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在致力于民主革命的同时,开始思考中国的工业化问题,并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工业化思想。孙中山工业化思想主要包括:中国工业化应走发达国家资本、节制私人资本的道路;中国工业化必须坚持走协调发展的道路;中国工业化必须走对外开放的道路;中国工业化应走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道路;等等。孙中山工业化思想是孙中山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最为先进的工业化思想,这些思想对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工业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现代中国与儒家叙事 曾亦:保守主义的回归:从康有为到邓小平 在我看来,现代中国思想实际上有两条道路. 一条道路就是从孙中山到毛泽东,这是一条革命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可以看到我们熟悉的各派思想,无论是左派的马克思主义、右派的自由主义,还是以新儒家为代表的保守主义,实际上都接受了这样一个革命的基本前提,也就是说,它们都是在“五四”这样的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这是一条比较清晰的、大家都能够看得到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从三民主义演讲看孙中山的近代化构想钟卓安孙中山为国为民的奋斗轨迹,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转变。“三民主义演讲”,就是他实现这一转变后的思想结晶,也是他孜孜追求中国近代化的不倦记录。在演讲中,孙中山对中国近代化事业的前提、基础和出路等重大...  相似文献   

4.
刘秋阳 《兰州学刊》2005,8(3):252-254
孙中山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对民主宪政的追求终其一生矢志不移.其训政及宪政思想既是他对中国国情的现实思考,又彰显了他欲将中国引上民主宪政道路的伟大理想.本文仅从几个方面对其作一梳理并作粗略评析,希能窥其全貌.  相似文献   

5.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怎样探索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实现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成了现代中国发展的基本脉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抉择,现代中国既有近30年对社会主义道路曲折探索的历程,也有30余年开辟和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的历程;实现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实现现代化,这是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趋向,现代中国的发展历经了从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四个现代化到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振兴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性的课题,从"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到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的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他高举革命民主主义的旗帜,坚持不懈地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为争取国家的独立富强耗费了毕生精力。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事业遇到过无数的困难,遭受过严重的挫折和失败,经历了曲折的道路。这是一条荆棘的路。在这条路的尽头,孙中山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方才找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这个革命的方法,走上了救国救民的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现代化理论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现代化理论述略●张立芳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也是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先驱。他探索中国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不但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而且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孙中山在探索中国现代化实践中形成的三...  相似文献   

8.
在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中国应向何处去、走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成为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梦想。近代中国经历了器物、制度和文化的学习历程,但都没有触及现代化的本质维度。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苦闷彷徨的国人带来了新的希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现代化互为联结成为历史性实践的重要课题,中国共产党成为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带领全国人民历经磨难开辟了现代化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从模仿到突破,从改革到创新,中国共产党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正以新的文明形态冉冉升起在东方的地平线上,不仅为解决自身发展难题也为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百年屈辱到伟大复兴的历史跨越。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作为一种体现时代前进方向的思潮,其内容非常广泛,它包括经济的现代化、政治的现代化及思想文化的现代化等多方面,探索其来龙去脉,是一有重要意义但又十分艰巨的课题。本文拟从经济现代化的角度,对五四后30年中国知识分子和一些政治势力在这方面的追求做一粗线条的考察。 五四时期关于发展实业道路之争——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出现 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近代历史赋予中国的使命是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即进行那个时期的近代化建设。从魏源到孙中山,都在试图顺应历史的需要,寻找使中国臻于近代化的途径。这是个一  相似文献   

10.
“一个世纪以来 ,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的这一概括 ,准确地、科学地表述了中国百年历史的进程。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到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再到邓小平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建设 ,这是中国廿世纪紧密联系、相继交替出现的三个伟大的历史时期 ,这三辆火车头相继牵引、奔腾前进 ,使中国由贫穷落后 ,走向繁荣富强。这三次历史性巨变的发生、发展以及成败的关键都与三位伟人对中国农民问题的认识及其…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领导全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功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道路。这条道路是一条激发内部活力、凝聚自身力量、与世界各国平等相待、惠及中国人民又有利于世界人民的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开创者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1879年至1892年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的基督教会学校接受完整的西式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既是晚清中国较早全面认识西方现代文明、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的重要先行者,亦是中国早期现代化思想的卓越建构者。青年时期的孙中山深刻认识到,中国若要摆脱积弱积贫、民不聊生的困境,就必须步入现代化道路。1894年11月檀香山兴中会成立之前,是孙中山中国现代化思想形成之早期。宏阔而敏锐的世界眼光,触发孙中山中国现代化思想的萌芽;广博而丰富的西学知识,则成为孙中山中国现代化思想的源泉。孙中山早期中国现代化思想主要体现在实现农业、教育、工业、经济等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方面,旨在通过“改良”与“革新”而达到“富国强兵”和“救国济民”。孙中山尽量汲取被视为中国早期现代化开端的洋务运动失败之教训,紧密结合晚清中国之具体国情,致力于探寻谋求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是具有创新精神的革命思想家。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 ,兼采中西 ,融合创造 ,创立了三民主义学说 ,创建了民主共和制度。这一伟大创新 ,是中国思想发展史又一次革命性的飞跃 ,标志着中国封建主义的终结和民主主义时代的开始 ,开辟了中国通向现代化、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战略家毛泽东同志,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繁荣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振兴中华,把中国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强大的现代化国家,这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和一切爰国的志士仁人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毛泽东毕生为之奋斗的宏伟目标。从青年时代的毛泽东立志为“改造中国与世界”而奋斗,到他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毛泽东为中国的繁荣富强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呕心沥血、艰辛探索,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理论和方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张楠  桂奕菲 《江汉论坛》2023,(11):121-128
中国共产党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并不是一条既成的道路,而是一条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几经曲折、艰辛探索出来的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人在几个重大的历史关头审时度势,对自身发展作出深刻反思,形成三个历史决议。从这三个历史决议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断向前推进,关键在于党具有在各个时期坚持不懈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坚定毅力,根本原因在于党具有始终坚持反思和自我净化的政治觉悟和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思想在21世纪的地位与作用张磊(一)在三分之二个世纪前,伟大的爱国者、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逝世。从那时到现在,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在进步的道路上艰难跋涉,迈出了重要的步伐。然而,无论是风云变幻的动荡时代,还是曲折顿挫的历史行程,都未...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实践中探索出的现代化道路,也是一条非西方的现代化新道路。这条道路的成功开辟不仅验证了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设想的可行性,而且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这一设想,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历史性地回答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探索现代化道路这一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课题。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建构及其创造性实践大大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规律性认识,极大地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开拓人类现代化新道路的勇气、智慧和能力。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不断展开,中国式现代化还将以新的更大成就,对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人类的现代化历史进程产生重大而持久的影响,在人类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  相似文献   

18.
论孙中山的开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我国大陆近数十年的孙中山研究中,人们对这位近代中国的伟大革命家在政治上的思想主张、活动实践和历史建树都十分重视并作了高度的评价,而对他的内容颇为丰富的经济思想遗产却有所忽略,这是不足为奇的.由于过去历史研究工作受到左倾思想的影响,就往往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的前提出发,对孙中山在经济建设理论方面进行大量的有益的探索几乎不屑一顾;尤其在一度强调封闭式的自力更生、以社会主义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外债的国家而感到自豪的政治环境中,更把孙中山开放思想的研究视为禁区,偶尔有所涉及,也对他所提出的引进外资等主张多半是简单地斥之为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先躯,他紧跟时代潮流,以社会主义为目标提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江泽民说过:“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孙...  相似文献   

20.
容闳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留美立志推进“西学东渐”者;孙中山是继容闳之后留美而又立志实现“西制东移”者。这两位爱国者开始所走的是两条不同的道路,到最后却汇合到一条道路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