中,意识形态的冲突依然存在。跨境交流的网络信息、宣泄情绪的网络舆论以及形形色色的网络思潮正行使着意识形态的功能,消解着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优势。为此,应运用新的知识、技术、文化条件,以科学的信息预警维护网络主权,以有效的舆论疏导赢得网络认同,以多样化的红色文化传播拓展网络阵地,以文化力、传播力和感染力的提升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反渗透功能。从而建构全方位的风险防范机制,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安全。  相似文献   

11.
“饭圈”通过“颜值即正义”“粉随正主”“白嫖可耻”和“开除粉籍”方式,运用“首因效应”“晕轮效应”,以情感依赖、从众心理、群体极化、壁垒设置等多重社会心理机制诱导和规制青少年粉丝行为,形成“饭圈”乱象。充斥着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饭圈”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成长形成了不良影响,使得青少年粉丝群体国家认同感弱化、审美观单一化、人生观表层化、择偶观非理性化、消费观狂热化和友善观缺失。要发挥国家在“饭圈乱象”治理中的主导地位,教育引导青少年“饭圈”追星行为,营造积极向上的“饭圈”舆论氛围,消解“饭圈”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成长的不良影响,为青少年打造健康向上的“饭圈”生态。  相似文献   

12.
随着媒体造星运动的风起云涌,“粉丝”文化也在不经意间成为热门的社会话题之一。从社会与传播的层面来看,“粉丝”团队承担了特定的社会功能——为社会成员提供全新的身份认同。与之相伴的是,在追星的过程中,基于“自我”与“他者”的冲突随处可见,不过从本质上说,这些冲突仍然是建立在“粉丝”与明星符号互动基础上的一种集体幻象。  相似文献   

13.
主流意识形态为广大民众所理解、接受和认同的程度将直接影响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强弱.随着西方社会思潮和价值观的不断扩张,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大众化传播面临新的挑战.对此,要不断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大众化传播渠道,使之更加契合民众的需求,应着重从四个向度来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传播,即主体向度、客体向度、载体向度、环体向度.  相似文献   

14.
休闲文化是以和谐快乐为准则的文化,是人们在生产劳动之外的空闲时间里所进行的使身心轻松愉快、内容符合个人意愿、形式上生动活泼的活动并进而产生的文化形态。休闲文化传播的逻辑起点在人类早期的交流中,漫长的历史发展使之形成了人类群体所共有的休闲思维、休闲系统、休闲习惯及其行为模式。从休闲文化的传播走向和扩散功能来看,主要有休闲娱乐的逐步社会化、受到主流意识形态控制、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三个向度。休闲文化传播的整体性表现在不同民族或者国家对休闲思维、休闲系统、休闲习惯的选择性行为模式,不同民族传统和国家意识形态决定了不同休闲文化传播的文化行为和传播模式。大力开拓休闲文化传播的学术路径,扩展其研究视阈,对中国文化传播、社会和谐发展及增加人们的生活幸福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主流价值观边缘化危机”列为中国未来10年的严峻挑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当下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复杂情况和弱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倾向。这种现象的存在是由于主流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的差距,社会结构的急剧分化导致各种社会思潮纷纷登上意识形态舞台争夺话语权,“理念崇拜”的历史心态容易接受西方的社会思潮,消费主义对民众日常生活的渗透等诸多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主流意识形态具有比较复杂的表现形式,它一旦形成,必然会对现实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主流意识形态达不到其推行主体预期效果的现象,甚至会出现“主流”与“流行”、“上层”与“民间”意识相冲突的现象。如何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合法性”,我们除了要制定一些“技术性”的宣传和传播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研究主流意识形态自身的形成和传播机制。由于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主流意识形态呈现阶级性和特殊性等多种特征。在现代信息技术等因素的作用下,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各种挑战。因此,我们要关注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作用,研究其存在的合法性基础,在交往中自觉构建新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7.
数智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时空场域、交互方式、内容供给、治理变革等维度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与此同时,数智技术所带来的个性化算法推荐、娱乐化叙事方式、圈群化生存处境、数字化虚拟身份使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引领力被淡化、主导力被离散、传播力被削弱、约束力被消解。因此,本文就如何最大化发挥数智技术的优势,从价值引领、传播优化、素养提升、法律规范等角度提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创新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媒融万物、人机共生、虚实交融的智能媒体正深刻改变着党发挥思想引领力的格局和模式。因此,在新的时空环境下,不断保持和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对于提高党管媒体成效、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优化社会心态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蕴。然而,技术变革是把“双刃剑”,智媒技术的更迭也不可避免地使党的思想引领力的效力发挥面临新挑战,具体表现为数字致瘾侵蚀主流话语权威、算法操纵引发边缘化隐忧、信息茧房冲击社会价值共识以及网络圈群阻滞主流价值传播。为此,可以从重塑智媒传播环境、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培育主体智媒素养、突破网络圈群壁垒、调适媒体传播话语等方面入手,切实提升智能媒体时代党的思想引领力。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境外一些势力借助新的传播手段或渠道对中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与争夺日趋激烈,企图消解中国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此,高校要充分认识到主流意识形态与文化自信的辩证统一关系,深入理解大学生文化自信在增强主流意识形态中的基本价值,从增强文化自信维度巩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自信的思想基础,筑牢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防线。  相似文献   

20.
网络圈群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新兴概念,是人的“结群”需求在互联网空间的实现。凭借交往方式的多样性以及内部的隐蔽性等,网络圈群受到大众追捧。但同时圈群中具象性思维图式、现实性诉求、碎片化信息以及互动式参与模式等也给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带来困难与挑战。提升网络圈群中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需要从加强转码引导、创新叙事方式、优化内容建设、坚持科学灌输等四个方面进行推进,在具象认知中塑造认同、在情感共鸣中坚定认同、在主流引领中深化认同以及在互动交往中巩固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