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要"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要想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思想,就必须依赖于网络伦理健康发展的文化支撑,这种支撑应该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内在精神基础和内在动力。"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号召对于网络伦理领域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毋庸讳言,现时代的网络伦理现状是不容乐观的,甚至呈现出了各种新的困境与危机。要坚守"网络底线",摆脱网络伦理文化危机,一个最重要的长远使命就是要重建网络主体的"信念伦理"。重建网络主体"信念伦理"的有效路径主要有:重新认识和挖掘传统道德信仰资源的当代价值,唤醒和重塑网络主体的道德理想信仰;提升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能力,以笃定其道德信仰;培育网络主体的道德情感,以激励其道德信仰的持久性。如果这些方面可以同时有效地展开,那么在重建"信念伦理"的进程中坚守"网络底线",则必然会成为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摆脱网络伦理文化危机,重构当代网络伦理价值体系所最值得期待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2.
防范行政伦理失范的制度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权力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对应的是,原有的行政伦理日渐式微,新的伦理规范尚未建立,造成行政伦理失范现象的广泛存在。要解决行政伦理失范,必须认识其表现、剖析其原因,从而选择防范转型时期行政伦理失范的方式。从制度建设方面着手,构建防范行政伦理失范的机制当属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信息伦理的由来及发展历程,阐述了信息伦理的内涵,分析了网络社会的结构缺陷带来的管理不力问题、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引起人们交往的自由性问题,以及信息资源的经济价值导致人类行为的伦理失范是引发网络信息伦理冲突的主要原因.归纳出信息伦理冲突的四种主要表现,提出培育个人信息素养、构建信息过滤系统、完善社会赏罚机制、构建社会调控机制的纾解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以"入世"加速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为背景来探讨中国现代经济伦理的构建问题.本文认为,中国当前的经济伦理处于一种自然经济伦理、计划经济伦理及市场经济伦理"三元交叉并立"状态,其中存在着"伦理后滞"、"伦理错位"、"伦理失范"等消极现象;"入世"迫切要求经济伦理转向一种以市场经济伦理为基础、自然经济伦理和计划经济伦理中具有现代意义的部分作补充这样一种现代经济伦理体系,这种体系主要由人本伦理、生态伦理、竞合伦理及契约伦理等四类伦理组成;要构建现代经济伦理,从伦理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有"伦理前导"和"伦理相生"等方式.  相似文献   

5.
论网络空间公共领域、私人领域的融合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网络空间"为研究对象,借鉴相关"空间"理论,从私人领域公共化和公共领域私人化两方面描述了公私领域的融合现象.从网络空间中主体的自由切换性、"秀时代"个人空间的开放性、网络技术等三方面探讨了公私领域融合的动因,指出网络空间中公私领域融合的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环境下,民众的舆情获得了较现实社会更为充分和及时的表达,但网民在网络舆情表达中也出现了一些伦理问题。这些伦理问题集中表现为网络语言失范、虚假“舆情”泛滥和黑客攻击行为等。  相似文献   

7.
因特网架构的生成、特征及其网络伦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问内容的"包交换"信息传输方式、开放的"TCP/IP"网络运行协议和万维网信息自由共享设计理念构筑的因特网架构,赋予了因特网开放性、虚拟性、非中心化和自由价值精神的基本特征,并由此引发了人们伦理生活嬗变。由此,网络伦理之所以存在的根本理由为因特网架构内在特质所规定,网络伦理问题源于网络空间的内在矛盾以及网络空间与现实生活空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8.
景涛  王良滨 《南方论刊》2022,(11):43-45+48
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严重阻碍了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对网络秩序产生了较为消极的影响。在网络空间中,网络的特有属性使得网络主体道德认知与情感弱化、道德自律意识薄弱,加之网络道德教育薄弱、网络法律法规不健全,是故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屡见不鲜。为此,以先进文化引领网络道德建设、以联动机制肃清网络失德内容、以道德律己开展网络道德实践是网络道德失范治理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道德定力是一种崇尚、坚守、捍卫社会道德规范的强大能力。青年群体在网络空间中的道德定力对于个体道德修养、人际交往、道德实践与网络生态都具有重要价值。但考察青年群体的网络生存实践,其道德定力面临着被消解的现实境遇,包括虚拟在场生存下道德意识弱化、多元信息传播下道德认知模糊、网络圈群栖居下道德评判极化与网络空间乱象下道德行为失范。由此,应从重塑网络空间青年群体的主体意识、突破网络空间道德教育的实践困境、培育坚守主流价值的青年意见领袖以及强化网络空间的伦理、制度与治理等方面着力,促进青年群体自由自觉的网络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10.
如何处理好权力与利益的关系是行政伦理的核心问题,解决不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往往导致行政权力寻租普遍化与政府信用缺失经常化的伦理失范,其原因是行政人员没有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团体利益与社会利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与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这相应地要求行政人员树立合理的行政伦理观、建立行政伦理法与行政伦理监督体系来规避这些行政伦理失范现象.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公众法治意识的增强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一些涉及司法案件的调查性报道往往能形成一定的社会舆论,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在新闻报道中,记者通过合理怀疑探寻事件真相,构建正反双方话语的平衡以实现报道的客观,并力求达成社会共识。在后真相时代,情绪掩盖了事实本身,而记者法律素养及伦理的缺失更将直接影响新闻报道的平衡准确,造成社会共识的撕裂,继而影响到媒体的公信力与普法的影响力。通过梳理澎湃新闻、《新京报》等媒体对"汤兰兰案"的报道,认为调查记者缺乏职业素养的报道是导致舆论反转,使中心由案情失焦至媒体本身的重要原因,揭示报道所中存在的法律及伦理失范问题,并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内外部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时代网民数量增加以及网络社会变迁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频发,改善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维护网络社会安全成为当务之急.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主要表现在网络道德观念失范、网络道德认知失范以及网络道德行为失范三方面.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通过不同渠道进行干预,使大学生群体遵守网络道德,促进网络社会和谐发展."人在情境中"理论对于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具有指导作用,通过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环境等途径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8,(11):241-247
后真相是当下新闻传播学科的热门概念,被认为是社交媒体时代的产物。然而,后真相并不是当下出现的新事物,其早已存在于近现代新闻传播事业中。后真相不完全是注重情感宣泄而忽视新闻事实。如今的后真相现象恰恰表明了调查性报道式微和传统媒体公信力下降,以及社交媒体时代碎片化信息恶性循环传播下,网民对事实的追求与技术利用下的接受心理微变。  相似文献   

14.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造成了伦理方面震荡,出现网络伦理。网络伦理存在着道德冷漠现象,而且在网络伦理中道德开始异化、失范。网络伦理建设的途径有:加强网络执法力度;加强研究人员队伍建设;加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精神屏障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系统的灵魂,事关党的执政安全和国家的政治稳定。然而,“后真相”时代的到来,使我国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挑战,主要表现为四大风险:话语权或“削弱”或“旁落”风险、价值认同“被消解”风险、传播阵地“被抢占”风险、西方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青少年”风险。应对“后真相”时代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需要从技术和社会两条路径入手,一方面加强对算法推荐的技术规训,遏制“算法利维坦”的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另一方面从社会层面重视民众的利益关切,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积极推进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建设与创新,以此筑牢国家安全的精神屏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人文奥运”与现代体育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奥运理念,是从人文的视角审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强调了体育人文价值,其核心与体育伦理的原则是相一致的;而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道德失范和伦理异化等现象,越发凸显了构建现代体育伦理的必要性;加强体育伦理的建设是奥运的人文价值真正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狄更斯通过其笔下女性形象的描述,勾勒出整个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伦理风貌.研究通过对狄更斯小说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背景社会文化、伦理学思想潮流和生活经历的分析,得出狄更斯笔下女性分为典型道德模范和道德失范两种形象.进而分析出导致这些女性道德失范的世俗伦理身份转变物质原因,个人欲望使然的主观原因和整个社会宗教伦理观转变的宏观原因.为当下文学领域对维多利亚时代伦理形态的掌握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窗口.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学生在网络空间普遍存在的道德失范状况,文章采用自编问卷,对在校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存在网络道德知识匮乏、网络价值观念模糊、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网络空间知行不一、网络道德情感冷漠等问题.文章从社会、高校和家庭等角度对高校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清末新小说关于维新的负面描写,对于我们习见的正史是一种有益的补充,更有助于历史真相的还原。新小说中的"假维新"现象不仅坐实了导致守旧派对维新派攻击的口实,而且"公德-私德"之于政治伦理的意涵也隐现其中。  相似文献   

20.
网络空间存在的低俗化炒作之风,从本质上来看,是由文化失范引致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敢于向网络低俗化炒作乱象“亮剑”事关文化昌盛和国运兴衰。网络低俗化炒作乱象冲击着人们的伦理底线、加重了人们的道德焦虑、加速了人们的异化程度。这些伦理危机的产生,与信息传播受众缺乏必要的理性自觉意识、注意力诉求者缺少起码的人伦价值底线、网络新闻工作者缺失应有的社会责任感相关。为此,有必要采取增强公共理性精神、培养正确价值导向以及建构现代传媒伦理等方式,对网络低俗化炒作乱象进行有针对性的伦理治理,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上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